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天主教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最大宗派。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教堂遭血洗 埃及進入緊急狀態
周日埃及兩處教堂遭受襲擊,造成嚴重傷亡。恐怖組織「伊斯蘭國」聲稱對襲擊負責。在這場血腥的襲擊後,埃及宣佈進入三個月的緊急狀態。
血腥的棕枝主日
4月9日,正在歡慶宗教節日的埃及科普特基督教徒遭受巨大打擊。兩處教堂遭到炸彈襲擊,「伊斯蘭國」聲稱對襲擊事件負責。
整完墨西哥,輪到穆斯林
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關係已經落到了冰點——而且沒有回暖的跡象。兩國總統互相之間已經基本上無話可說。而現在,川普带著他已經逐漸被人適應的雷厲風行,繼續推進自己的計劃。
一場關於安全套和權力的爭論
具有數百年歷史的「馬爾他騎士團」目前很不風平浪靜。這涉及到安全套、陰謀和一個德國貴族。教宗方濟各的保守派對手也捲入了這場糾紛。
強調"中國化" 中國天主教大會被指"演戲"
在一場得到梵蒂岡密切關注的會議上,中國政協主席俞正聲要求中國天主教代表:不受外界影響,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和愛國愛教原則」,通過天主教促進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中國呼籲梵蒂岡更加「靈活務實」
中國天主教代表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國家宗教局局長表示,希望梵蒂岡 「用實際行動」為改善關係創造條件。上周,梵蒂岡表示,相信所有中國的天主教徒都在不安地期待一些「積極的訊號」。
快來圍觀世界上最高的聖誕樹!
當今世界上最高的人工聖誕樹在哪裡?斯里蘭卡!這個答案恐怕讓很多人大跌眼鏡,畢竟這是一個傳統佛教國家。
閒話德國:一年一眨眼
儘管2016年是相當熱鬧的一年,我們仍然覺得它一晃而過。專欄作者張丹紅在這一年裡對人類歷史有了新的視角。
教皇方濟各 今天80歲
現任教宗方濟各,本名貝戈利奧(Jorge Mario Bergoglio),出生於1936年12月17日。本周六,教宗方濟各年滿80周歲。
中國與梵蒂岡:有風險的解凍
今年4月以來,一個共同的委員會開始就中國和梵蒂岡關係正常化舉行磋商。今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也許會承認教宗也是中國天主教會的宗教權威。對於這一轉變,一些人持懷疑態度。批評家擔心,梵蒂岡會落入北京中共領導人的圈套。
梵蒂岡警告中國天主教徒「切勿違規」
聖座媒體Asianews發表文章描述,中國所謂天主教地下教會教徒的失望情緒因中梵之間新近進行的一系列外交努力不減反增。他們將繼續充滿危險和可能入獄的生活,但不屈服於愛國會。
專訪:讓中國主教團提名也就是讓政府提名
最近,梵蒂岡國務卿帕羅林樞機表示,對梵中關係有望改善感到鼓舞。他還稱教廷會同意主教候選人由內地主教團推薦。香港榮休主教陳日君在部落格上撰文,對此表示擔憂。本台記者就梵中關係的發展電話採訪了陳日君樞機主教。
媒體:教宗接見大陸主教
據天亞社報導,教宗方濟各上周接見江蘇省蘇州教區徐宏根主教。
教宗方濟各稱收到習近平禮物
教宗方濟各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教廷與中國關係"良好",一個前往梵蒂岡的代表團帶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送給他的一件禮物。
中國基督徒面臨更嚴厲的控制
中國的基督徒處境愈發艱難。中國政府不斷通過新規定和其它手段限制境內的宗教團體。
波蘭女性墮胎難
波蘭是傳統的天主教國家,嚴格限制墮胎行為,很多暫時不準備要孩子的懷孕女性,不得不通過地下診所或者是跑到國外去尋求幫助。現在波蘭政府準備出台新政策,將「危及孕婦生命安全」作為合法墮胎的唯一理由。
德語媒體:天主教與語言的「漢化」
在今日的德語媒體中,《法蘭克福匯報》描述了中國天主教會的分裂,以及其信仰的「漢化」;《南德意志報》則關注了中國官方大力推廣普通話,稱這是一種政治行為。
前教宗打破沉默 談及教廷「污穢」
同性戀、戀童癖、官僚主義: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對天主教廷以及德國天主教會作出直接的表態。一本對他的訪談錄作將於周五面世。
菲律賓總統「出口成髒」
口無遮攔的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又惹禍了。這次是激怒了歐巴馬。對他國領導人和高官口吐三字經,似乎已成了菲律賓總統形象的一部分。
特雷莎修女獲羅馬教宗封聖
一生致力於扶貧慈善事業的特雷莎修女在去世19年後,被正式封為聖人。羅馬教宗方濟各一世親自主持彌撒儀式。
香港主教:中梵就任命主教達成初步協議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透露,北京政府有意在中國大陸任命主教的核心問題上同梵蒂岡達成諒解。
方濟各教宗: 不應把伊斯蘭與暴力混為一談
對伊斯蘭分子新近製造一連串的暴力血案,天主教羅馬教宗方濟各出言謹慎。這位天主教領袖不認為伊斯蘭是暴力宗教,並提醒本教會應多自省。
教宗訪問奧斯威辛集中營
羅馬天主教宗方濟各在昔日納粹德國奧斯威辛集中營舊址,默默哀悼當年死於集中營的100多萬受害者。
瞭解德國宗教假日 免得糊塗過節
你知道德國的法定假日基督聖體節麼?這是五旬節後的第二個星期四。越聽越一頭霧水了?別擔心,你並不「孤單」。
德國天主教徒被呼籲為中國禱告
德國主教會議呼籲為中國的天主教徒禱告,以作為支持。
2016年卡爾獎頒發給教宗方濟各
教宗方濟各本周五將獲頒「卡爾獎」。他為什麼榮獲這一獎項呢?為什麼半個亞琛市前往羅馬「朝聖」呢?「卡爾」又是誰?
12名難民隨教宗方濟各離開希臘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結束了在希臘萊斯沃斯島的訪問,跟隨他一同登上專機返回義大利的,還有12名敘利亞難民。梵蒂岡將會承擔對他們的安置資助。
天主教教宗將看望希臘島上難民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表示近期將看望希臘萊斯博斯島上的難民。梵蒂岡發言人證實了這一消息,但是沒有透露具體詳情。
全球基督徒迎來復活節慶典高潮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Franziskus)呼籲人們,不應該失去希望。
教宗警告歐洲面臨「阿拉伯入侵」?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最近一段有關「阿拉伯人入侵歐洲」的談話引發媒體關注。但教宗同時指出,歐洲正因文化交流而不斷壯大。
教宗方濟各: 建橋,勝於造牆
教宗方濟各認為,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对於墨西哥移民的觀點,並非基督教作法。
天主教與東正教領袖千年一會
教宗方濟各和俄羅斯東正教主教基裡爾周五舉行歷史性會晤。這是天主教與俄羅斯東正教領袖近千年來首次相會。兩人簽署了一項聯合聲明,譴責對基督徒的迫害。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本周發生哪些大事?德國之聲匯集一周要聞:台灣南部發生地震;中國重新規劃軍區建制,創立五大戰區;失蹤香港書商「現身」內地看守所;台灣國會首次政黨輪替。
教宗方濟各:「我對中國有欽佩之情」
在中國春節即將到來之際,教宗方濟各接受了《亞洲時報》採訪,表達了他長久以來對中國的「欽佩之情」,以及「對習近平主席和所有中國人民最美好的問候與祝福」。
涉「挪用資金」?浙江牧師被調查引爭議
杭州市基督教崇一堂主任牧師顧約瑟「因涉嫌挪用資金罪等經濟問題」被調查。浙江省基督教官方兩會發布相關通告。據媒體消息,顧約瑟任浙江省基督教協會會長期間,該會曾發表公開信,強烈呼籲停止「強拆十字架」。
教宗方濟各聖誕文告,為難民祈福
天主教羅馬教宗方濟各按傳統於周五(12月25日)聖誕節首日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為羅馬市和整個世界祝福,呼籲在這個被戰爭、窮困和恐怖主義所撕裂的世界實現和平,他尤其為敘利亞和利比亞的難民祈福,願相關的和平計劃會很快結束這兩國人民的痛苦。
教宗方濟各獲2016年度卡爾獎
卡爾獎於1950年首次頒發,是歐洲最重要獎項之一。2016年,該獎得主將是天主教羅馬教宗方濟各。卡爾獎評委會今天在宣佈這一授獎決定時指出,方濟各教宗是促進和平的「良心之音」。
回顧一周大事
回顧一周大事
教宗訪義大利「中國城」 聲援勞工權益
教宗方濟各周二在義大利中部城市普拉托發表以工作為主題的演說。當地有大量華人紡織工廠,2013年的成衣廠大火造成7名華人員工死亡。教宗在談話時譴責剝削勞工的做法是「毒瘤」。
梵蒂岡證實聖座代表團本月曾訪京
梵蒂岡與中國政府的對話力度顯然超過外界所知。教廷國務卿帕羅林證實,一個梵蒂岡代表團十月中旬訪問了北京。
明星教宗結束美國之行
身為教宗發表即興演講,這當然非常令人吃驚。教宗方濟各在費城世界家庭日上的脫稿演講贏來數十萬觀眾的歡呼。
教宗、習近平同時訪美 誰搶了誰的風采?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美國之際,羅馬教宗方濟各也踏上了美國的土地。美國媒體連日來持續跟蹤教宗的訪美行程,中國媒體則聚焦於習近平在美國受到的盛大歡迎。
羅馬教宗美國國會演講 重點提及難民問題
羅馬教宗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這還是史上第一次。教宗方濟各在講話中談到了難民、飢餓、貧窮、以及自然環境的保護等話題。
教宗訪古巴推動文化對話
這是教宗方濟各迄今最長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出訪。今天,他將在古巴南部的奧爾金(Holguin)主持盛大的彌撒。教宗原本還計劃與古巴反對派人士見面,但沒有成功。
教宗在古巴:哈瓦那上空的天
從敵人到朋友:由於在不到20年裡,教宗三度訪問古巴,該國的天主教會迎來了政治上的春天。但是,不僅僅哈瓦那政府,教會本身,也必須適應隨之而來的變化。
浙江繼續拆十字架 教徒死守屋頂
去年起,浙江省政府開始強拆教堂建築上的十字架。近日,湖州一群基督教徒死守在教堂屋頂上一個月,力圖阻止政府行動。
河南安陽助理主教完成祝聖典禮
三年以來,中國首位被梵蒂岡和天主教愛國會雙雙認可的助理主教張銀林完成了祝聖典禮。
溫州主教呼籲抵制強拆十字架
溫州地區主教對外呼籲,要求政府尊重信仰自由,查處強拆行為。
國家與教會
在德國,國家機關與教會的職位分配是有法可依的,通過與梵蒂岡簽訂的協約(Konkordat)以及與新教教會締結的教會契約(Kirchenvertrag)。
教宗呼籲新世界經濟秩序
在南美訪問的教宗呼籲改變目前的世界經濟秩序,以便讓窮困人口從中受益。他為殖民時期的罪行與不公道歉,並提醒民眾警示新形式的殖民主義。
上一頁
第5 頁,共1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