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的輸家:德司法部長下台
2002年9月23日聯邦總理施羅德向新聞界宣佈:多伊布勒-格梅林向他遞交了一封信。信中多伊布勒-格梅林表示,她願意放棄部長職務。施羅德稱讚了她的勇氣,施羅德說:「這封信表明,政界中有勇於承擔政治責任的人,這符合做人的準則,應該受到尊重。」
上星期三,多伊布勒-格梅林在她的家鄉-德國西南部的德倫丁恩市進行競選活動時,參加了一個小型的討論會。會上,他把布希的伊拉克政策與希特勒做了比較。施瓦本日報報導說,這位女部長說的原話是:「布希想以此轉移人們對內政問題的注意力,這是一種常用的手法,希特勒也曾這樣做過。」
據說,此言一出,即引起了聽眾大嘩。多伊布勒-格梅林隨即宣佈說,她無意把美國總統與希特勒等同起來。事情傳出後,施羅德立即傳令女部長回到首都柏林,以澄清真相。多伊布勒-格梅林在柏林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她的話被人斷章取義,遭到曲解,她從來就沒有把布希與希特勒相提並論。儘管如此,反對黨一追到底,強烈要求她引咎辭職。美國總統安全顧問賴斯稱,這樣的提法「毒化」了美德兩國關係。
直到星期天大選時,多伊布勒-格梅林仍然對記者表示,她是陰謀詭計的受害者。並把一家報紙有關她即將辭職的報導稱為「惡毒的謠言」。德國新聞界普遍認為,她採取這樣強硬的立場是為了社會民主黨的大選利益,一旦她下台,將導致一系列不利於社民黨競選的連鎖反應。
現在大選塵埃落定,多伊布勒-格梅林終於打點行李離開聯邦司法部,她那近四十年的政治生涯也就劃下了句號。她是1965年在德國西南部施瓦本家鄉加入社民黨的,後來先後成為社民黨地區負責人、聯邦議院議員、聯邦議院法律委員會主席和社民黨議會黨團副主席。1988年,被黨代會選為社民黨的三名副主席之一。1994年社民黨主席沙爾平競選聯邦總理時,任命多伊布勒-格梅林為其影子內閣的成員。1998年,施羅德大選獲勝,她被延攬入閣,成為司法部長。在她主持司法部工作期間,他在司法領域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她在中國司法界也是一位人們熟悉的人物,她曾多次到中國訪問,並主持了兩國共同舉辦的「法制國家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