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10 Integration Bauingenieure
2010年11月8日43歲的奧爾嘉‧漢奈肯是一名高校畢業的女工程師,出生在俄羅斯。她曾就讀於西伯利亞道路交通大學。1994年,她來到德國,十分渴望找到一份對口的工作,但結果卻令她感到失望。
她說:"我的碩士文憑雖然得到了認證,但我還是找不到工作。我寫了大量求職信。其間我還上了一個7個月的電腦班。之後我想:好吧,如果這樣還是找不到工作,那我就結婚。結果我有了家庭,還生了兩個孩子。"
一條腿先邁進德國再說?
當時德國建築業過盛。不需要那麼多工程師,而且奧爾嘉‧漢奈肯的德語水準也不夠。正如她所說的:不管怎樣,先得把一條腿邁進德國再說。如今,她的孩子已長大,而她自己仍在尋找一份差使或一份工作。她說:"現在只能等待合適的時機,經濟危機剛剛過去不久,一旦經濟復甦,我想我就能得到一個職位。"
德國缺的不是人才 而是發現人才
經濟危機之後,許多企業抱怨德國缺少專業人才。托馬斯‧普裡澤曼( Thomas Priesemann )是奧爾登堡雅德應用科技大學(Jade hochschule )土木工程專業的系主任。他這樣說道:"德國的人才短缺現象主要是在技術和自然科學領域。在德國攻讀這些專業很艱難,所以很多人為了完成學業走了不少彎路,需要很長時間。就拿培養建築師來說,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後繼人才,也培養不出那麼多工程師,而德國的工業界的確需要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但普裡澤曼又補充說,實際上,德國有足夠的專業人員。人們必須睜大眼睛去尋找。這位來自伊拉克的公車司機,每天早上開車送兒子去學校,而實際上他的本行是一位建築師。普裡澤曼表示,我們學校招募的正式類似這樣的 "學生"。2009年以來,在奧爾登堡的雅德應用科技大學開設了"技術與文化融合"專業,主要為外國留學生提供學習如何融入德國文化的課程,並通過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激發他們對德國技術勞動市場的興趣。
奧爾登堡開設新課程
這些外國學生要在雅德應用科技大學學習兩個學期。此外,在他們的課程表上還設有德國建築法、建築術語、德語及德國文化課程的學習。
奧爾嘉就參加了該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為了能適應德國勞動市場的需求,她還必須在工業領域單位參加半年的實習。之後完成畢業論文。奧爾嘉離目標越來越近了。她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奧爾嘉作為一名女工程師,拿著一份德國的畢業文憑,在德國找到一份工作的機會就更大了。但是知道奧爾登堡開辦了這個專業的人還太少,普裡澤曼說:"非常遺憾,我們暫時只有三個學生。實際上,目前我們可以招收20人。我們經常抱怨說,今後幾年,德國的工業界每年將缺少1000個畢業生。讓外來移民能融入德國社會,打入德國的勞動市場,這是我們一直以來的任務。這樣看來我們的專業是他們實現目標的一個不錯的機會。"
作者:Mareike Lange 編譯:嚴嚴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