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眼中的歐洲馬桶之謎
2016年2月28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財政部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Wolfgang Schäuble)形容去年湧入的超過100萬難民給德國帶來了一場與"全球化進程"的約會 - 一場多種文化並存的約會。為應對成千上萬新入境的難民,包括衣、食、住、臥,語言課程和健康保障在內的一切準備都是在短時間內就緒,當時並沒有人想到,需要對德國的馬桶使用作一番說明。
位於巴登- 符騰堡州西南部的哈德海姆(Hardheim)小鎮鎮長去年10月曾提出建議-有必要對小鎮上的申請避難者寫信告知,不要在花園、公園、灌木叢中解決方便問題。結果,這一"良心建議"當時卻招來一陣嘲諷。
蹲還是坐 - 不同地方規矩大不同
避難所、帳篷已是人滿為患,隨之而來同樣緊張的如廁問題源於 - 東西方文化中上廁所的習慣很不一樣。許多穆斯林國家仍是使用傳統的蹲式廁所。
一些難民首次見到西式的坐便器完全是目瞪口呆 - 人們就這樣坐上去,完了之後也不用水管沖,而是用紙擦。於是一部分難民很可能就發明了新的姿式:他們蹲在馬桶圈上,或者在浴室地上、淋浴間內"解決問題"。
來自柏林工人福利協會的曼弗瑞克‧諾馬克(Manfred Nowak)表示"這種情況不應繼續。"該工人福利會已經在首都六處緊急避難所中安置了4000名難民。他對德國之聲記者說,廁所的問題絕對是存在的,只是各地難民的情況也有所不同。
許多移民估計都不太能適應上廁所用紙擦的習慣。或者即使入鄉隨俗地這麼做了,仍然覺得不用水擦拭是一種不衞生的方式。坐式馬桶因而對許多新來者而言是謎一般的困惑- 許多廁所裡煞費苦心的一番圖文雙解也白搭。
解決方案是"多元文化廁所"?
解決方案已經出爐:安哈爾特- 薩克森州科斯維希市的衛浴製造公司Global Fliegenschmidt開發出了新型的移動式"多元文化廁所"。
這個蹲坐兩用式設計其實非常簡單:在一個西式的馬桶的兩側各留了兩塊可以蹲腳的地方。
據公司老闆皮特弗利根‧施密特(Fliegen Schmidt)稱,這個新式馬桶幾天前剛上市。多年來,他的公司銷售的都是普通無抽水裝置馬桶,而這次德國的難民危機讓他看到了開發蹲坐兩用式馬桶的機遇。馬桶一經推出,已經收到來自難民收容機構的產品咨詢了。
該衛浴製造商實際上專業打造西式標準的移動廁所,當前這種移動式廁所也引起了難民收容所的興趣。"我們的移動式廁所60%供給建築工地,30% 用於大型活動如展會、音樂會等。"給難民收容所裝配馬桶雖然是個新市場,但並不長久。這個多功能馬桶的市場更多的存在於國外的工地場所,那裡經常有外來務工者。
衞生標準各不同
不同文化下的如廁文化也不同。穆斯林社會中如廁後傳統上是用水沖洗潔淨。而西方社會的人們到了穆斯林國家旅遊會驚奇的發現,廁所裡竟然沒有衞生紙。
網站myreligionislam.com列舉了20個人們"內急"可以採用的規矩和方法:其中一種是用手擦,當然之後要洗手。還提到諸如:不用水的話,用石頭或類似東西擦拭也是"可以接受的替代方式"。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建議包括如"上廁所時不交談,不抽煙,不看報" 。
最後的這幾條關於如廁文化的建議即便在德國國內也不一定有統一的認知 - 而且早在這場"全球化約會"之前就是這樣了。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