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文化節:有些冷場,有些落寞
2002年5月28日廣告
從1961年開始,土耳其人作為外國勞工來到當時的西德。當然,他們被禮貌地稱為「客人勞工」。如今,在德國生活的客人勞工和他們的後代,人數已經超過了兩百萬。至於客人為德國作出的貢獻,已不在話下。不過,客人來了不走,而且還在這裡生根發芽,對德國社會來說,一直是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外國移民如何融入德國文化,是話題的中心。
上周末,在柏林,土耳其居民首次舉辦了「土耳其節」正是想傳達溝通的願望。在柏林的象徵,布蘭登堡門前,土耳其人載歌載舞,民族服裝爭相鬥妍,共有1萬人參加了這個場面熱鬧的「土耳其文化狂歡節」。
可是,對柏林人來說,遊行,狂歡已經是家常便飯。對於來自土耳其鄰居的盛情邀請,柏林人倒是顯得有點無動於衷。人群中,來捧場的德國人比較少見。而主辦者用心良苦,選址柏林,不僅是因為身在德國首都,而且,這裡的「土耳其社區」在德國是最大的。
儘管主辦者強調活動沒有政治意義,可是仍然有不少參加者提出了政治性的問題,尤其是關注融入文化的問題。一位土耳其女士抱怨,都30年了,他們還是被稱為外國人。儘管一些土耳其人已經拿到了德國護照,但是心理上仍然感受處在社會邊緣。她表示,並非自願脫離德國群眾,而是正好相反,希望加入主流社會。這種願望也表達在行動之上,遊行隊伍中,不光高舉土耳其大旗,而且德意志的旗幟也在飄揚。
可是,柏林土耳其社區的主席有些失意,儘管向許多德國方面的協會發出了信件,可是反映寥寥無幾。原本是一個共同慶祝的節日,結果卻有些冷場。而且,柏林的媒體對此事先也沒有大張旗鼓地進行報導。
不過,市政府的幾位要人還是到了場,夜晚,土耳其歌舞昇平的時候,還是吸引了一些好奇的過路人和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