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入圍歐盟談判
2004年12月17日出席布魯塞爾歐盟峰會的外交官和國家及政府領導人在談到土耳其這一題目時,大多數人不是沉默寡言,就是情緒激動。顯而易見,他們對土耳其入盟並不感到興奮。因為他們知道這樣一來他們將面臨的任務。土耳其並不是一個普普通通希望入盟的國家。首先,土耳其是一個大國,其面積超過10個新歐盟成員國的面積總和,人口也幾乎是所有新歐盟成員國的總和。但是相比之下,土耳其的經濟狀況則完全不同。任何一個新歐盟成員國的人均收入都高於土耳其。因此,目前的歐盟成員國與歐盟候選國土耳其之間的生活水準差距是顯而易見的。
顯然,歐盟已經放棄了1993年哥本哈根歐盟峰會制定的入盟標準。歐盟峰會當時決定,申請入盟國在開始入盟談判時必須已經達到歐盟規定的政治標準。其它入盟標準則可以在談判期間繼續實現。歐盟的政治標準包括維護人權以及保護少數民族等。但是只有施羅德無視人權組織對土耳其破壞人權或者教會對土耳其種族歧視的指責,稱土耳其已經達到入盟條件。雖然最近幾年土耳其在這方面所取得的一些進步不可否認,但是在還存在巨大差距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啟動同土耳其的入盟談判?土耳其入盟的支持者對此的解釋是,因為土耳其需要一個強大的訊號,否則土耳其的改革進程將有中斷的危險,致使土耳其出現不穩定。
然而,誰要是因擔心土耳其出現不穩定而無視現實情況,那麼若干年之後仍然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屆時,如果土耳其沒有達到歐盟的要求或者歐盟無法承受土耳其這樣的一個大國,結果還將是做出停止入盟談判的決定。歐盟多年來沒有坦誠,如實地告訴土耳其,1963年歐洲共同體做出的入盟承諾與今天已經毫無關係,因為其性質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自1996年歐盟同土耳其建立共同的關稅聯盟之後,1963年的承諾大部分早以落實。
至於土耳其加入歐盟之後是否能夠跟上歐盟的步伐,人們似乎對此已經不以為然。星期三,歐盟議會以402票贊成,262票反對通過了與土耳其開展入盟談判的提案。民族主義分子和激進的歐盟反對派也投了贊成票。他們和大多數歐洲居民一樣,已經感覺到土耳其的入盟將超出歐盟的承受能力,最終將給歐盟帶來毀滅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