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河流網路」評論三峽移民
2003年1月22日「國際河流網路」組織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伯克萊市,其宗旨是保護大河流域居民的人權和環境保護。這個組織的主要任務是觀察世界上各大水利工程,防止出現環境災難,保護居民的合法權利。
迄今為止,根據中國官方報導,三峽工程已經順利移民120萬人次,預計移民人口總數將達到170萬到190萬。根據這份共30頁報告所公佈的內容,大部分移民感到絕望,很多抗議活動被壓制。
長江三峽工程於2002年11月進行了明渠截流,因此從今年4月開始,將會有大規模的第三期三峽移民。
報告指出,中國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本人親口將移民安置工作稱為一大成功。按照他的觀點,那些移民在遷徙之後,將過上比原來更好的生活,並將獲得政府慷慨的補償。但是報告得出的結論並非如此。報告這樣寫道:「政府從一開始就高估了自己創造就業機會,提供農業耕地的能力。」
報告稱,三峽移民中的大部分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犧牲品。移民們原有住房的價格基本上是按照中國在1992年房改以前的價格被收購的,但是在購買新房的時候卻要按照商品房的價格結算。雖然新房的條件比起老房子要好很多,但是他們獲得的補貼卻遠遠不夠買一套新居。
一開始政府認為可以為願意離開農村的人口提供城市內的工作,但是由於現在國有企業大幅度裁員,進城的移民只能增加城市內失業人口的比例。
另外,那些進城的農民還面臨著一個適應的問題,他們遇到各種方言的障礙、文化差異以及城市居民的抵觸情緒。這些困難常常讓那些想在城市裡尋求新生活的農民不得不重新返回自己的家鄉。
該報告另有一章詳細地闡述了三峽工程中的腐敗和資金去向不明的社會狀況。至今已經有200多名政府工作人員因為腐敗被逮捕,100多名被宣判有罪。這篇報導例舉了很多國內媒體已經揭露的事件,比如:為了從國家獲得更高的經濟補償,國家幹部虛報移民人口,杜撰住房面積。一些移民抱怨,他們獲得的賠償和政府承諾的不一樣。即使是找新的工作還需要介紹費。該報告總結道:「大家一致認為,三峽工程大大小小的腐敗事件舉不勝舉。」
抗議事件屢屢發生,請願,派代表,遊行,封鎖街道等行動頻繁出現。政府對和平請願的人採取暴力鎮壓。2002年5月,重慶市奉節縣姚灣鎮一次遊行的時候,有12人被逮捕,其中3人被分別判處5年到2年的有期徒刑。
2001年2月,重慶市雲陽縣的兩個示威者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大家推測,他們有可能再此之前曾經和北京外國新聞記者取得過聯繫,其中一名被告曾經和他的妻子說,他在監獄裡受到刑法虐待。雲陽縣是移民受災情況最嚴重,也是抗議活動最密集的縣。
在報告的最後,國際河流網路組織呼籲中國政府盡快停止移民工作,解決已經出現的問題。政府應盡快設立一個投訴機構,並通過獨立觀察員追蹤瞭解移民在遷徙後的生活狀況。
在中國邀請外國專家對大壩的品質進行鑑定的同時,也應該有外國專家對移民安置狀況作相應的監控。這一任務應該由外國融資信貸機構承擔。三峽工程總投資中有14億美元的外方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