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國內生產總值
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區域內的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央操縱GDP數據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經濟分析專家進行研究,發現中國統計部門人為調整經濟數據,人為製造GDP增長和低通膨率。
中國統計數據的謊言
中國統計有多大的可信度?就連中國總理都稱「僅供參考」,數據不靠譜可見一斑。
中國經濟的輝煌不再
中國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後,新政府必須調整經濟結構,並轉向可持續增長的模式。
Lady Gaga推動美國經濟增長
美國經濟增長率本月升至3%。這與該國新修訂的GDP計算方法有關。
中國經濟增幅繼續放慢
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放慢。
走在尋找幸福的道路上
聯邦議院一個委員會用了兩年時間,尋找未來富裕和生活品質的衡量標準。
中國軍費增長咄咄逼人?
中國2013年度財政預算中,軍費增幅仍保持在10%以上。國際輿論,尤其是以日本為代表的亞洲鄰國對中國的國防預算增加表現出疑慮。
歐元區第四季GDP萎縮0.6%
如何衡量富足
德國現在正考慮引入環境、社會公正因數,綜合考慮與評估社會的富裕程度,而不僅僅依賴GDP數據。
「《環球時報》,快放開GDP」
中國國家統計局在近日公佈:2012年中國GDP比上年增長7.8%。1月19日,《環球時報》以「GDP增幅令人鼓舞 並非『雞的屁』」為題贊頌GDP成績單,被網友調侃。
年末經濟幾家歡喜幾家憂
德國10月出口呈現14個月以來最強增勢;中國11月出口同比增長2.9%,增速明顯放緩;日本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經濟負增長。
日本經濟年內首次收縮
日本經濟第三季度數據不佳,出現年內首次收縮。
中國商投資再減
中國外商投資連續10個月呈下降趨勢。中國政府將原因歸於世界經濟不景氣影響到中國的增長。專家則指出,中國經濟的緩行是意料之中的。
經濟增長目標與GDP的追逐游戲
根據最新統計,今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7.4%。這是三年半以來,GDP首次沒有達到年度增長目標。把經濟增長視為社會穩定保障的中國領導層,是否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18大前經濟數據不「給力」
最新數據表明,在中國經濟總量中佔有大幅比重的出口額沒能實現預期中的增長。中國政府越來越明白,促增長,保穩定不能再依賴老客戶歐洲和美國。
GDP不是生活富裕的唯一標準
世界各國都在關注國內生產總值,但這既不是衡量富裕水準,也不是衡量國民滿意度的標準。對此,漢堡未來學家霍斯特‧奧帕斯沃斯基(Horst Opaschowski )提出了自己的新理念。
中國經濟有望軟著陸
中國最新公佈的經濟數據超乎了許多分析人士的預料,增長態勢依然強勁。
德意志銀行總裁預測德國GDP今年鮮有增長
中國經濟增幅放慢
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9.1%,連續3個季度回落。
經濟榮景不再? 德國經濟增長遲緩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報告,歐盟各國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率只有0,2%。 德國甚至只有0,1%。德國經濟專家避免用"恐慌"這個字眼來形容,只好絞盡腦汁來美化這個不是太好的消息。
中國未來GDP是否走高品質發展之路?
2011年3月5日,中國十一屆全國人大會議第四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幾年來,溫家寶作為國務院總理在人大會議所做政府工作報告是最重要的議程,此次也不例外。報告涉及宏觀經濟方面:下一個五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將保持在7%左右,GDP定調放緩,是否釋放出不一樣的訊號?
中國GDP世界排名第二引發的思考
日本官方周一公佈的數據顯示,日本的經濟規模在2010年首次小於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頭銜正式轉交給了中國。中國雖然在整體規模上領先,但與日本相比,人均創造的價值和平均生活水準的差別仍十分懸殊。
中國去年GDP增長10.3% 通膨不容樂觀
中國2010年主要經濟數據於1月20日正式「出爐」。但據中國媒體透露,相關數據已提前一天「洩露」。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以及與通貨膨脹息息相關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中國人壽命延長速度趕不上GDP增長
中國經濟已經以驚人地速度持續快速增長了近30年,而在社會財富整體提升的同時,中國人在健康方面的進步卻甚為有限。1990年以後,中國平均預期壽命增幅甚至低於蘇丹、埃塞爾比亞、伊朗等缺乏安定因素的國家。
080909 Fortschritt Barometer EU
增長就等於進步-這樣的觀點歐盟認為已經不合時宜了。現在,歐盟正在大力宣傳一個新的"進步晴雨表",希望以之取代將國內生產總值作為標準的方法。
綠色共產黨員
中國環境總局副局長潘岳表示,過去25年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2005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為530萬噸,在全球範圍內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中國創造同等經濟價值的能源耗費量是世界其他地區平均水準的三倍。德國地理雜誌以「綠色共產黨員」為題,介紹了中國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及其雄心勃勃的環保計劃。文章寫道:
消除污染費用超過經濟增長
中國政府決定,不採用國家環保總局提出的「綠色國內生產總值」的統計方式。柏林日報認為,這是中國政壇內部以及中央與地方之間數月來權力鬥爭的結果:
無法做經得起推敲的「綠色GDP」
雄心勃勃的環保計劃「綠色GDP」已被中國政府無限期推遲。按照國家環保總局提出的原定方案,今後官方經濟統計數據中應包括工農業生產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所造成的環境損失。比如清理水污染,環境問題造成的疾病的治療費用等等。國家環保總局期望這種新型的統計方式能夠成為政界及企業界今後的決策基礎。新蘇黎世報在談到破產的「綠色GDP計劃」時寫到:
環保人士談「綠色GDP」難產
中國無限期推遲發表有關環境污染影響經濟發展的綠色GDP的評估報告。中國環保總局「綠色GDP」研究項目技術組組長王金南周日表示,部分試點省市地方政府「談綠色變」是推遲發布統計數字的重要原因之一。
拿出GDP百分之一,就可使全國中小學免費
法蘭克福星期日匯報報導了中國貧困地區農家女兒因交不起學費不得不輟學的情況。對於這些女孩子來說,上完小學已成了無法實現的夢想。文章寫道:
2004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9%
中國經濟去年增長7.3%
中國國家統計局於2月28日發布了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儘管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中國經濟仍然獲得了超出預期的增長。然而在中國的統計工作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上一頁
第5 頁,共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