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國內生產總值
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區域內的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十九大發展目標為何不再提GDP翻番?
在剛剛結束的十九大上,中共領導人沒有為中國2020年以後的經濟發展定出具體的增長目標。中央經濟官員強調,今後的重點在於提高發展的品質和可持續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周二對中國的經濟預期作了向上的調整,但同時仍警告中國對債務風險不可掉以輕心。
中國國家統計局:實現增長目標沒問題
周二,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對廣泛的市場預期予以了確認。他說中國經濟今年實現6.5%的增長目標毫無問題。
經濟形勢超好 德國財長樂開花
儘管英國脫歐對歐洲其他國家經濟帶來潛在威脅,德國支柱產業-汽車業又陷入「柴油門」醜聞,但德國經濟仍然堅挺,國庫滿滿。
IMF:中國的債務處於「危險軌道」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周二警告說,中國的大規模債務正處於危險的道路上,增加了經濟增長急劇放緩的風險。該組織還督促北京加快結構改革。
預見未來:G7不敵E7 中國穩坐第一
放眼2030年、甚至2050年,世界各國的經濟地位將出現什麼變化?據普華永道預測,到2030年,以市場匯率計算中國的GDP將超過現在的世界頭號經濟大國美國。到2050年,新興市場(E7)的經濟總量將佔全球經濟總量的一半,G7只佔全球經濟總量
德國經濟強勁增長
2016年,作為歐洲最大經濟體的德國繼續景氣增長強勢,增幅1.9%;旺盛的消費者購買力和國家支出成為經濟發展兩大支柱。
2016GMI排名:東歐窮國忙武裝
專門觀察全球各國軍事發展趨勢的德國BICC中心發布了2016年全球軍事化指數排名。由於指數的計算受軍備支出、經濟實力、人口數量等因素影響,因此美、中等大國的排名遠遠不及越南、約旦、汶萊。第一名更可能是你沒想到的!
德語媒體:房價飛漲帶動經濟增長
周四的德語報刊,將目光再次投向了錯綜複雜的中國宏觀經濟形勢。中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維持在6.7%,這一方面讓德媒記者信服,另一方面也讓他們擔心增長是否可以持續,以及保增長背後的代價。
國際清算銀行:中國恐面臨嚴重債務危機
總部位於瑞士的國際清算銀行(BIS)周日警告稱,中國金融業可能將面臨一場嚴峻的債務危機。該行指出,今年第一季度,一項反映中國當前債務佔GDP比重以及長期趨勢的指數創下新高,這說明今後3年內,中國的金融體系可能將面臨巨大挑戰。
專家:中國經濟走勢穩 代價大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數字表現穩健。但經濟學家警告:太多的國有企業只有依靠貸款才能存活——這給銀行帶來嚴重後果。
中國二季度GDP料穩中有降 下行壓力不減
中國第二季度經濟數據本周即將公佈,經濟增速尤受外界關注。不論增速與上一季度相比持平或是略降,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經濟的下行壓力仍然較大。
穆迪下調中國政府債務評級展望
周三,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投資服務公司將中國政府債務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下調的理由是政府債務水準上升、外匯儲備下降以及北京當局推動經濟改革存在不確定性。
印度稱經濟增長超中國 專家表懷疑
印度官方稱,去年第四季度GDP已超越中國。經濟學家對比其他消息來源表示:「不能完全相信」。
中國今年經濟增長目標是多少?
中國政界高層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中國政府為2016年設定的經濟增長目標大約會在6.5%~7%之間。一消息人士表示,設定區間而不是具體數值,說明政策制訂者認為經濟前景不確定。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被調查
中共的反腐鬥爭還在強力繼續。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被雙規是這場運動還在推進的又一佐證。
中國去年GDP增長創25年來最低
中國國家統計局本周二(1月19日)發布了2015年中國GDP數據。
12月中國官方經濟指數「雙回升」
新年伊始,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去年12月中國製造業和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數據顯示,中國製造業已經連續5個月出現收縮,這表明製造業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穩增長仍需要寬松政策扶持。
11月中國CPI同比增長1.5%
中國國家統計局今天公佈的11月份中國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5%。其中由於季節因素,新鮮蔬菜價格上漲9.4%。
習近平: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速至少6.5%
據官方媒體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表示,中國的年經濟增長率應至少保持6.5%,才能實現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的目標。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本周發生了哪些大事?
專家:中國經濟軟著陸 GDP數據不可信
今年第三季度中國GDP增長幅度繼續下滑,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
中國官方失業率數字有多可靠?
儘管經濟增長近年放緩,中國的官方失業率仍然保持在一個相當穩定的水準上。這是什麼原因呢?這些數字可靠嗎?
難民潮帶來會帶來怎樣的經濟後果?
德國經濟狀況不錯,在此前的金融危機中也幾乎毫發未損。但是面對成千上萬大規模湧入的難民,德國經濟還能一枝獨秀嗎?畢竟難民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
中國向下修正去年GDP增長值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官網周一發布《關於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初步核實的公告》,中國去年GDP增長率為7.3%,比之前的初步核算降低0.1個百分點。
第二季度日本經濟萎縮
日本GDP今年第二季度出現下滑,這是2014年下半年來的第一次。
德專家:人民幣貶值不會引起匯率戰
股市大跌、出口下滑、人民幣貶值——這一系列波動讓全球市場陷於不安
疲軟歐元推高德國經濟 中國因素構成下行風險
據聯邦統計局周五公佈的初步數據,德國今年第二季度GDP實現了環比0.4%的增長。而增長的主要動力則是消費與出口貿易的增加。
GDP、克強指數,究竟誰靠譜?
儘管股市劇烈震蕩、外貿數據不斷下滑,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今年前二季度GDP增長幅度依然都達到了7%。這一數據遭到了不少經濟學家的質疑,其中一條有力的論據就是「克強指數」。
中國經濟增速7%?經濟學家很懷疑
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否如北京政府宣稱那般達到7%?西方經濟學家質疑,中國的實際GDP增速遠低於官方數據。
中國經濟仍在底部掙扎
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近日在2015中國資產管理年會上表示,今年下半年中國下行壓力仍然不小。企業屆也對下半年業務展望多持悲觀態度。
「人均GDP將達1萬美元」 網民各種不相信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近日表示,到2020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一萬美元,中國將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在目前經濟增長放緩、股市震蕩下行的情況下,不少網民對此預測深表質疑。
德語媒體:締造偉大律師的時代
中國第二季度的經濟數據是當前德語媒體關注的焦點之一。此外,《時代周報》記者科克裡茨則以當事人的身份,回顧了上周張淼獲釋以及律師周世鋒被抓捕的事件。
打壓公民運動和經濟減速都成為"新常態"?
《南德意志報》在兩篇文章中分別關注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以及剛剛獲釋的"女權五人"。
中國經濟繼續放緩 下行壓力有增無減
中國第一季度的GDP增速降至7%,創出六年新低。當局表示,短期內經濟仍會面臨下行壓力。有分析指出,北京可能會被迫增加政府支出或進一步放寬政策。
「克強指數」走低?
鐵路貨運總量、耗電總量以及貸款發放量是中國總理李克強尤為看重的經濟參考數據,被《經濟學人》合稱為「克強指數」。根據最新數據,中國全國鐵路貨運總量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大幅下滑。本周三,中國國家統計局還將公佈一季度GDP數據。
中國擬進一步調低增長預期
儘管中國央行近期出台了一系列貨幣寬松政策,但是當局依然預計宏觀經濟將進一步降溫。圈內人士透露,總理李克強即將再次下調今年的增長目標至「大約7%左右」。
中國12月份房價同比持續下跌
儘管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年終銷量上升,但12月的房屋價格同比仍持續下跌。這使得本周二即將發布的2014年第四季經濟增長數據蒙上陰影。
經濟"五賢人"下調今年德國經濟增長預測
德國經濟"五賢人"委員會下調了對德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值。該機構每年11月就德國總體的經濟發展形勢發布報告。
色情、毒品和武器交易 - 一個都不能少
從今年9月1日起,歐洲國家將按照新的標準核算本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以德國為例,GDP將增加800億到850億歐元。不過,並不意味著德國一下子變得更富有了。
增長數值受質疑
中國經濟出現回升。不過經濟學家對此持質疑,有人指責中國操縱經濟數據。
毒品交易性交易納入GDP 義大利經濟升了
義大利統計部門宣佈,明年起將把毒品交易和性交易收益計入國內生產總值。這種計算方式可以提高義大利經濟增量。
中國躍升第一貨貿大國
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也給中國經濟蒙上陰影。中國官方最新外貿數據令人憂喜參半。
德國實力城市排名
德國哪些城市發展最好、就業機會最多?重要的汽車工業基地在一項調查中排名尤其靠前。
中國將改革GDP核算方法
中國經濟顯露復甦跡象
中國經濟今年增速超7.5%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經歷增長放緩後重又獲得了動力。
中國經濟數據:不靠譜
一位在中國研究經濟的"老外",通過分析發現中國經濟數據很不靠譜。
大審、GDP和軍事談判都「山寨」
專家認為,對於中國領導層來說,審判薄熙來是一個必敗的局面。同時,GDP「山寨」數字開始受到全世界的關注。要求美國停止對台軍售,更是中共自說自話。
2013年8月18日德國之聲中文廣播音頻節目
時事焦點:曾質海伍德之死,中國首席女法醫宣佈退出;德國福利國家地位岌岌可危;人造增長,中央操縱GDP數據,數位電影正當道,膠片電影將絕跡;德語媒體看中國:樂壞老外,德國牛奶中國賣出最高價;台北快訊。
上一頁
第4 頁,共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