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國內生產總值
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區域內的經濟活動中所生產出之全部最終成果(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去年基數太低 中國二季度增長率或「虛高」
第二季度的中國經濟數據即將發布,不少專家都預計增長率將高達7%。但是不論是出口貿易還是消費市場,中國經濟的幾大傳統引擎近期都動力不足。分析人士指出,增長數字走高只是因為去年的基數慘不忍睹。
德語媒體:中國正在步入「失去的十年」嗎?
端午節並未給中國帶來預期中的消費熱潮,而且根據最新公佈的統計數據,前5個月,中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18.8%。要求北京政府採取更有力的刺激措施的呼聲越來越高。
李強批西方「降風險」概念 對中國經濟樂觀
中國總理李強27日在世界經濟論壇於天津舉辦的「新領軍者年會」上稱,部分國家的「去依賴、降風險」說法是把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偽命題。他還稱,中國今年第二季經濟增速會加快,有望達成5%的年增長目標。
中國上季GDP加速成長 達一年來最高
中國自去年底鬆綁清零政策後,經濟情況有所好轉。中國官方18日公佈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GDP年增率為4.5%。北京還將繼續在經濟上走「求穩」路線,詳細情況為何?
去年德國高病假率給國民經濟造成數百億損失
流感、新冠肺炎、支氣管炎,這些呼吸道疾病在德國的發病率創下30多年來的新高,僅去年一年就給德國經濟造成270億到420億歐元的損失。根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做的調查,傳染病高發讓GDP至少少增長0.7%。
中國經濟增長目標5%偏保守 專家:一定可達到
李克強告別中國總理一職前,5日在人大會議上發表最後一次政府工作報告。專家告訴DW,中國今年把經濟成長目標訂為5%,是「記取了去年的經驗教訓」。李克強在報告中還說了什麼?
「兩會」將讓中共權力更加集中
隨著中國「橡皮圖章」人大會議周末在北京召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將正式開始第三次任期。與此同時,中共正準備進行更多機構改革。分析師們如何看待今年的「兩會」?
烏克蘭戰爭導致全球GDP去年損失逾1.6兆美元
據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一項研究,烏克蘭戰爭去年給全球經濟造成了超過1.6兆美元的損失。
德國經濟第四季度陷衰退 2023有望增長
能源危機以及俄烏戰爭的多重壓力令德國經濟在2022年第四季度陷入了負增長,其中私人消費表現尤為疲軟。不過,分析人士指出,德國經濟陷入長期蕭條的可能性並不大。
分析:清零防疫結束了 中國經濟會好嗎?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22年中國GDP只比上一年增長了3%,遠遠低於原定的5.5%增長目標。而現在,被廣泛認為是造成經濟疲軟首要原因的動態清零防疫策略,已經被拋棄,那麼,中國經濟是否有望恢復以往的高增長?
IMF副總裁:中國經濟或在一季度後迅速復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吉塔• 戈皮納特本周三(1月18日)表示,根據目前的新冠感染趨勢,中國的經濟增長可能從第二季度起大幅反彈。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認為,放開防疫措施後,中國經濟正逐步恢復,問題在於3月即將組成的新一屆政府如何刺激經濟。
中國2022年經濟增速3% 未達目標
1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稱,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中國GDP比上一年增長3%。這個數字不到2021年(8.4%)的一半,遠低於中國政府提出的5.5%的目標,是除2020年以外,中國經濟幾十年來最差的表現。
中國經濟增長2022年或跌至40年來最低
周二中國將發布去年GDP數據。分析人士認為,在經歷了新冠疫情和房地產困境的雙重危機之後,中國2022年的經濟增長預計將跌至四十年來最低水準。
2023經濟恐衰退 世銀下修增長預測
世界銀行下修2023年的經濟增長預測,警告全球經濟正在下一次衰退邊緣。中國的增長率預測亦因清零政策等限制,進一步調降。
越南今年的GDP增速達8%
越南有關當局表示,越南今年的經濟增長超過預期,達到8%,超過政府設定的6%-6.5%的目標。
客座評論:GDP主義能夠重振中國經濟嗎?
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最好的提振信心的方式,當然是改變之前國進民退的政策取向,重新擁抱資本和私營經濟。不過,之前中國政府常用的辦法是否還能適用於目前的局面?曾經讓中國高速發展了40年的GDP主義,又對中國造成了哪些負面影響?
中國10月出口大幅下降 進口呈負增長
中國10月份出口同比下降0.3%,遠遜於經濟分析師的預期,為2020年5月以來的最差表現。分析認為,其原因之一在於中國嚴格的「動態清零」防疫政策。
經濟數據終見分曉:中國三季度增長高於預期
中國經濟第三季度增長回升速度高於預期。但嚴格的防疫清零措施、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和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正在挑戰中國政府推動經濟強勁復甦的努力。
增長放緩 復甦乏力 北京即將公佈第三季度GDP
北京將在二十大召開期間公佈包括第三季度GDP增長率等一系列經濟數據。嚴格的防疫措施,房地產危機拖累等因素,令專家們並不看好增長數據。有專家還表示,中國經濟未來十年的增長數字僅會在零至4.5%的間區徘徊。
中美對決:中國經濟真的可以趕超美國嗎?
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是中國的專家學者們還是堅信,到2030年前中國一定會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不過外國專家對這一預測表示懷疑。而且即便中國GDP趕超美國,可能贏的也只是面子。
德語媒體:降息能提振中國經濟嗎?
中國央行周一再次宣佈降息,希望以此提振疲軟的房地產市場和受到疫情嚴重衝擊的國民經濟。不過,多數經濟學家都對降息措施的效果持悲觀態度。
疫情封控拖累經濟 中國應屆生就業前景黯淡
今年以來,中國多個城市輪番爆發疫情,而在當局嚴格的清零政策下,產業受到衝擊,帶來龐大損失。另根據中國教育部數據顯示,今年應屆畢業生首次突破千萬,創歷史新高,許多人在求職過程遇上挫折。
經濟新勢頭?中國出口呈現意外強勁增長
嚴格的新冠防疫政策和房地產等行業的危機困擾著中國經濟。不過,7月最新的強勁出口數字讓專家們感到意外。其中,中國與俄羅斯的外貿往來增幅尤為明顯。
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有多大?
佩洛西訪台之後,中國對台灣展示了空前的軍事威脅。然而,專家認為,目前這些仍然是花拳繡腿,真正的報復將發生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之後。
中共中央經濟會議 不再提增長目標
根據官媒新華社發布的通稿,中共中央政治局最新會議討論了疫情、財政貨幣政策、糧食安全、金融風險、一帶一路、社會保障等內容。值得注意的是,會議沒有提及任何GDP增長目標,而是強調「力爭實現最好結果」。
韓國央行:北韓經濟連續第二年萎縮,但速度放緩
據韓國央行估計,北韓經濟2021年連續第二年萎縮。該國去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實際下降0.1%。2020年,北韓經歷了1997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萎縮。GDP暴跌4.5%。
歐盟經濟前景預測:通膨加快 增長放緩
在能源價格一路攀升的背景下,歐盟委員會預測,歐元區本年度通膨率將創歷史新高,均值7.6%。與此同時,預計GDP增長僅為2.6%;而2023年的增長前景更是慘淡。
動態清零、房市困境 中國第二季GDP年增0.4%
中國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0.4%,大幅低於第一季度而且比市場預期的還要低。分析將經濟放緩原因導向中國嚴厲的「清零」政策及房地產困境。
德語媒體:每五個中國年輕人就有一個失業
中國第二季度官方經濟數據公佈在即,德國《商報》分析指出,嚴格的「清零」防疫政策和封城措施給經濟造成了多大損失,將從這些數字中得到體現。《新蘇黎世報》則關注到中國的「高學歷失業人群」,以及造成這些年輕人就業困境的背景。
中國二季度經濟數據:這些要素值得看
受到防疫「清零」措施的重壓和全球經濟景氣前景不佳的影響,過去數月中國經濟增長低於此前預期。即將發布的今年第二季度經濟數據,愈發受到廣泛的關注。
中國經濟遭遇嚴重逆流 年輕人推遲購房計劃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在GDP中的佔比達到四分之一。但是今年4月中國全國失業率攀升至6.1%,即便是收益高的網路和科技公司也在裁員。年輕人的購房決定卻變得越來越謹慎。這為北京的決策者們帶來了一項巨大挑戰。
「世界不會等著中國收拾完『爛攤子』」
上海市政府計劃6月召開20場政企溝通圓桌會議,恢復外企投資信心。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說,清零政策不僅削弱了上海的吸引力,而且削弱了整個中國的吸引力,「世界不會等著中國收拾完這個爛攤子」。
清零政策或使中國2022年經濟增速低於美國
不久前美媒曾報導習近平下達指令要求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要保證高於美國。不過根據「彭博經濟」日前發布的研究報告,這一目標恐難以達成。嚴格的防疫措施可能造成中國2022年GDP增長率僅有2%,這一數值也遠低於其它研究機構的預測。
高盛下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估至4%
投資銀行高盛的分析師認為,近兩個月來中國的疫情防控措施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將讓政府的經濟增長目標難以實現。與此同時,中國總理李克強主持座談會,著眼「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
「動態清零」之下的中國
中國目前正面臨一波嚴峻的疫情。當局繼續採取「動態清零」的防疫措施,多個城市進入封控、管控、防控。然而,隨著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奧密克戎變體傳播,清零戰略面臨挑戰,也受質疑。第一季度受疫情衝擊嚴重的吉林省,GDP遭遇大滑坡。
封城衝擊經濟 美媒稱習近平要求確保今年GDP增速超美
多家投行近日下調了對中國2022年經濟前景預期。《華爾街日報》援引消息人士稱,習近平告訴官員「要確保中國今年經濟增速超美」。專家對DW表示,對待奧密克戎採取清零政策,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巨大。如何在防疫與經濟發展之間達到平衡值得進一步審視。
中國2022年第一季度GDP增幅超過預期
中國今年第一季度的GDP以4.8%的增幅超過預期。但這一成績是今年前兩個月的功勞。3月下行壓力開始增大,失業人口也增多。
客座評論:中國經濟下滑?別開玩笑了吧!
中國經濟學者沈凌此前發文對美國的國債做了一點討論,對未來升息背景下的宏觀經濟政策表達了悲觀的預期,覺得美國可能要面臨貨幣和財政的雙收縮。那麼作為美國的最大競爭對手,中國的情況又如何呢?
習近平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雖然經濟成長預期被下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仍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奧密克戎對中國將產生怎樣的影響,是目前人們最關心的問題。
中國2021GDP成長率8.1% 貿易順差創新高
中國國家統計局17日公佈2021全年GDP數據,相比去年增長8.1%,贏過外界預期的8%。中國外需勢頭強,貿易順差創新高,但與此同時,中國內需的疲弱也減緩了經濟復甦的速度。
中國GDP:2021估計增加8% 2022預將大幅放緩
在預計中國下周將公佈經濟成績單之前,多方估計2021年中國GDP年增長可達8%,為十年來最高,但是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
保5無望? 高盛下調中國GDP增長預測
據傳中國當局想在3月份的兩會上宣佈2022年至少5%的增長預測,但現在疫情遍地開花,加上嚴格的清零政策,有機會達到這個水準嗎?
全球經濟疫後復甦 美中成為引擎
在全球經濟從新冠疫情的打擊下逐步復甦的過程中,美中兩大經濟體已遠遠跑在前面。還有哪些國家表現不俗,或成為意外贏家?
客座評論: 從2022年開始,中國要真正過苦日子
穩,穩,穩!這是中共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即將到來的2022年經濟工作向外界發出的明確訊號。政論家鄧聿文認為,這說明北京當局充分意識到,中國崛起的戰略紅利釋放完畢,從2022年開始,中國將真正進入最困難的時期,未來的挑戰會更艱巨。
中國第三季GDP4.9%低於預期 恆大成隱憂
在限電限產及恆大債務風暴等多重危機下,中國經濟增長也受影響。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中國第三季GDP年比成長率為4.9%,比路透社綜合43間機構預期的5.2%來得低。
倒還是不倒?恆大或步海航後塵
長期奉行"高負債、高周轉"運作模式的中國恆大徘徊在違約邊緣。而另一個高負債擴張的典型--海航集團據悉已在破產重組的道路上"開始走出至暗時刻"。海航的今天就是恆大的明天?恆大危機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中國的GDP?
德語媒體:誰是世界經濟的拯救者——美國還是中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中美兩國將分別可實現8.4%和6.4%的GDP增長。德國《商報》撰文分析中美兩國誰將成為新冠疫情之下全球經濟恢復增長的驅動力。
美中角色互調?美經濟增長未來數季超越中國
多家研調機構指出,美國經濟成長在未來三到五個季度將會強壓中國。這可能是自1990年以來,美國經濟增長速度首度持續超過中國的時期。
韓國央行:北韓2020年GDP大幅下滑
根據韓國的估算,嚴密封鎖中的北韓經濟去年再次大幅下滑。新冠疫情、洪水和國際制裁等各方面都對GDP產生了嚴重影響。
復甦放緩:中國經濟二季度增長7.9%
中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度增長,略低於預期。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多處新冠疫情區域爆發都影響到經濟繼續恢復。業界人士期待有更多的政策助力經濟復甦。
上一頁
第2 頁,共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