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台灣
台灣是位於中國海岸之外的一個自治島嶼。北京將該地區視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但許多台灣人希望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台灣桃園前市長鄭文燦涉貪 法院裁500萬新台幣交保
台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桃園市前市長鄭文燦因涉嫌貪污遭桃園地方檢察署向法院聲請羈押並禁止接見。法院裁定鄭文燦以500萬元新台幣交保,並限制住居、出境、出海。
中國登檢扣押台灣漁船 專家:海上法律戰升級
一艘台灣漁船在金門海域遭中國海警強制登檢扣押,此事再度引發台海兩岸軒然大波。多位專家告訴DW,此案顯示中國欲以海警執法鞏固對台海的「管轄權」,且背後具有強烈的「法律戰」意圖。
台灣女歌手在金曲獎頒獎典禮上呼籲不要忘記「天安門事件」
台灣原住民獨立音樂女歌手巴奈在第35屆金曲獎頒獎典禮上以一句「天安門事件也是剛好35年,我們都不要忘記」觸發風波。台媒稱,巴奈在Instagram上的帳號被中國網民「灌爆」。
德語媒體:如何抵禦無處不在的專制中國影響力?
北約前秘書長拉斯穆森在奧地利《標準報》撰文呼籲,歐洲必須聯手美國對中國更加強硬,因為無法指望經濟繁榮會讓中國自動接近西方價值觀。德國政府前發言人則在德國《焦點雜誌》刊評指出,歐洲亟需增強自身創新能力來應對中國的挑戰。
中國回應台灣旅行警示:大多數同胞可安心來往
日前北京公告「懲治台獨頑固份子」《意見》,台灣方面呼籲民眾謹慎前往中國。中國譴責台灣提升旅行警示,並稱大多數台灣同胞無須擔憂。
回應「懲治台獨」措施 台灣調升赴中旅遊警示
近期台海兩岸風波不斷,包含北京公告「懲治台獨頑固份子」《意見》、台媒指政論節目遭中媒「滲透」,還有自媒體人聲稱台灣網紅遭「收買」、赴中拍攝「文化統戰」影片。國台辦已針對一系列事件回應;台方又怎麼說?
中國、德國、台灣:那些因讓座爆發的互相傷害
近日有關北京地鐵「老人強勢要求女子讓座」的影片獲廣泛關注,激起了有關「道德是道德,法律是法律」的討論。有批評聲音指出:當老人手裡的枴杖伸到女子雙腿之間的時候,先前發生的一切就不重要了。其實因爭搶座位產生的相互傷害,世界各地都有發生。
客座評論:拉「網紅」對台統戰的迷思
台灣近來傳出多名人氣網紅收到中國傳媒公司邀請,承諾安排高額酬金的演出機會,換取他們發表特定統戰文章,或以活動名義邀請前往中國拍片。DW客座評論員詹威克認為,這顯示中國希望擴大在網路世界的對台統戰工作。
日媒:歐盟尋求與日韓建立防務夥伴關係
《日經亞洲》報導,歐盟正在尋求與日本和韓國建立安全和防務工業合作夥伴關係,旨在聯合開發軍事裝備。
台灣國防部:41架次中國軍機「四面夾台」
台灣國防部周六(6月22日)公佈,在24小時內偵獲41架次中國軍機「四面夾台」。周五,中國公佈「懲治台獨頑固分子」的「意見」,稱最高可判死刑,並且可「缺席審判」。
台灣媒體如何抵禦中國的宣傳戰?
本周在波昂舉行的全球媒體論壇(Global Media Forum)上。來自台灣和德國的媒體人討論了台灣如何應對中國的宣傳戰這一話題。
中國發布「懲治台獨分子」司法新規 最高可判死刑
中國多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台灣陸委會表示這一做法只會挑起兩岸人民間的對立。
中國潛艇台海上浮 台灣國防部:已掌握情況
台灣澎湖漁民周二清晨在海峽中線附近目擊一艘疑似中國最新型潛艇浮出海面。台灣國防部長顧立雄表示對相關情況已「有所掌握」。專家分析,該搜潛艇可能遭遇故障上浮。
長平觀察:「美國企圖刺激我們收復台灣,但我們不會上當」
長平
據《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的訊息報導,習近平在2023 年 4 月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會晤時表示,美國試圖誘使中共攻打台灣,但他不會上鉤。時事評論作家長平分析,習近平表示不會攻打台灣,台灣人要不要「上當」?
牆外文摘:中國邀請台灣網紅去幹什麼?
有評論認為,外國人在中國做網紅,有效的方法是在看似中立的觀察和隱晦的觀點上,能與中國官方話語和宣傳的既定路線一致,並以積極的方式描繪中國,然後再以所謂「真相講述者」自居,去重塑國際新聞裡的中國形象。
賴清德:不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
台灣陸軍官校舉行黃埔百年校慶活動之際,總統賴清德致辭稱,北京視吞併台灣為其民族大業;投身陸軍官校,就擔負保衛國家的重責大任,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
美軍高官:中國若攻台 美軍將把台海變地獄
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上將在不久前的新加坡香格里拉論壇上對《華盛頓郵報》記者透露,一旦中國開始武力攻打台灣,美軍就會用成千上萬的無人機、無人潛艇填滿台海地區,從而為後續部隊贏得時間。
德語媒體:沒有台灣 就沒有人工智慧
六月初舉行的台灣國際電腦展,再次顯示了台灣在晶片和人工智慧領域所佔據的全球霸主地位,也凸顯了台海安全,對整個世界是何等重要。
中國戰機東海盤旋荷蘭軍艦 雙方口水戰繼續
荷蘭國防部表示,中國戰鬥機在東海盤旋荷蘭護衛艦並接近其直升機,造成潛在的不安全情況。中國國防部反稱對方在他國管轄的海空域炫耀武力,製造緊張。
台灣「廢死之辯」非一昔出現,或將繼續?
在仍有近八成民眾反對「廢死」的背景下,三位旅德台灣人對德國之聲表示,雖對死刑持批判觀點,但不期待台灣憲法法庭會在今年徹底廢除死刑。
東京聲援:反送中五週年遊行
在東京新宿區,居住在日本的香港人齊聚一堂,通過遊行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紀念反送中運動五週年。同時,台北也舉行了「捍衛民主 台港同行」遊行活動。
拉美國家對中國經濟影響力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
中國在拉美日趨攀升的影響力似乎引發了當地越來越多的憤怒與不滿。北京已將行動目標瞄準瓜地馬拉等國,巴西則通過關稅發起了對中國廉價進口商品的反擊。
台灣政壇領袖紀念六四35周年
6月4日,北京天安門事件35周年紀念日當天,台灣政界人士公開發文表態。賴清德表示,任何政權都應該勇敢面對人民的聲音。
黃仁勳稱台灣「重要國家」 網民:就當沒聽到
正在台灣訪問的晶片巨頭英偉達總裁黃仁勳日前談及台灣的科技產業的地位時,使用了「國家」的稱呼,激起部分中國網民的抵制呼聲。但也有人指出,英偉達晶片乃中國求之不得。
從英美到台灣 海外如何不忘「六四」?
「六四」35週年前夕,DW親訪英國與美國的紀念活動現場,見證海外離散港人以及流亡民運人士如何重新敘說對「六四」的記憶。台灣也將在「六四」當天舉辦紀念晚會,此外亦有人藉藝術展與繪本回憶「六四」。
新加坡香會落幕 專家:中國對他國關切充耳不聞
為期三天的亞洲安全論壇週日劃下句點,中國防長董軍演說強調北京「以和為貴」、遵守國際秩序,遭他國代表質疑其所言與所行「完全相反」。專家如何解讀中國在台海與南海議題上的措辭?
中國防長猛烈抨擊台獨 台灣回應
6月2日,中國新任防長董軍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發表演講,警告「誰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必將粉身碎骨、自取滅亡。」董軍同時強調中美應該加強兩軍交流。台灣總統府就董軍的發言做出回應。
加防長:警告中國勿干涉選舉 關切台灣周邊軍事行動
加拿大國防部長布萊爾表示,在香格里拉與中國防長董軍會晤時,已警告中國不要干涉加拿大選舉。同時他也表達了對中國近幾個月來在台灣周邊軍事行動的擔憂。
台灣指控8家中企私設據點竊密挖角
台灣法務部調查局發布新聞稿,點名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中國企業或者辦事處涉嫌「來台非法從事挖角高科技人才」。
八年改變了什麼?台灣年輕人怎麼看蔡英文?
蔡英文,台灣同時也是華人世界第一位女總統,在5月20日結束她八年執政。DW帶你前往不同城市,拜訪關注各個領域的年輕人,在他們眼中的蔡英文是什麼樣子?
台灣立法院攻防戰:「國會改革」爭議重點一次看
賴清德甫上任總統,台灣爆發2014年「太陽花運動」之後最大規模的街頭運動,抗議在野黨在立法院推動的國會職權修法草案。過去一週,議場內上演「武鬥」,議場外數萬示威民眾高喊「沒有討論,不是民主」。DW整理此次修法為何引發重大爭議。
客座評論:包裝欠佳的國會擴權激出了抗議
詹威克
台灣的立法院在抗議聲中,三讀通過了在野黨推出的「國會改革五法」;這些法案顧名思義是改革國會,卻被形容為「自肥」的擴權。不但在立法院引起朝野立法委員大打出手,更激起民眾在立法院外舉行了數次規模不小的示威,是什麼原因讓抗議民眾如此憤怒?
立陶宛總統選舉獲連任 中俄是敵人 美國是盟友?
2019年瑙塞達首次當選立陶宛總統時,是一個並不突出的政治人物。如今,再次當選總統的他已是立陶宛最受歡迎的政治家。如何應對俄羅斯和中國,也是他第二個任期面臨的嚴峻挑戰。
中美官員海事對話 台海局勢引關切
中美公佈了兩國官員舉行影片海事對話的消息。美方稱,對中國在台灣海峽及環台灣的軍演深表關切。中國則稱美國應立即停止支持縱容"台獨"勢力。
德語媒體:相較巴勒斯坦 台灣更應獲得國際認可
《南德意志報》評論稱,上周北京的對台軍演,應當引起德國的警惕。《世界報》發表評論寫道,一些西方國家爭相恐後地去承認巴勒斯坦獨立地位,卻對民主台灣的地位問題噤若寒蟬,這是典型的雙重標準。
瓜地馬拉總統:中國拒絕貨物入境或與對台邦交有關
瓜地馬拉總統阿雷瓦洛表示,中國拒絕部分來自瓜地馬拉的貨物入境,他推測這可能與瓜地馬拉的對台外交關係有關。
中國軍演後 賴清德:期待與中國合作
中國包圍台灣的軍事演習結束後,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仍然發出了緩和關係的訊號,表示希望通過交流與合作增進理解,並共同承擔區域穩定的重要責任。
德語媒體:「頭破血流」僅僅是威脅台灣?
台海緊張局勢繼續引發德語區報刊的關注。《法蘭克福評論報》認為,鑑於經濟是北京的軟肋,那麼西方就應該主要用經濟手段來向中國施壓。《雷根斯堡報》指出,中國威脅的不止是台灣,而是整個西方世界,因此德國軍艦必須穿越台海以作示威。
台海軍演結束 台北指責北京破壞穩定
中國官媒報導,在台海周邊的軍演已經在5月24日晚間結束。根據台灣國防部的說法,在為期兩天的軍演中,總共偵測到111架中國軍機和軍艦進入台灣附近海域。台灣總統府指責北京單方面挑釁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現狀。
德語媒體:應向北京表明界限
《新蘇黎世報》寫道,中國對台灣的軍演在戰略上起到反效果,因為台灣民眾對中國的看法僅會比過去更負面。《科隆城市報》認為,面對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應向北京表明可能面臨經濟後果。
台灣能否抵禦中國軍事入侵?
台灣總統賴清德上任後,中國發動大規模圍台軍演。近年來,台灣發展不對稱戰力,用較小但有效的武器提高侵略代價。兩岸軍事力量懸殊,台灣能否抵禦中國軍事入侵?
中國環台軍演次日 稱欲檢視「聯合奪權」能力
中國24日持續對台展開「聯合利劍—2024A」軍事演習。解放軍東部戰區指,次日演習是為了「檢驗聯合奪權、聯合打擊、要域佔控能力」,並發布對台發射大量導彈的3D虛實動畫。中國官媒報導,周五多架軍機裝掛實彈抵達目標空域。
客座評論:台灣變得和香港愈來愈像
曾志豪
時隔十年,台灣人再度集結於立法院外展開大規模抗爭。在各種論述與主張之中,許多人把台灣跟香港類比,高呼「不要讓台灣變成香港」。究竟港台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
中國宣佈對美軍工企業實施反制措施
自賴清德正式就任台灣總統以來,中國方面連續祭出針對美國的制裁。周三,外交部宣佈對包括洛克希德‧馬丁和雷神等在內的12家軍工企業採取制裁。
中國宣佈環台軍演 專家:升高壓力但風險可控
台灣新總統賴清德上任不久,中國發動環台軍演。相較過去,這是首次包含金、馬等外離島。有專家向DW表示,北京希望展現有能力全面封鎖台灣。從軍演的名稱看來,後續還可能有其他演習,再進一步升高壓力。
台灣國會職權修法 民眾爆發抗議
台灣總統賴清德就任之際,在立法院佔多數的在野黨推動一項法案,引發爭議。在野黨稱,該法案旨在給予立法機構更多監督政府的權力。但法案的推進過程以及一些條款引發民眾抗議。
消息人士:一旦中國侵台 ASML可遠程癱瘓台積電EUV
兩名知情人士向彭博社透露,如果中國對台灣動武,荷蘭光刻機製造商阿斯麥(ASML)有能力遠程癱瘓台積電使用的最先進的極紫外光刻機(EUV)。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去年9月在接受CNN採訪時曾表示, 「沒有人可以通過武力控制台積電」。
梵蒂岡希望在中國設立常設辦事處
梵蒂岡國務卿、樞機主教帕羅林表示,梵蒂岡希望在中國設立常設辦事處。中國外交部回應表示:「我們願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動中梵關係不斷改善。」這一消息也引發台灣與梵蒂岡邦交不穩的擔憂。
德國執政黨議員:台灣已是獨立民主國家
儘管#德國官方自1972年起就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是此次隨德國聯邦議會代表團前往#台灣觀看總統就職典禮的執政黨議員Katrin Budde卻在接受DW專訪時反復說,台灣已經 是一個獨立的民主國家。
布林肯祝賀賴清德 北京:美方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訊號
昨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第一時間發表書面聲明祝賀賴清德就任台灣總統,他同時稱讚蔡英文在過去8年間強化了美台之間的聯繫。中國外交部對此表達強烈不滿。外交部發言人指責布林肯的做法嚴重違背美國做出的政治承諾。
上一頁
第7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