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台灣
台灣是位於中國海岸之外的一個自治島嶼。北京將該地區視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但許多台灣人希望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台灣爭取參加民主峰會 《環時》:決不允許蔡英文與會
台灣正積極爭取參與美國即將在12月舉辦的民主峰會。對此,《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措辭強硬地表示,大陸決不會允許蔡英文與會,否則將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宣戰」。
提告政府勝訴 台灣澳門同性伴侶順利結婚
在經過 20 個月的爭訟,來自台灣與澳門的同志情侶終於在提告台灣戶政部門勝訴後順利於 13 日結婚。台灣法律目前不允許台灣人與來自未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的另一半在台灣結婚。
秦剛見美副國務卿 稱台灣是中美關係「最敏感問題」
中國新任駐美國大使秦剛與美國副國務卿舍曼見面後向媒體表示,會中談到台灣議題,並強調台灣是「中美關係最重要丶最敏感的問題」,兩人在國務院的還談了些什麼?
台美海巡官員會談 北京警告"自食惡果"
台灣海巡署與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官員8月11日進行了一次線上會談,討論增進雙方溝通與合作等事宜。中國國台辦則警告說,台方「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玩火,必將自食惡果」,並重申反對美國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官方往來。
民調稱6成5台灣人願意上戰場 專家:民眾對戰爭認識不足
台灣制憲基金會日前公佈最新民調,有6成5的受訪者表示如果中國攻台會願意上戰場。這個數能反映真實情況嗎?德國之聲訪問專家學者,他們認為台灣民眾對於戰爭的討論仍舊不足。
台海緊張局勢燒至出版界 台灣書籍被冷處理
兩岸關係緊張,也導致台灣書籍在中國出版難度增加,多名台灣編輯及出版社指出,現在就連不涉及敏感議題的美食和旅遊書,都很難在中國發行。這是什麼原因呢?
北京下令立陶宛大使離開 專家:中國嚴重報復可能性低
在中國周二(8月10日)宣佈召回駐立陶宛大使後,立陶宛駐華大使周三證實她被通知得盡快離開中國。專家分析,若中國對立陶宛施行嚴厲的懲罰,此舉將影響到中歐投資協議獲核准的機率。
台灣鳳梨大舉銷日 兩岸水果政治角力的啟示
中國政府在2021年2月底宣佈禁止台灣鳳梨進口,讓正要迎來「金鑽鳳梨」盛產季的台灣措手不及,在一波轉銷努力之後,兩岸由此而生的政經角力餘波蕩漾,德國之聲請專家分析這個事件的後續影響。
地圖找不到的「中華台北」
東京奧運告一段落,但台灣的代表隊是否應該「正名」,成為了國際熱門話題。台灣人怎麼看?正名有什麼阻力?
立陶宛與中國起摩擦 環球時報:不排除斷交可能
台灣在立陶宛設立「台灣代表處」引發中國不滿,中國10日宣佈召回其駐立陶宛的大使。中國環球時報稱,中國不排除與立陶宛「斷交」的可能。
台灣控中國施壓威尼斯影展 稱其「中華台北」
第78屆威尼斯影展將於9月開幕,其中兩名台灣導演的入圍影片皆被主辦單位標註成「中華台北」。「台灣」二字在國際體育賽事上不被允許使用,國際文化活動上也遭打壓。
民族主義籠罩 跨足兩岸的台灣藝人「進退兩難」
在中國民族主義浪潮下,藝人在公眾領域的發言似乎越來越容易引發爭議。德國之聲採訪多名台灣演藝人士,試圖瞭解業界的因應之道。
台灣奧運名稱再受矚目 自稱「中華隊」是矮化現象?
台灣運動員在這次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創造了歷史,獎牌數創新高,國際奧會按慣例要求台灣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賽,以免引起北京的憤怒。不過,現在台灣有部分人士考慮再次發起奧運正名的公投。
英媒:中國間諜企圖冒充BNO港人入境英國
擁有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的香港人可以通過簽證計劃赴英國生活,5年後申請永久居留權,再住一年後可入籍英國。英國媒體披露,該計劃被中國間諜利用,企圖通過申請BNO入境英國,究竟是怎麼回事?
牆外文摘:小S要怎樣聽話,小粉紅才會滿意?
有評論認為,這次小S突發的一場出征風波,可不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浪漫情節,毋乃是2300萬人的性命關天之嚴肅課題。還有評論認為,辱華、仇中,是中國自制的大外宣的攻擊性武器。
當德國遇到台灣:德國啤酒純釀法在台灣
德國啤酒純釀法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當德國人正在討論是否應該松綁傳統,擁抱創新;台灣人卻漸漸喜歡上它。
當德國遇到台灣:德國女足的「台北奇跡」
誰會想到常被譏為「足球沙漠」的台灣,曾經對德國女足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一部名為「台北奇跡」的紀錄片,見證了這段歷史。
憂觸國安法 台灣不參加香港同志運動會
在香港國安法出台後,為避免運動員在香港揮舞台灣國旗或以台灣名義參賽觸法,台灣同運會表示不會組織代表隊參與2022年在香港舉辦的同樂運動會。
調查:台灣人普遍同情港人 但僅3成6支持移民
學者調查發現台灣人雖然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且對香港人的處境感到同情,但在支持港人移居台灣及對港人實質幫助卻持保留態度,為什麼?
日本導彈部署計劃曝光 專家:聯台抗中
根據日本讀賣新聞,日本將在2022年在石垣島部署導彈部隊,這個地方距離台灣海岸只有300公里,目的是為了防堵中國突破第一島鏈。
中企挖角科技人才 台灣將修法防技術外流
近年,中資公司透過各式管道在台灣設立團隊丶挖角半導體工程師,引起台灣政府警戒,預告將修正《兩岸條例》與《國家安全法》部分條文。究竟台灣工程師為什麼跳槽?中資在台又有哪些非法行為引發注目?
台灣人狀告挪威政府 歐洲人權法院不受理
「國籍認同」算是人權的一部分嗎?旅居挪威的台灣人因國籍被擅改為中國而集資提告挪威政府,去年挪威最高法院敗訴後,上訴到歐洲人權法院,整起案件經歷四年訴訟,窮盡救濟途徑後仍遭拒絕受理。
對台威脅引發反彈 日防長:中國行動籠罩台灣
隨著中國持續加大對台灣的安全威脅,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昨日告訴《金融時報》,國際社會應更加關注台灣的生存,而其他專家也認為,中國威嚇台灣的舉動已引起其他亞洲國家反彈。
19年來首次派軍艦赴南海 德國:不會穿越台灣海峽
德國「巴伐利亞」號巡防艦2日從威廉港啟程,開始其印太使命。這是德國近20年來首次派遣軍艦前往南海,要加入其他西方國家的行列,擴大其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
東京奧運:中國的「愛國情操」與台灣盼被看見
台灣人渴望站上國際舞台,中國則有網民謾罵選手的表現不佳或攻擊他國選手,甚至有台灣藝人因支持台灣選手遭撻伐。民族主義和「愛國情操」充分展現在東京奧運會中,背後是哪些原因造成這些現象?
客座評論:美中在管控分歧上或達成最低共識
美國務院副國務卿舍曼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的會談雖然火藥味十足,但從國務院在舍曼訪華前後所發的兩個聲明以及美政府高級官員的表態看,舍曼此行背負著尋求管控美中分歧的任務。
李登輝逝世一周年 蔡英文獻花
台灣前總統李登輝2020年7月30日在台北去世,享年97歲。台灣總統蔡英文本周五在李登輝逝世一周年之際前往五指山軍人公墓特勳區獻花,稱「台灣的民主之路,我們會堅定地走下去」。
台灣百名政要通訊軟體遭攻擊 專家:資安人才嚴重不足
台灣於28日再次傳出網攻事件,上百名政府人士的通訊軟體LINE遭駭客入侵。隨著台灣駭客事件頻傳,德國之聲訪問資安專家,進一步瞭解台灣政府的資安策略,以及其中的隱憂。
美眾議院通過修正案阻止中國地圖包含台灣
美國眾議院通過修正案,禁止美國行政部門花錢製作、採購或展示任何將台灣地區畫成中國一部分的地圖。台灣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感謝。
安倍晉三:不能讓在香港發生的情況發生在台灣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參加「美日台國會議員戰略論壇」時表示,考慮到中國大陸在香港加強管制,「不能讓在香港發生的情況發生在台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稱「自說自話」。
歐盟第三國 捷克捐3萬劑疫苗給台灣
捷克政府26日宣佈將捐贈超過200萬的新冠疫苗給全球多國,其中也包含3萬劑給台灣的新冠疫苗。消息傳出後,捷克多位政要對此消息做出正面回應,台灣外交部也發布聲明感謝捷克的支持。
斯洛伐克深化與台灣互動 專家:與國內政局變化有關
斯洛伐克近日透過捐贈疫苗與宣佈派代表團訪台等方式來深化與台灣的互動。專家認為,這趨勢不僅與該國內部政局變化有關,也凸顯中國對中東歐國家的影響,不如想像中的深遠。
牆外文摘:鄭州洪災與「定於一尊」
有評論指出,鄭州洪災讓人聯想到武漢疫症初期,武漢市與湖北省政府也是毫無作為,這是「定於一尊」惹的禍。另有文章分析中國政府對網路約車公司滴滴採取的行動,以及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對台灣的意義。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東京奧運開幕、鄭州暴雨成災、台灣宣佈設立陶宛代表處、習近平任內首度訪西藏……本周發生了哪些重要事件?七張圖帶你一覽一周大事。
東京奧運開幕 引中國網民瘋狂吐槽
「藝術可以接地氣,但請不要接地府」成為了中國社交網路上針對東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熱門評論。但是,中國民眾對開幕式的「陰間」印象,其實部分是基於不實訊息。此外,「NBC奧運轉播中使用問題地圖」以及NHK對來自台灣代表團的叫法也獲得「銳評」。
東京奧運會開幕
日本德仁天皇宣佈東京奧運會正式開幕!這場因為新冠疫情延期了一年的奧運會,最終仍因防疫因素無法開放觀眾入場,創下有史以來唯一一次「零觀眾」的記錄。
兩個月「軟封城」結束 台灣將放寬防疫警戒
台灣在經歷兩個月的「軟封城」後,政府宣佈下週一起將放寬防疫管制。然而在實施了一年半的「清零」政策後,面對疫情下半場,民眾如何與病毒共存也將是一大考驗。
兩岸奧運參賽史:57年前出征東京的「台灣隊」
東京奧運23日登場,中國大陸與台灣分別派代表團參賽。回顧奧運百年歷史,除了紀錄運動員的精湛表現,也記載了兩岸歷史地位的變化及對「中國」代表權的爭奪。
中國國台辦感謝台灣向災區表達慰問
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過發言人向中國河南災區人民表達的慰問,對此,國台辦表示感謝。
國安法壓境香港 知名港人紛紛宣佈來台
過去幾日,陸續有高知名度的香港人宣佈來台,其中包含「佔中三子」之一的前中大教授陳健民與香港知名漫畫家柳廣成。台灣陸委會統計,今年1月至5月來台居留的香港人數量比前一年成長44%。
曾頒獎給蔡英文 國際安全論壇2022台北登場
全球知名安全會議「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主辦人21日向加拿大媒體透露,2022年1月將在台灣舉行類似的安全論壇,時間將會在中國北京舉辦2022冬奧的前幾周。
疫苗換泡芙 台灣立陶宛禮尚往來
台灣一家食品企業,用兩個貨櫃的甜品回贈立陶宛,以答謝這個波羅的海小國此前捐贈的2萬劑新冠疫苗。立陶宛和台灣即將互設代表處。
專訪王子陶:我給德國和台灣的關係打7分
擔任了三年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的外交官王子陶(Thomas Prinz)即將轉赴尼泊爾任德國大使。在他離開台北前,德國之聲專訪王子陶,探討了台海安全局勢、郭台銘在BNT疫苗採購案中的角色、台積電是否會在德投資等一系列問題。
香港電台禁用"台灣總統"、"中華民國"等詞
香港公廣媒體香港電台發表內部公告,將不在台灣相關報導使用「中華民國」、「國立」及「行政院」等用詞,而是以「台灣地區/當局領導人」、「台灣行政機關」代替,謹守一個中國原則。
德語媒體:德國會為了台灣讓北京好看嗎?
台灣人希望德國能以日本為榜樣,面對台灣遭受武力威脅,不要再採取熟視無睹的態度。《世界報》發表文章探討德國即將向印太地區派遣的「巴伐利亞號」護衛艦為什麼不能給中國點顏色看看。《南德意志報》關注中國將採用什麼樣的策略與阿富汗塔利班打交道。
"接下來就是行動了"? 兩月內三架美軍機降落台灣
7月19日,一架美軍C130民用型軍機降落桃園機場。這也是過去兩個月內第三架抵台的美國軍機。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20日表示,「大陸該警告的全警告了,要說的話也都說了,接下來的就是行動了」。
台灣宣佈於立陶宛設辦事處 專家:增進多方合作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20日在記者會中宣佈,台灣確定將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立陶宛經濟部長本月初曾向德國之聲透露,立陶宛將於9月或10月開設在台辦事處。
台灣高端疫苗獲緊急使用授權 預計8月開始供貨
高端疫苗作為一款台灣本土研發的疫苗,台灣政府對它寄予厚望,但隨著其他國際疫苗陸續到貨、以及高端未執行第三期試驗即申請緊急使用授權的舉措,都令這款疫苗成為台灣大眾的議論焦點。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德國洪災、台灣疫苗、滴滴遭審查……本周還發生了哪些大事?花3分鐘、看7張圖,速覽一周大事。
台灣取得BNT疫苗:政治角力中誰勝誰負?
台積電與鴻海的BioNTech疫苗採購案落幕後,台灣駐德代表與總統府紛紛揭露了一些談判過程中的政治阻礙與角力過程。專家認為,成功取得疫苗能緩解台灣政府因疫苗數不足而面臨的民間壓力。
上一頁
第37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