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台灣
台灣是位於中國海岸之外的一個自治島嶼。北京將該地區視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但許多台灣人希望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是否與中國開戰?澳防長:「這是中國的問題」
正在華盛頓進行訪問的澳洲防长達頓在接受澳洲媒体採訪時,針對中國官媒對AUKUS美英澳三國聯盟的批評做出回應稱,中國官媒的言論「不成熟」且「令人難堪」。
歐盟「印太戰略」提台灣 兩岸相繼回應
不同於幾個月前發表的「歐盟在印太合作戰略」聲明,歐盟最新發布的「印太戰略」明確提及台灣。對此,中國和台灣分別作出回應,歐洲議會高級官員亦有話要說。
中國尋求加入CPTPP 台灣憂入會申請受影響
中國商務部16日宣佈,中國已在給紐西蘭貿易部長的一封信中,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全面進步協定》。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周五表示,會持續關注進一步發展以及各會員國的反應,希望不會影響台灣的入會申請。
歐盟公佈印太戰略 遏制北京的權力野心
本周四(16日),歐盟推出加強歐盟在印太地區存在並對抗中國崛起的印太戰略。此前曾有媒體報導稱,既不尋求與北京發生公開的衝突,但是又想遏制北京的權力野心,如果有這樣一份計劃,那它的名字就是印太戰略。
歐洲議會通過新對華戰略 中國: 不能認同
歐洲議會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新歐中戰略報告》,內容建議與中國在環境與公共衞生等領域合作,同時譴責中國打壓新疆等地人權,強調在中國取消對歐盟制裁前不會審批歐中投資協定。
國防預算破紀錄後 台灣再通過千億軍備預算案
台灣行政院通過2400億台幣的特別預算草案,將在2022年到2027年的五年間,採購台灣製造商生產的飛彈和艦艇、提升戰鬥力。近幾年來,台灣國防預算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台灣經貿代表團將造訪中東歐三國
台灣外交部周二宣佈,為感謝中東歐國家捐贈疫苗以及支持台灣的情誼,台灣將於10月下旬派遣經貿考察團造訪三個中東歐國家,以進一步強化雙邊經貿投資合作 。
民調: 歐盟國家對印太地區漠不關心
歐盟即將推出印太地區戰略。《日經》援引文件草案指出,歐盟有意尋求與日本、東南亞和新加坡建立新的數字夥伴關係,並與台灣發展更緊密的貿易投資關係。但一份民調則顯示,歐盟國家對印太地區基本漠不關心。
台灣駐美代表處傳「正名」 中國向美提「嚴正交涉」
英媒報導稱,美國考慮將台北駐美國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引發中國外交部強烈反對,並稱已主動相美提出嚴正交涉,在這緊張情勢下,台灣開始了年度軍事演習,並模擬解放軍的生化攻擊。
牆外文摘:台灣人都是中國潛在的變節者
有評論認為,中國輿論中的台獨獵巫現象,問題從來不是台灣藝人統獨立場和忠誠與否,而是台灣被中國天然視作一個異質子集,台灣人被中國的輿論天然預設為潛在的變節者。
挑戰北京底線 台灣爭取駐美代表處正名
根據英媒報導,美國政府考慮改以「台灣」稱呼目前的駐美「台北」代表處,這個象徵美台關係緊密的更名案會通過嗎?北京會怎麼反應?
中國娛樂圈推「持證上崗」制 宛如台灣戒嚴時代
中國把整改的手伸向演藝事業,除了中國大陸明星受到影響,台灣藝人更是被兩岸政治議題包夾,對此台灣總統蔡英文發聲評論,國台辦也立刻還以顏色。
台灣官方民調:87.5%民眾反對「一國兩制」
台灣的大陸委員會9日公佈民調指出,近九成的民眾反對「一國兩制」,並強調「多數民意反對中共對台政治軍事等施壓」,這次民調和之前有何不同?
「航母殺手」塔江艦成軍 蔡英文贊「台灣之光」
台灣總統蔡英文周四赴海軍蘇澳基地主持「塔江艦」成軍暨快速佈雷艇二艇交艇典禮。她在典禮上表示,有了塔江艦的加入,「對海軍捍衛海疆的任務,更能如虎添翼」。
專訪:Delta疫情擴散 台灣怎麼辦?
台灣8日證實出現另一起由Delta變種病毒引起的本土群聚案例,長期研究台灣公衛議題的專家紀駿輝與德國之聲分享,面對傳染性更高的Delta,台灣必須做出的改變。
台灣疫情再起:如何看待確診數字?疫苗措施需調整嗎?
台灣因機師感染Delta變種病毒及幼兒園群聚感染,而引起人們擔憂新一波疫情爆發,在完整疫苗覆蓋率不及5%的情況下,防疫政策及觀念是否應該調整也引發討論。
台灣友邦宏都拉斯反對黨:若勝選將與中國建交
台灣邦交國宏都拉斯將於11月舉行總統選舉,左翼反對黨「自由重建黨」表示,若勝選,會與中國建立外交及商貿關係,這將導致台灣失去邦交國,該政黨有可能獲勝嗎?
台灣國防部:19架中國軍機進入西南防空識別區
中共5日出動19架軍機擾台引發討論,美國有議員憂心北京持續試探美國決心,至於台灣內部怎麼看?專家又是如何解讀?
波蘭捐贈台灣40萬劑疫苗 蔡英文發臉書表示感謝
波蘭向台灣捐贈的一批40萬劑阿斯利康疫苗周日運抵台灣。波蘭外交部發布的新聞稿稱,這批疫苗讓波蘭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為台灣捐贈新冠疫苗的第三大國。
台海爭議 立陶宛召回駐華大使
立陶宛9月3日表示,該國已召回駐北京大使,以便進行進一步協商。此前,立陶宛和台灣共同宣佈,將在首都維爾紐斯設立台灣表處,而非像其他國家一樣僅以「台北」名義開設辦事處。北京將此舉視作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挑戰。
歐洲議會:通過首份對台灣報告 將提升雙邊關係
歐洲議會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草案,建議歐盟展開雙邊投資協定影響評估,以及關注台海情勢及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這將如何推進歐盟與台灣關係?
台灣國防部:共軍具癱瘓台灣防空能力 專家稱不至於「全面摧毀」
中共在入侵台灣的軍事實力上有大幅進展。台灣國防部31日公佈年度「中共軍力報告書」,指出中共不僅「全盤掌握台灣軍事動態」,更已「初具癱瘓台灣防空、制海及反製作戰體系的能力」。
蔡英文:盟友協助並非「理所當然」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官方舉辦的一次高層論壇上表示,面對地區和全球性的挑戰,台灣願承擔區域穩定的責任,並強調不會將安全夥伴的協助「視為理所當然」。
德語媒體:阿富汗亂軍與台海局勢
阿富汗的混亂局面令美國的國際形象大受影響,對台灣而言,美國還是一個值得信賴的盟友嗎?一旦北京武力攻台,華盛頓會出手相救嗎?
「大中華區」代理侵犯台灣權益?專家:市場因素大過政治考量
BNT疫苗採購風波雖告一段落,台灣政府對中國藥商的戒心不減,台立法院7月底撰文批「大中華區獨家代理」有損台灣權益,侵犯台灣藥政管理及市場準入權。德國之聲採訪專家,探討台灣新藥市場的隱憂。
郭台銘爭取3千萬劑BNT 台灣疫苗荒不再?
除了民間團體與外國盟友捐贈的千萬劑新冠肺炎疫苗,台灣政府也積極採購,但到貨量仍然有限,疫苗施打劑次人口也落後中美新日韓等國。
美軍艦再到台灣海峽"走一圈" 北京強烈抗議
美國兩艘軍艦本周五航經台灣海峽,中國國防部立即做出反應,表示反對和譴責。與此同時,五角大樓高級官員與中國軍方舉行了拜登上任後的首次會談。
日台2+2——充滿陷阱的線上對話
本周五,日台首次舉行執政黨2+2安全對話。分析人士認為,這標誌著日本在台灣問題上的危機意識日益加強。德國政治學者指出,日本對台政策如果轉彎幅度過大,對日本利益造成的傷害將大於收益。
美民調:過半數美國人支持派軍防台 逾六成視中國為威脅
一間美國智庫26日發布一項民調,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支持美國在中國武力犯台時,派軍支持台灣,也有將近七成的民眾支持美國政府承認台灣為獨立國家。
台灣國防預算創新高 但增幅並無顯著提升
隨著中國軍事壓力升高,台灣自身國防實力的發展受外界關注。台灣政府26日宣佈2022年度國防預算,新台幣3726億元(約美金133億元),創下歷年新高,但年增幅3%跟往年比較並無顯著提升。
中國施壓立陶宛 會否影響歐洲對台灣態度?
立陶宛與台灣關係升溫,中國開始透過外交及經貿手段施壓立陶宛。德國之聲訪問專家學者,瞭解中國與立陶宛關係的惡化對對歐洲,尤其是另外兩個波羅的海國家帶來什麼啟示。
台灣政府:首批BNT疫苗8月下旬出廠
台灣購買BNT一事一度成為台灣、中國、德國三方的外交及政治角力事件,如今台灣政府證實,首批BNT疫苗將於8月下旬出廠,比原先預計的時程來得更早。
新冠確診從數百例降至個位數 台灣如何在3個月內做到?
台灣5月起面臨嚴峻疫情,3個月內染疫死亡數增加800多人,直至8月中疫情才逐漸受控,德國之聲採訪專家剖析關鍵原因,以及台灣接下來將面臨哪些挑戰?
蔡英文領打「高端」疫苗 三名普通民眾接種後不適
台灣23日開始為民眾施打自產的高端疫苗,總統蔡英文率先接種並全程直播,首批共有50萬人將接種高端疫苗。接種第一天便傳出有人在接種後出現明顯不適甚至昏倒的情況。目前台灣許多民眾對高端疫苗持觀望態度。
布林肯與立陶宛外長通話:頂住北京壓力
因提升與台灣的官方關係,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受到來自中國的外交壓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末同立陶宛外長通話時,強調華盛頓將對該國提供「堅定支持」。
牆外文摘:台灣和阿富汗的距離有多遠?
有評論認為,阿富汗從未被視為中國真正的欲謀求影響力的范疇。中國和美國都知道,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互相爭鋒和主要要處理的戰略難題和挑戰,仍在歐亞大陸的東面、在海上,而不是心臟地帶。
吳釗燮:「中國想倣傚塔利班」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周六指責中國想「倣傚」塔利班,但台灣有決心和能力自衛。吳釗燮表示,台灣人民的願望和最佳利益包括不受共產主義和獨裁主義侵擾。與此同時,塔利班高層周六舉行會晤,討論如何組建「包容」政府。
車用晶片短缺困擾美國 美參議員籲台灣多幫忙
美國汽車工業以及當地經濟仍受車用晶片短缺困擾,即便台灣的晶片代工大廠已經為此增產,美國三位民主黨參議員18日再度呼籲台灣幫忙。
英特爾公開與台積電合作細節 以5奈米生產繪圖晶片
英特爾周四(8月19日)公開與台積電合作的最新細節,將使用台積電5奈米等先進製程技術生產繪圖晶片(GPU)。
拜登稱美將回應武力犯台 美官員:對台政策不變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接受ABC專訪時,疑似將台灣與其他美國有明確防務承諾的國家混在一起,而美國官員隨後也澄清,美國對台的政策並未改變。另外拜登還在這場採訪中表示,阿富汗目前出現的混亂局面無法避免。
美將中國、台灣列入非法漁業清單 恐遭國際制裁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發布每兩年一度的「國際漁業管理改善報告」,中國、台灣雙雙被列入「非法漁業」及「混獲」的兩個清單上,其中台灣更是首次上榜。
台灣開打自產「高端」疫苗 未完成三期試驗引爭論
台灣23日起將為民眾施打自產的高端疫苗,18日更宣佈要擴大開放至20歲以上的民眾接種高端,然而該款疫苗未經三期試驗且沒有國際認證,有效及安全性引發討論,醫界看法、民眾態度為何?
中國間諜案新進展 兩名台灣退役軍官遭搜索約談
被台媒稱為史上最大「共諜案」有最新進展,台灣中央社指出,台北地檢署周三(8月18日)指揮法務部調查局搜索兩名涉案退役軍官住處,全案依台灣《國家安全法》為大陸地區發展組織罪約談兩人到案。
「反送中」效應延燒 台港公民交流漸趨頻繁
在香港反逃犯條例修正草案的情緒持續高漲之時,台灣立法院也於周一跨黨派通過3點共同聲明,譴責香港政府用武力處理群眾運動,並呼籲香港政府撤回逃犯條例草案。 此外,立法院還建議台灣政府以行動支持香港人民。
駁台灣阿富汗類比 美國安顧問:對台承諾堅實
美國撤軍阿富汗後,部分中國、台灣媒體質疑美國對台灣的承諾,並稱「今日阿富汗、明日台灣」。對此,美國國安顧問沙利文將台灣與以色列並置,表示美國對盟友的承諾「神聖不可侵犯」。
德語媒體:中國人幸災樂禍
德國多家報紙都關注了在美國匆匆撤離阿富汗、塔利班重新掌權後中國國內的反應以及中國在阿富汗的利益。《法蘭克福匯報》文章認為,這一巨變很符合中國官方」東方升西方落「的敘事。《商報》認為, 西方國家撤出阿富汗讓其他國家感到機會來了。
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海空域舉行實兵演練
解放軍東部戰區發布聲明稱,17日,東部戰區出動作戰艦艇、反潛機、殲擊機等多軍種力量,在台灣島西南、東南等周邊海空域組織聯合火力突擊等實兵演練。台灣軍方回應稱充分掌握並已做好因應準備。
拿阿富汗比台灣 中國官媒煽「疑美論」
美國撤軍後,為阿富汗留下充滿不確定的未來,使美國的信譽遭受質疑,中國官媒16日以阿富汗為例,指美國在陷入危機時會放棄台灣,真是如此嗎?
牆外文摘:中共如何用災難給自己加分?
有評論指出,2021年河南水災的「人禍」性質,在鄭州悲劇中體現得最為充分。中共有一套成熟而有效的維穩體系,讓每一次災情最終都變成中共政權的政績,都令一些中國人感恩戴德,從而增添了專制政權的合法性。
美國重申支持立陶宛與台灣發展互惠關係
美國副國務卿舍曼周五與立陶宛外長蘭斯伯格斯通話,重申美國對立陶宛與台灣往來的支持。台灣外交部則感謝美國展現全球民主陣營領袖風范,在民主國家面對專制政體脅迫時,公開且堅定表達支持。
上一頁
第36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