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台灣
台灣是位於中國海岸之外的一個自治島嶼。北京將該地區視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但許多台灣人希望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台美展開國安對話 商會籲加速自貿談判
台灣與美國本週展開國安高層對話,聚焦如何抗衡中國軍事威脅,外界關切華府會否提出新的台灣防務政策。與此同時,台灣美國商會發佈《2022台灣白皮書》,敦促拜登政府應「緊急」展開與台灣的自貿談判。多頭並進的合作與討論,代表美台關係加溫中嗎?
從台灣到歐盟:民主如何對抗「數位鐵幕」?
俄烏戰爭以來,「數位鐵幕」儼然成形中。當部分大眾無法自由取得資訊,這對公民社會產生什麼影響?我們如何識別及打擊假訊息、克服數位疆界?德國之聲2022全球媒體論壇邀請台灣政委唐鳳等多位專家提供見解。
中國軍機「擾台」路線深入菲律賓海 專家稱罕見
29架次中國軍機21日進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創下今年迄今數量第3多紀錄。其中有軍機路線深入台灣東南空域並往東南方深入菲律賓海,這代表些什麼?
客座評論:從003航母下水看中國武統台灣的可能時間
中國第三艘航空母艦的下水最近在中國輿論場廣受矚目,雖然003航母形成戰力至少還需要2-3年,但這艘航母的使命已成為討論熱點。
牆外文摘:「非戰爭軍事行動」針對台灣嗎?
有評論認為,如果北京要對台動武,不會把它視為一場低強度衝突來進行規劃,而是要面對一場可能美、日都會涉入的全面性戰爭。因此,《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的實施並非針對台灣。
客座評論:台灣自造潛艦的五十年顛簸路
一則與台灣製造潛艦計劃相關的報導讓「潛艦國造」項目再次受到關注。從蔣介石到蔡英文,五十年風風雨雨之下,台灣潛艦夢想幾經曲折,但依然執著。
習近平簽署《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意欲何為?
習近平簽署的《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在他生日的那一天開始「試行」,導致輿論紛紛猜測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會效仿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做法,為針對台灣的「特別軍事行動」做準備。同時也有輿論分析稱,最新的這份軍事政策,其實是矛頭對內。
劍指北京 美兩黨參議員提台灣法案
面對中國不斷對台發出威脅,美國2名參議員於週四(6月16日)提出《台灣政策法案》,要將台灣列為「主要非北約盟邦」。這也是《台灣關係法》1979年簽署生效以來,堪稱最全面的修訂提案。
德語媒體:失去台灣 世界經濟將毀於一旦
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侵略戰爭,也使台海局勢受到了更多關注。因為,一旦中國對台灣發動軍事進攻,同晶片相關的全球供應鏈將全面陷入停頓。
專訪:中國正從俄烏戰爭中吸取教訓
俄羅斯對烏克蘭久攻不下,會對北京的對台策略產生怎樣的影響?而台灣又將如何應對?中國幫助柬埔寨擴建海軍基地,為何引發美國和一些周邊國家的疑慮?德國之聲就此採訪澳洲國立大學亞太學院學者宋文笛。
中國萬噸驅逐艦「拉薩」號首次在日本海演習
中國噸位最大、功能最齊備的驅逐艦之一「拉薩」號近日進入日本海,舉行第一次遠海演訓。中國官媒引述專家指,此舉展現中國海上軍力,意在「嚇阻台灣分裂分子,還有外軍干涉勢力」。
卡達世界杯主辦單位簽證申請系統加入「台灣」選項
卡達世界杯主辦單位在入境簽證申請系統中去除「中國台灣省」選項,更改為「台灣」。台灣外交部對此表達感謝與肯定。
德語媒體:危險的舉措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本周一宣稱中國對台灣海峽享有主權,"有關國家聲稱台灣海峽是'國際水域',意在為其操弄涉台問題、威脅中國主權安全製造藉口。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專訪:中國對專屬經濟區不擁有主權
台灣海峽的法律地位如何?中國是否對其享有主權?軍艦能否開入一個沿岸國家的專屬經濟區?漢堡大學國際海洋法教授普洛斯(Alexander Proelß)就以上問題接受了德國之聲中文網專訪。
立陶宛第一季度對華出口同比下降接近零
目前正在台灣訪問的立陶宛經濟部副部長表示,中國一直是立陶宛的一個重要的出口夥伴,但今年第一季度立陶宛對中國的出口同比下降到「接近零」。但她希望可以在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其它地區找到替代市場。
中美就台海議題激烈交鋒後 兩岸情勢會否升溫?
中美兩國防長在「香格里拉安全對話會」上就台灣問題和台海主權展開交鋒後,多國媒體指兩岸情勢升溫,美國也再度發言力挺台灣。不過,有學者認為,中方對台灣措辭強硬只是宣示意義,且樂見雙方談話。中國真的會對台灣動武嗎?
專訪:俄烏戰爭不會改變中國攻台考量
中美防長在香格里拉對話就台灣等問題正面交鋒。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一位亞太問題專家談到了在台灣問題上的中方考量。
游錫堃稱雲峰飛彈「可打到北京」 兩日後澄清強調「和平」
台灣立法院長游錫堃日前在發表演講時聲稱,台灣研發的雲峰飛彈「可以打到北京」,而且「已經量產」。兩天後他澄清表示,自己演講最主要是強調和平。《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在微博上發表影片評論稱游錫堃的「此番言論必將在未來成為他遭受審判的罪證之一」。
美中高官舉行會談 兩岸爭論台海水域問題
美中高官13日在盧森堡進行超過4小時的會議,白宮將該會晤形容成「坦承的交流」,目的是要管理兩國之間的關係。同日中國外交部重申,他國形容台灣海峽為國際水域的舉動,是刻意操弄涉台議題。台灣外交部14日回應稱中國矮化台灣海峽顯露併台野心。
解讀中國禁台石斑魚:兩岸關係如何影響農水產?
中國突宣佈暫停輸入台灣石斑,在台引發熱議。從水果到石斑,北京為何又禁台灣農水產?德國之聲整理公開數據與各方分析,試圖爬梳台灣石斑是如何成為一尾映照兩岸關係的「政治魚」。
德語媒體:今日烏克蘭 明日台灣島?
香格里拉對話期間,中美兩國代表的強硬表態,讓人們越來越有理由擔心,繼烏克蘭戰爭之後,東亞地區也有可能成為衝突熱點。
立陶宛:將於今年秋季在台開設貿易辦事處
立陶宛經濟部6月13日宣佈,將於今年秋季在台灣開設貿易辦事處。據路透社報導,立陶宛當局曾於今年1月透露,計劃在春季前在台開設經貿代表處。這個波羅的海國家目前面臨著來自中國的壓力。
媒體:中軍方多次向美稱台灣海峽非國際水域
中美防長週末於新加坡嚴詞交鋒的同時,彭博社12日報導,中國軍方官員近期在與美國會晤時,多次稱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這個發展引起了美國內部關注。
中國防長:「我們一定會不惜一戰」
香格里拉對話期間,面對美國國防部長的尖銳批評了中國針對台灣的"軍事挑釁和破壞穩定的行為。「對此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周日發言表示,如果有人分裂台灣,"中方一定會不惜一戰、不惜代價,一定會打到底,這是中國不二的選擇。」
台行政院長:「沒有要關閉對中國大門」
在中國當局不斷加大向台灣施壓力度之際,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表態稱,對大陸沒有「預設立場」,台灣「始終是善意的」,只要對等、互惠,不設政治前提,台灣願意跟大陸善意往來。但同時也表示「最不講理的是大陸」。
反送中三周年:在台流亡港人進退兩難?
2019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爆發後,台灣政界多次公開挺港,但有別於西方國家,這份同情並未落實為具體政策。另一方面,台海局勢持續升溫,也加劇了台灣社會對中共滲透的疑慮,在台港人因此面對更多關卡。他們三年前逃到台灣,今日再次面對去留抉擇。
美防長香格里拉對話上炮轟北京
本周六,美國防長奧斯汀在香格里拉安全對話會上發言時抨擊中國在台灣附近進行「挑釁性的、破壞穩定的」軍事活動。就在一天前,中國防長魏鳳和發出警告,若有人把台灣分裂出去,中國軍隊必將「不惜一戰」。
客座評論:美國武力護台不是拜登的恫嚇
拜登在訪日期間對北京發出的美國會軍事介入保護台灣的警告,現在還餘音未了。雖然拜登本人和國務卿布林肯在對華政策演講中都否認美國改變了一中政策,但從輿論反響看,多數觀察家認為拜登這回不是失言,儘管他們對拜登改變美國的「戰略模糊」是否有利有不同看
中國暫停進口台灣石斑魚 台:考慮向WTO申訴
中國海關總署宣佈由於驗出禁用藥,將從6月13日開始暫停台灣石斑魚進口。台灣農委會對此強調,中國做法不符合國際慣例,不排除向WTO申訴。台灣總統蔡英文批評北京此舉「傷害兩岸關係」。
擔憂戰爭 台灣人踴躍參加戰鬥技能培訓
從導游到紋身師,在台灣,不少人報名參加射擊等戰鬥技能培訓。這是因為看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加劇了他們對於自身命運的擔憂。
朱立倫: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
目前正在美國訪問的台灣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表示,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是「創造性模糊」。他還表示,不要給國民黨貼上親中標籤,國民黨是親美政黨。大陸《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在微博上評論認為,國民黨如果放棄一個中國,「在島內也將被泡沫化」。
台歐舉行經貿對話會議 中方表示反對
6月2日,台灣和歐盟舉行首次部長級經濟對話。台灣經濟部將其視為台歐盟關係獲得重大突破。中國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回應稱,敦促歐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
美再更新對台政策內容 專家:減少模糊性是好事
美國國務院5月28日再次更新台美關係事實清單內容,把「不支持台獨」等字句再度加入該網頁。不具名的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向台灣媒體稱,此舉是為了反映布林肯上週對中政策演說的內容。
中國軍方證實曾在台灣周邊開展「戰備警巡」
中國軍方證實近日曾在台灣附近海域空域展開巡邏行動,並明確指出這是對「美台勾結」做出的回應。台灣媒體報導稱,本周一,曾有30架次中國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
香港和台灣曾經這樣紀念六四
今年隨著香港天主教會宣佈將不再為六四死難者舉辦悼念彌撒,香港公開的六四悼念活動全部無法舉行,天安門民主運動的記憶在香港被系統性抹去。台灣可能成為兩岸三地唯一可以紀念六四的地方。
中國流亡詩人廖亦武:我的憤怒仍然是很年輕的
長年旅居德國的中國流亡詩人廖亦武目前人在台灣訪問,期間正好將遇到六四天安門事件33周年。當年他因為朗誦《大屠殺》遭到關押,其後幾經磨難流亡海外。今年63歲的他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談他如何用憤怒文筆對抗獨裁國家。
蔡英文見美參議員 稱美國民警衛隊擬與台軍合作
美國參議員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訪台,路透社報導,蔡英文週二(5月31日)會見她後表示,台灣將持續表達參與印太經濟框架的意願,並稱美國國民警衛隊計畫與台灣軍方「合作」。
台灣空軍教練機墜毀 飛行員殉職
台灣空軍官校一架教練機31日執行訓練任務時墜毀,機上23歲飛官徐大鈞少尉被尋獲時已不幸殉職,蔡英文對此表示「深感悲痛」。
戴琪:今夏展開IPEF談判 與台灣另有磋商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日前接受日媒訪問時透露,印太經濟框架(IPEF)將於今年夏天正式展開協商。與此同時,她也證實台灣雖未能納入IPEF,但已和台灣展開新的經貿磋商。
牆外文摘:「劇本殺」,紅色宣傳新武器
有評論指出,未來在官方資金與商業劇本的結合下,「紅色劇本殺」將成為中共宣傳愛國教育、紅色主旋律的一大利器,更可能成為中國對外文化輸出的新領域。
布林肯對中戰略演說:北京威脅更勝俄羅斯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美國對中戰略演說,強調美國不會阻止中國發展,但希望北京遵守國際規則,並將繼續捍衛和平與安全的國際制度。北京則指責布林肯,「散佈虛假訊息,渲染中國威脅,抹黑中國內外政策」。
布林肯將發表中國政策演說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周四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關於美國對華政策的演說,有美國官員透露,這次講話中他將提出與北京競爭的三大支柱舉措,他也會談及台灣問題。
客座評論:中美臨近攤牌,兩種情形習近平最有可能攻台
拜登訪日期間關於美國「願軍事介入防衛台灣」的最新表態,是迄今為止美國總統對中國發出的最明確訊號。政論家鄧聿文認為,拜登此次講話,不能再以口誤失言待之,它實際反映了拜登或者眼下華盛頓決策層的真實想法。
德語媒體:拜登向北京發出明確訊號
本周一,美國總統拜登在東京明確表示,一旦北京武力犯台,美國必將出手相助,儘管白宮隨後立即出面澄清,強調華盛頓的對華立場並無變化。但拜登的表態仍引起了各方的揣測。
客座評論:美國台灣教會槍殺案衝擊中國統戰
美國南加州爾灣的台灣基督教會槍殺案雖然兇嫌是來自台灣的「外省人第二代」,但是此一案件不但有可能加劇親中與親台僑團、僑社之間原本就不睦的關係,中國在美國的統戰工作更是恐怕會受到嚴厲的挑戰。
拜登宣佈啟動「印太經濟框架」 13國為初始成員
美國總統拜登正式宣佈組建印太經濟框架IPEF。13個初始成員中沒有台灣。對此,台灣表示遺憾,卻也重申會繼續爭取加入。中國則對框架提出質疑。
繼續缺席世界衞生大會 蔡英文強調「WHA需要台灣」
本年度的世界衞生大會5月22日到28日在日內瓦召開。台灣再次未能獲准以觀察員身份參加這次會議。蔡英文在一段講話中強調,全球防疫體系的完整,「不應該因為單一國家的政治干預,造成破口」。
拜登啟程訪日 推動印太經濟與安全合作是重點
結束對韓國為期三天的訪問行程之後,美國總統拜登即將啟程前往日本。訪日期間,拜登將推出「印太經濟繁榮框架」計劃,並將出席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領導人峰會。
美國加州教會槍擊案:兇手周文偉是誰?
南加州教會槍擊案兇嫌周文偉的出身背景被媒體披露,德國之聲彙整目前已知資訊,試圖還原這名台灣外省二代的身份、認同與政治傾向。這些是否與這起「政治仇殺」有關?。
混亂中摸索「新台灣模式」:台灣防疫為何「慢半拍」?
為了「與病毒共存」,台灣實行所謂的「新台灣模式」,不斷滾動調整的防疫政策卻令不少民眾感到困惑,也被批評未能「超前部署」。有專家指出,台灣當前防疫政策的矛盾之處,部分原因在於——受困過去的成功經驗。
上一頁
第28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