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台灣
台灣是位於中國海岸之外的一個自治島嶼。北京將該地區視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但許多台灣人希望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於台海軍演 專家:促使澳洲強化區域安全合作
中國近期在台灣周圍的持續軍演,不僅升高台海的緊張情勢,也使印太地區的國家開始重新檢視如何應對新的局面。部分專家認為,中國的軍事侵略性將使澳大利亞與區域盟國強化相關的安全合作機制。
訪台官員遭制裁 立陶宛外交部召見中國代辦抗議
立陶宛外交部週四(8月18日)召見中國駐維爾紐斯的代辦,抗議北京對其交通與通訊部副部長瓦伊丘凱維丘特訪台一事進行制裁,同時中方還單方面取消與該部所有形式的交流。立方聲明指出,此舉缺乏正當性且違反國際法。
台灣駐德代表籲德國增加訪台和軍事合作
台灣駐德代表謝志偉對路透社讚揚德國開始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的立場。他還呼籲柏林進一步加強與台北關係。
德軍萬里奔赴亞太 是否飛越台海仍存疑
德國空軍六架「颱風」戰鬥機以及若干架空中加油機、運輸機本周經停阿聯酋、新加坡前往澳洲参加聯合軍演。此舉被認為是對中國方面發出的訊號:德國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幫助亞太地區的盟友。不過,德國空軍在9月底返航時是否會飛越台灣海峽,目前尚存疑問。
兩岸緊張情勢升級 台灣故宮制定文物疏散計畫
在俄烏戰爭爆發後,部分台灣的博物館正在制定計劃,以便在中國入侵的情況下,確保最重要的館藏能被運至安全的地方,不受戰火波及。其中,故宮博物院甚至已經開始了戰時應對演習。
中俄友好影響中東歐佈局 專家:北京轉為專注雙邊關係
在波羅的海三國相繼退出中國於中東歐主導的「16+1」合作機制後,愛沙尼亞外長稱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立場是其中關鍵因素。中國在中東歐的佈局將如何變化?專家認為,中國接下來可能嘗試強化與該地區個別國家的雙邊關係。
美國會成員接連訪台 專家:應關注北京如何回應
在佩洛西訪台的風波尚未平息之際,又有一個美國國會代表團抵台參訪。專家認為,清楚明白美方安排這次出訪的時間點非常重要,而中國是否會做出同等強烈的回應也受各界關注。
客座評論:北京「反切香腸」 以武逼統
如果說,過去外界對習的統一決心尚有疑慮的話,北京在時隔22年發布的第三份台灣問題白皮書告訴你,對這一點根本不用懷疑。問題只在於,什麼時候統一。
中稱其戰機俯瞰澎湖 台軍方:這不是真的
中國軍方東部戰區的社群網站帳號8月15號發布了一段短片,其中包括了澎湖列島的航拍鏡頭。台灣軍方則認為,中國軍方故意使用長焦鏡頭拍攝從而製造視覺壓迫感,這是認知戰的范疇。中國官媒隨後嘲諷台軍「自欺欺人」。
民調:近八成台灣民眾不怕中國軍演
台灣最新民調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受訪民眾「不後悔」佩洛西來訪、逾三成則表示早知道後果就應拒絕。78%的受訪者表示對中國的實彈軍演並不害怕。
軍機首度部署印太參加軍演 德軍:不會經過台海
台海局勢升溫之際,德國空軍週一(15日)派遣13架軍機參加在澳大利亞舉行的聯合軍事演習。這是德軍二戰以來進行最大規模的部署之一,突顯了柏林對於中國在印太地區造成緊張局勢加劇的關注。
德語媒體:中美之戰不可避免?
近一個月以來,美國國會要員先後兩次到訪台灣,中國軍方則加強了圍繞台灣的"多軍兵種聯合戰備警巡和實戰化演練"。日趨緊張的台海局勢,會引發中美兩大國間的軍事衝突嗎?
客座評論:823炮戰翻版 中國圍台志不在台
佩洛西訪台效應還在繼續發酵,在一個近乎冷戰的氣氛中,第四次台海危機正在靜靜地呈現出來,緩慢但是深刻地改變著西太平洋的地緣政治。
過於模糊? 中國希望印度重申「一個中國」
印度對台海局勢做出低調回應後,中國駐印大使再次呼籲印度公開重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本周一,印度慶祝獨立75周年,總理莫迪提出25年內將印度建成發達國家。
美參議員不畏軍演率團訪台 中國譴責「干涉內政」
佩洛西訪台、中國軍演引發兩岸情勢升高之際,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馬基(Ed Markey)週日(8月14日)率團訪台。台灣當局稱這是展現無懼中國威脅恫嚇的情誼,中方則譴責美國干涉內政。
台灣文學逐漸登陸德國
以往有許多德國文學,特別是經典作品,透過翻譯大量流傳到台灣;如今有越來越多台灣當代文學被翻譯成德文介紹到德國。
德最大反對黨領袖支持議員訪台
佩洛西訪台後,德國政界也在就是否應讓議院代表團出訪台灣進行著討論。基民盟主席梅爾茨認為,德國議員訪台一向都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德語媒體:德中不會脫鉤 但德國必須以防萬一
台海局勢依然牽動德國各大報刊之關注。《世界報》刊評指出,西方與中國早晚會發生衝突,德國必須早做準備。《商報》認為,確有必要降低對華依賴性,但不應該在歐中脫鉤問題上過度危言聳聽,否則會正中北京下懷。
美媒:習近平或計劃11月出訪東南亞並會晤拜登
根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可能會在11月出訪東南亞,參加印尼主辦的G20峰會,並且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面對面的會談。
美官員:美軍將在未來幾周通過台灣海峽
美國亞太地區協調員坎貝爾表示,儘管美中之間因台灣問題而關係緊張,但美軍仍會 「繼續在國際法允許的地方飛行、航行和部署」,包括「在未來幾周內正常飛越和航行穿越台灣海峽」。此外還提到將「繼續深化」與台灣的經濟合作關係。
高雄世界同志遊行取消 台灣批「政治考量」
高雄市去年獲得了2025年世界同志驕傲遊行承辦權。但是現在,由於和主辦該系列活動的國際組織InterPride就「台灣」名稱再生分歧,高雄市籌備委員會宣佈「被迫停辦」此次活動。
中國派戰機赴泰聯合軍演 美國軍艦將穿越台灣海峽
中國空軍將於周日(8月14日)派遣戰鬥機和轟炸機前往泰國,與泰國軍隊舉行聯合演習。白宮官員表示,美國將包括派遣軍艦和飛機在未來幾周內穿越台灣海峽。
長平觀察:怎樣對台灣人進行「再教育」?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近日談到台灣問題時稱:「統一後,我們要進行一次再教育。」時評人長平分析中共宣傳中的「也」字教育認為,「再教育」的背後是暴力和恐懼。
德語媒體:中國海軍力量已超越美國
中國海軍擁有的艦艇總量已經超過美國,美軍雖然在航母方面仍佔據優勢,但這些航母卻要分別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執行任務。中美海軍力量的對比失衡,無疑對美國和台灣構成了挑戰。
台海緊張 全球貿易受累
台灣海峽是重要的國際貿易航道,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烏克蘭戰爭推高全球通貨膨脹的當下,世界經濟是否還承受得起在台海的又一場戰端?
解放軍圍台軍演為美國提供情搜良機
情報和安全問題分析人士均認為,解放軍圍台軍演也為外界提供了一個觀察分析解放軍戰略、戰術、軍事打擊能力的大好良機。有利於找出漏洞並以此建立起自己的反擊和干擾系統。
中國制裁訪台立國官員 台外交部譴責「霸凌行徑」
台灣政府周六譴責中國因立陶宛交通部副部長台北之行,對其實施的制裁,稱這種「霸凌行徑」毫無根據。 8月7日,立陶宛交通與通訊部次長瓦伊丘凱維丘特抵達台北,進行為期五天的經濟文化訪問,被中國外交部稱為「竄訪中國台灣地區 」。
中國如何試圖重新定義台灣海峽的權力平衡?
中國過去一週在台灣周圍舉行大規模軍演,並在軍演結束後誓言在台灣附近進行「定期巡邏」。專家告訴德國之聲,相關言論顯現出了一個令人擔憂和危險的發展。
德語媒體:對台白皮書發警告 「反抗是徒勞的」
在中國軍隊宣佈完成圍繞台灣島軍演的同一天,中國政府發布新的對台政策白皮書。德語媒體注意到文件的強硬口氣,但專家分析認為目前不會開戰。
「剪不斷理還亂」 千絲萬縷的兩岸經濟關係
中國對台灣施加的壓力,不僅體現在軍事層面上,也表現在經濟方面。就在上周,中國剛剛宣佈了對台灣的經濟制裁措施。由此可見,兩岸政治關係對雙邊的經濟往來有著直接的影響。
台灣周四再演習 蔡英文稱中國軍事威脅並未縮小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稱,台灣海峽內的軍艦數量8月11日已經「大幅減少」。台灣總統蔡英文則警告說,來自中國的威脅並未縮小。她同時也再次強調,台灣既不會激化衝突,也不會挑起爭端。
德國工業界:中國有風險 投資應謹慎
德國工業界:中國有風險 投資應謹慎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對台灣動武成了一個現實的危脅。在歷屆聯邦政府的鼓勵和資助下,德國企業在中國進行了巨大的投資。現在看來,這是否太天真了?
美國《晶片法案》對兩岸半導體產業衝擊幾何?
美國總統拜登週二簽署《晶片法案》,劍指中國。這項被拜登稱作「一世代才有一次的投資美國機會」,對兩岸半導體產業可能帶來什麼影響?能如拜登所說,為美國贏得本世紀的經濟競爭嗎?
佩洛西警告中國不能孤立台灣 北京稱美挑釁在前
佩洛西週三再次強調,訪台符合美國政策,譴責北京藉口升高局勢,企圖建立「新常態」。她表示,美國不能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中國不能孤立台灣。對此,中國外交部回應稱佩洛西「竄台」是「升級美台交往的重大政治挑釁」,中方反制有理。
英國就台海危機升級召見中國大使
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周三召見了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要求中方對美國眾議院議長訪台後北京「咄咄逼人」的反應作出解釋。中方則隨後譴責英方言辭「不負責任」。這位英國外相是下任英國首相的有力競爭者。
北京:中澳解決貿易糾紛前須先修補雙邊關係
中國駐澳洲大使強調,中澳兩國尚未進入解決政治和貿易糾紛的階段,並警告坎培拉在台灣問題上應「謹言慎行」。
中國式「亮劍」: 解放軍在台海進行實戰化軍演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中國解放軍在包圍台灣的六個海域空域展開軍事演訓行動,並組織實彈射擊。台國防部稱軍演期間解放軍軍機艦船未進入台灣「領海、領空」。8月10日,解放軍東部戰區宣佈完成聯合軍事行動,將常態組織台海方向戰備警巡。
英媒: 台國安部門反對富士康投資清華紫光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灣國安官員試圖讓蘋果供應商鴻海集團旗下富士康(Foxconn)放棄對中國大陸晶片企業清華紫光的8億美元投資。
軍演促使制定撤離計畫? 在台外商:未獲消息
中國軍隊對台灣周邊海空域進行實彈演習,造成台海局勢升溫。《南華早報》報導稱,在台灣的外商公司和僑胞已開始制定人員和資產撤離計畫。在回應德國之聲查詢時,多個在台外國商會回覆表示:目前尚未接獲有關消息。
華府智庫兵推中國攻台 專家揭三大啟示
台海局勢緊張,華府智庫近日兵推,結果顯示台灣在美國援助下可以抵禦中國攻台,但各方代價慘重。這項兵推帶來哪些啟示?在中國持續軍演的當下,台灣應如何應對?德國之聲採訪台灣軍事專家,請他做出分析。
中國軍演環繞台灣 台灣人如何應對?
儘管中國在台灣周圍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但台灣的生活和氛圍過去幾天基本上保持不變。這種相對平靜的氛圍與國際社會對台海局勢的看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德語媒體:如果中國侵略台灣,德國怎麼辦?台灣怎麼辦?
德國Ifo經濟研究所新發布的報告警告,如果德國和中國發生貿易戰,德方的損失將是英國脫歐所帶來損失的6倍。德國經濟學者分析,為什麼讓企業搬離中國、將產業鏈德國本地化的想法並不是一個正確的解決辦法。
拜登稱不擔心台灣 佩洛西說「此行值得」
美國總統拜登8日稱,他對中國在台灣周圍的行動感到憂慮,但不擔心台灣問題。美國國防部官員同日也說,華府並未改變其對中國可能武力犯台的時間評估。而佩洛西9日為其台灣之行辯護。與此同時,中國解放軍宣佈繼續在台灣周邊海空域軍演。
德國議員代表團計劃訪台: 不會被北京嚇住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引起了中方的激烈反應。德國聯邦議院一個議員小組也有訪問台灣的計劃,有關人士表示,不會因北京的威嚇而改變行程。
吳釗燮:中國的野心絕不會止於台灣
台灣外交部部長吳釗燮周二召開國際記者會指責中國舉行針對性的大規模軍演「破壞長久以來台海中線的默契,破壞台海以及區域現狀」,「已為整體區域安全帶來極不穩定的因素」。他呼籲「所有愛好自由民主的國家必須一起合作,研議共同因應之道」。
企業紛紛聲明同台灣劃清界線
在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高調訪台後,從醬油生產商到專事亞洲業務的資產管理公司,處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之中的在華企業紛紛表態,與台灣切割。
德語媒體:挑起衝突的是中國而非佩洛西
《柏林晨報》指出,中國在台灣周邊的演習是為「南海局勢火上澆油」,而中國領導層正可借演習測試全面戰爭的必要性。 《奧格斯堡匯報》認為,佩洛西抵台時神色凝重,顯然她很清楚訪台行程會引起的風波,但仍前來「支持民主島嶼」。
台國防部公佈中國軍演動態 專家: 讓台灣觀察策略運用
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在8日中午發文稱對台灣海空域的軍演將持續,台灣國防部於同日下午召開記者會回應,表示目前未有中方軍機艦進入台灣領空、領海,而接下來會因應敵情,派遣機艦實施應處。
客座評論: 軍事演習對今後地緣政治的影響
佩洛西訪問台灣後中國圍繞台灣島展開大規模軍演。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這次空前的軍事演習有三個目的,而從習近平的眼光來看,這三個目的應該說都達到了。軍演實際上大大改變了台灣的安全現狀,解放軍的艦機今後在海峽中線以東游弋會變成常態化。
「台灣是中國一部分」 搖滾前輩語出驚人
日前在接受採訪時,平克‧佛洛伊德樂隊前主唱沃特斯就眼下政治議題批評西方的對外政策,並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在社群網站上引起熱烈討論。
上一頁
第25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