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台灣
台灣是位於中國海岸之外的一個自治島嶼。北京將該地區視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但許多台灣人希望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延長「貿易壁壘調查」至台灣總統大選前夕
中國商務部周一公告,鑑於情況複雜,將延長對台貿易壁壘調查3個月至2024年1月12日,即台灣總統選舉前一日。陸委會批評北京的做法完全出於政治動機,呼籲回歸WTO機制展開協商才是解決問題之道。
牆外文摘:台灣「反戰聲明」錯在哪裡?
有評論認為,戈爾巴喬夫在1986年後發動的「和平攻勢」得到歐美社會的認同,相比較下當前習近平政權的軍事擴張與領土野心更像是法西斯主義的大國復辟,而以自我繳械式的「反戰聲明」訴求和平像極了緣木求魚。
杭州亞運會閉幕 獎牌榜中國隊遙遙領先
歷時兩周的亞運會周日在杭州閉幕。東道主中國獲得了創紀錄的201枚金牌,成為本次亞運會的最大贏家。
客座評論:十月十日是誰的國慶日?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拒絕參加雙十節慶典,他說因為今年雙十慶典的設計,沒有「中華民國」、民進黨政府是「偷渡台獨」,所以他不參加中央級別的慶祝活動。 這種表態台灣人民怎麼想?
史上首次 美眾議院議長麥卡錫遭罷免下台
今年初才上任的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意外遭到罷免下台。麥卡錫數月前曾與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加州會面、引發中國不滿,因而為兩岸民眾廣知。他這次為何遭共和黨內「逼宮」?
牆外文摘:美國拋棄台灣會增加更大戰爭風險
有評論指出, 2024年總統選舉是美國從中國帶來的雙重震撼中驚醒後的首次大選,然而,候選人對這一話題的討論卻少得可憐,讓人訝異。低估中國風險是美國長期以來的戰略錯誤,拋棄台灣會增加今後爆發更大戰爭的風險。
美國國務院任命資深外交官蘭伯特為中國事務負責人
拜登政府在9月29日任命資深外交官蘭伯特為美國國務院對華政策負責人。蘭伯特將擔任負責中國和台灣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並領導對華政策協調辦公室。
德語媒體: 「都怪中國」能「去風險」嗎?
德國《商報》發表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哥德堡撰寫的評論,將國際貿易看作是「零和游戲」,這是一種錯誤的發展趨勢。「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定義每一個問題」也是錯誤的看問題方法。《經濟周刊》關注日本為防備中國「武統」台灣而做了哪些「去風險」準備。
誰會是晶片大戰的贏家?
目前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生產所有類型的晶片,有專家認為,中長期看,中國是唯一有可能做到晶片自給自足的國家。
客座評論:台灣自製潛艦為何難掩質疑?
9月28日,台灣首艘自製潛艦「海鯤」正式亮相,由蔡英文總統親自在高雄廠區主持「下水」典禮,但卻受到不少質疑。
這些年,台灣自制的那些軍事裝備
近年來,台灣強調「國防不能仰賴對方的善意」,開始加強國防軍備自主研發,展開「國艦國造」、「國機國造」、「潛艦國造」等計劃。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台灣製造。
德語媒體:稱習近平是「獨裁者」的德國外長為什麼不擔心中國報復?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稱作「獨裁者」之後,中國外交部表達了嚴正抗議。就連德國國內也有一些意見看法認為她的這一表述不夠專業。《世界報》分析貝爾博克為何能平靜對待這些抗議和不滿。《法蘭克福匯報》撰文探討台灣的「護國神山」可能正在動
台國防部長:"最近敵情蠻異常"
台國防部近日透露,對福建大埕灣的解放軍動態進行監控。有分析稱,大埕灣是解放軍演練登陸的地點。台國防部長表示,初步研判共軍9月進行聯合軍演,包含海陸空、兩棲、陸軍航空部隊等。
中國異議人士陳思明離開台灣 稱已抵加拿大
因參與維權活動而多次受到拘捕的中國異議人士陳思明8日稱,他已抵達加拿大溫哥華,並感謝各界支持與協助。此前他曾滯留於台灣的桃園機場,並表示希望不要被遣返回中國。
中國強化軍備 新航母、軍機實力如何?
新型護衛艦、用於直升機和隱形戰機的強大發動機以及第三艘航母福建號——今年以來中國致力於升級新版軍備,在印太地區局勢緊張之際,如此大動作引來了外界關注。
中國封鎖台灣會失敗? 專家分析解放軍三行動
日前中國出動103架次軍機擾台,數量再創新高,並加大演訓活動,使台灣局勢升溫。但美國國防官員表示,中國若封鎖台灣,可能以失敗收場。DW訪問三位台灣陸海空軍事專家,針對封鎖、奇襲,以及大規模登陸作戰三種方式,請他們解析。
友邦挺台:巴拉圭等呼籲讓台灣加入聯合國體系
巴拉圭總統表示,台灣應成為聯合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瓜地馬拉總統表示,聯合國不應將台灣拒之門外。帕勞總統呼籲讓台灣加入世界衞生組織等聯合國機構。
客座評論:解析侯友宜的兩岸「3D戰略」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在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就兩岸關係提出了所謂的「3D戰略」,這個論點看起來似乎四平八穩,但是細究起來卻又可能讓某些人不開心。
艾未未:中國不會效仿烏戰進攻台灣
在柏林展出樂高創作作品的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接受《每日鏡報》採訪時表示,他不認為中國會以烏克蘭戰爭為引子進攻台灣。他同時表示,如果台灣宣佈獨立,中國無論如何會發動進攻。
客座評論:郭台銘與「人選之人」的副手人選
要獨立參選台灣總統的郭台銘宣佈他的副手是台灣資深藝人賴佩霞,這個副總統人選姑且不論適當與否,著實話題性十足。
「灰色施壓」:中國軍機軍艦持續開展台海周邊演訓
台灣軍方9月14日通報稱,在過去一天內,台灣周邊海域發現了數十架次中國軍機以及10艘次中國軍艦。幾天前,台北方面剛剛表示,北京正在加強台灣周邊的「灰色地帶」行動,在避免全面衝突的同時向台灣施壓。
日本提升與台灣防務合作 可能觸怒中國
路透社引述四名消息人士稱,日本已經任命一名在職政府官員擔任事實上的駐台武官。這一提升日台防務合作的舉動很可能觸怒北京。
台灣國防部公佈最新國防報告書 強調推動「城鎮戰」
台灣國防部周二(9月12日)公佈最新國防報告書。涉及中國對台灣威脅內容的頁數增加至19頁,長於往年。報告書強調,「以不對稱作戰思維推動重層嚇阻」,「迫使敵犯台失敗」。
客座評論:烏克蘭戰爭改變習近平了嗎
在中國目前面臨一系列問題的時候,似乎有不少人認為,打台灣的事可能會擱置一下了。筆者以為,習近平雄心壯志並未改變,而何時攻打台灣,就看普丁式的誤判在習近平那裡何時出現,是否會出現。
牆外文摘:大陸人為什麼支持武統台灣?
有評論認為,對於兩岸政治傾向差異的不瞭解,也許讓政治冷感的大陸民眾更傾向於接受官方敘事中對於共同的民族身份認同的強調,而高估「同根同源」的台灣「同胞」支持兩岸統一的意願。
彭博:印度軍方正在研判如何參與台海戰爭
印度政府官員透露,印度正在研究中國如果對台動武,印度可採取何種反應。評估的選項包括充當後勤補給樞紐、乃至軍事介入的可能性。
客座評論:台灣對非洲外交的最大困難
台灣總統蔡英文9月5日到8日在非洲唯一的邦交國——史瓦帝尼訪問,期間簽署了幾項備忘錄。台灣官方認為這對史瓦帝尼的經濟發展有助益,這個例子能幫助台灣在非洲取得外交突破嗎?
郭台銘因「個人因素」辭任鴻海董事
台灣鴻海集團發布聲明稱,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因個人因素辭任董事。郭台銘競選辦公室發言人周日表示,郭台銘已經找到參與2024台灣大選的副手人選。對於找到藝人林志玲做副手的傳聞,林志玲的經紀人也已做出回應。
英國外相五年來首度訪華 向中方提人權議題
英國外相剋萊弗利周三表示,倫敦希望與北京建立建立務實關係,「脫離接觸」不是可信的選項。但他同時警告將對兩國存在分歧的領域保持「清醒認識」。他還提到香港、新疆的人權問題,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
英國議會報告:台灣是獨立國家
英國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在周三公佈的一份報告中,首次稱台灣為「獨立的國家」。報告指出,台灣具備國家資格,缺乏的只是更廣泛的國際承認。
颱風「蘇拉」撲向菲律賓及台灣
颱風「蘇拉」將於30日登陸菲律賓,接著前往台灣,並逐漸向廣東、福建靠近。台灣中央氣象局29日發布陸上颱風警報、中國中央氣象局也發布颱風藍色預警。
郭台銘宣佈參選台灣總統 專家:保送賴清德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28日宣佈獨立參選2024年台灣總統,或將明年的大選帶入「4腳督」局面。郭台銘此舉將為選戰帶來哪些變數?北京當局、兩岸輿論又如何看待?
從「打工仔」到「台灣首富」 郭台銘究竟什麼來頭?
台灣鴻海集團創辦人、富士康創史人郭台銘宣佈將以獨立候選人身份投入台灣2024年總統選舉,並展開聯署以取得參選資格。郭台銘2019年曾希望角逐2020年的台灣總統大選,但因未獲得國民黨提名而退出。今年5月,郭台銘再度未獲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提名。
牆外文摘:中國經濟危機對美國影響不大
有評論認為,中國似乎正徘徊在一場危機的邊緣,看起來很像2008年世界其他地區所經歷一樣。但是,這場危機對美國金融或貿易的影響不大。
賴清德:堅定支持兩岸現狀 不願與中國為敵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現任副總統賴清德近日做出對兩岸關係的表態。除了重申支持兩岸現狀,稱台灣從現行制度而言就是一個主權國家之外,他也表示不願與中國為敵。他還提到,與中國交流合作的前提是保有台灣自身的主權。
台灣在非洲唯一邦交國未收到南非金磚峰會邀請
史瓦濟蘭是台灣在非洲僅存的正式邦交國。該國元首是否和其他非洲國家元首一樣收到南非金磚峰會的邀請,受到外界關注。
中美洲議會「排台納中」北京向瓜地馬拉招手
中美洲議會21日投票決定,由中國取代20多年來擔任常任觀察員的台灣。這顯示中國在拉丁美洲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力,將使台北日益邊緣化。而最新的瓜地馬拉總統大選落幕,又會帶來什麼新的影響?
美宣佈對台軍售 台灣編入2024年國防預算
美國政府23日宣佈新的對台軍售案,台灣政府表示相關經費已編列入明年的國防預算。台灣政府2024年軍事預算達到190億美元,為史上最高,佔GDP的比例2.5%。這筆史上最高軍事預算,是否能有效達到讓台灣建軍備戰的效果?
賴清德過境美國 中國軍演「雷聲大雨點小」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本月「過境」美國返台隔日,中國解放軍立即展開對台軍演。不過路透社報導指出,中方的軍演被認為是「雷聲大雨點小」,這可能與中美正致力於改善關係有關聯。
賴清德:誰贏得台灣選舉不取決於中國
剛剛結束對巴拉圭的訪問並過境美國的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在周六播出的電視專訪中表示,台灣「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不是今天中國喜歡誰,誰就可以擔任(總統)職位」。他強調台灣大選是「民主與專制」之間的選擇。
牆外文摘:如何阻止年邁獨裁的習近平打台灣?
有評論認為,外交手段沒能阻止普丁入侵烏克蘭,也不大可能改變習近平吞併台灣的念頭,他已將收復台灣描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一步。想收復失地的獨裁者們一般不會被好言好語說服。他們只能被強大軍事力量和韌性經濟體的聯盟阻止。
中國舉行「圍島」軍演 意欲何為?
中國解放軍周六宣佈在台灣周邊舉行海空聯合軍演,強調這是對「台獨」分裂勢力與外部勢力勾連挑釁的警告。台灣官方稱中共如此行徑才是「麻煩製造者」,呼籲以對話取代威嚇。專家認為,這次軍演與美日韓峰會也有關連。
國台辦:支持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 台經濟部:反對「政治化」
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天表示,支持商務部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項下給予台灣產品相關稅收優惠。台灣經濟部回應稱,不希望兩岸經貿關係「被過度工具化、複雜化甚至政治化」。
台北市長蔣萬安將赴上海參加雙城論壇
台北市正式宣佈,國民黨籍市長蔣萬安本月底將訪問上海,出席今年的台北上海雙城論壇。這是這一活動改為線上形式3年後,首次恢復實體舉辦。
中國出入境旅遊繼續低迷
中國開放出入境旅遊,但遊客人數卻不如預期。簽證不易、航班不足等障礙降低了中國對歐美遊客的吸引力。經濟復甦遲緩等原因也令中國民眾普遍對出國旅遊感到遲疑。
瑞信最新報告:去年德國人均財富不及台灣
瑞信研究所新近公佈了一年一度的《全球財富報告》。報告指出,2008年以來首次出現全球總財富比上一年縮水減少的情況。財富損失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日本、中國、加拿大和澳洲。法國人和英國人比德國人更有錢。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訪問巴拉圭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前往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國巴拉圭參加新總統就職典禮。這期間彭博社播出了7月對賴清德的專訪。有分析看法指出,賴清德在採訪中修正自己的「台獨」立場,會令華盛頓方面感到「舒心」。
菲律賓新國家安全政策關注台海風險
菲律賓本周公佈新的國家安全政策文件,稱台灣海峽的衝突風險直接關係到菲律賓的國家安全利益。文件還表示將在南海開發油氣資源,以改善能源安全。
賴清德過境美國 台灣稱未見中國軍方大規模反應
台灣國防部周二表示,沒有看到中國軍方在台灣附近實施大規模軍事演習或其它行動。此前,中國對台灣副總統賴清德短暫訪美發出譴責。
賴清德欲登台灣總統大位 道阻且長?
台灣副總統賴清德近日接受彭博社專訪,重申他對「台灣獨立」和兩岸關係的立場。作為民調領先的2024年台灣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走中間路線,會贏得更多選民支持,還是丟失民進黨基本盤?
上一頁
第13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