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台灣
台灣是位於中國海岸之外的一個自治島嶼。北京將該地區視為中國的一個省份,但許多台灣人希望被承認為一個獨立國家。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比薩PISA測試:亞洲學生得分高--他們也更快樂嗎?
在經合組織主辦的PISA國際中學生學習能力測試中,新加坡遙遙領先,澳門、台灣和香港也名列前茅。歐洲國家則大幅滑落。
專訪:此時此刻,在香港做獨立新聞是種覺悟
「如果要怕的話,就乾脆什麼都不要做就好。」《立場新聞》被迫停運後,前採訪主任林彥邦另起爐灶創辦獨立媒體 ReNews。一人新聞台,專注紀錄香港巨變的此時此刻,報導主流媒體不敢寫的內容——逆風的代價是什麼?
台海緊張為何讓日本最西端的島嶼憂心忡忡?
日本沖繩縣與那國島位於台灣以東110公里處,這裡人口僅有大約1700人。隨著台海局勢緊張,許多日本官員認為,如果中國與台灣發生戰爭,與那國島可能會成為台灣人的避難所。
德語媒體: 中國為何結束了對立陶宛的貿易抵制?
《法蘭克福匯報》關注到中國與立陶宛因台灣問題而起的的貿易爭端已悄然落幕,顯示出雙方在中歐峰會前緩和關係的決心,同時也表明小國也有力量。每日新聞則指出,中國開放歐盟五國公民免簽入境,這一政策可能是由於經濟疲軟所致。
美國三位「中國通」撰文呼籲賴清德「凍結台獨黨綱」
美國《外交事務》雜誌刊登包括葛來儀(Bonnie Glaser)、白潔曦(Jessica Weiss)和柯慶生(Thomas Christensen)三位知名美中關係研究學者聯合署名的文章,解釋為什麼美國「必須安撫,而不只是威脅中國」。
路透社:中國以低價旅遊團利誘台灣村裡長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將至,路透社引用台灣國安機構的調查報告稱,越來越多台灣村裡長受邀至中國旅遊、接受招待。與上一次大選前夕相比,參加人數不僅增加,報名情況還相當踴躍。
2024台灣總統大選:競逐大位的是哪些「大咖」?
「務實的台獨工作者」 搭配台灣「戰貓」,「黑道剋星」搭配「政治金童」 ,台灣「政壇怪咖」搭配「新光公主」。台灣2024年總統大選三黨推出的六位正副總統候選人,你對他們的瞭解有多少?
十名台灣軍人被控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
台灣高檢署周一表示,10名台灣現役、退役軍人因涉嫌為北京從事間諜活動而被起訴。其中兩人還拍攝了影片,稱"願意投降解放軍",向中共表效忠,台高檢署建議"從重量刑"。
路透社:北京對台灣「藍白」不合感到擔憂
上周,台灣兩個主要的在野黨藍(國民黨)白(民眾黨)合破局之後,中國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只簡單回應表示,「尊重台灣現行社會制度,希望大選結果能有助於維護台海地區和平穩定」。不過在中國社群網站上卻掀起熱烈的討論。
客座評論:藍白合破局,兩岸將迎高風險期
藍白合破局後,普遍認為,競選格局對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最有利。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賴清德若當選,兩岸未來四年將處於一個風高浪急狀態。
牆外文摘:台灣大選前夕的中共軍演
有評論認為,中共近期進行的台海軍演新模式,不排除是想在2024年大選結果產生前,先動手強化在台灣海峽的法律地位,以塑造有利的戰略態勢。
大陸演員5年來首次現身金馬獎
憑借電影《鳳梨,鳳梨》獲得第60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大陸女演員胡伶,赴台參加頒獎典禮。她是5年以來首位赴台參加金馬獎的大陸明星。最終,12歲的林品彤獲得本屆影后,成為金馬史上年紀最小的最佳女主角。
德語媒體:「藍白合」破局與北京的威脅
台灣國民黨與民眾黨「藍白合」最終破局,侯友宜與柯文哲各自登記參選。德語媒體指出,在野黨整合失敗並以鬧劇收場,使民調領先的賴清德的競爭壓力更小,「勝負可能已經分曉」。
烏拉圭與中國關係提升 重申推動自貿協定
烏拉圭總統拉卡列11月20日至24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在與習近平的會晤中,雙方宣佈將中烏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根據一項聯合聲明,中國和烏拉圭將致力於制定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該計劃一直遭到南方共同市場其他成員國反對。
台灣2024總統大選確認「三腳督」,選戰怎麼打?
台灣2024總統大選終於確認有誰取得入場門票,進入民進黨「賴蕭配」、國民黨「侯康配」、民眾黨「柯盈配」的局面。DW採訪多名專家分析「三腳督」選戰接下來怎麼打?在野整合失敗,賴清德真能「躺贏」嗎?
侯柯郭為「藍白合」同台談判不歡而散
國民黨和民眾黨周四受郭台銘邀請,齊聚一堂討論「藍白合」事宜,最後卻演變成藍白互相爭執、不歡而散。
長平觀察:「獨上加獨」——來自對岸的助選口號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稱台灣總統/副總統候選人「賴蕭配」為「雙獨組合」、「獨上加獨」。時評作家長平認為,中方幫助這兩位候選人說出了心裡想說而不方便說的話,再次成為民進黨的「最佳助選員」。
台灣大選「賴蕭配」成形:回懟國台辦批「獨上加獨」
台灣總統大選倒數,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宣佈副手為駐美代表蕭美琴。賴清德在記者會被問及如何回應國台辦批「賴蕭配」為「獨上加獨」,蕭美琴則稱台海局勢遭中國片面改變,「為了我們國家,我會蹽落去(拚下去)」。
牆外文摘:柯文哲是中共介選的一枚棋子?
柯文哲從頭到尾都瞧不起侯友宜,為什麼還要委屈地接受國民黨的「城下之盟」?這其中有什麼「難言之隱」? 有評論認為,中共想介入台灣大選舉,是一件公開的秘密,種種跡象顯示,柯文哲只是其中一枚棋子。
「藍白合」民調爭議 正副總統組合仍未定
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候選人登記截止日近在眼前,但達成「藍白合」共識的國民黨與民眾黨仍因對民調解讀不同,無法確定正副總統組合。但儘管存在分歧,藍白兩黨仍互相表示願意協商合作。
台積電創始人:拜習會有助台海穩定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認為,拜習會有助於減少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也能增加台灣海峽的穩定。他透露在APEC峰會期間並未與習近平見面,但與拜登有多次互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則認為,拜習會是世界需要更多合作的一個迫切訊號。
德語媒體:有瑕疵的成功峰會
中美兩國領導人時隔一年後舉行的首次峰會,也在德國引起了高度的關注。有德語媒體認為,中美峰會上,雖然分歧多於共識,但拜習會仍不失為一次有些瑕疵的成功峰會。
德語媒體:拜習會後 中美關係風雲依舊
時隔一年,中美首腦終於再次舉行了面對面的會談,這對避免雙邊關係的進一步惡化顯然是個積極訊號。但在一系列核心問題上,北京和華盛頓依然存在嚴重的分歧。
拜習會晤談毒品軍事合作 台灣議題各說各話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周三於三藩市會晤,雙方就打擊芬太尼、恢復軍事直接交流及AI相關合作取得成果,但關於台灣問題僅各自重申立場。此外,拜登在會晤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再度稱習近平為「獨裁者」。
自制艦艇公開亮相 台灣為戰爭威脅做準備
北京最近對台灣的威嚇力度漸增,而華盛頓則是台灣最主要的武器供應者,在兩強角力的情況下,台灣軍方上周也向外界展示了他們為自我防禦做的準備。
德語媒體:拜登的主導思想是不想對華開戰
《柏林晨報》寫道,美國總統拜登希望在本國大選的混戰階段前實現與中國關係的正常化。《商報》寫道,緊密的貿易關係不再是和平的保障。
德語媒體:拜習會影響台灣局勢走向
美中兩大國首腦之間的會晤受到德國媒體的關注:德廣聯發自華盛頓的報導指出,會晤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訊號。拜登與習近平的會談議題預計將包括台灣:《慕尼黑信使報》分析此次會晤對於美國對台軍事援助可能產生的影響。
客座評論:無論如何配 國民黨都已輸了
台灣總統大選的戰鼓已經敲響,為擊敗綠營賴清德,"藍白合"緊密磋商,但就是不見登場。本文作者鄧聿文認為,無論輸贏,作為一個百年大黨的國民黨,都已經輸了。
中美關係越發難搞 拜習會值得關注的五大看點
11月15日,習近平與拜登將在全球矚目之下於三藩市舉行會晤,兩人當面對談內容或將左右今後一段時間的中美關係走勢。DW整理五大看點,試圖梳理中美關係越發難搞之際,兩國元首怎麼談?
牆外文摘: 台灣會成為拜習會的犧牲品嗎?
有評論指出,美中雙方希望在這次拜習會中尋求的結果各自不同,而「台海和平」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切高層對話的基礎。但若要將美中關係可能的局部緩和解讀為「台灣將成為犧牲品」,那實在是太小看台海和平重要性了。
德語媒體:拜習會—兩個大國的對決
德語媒體指出,即將登場的拜習會可以被視為拜登和習近平為稍微緩和局勢所做的努力,習近平需要與西方的貿易以挽救陷入困境的經濟,拜登則希望防止美中競爭演變成真正的戰爭。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致信北京:願進行雙邊會晤
剛上任不久的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表示,自己已經向中方發去了一封介紹信函,表示自己對於雙邊會晤持開放態度。他還表示「不認為習近平一定想要武力奪取台灣」。隨著「拜習會」即將舉行,有關中美關係緩和的猜測日益增多。
捷克與台灣簽署備忘錄 合作援助烏克蘭重建
捷克政府和台灣政府周五(11月10日)簽署了一項備忘錄,雙方將在援助烏克蘭重建移動式水處理設施和氣電共生能源系統兩個方面開展合作。台灣外交部表示,「當烏克蘭接近最終勝利時」,對其援助還將擴大到其他領域。
張忠謀再度代表台灣赴APEC 蔡英文盼傳遞和平訊息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將第六度代表台灣總統蔡英文出席APEC領袖會議。蔡英文期許張忠謀能向國際社會傳遞訊息:台灣將致力促進區域和平及繁榮發展。去年張忠謀曾與習近平在曼谷APEC峰會期間短暫互動。
里程碑:台灣與英國正式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
台灣與英國本周三(11月8日)正式簽署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這是台灣首次與歐洲國家簽署經貿相關協議。台灣外交部稱其標誌著台英經貿關係進入新的里程碑。台北方面希望此舉將有利於其加入CPTPP。
美國未認定任何主要貿易夥伴操縱匯率
美國財政部周二表示,看起來沒有主要貿易夥伴在操縱本國貨幣。目前,中國、德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台灣位列美國的外匯「監測名單」,同時瑞士和韓國從該名單中除名。
香山論壇警告台灣獨立 中國軍機再度大動作施壓
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在香山論壇稱, 「無論誰想把台灣以任何形式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軍隊都絕不答應,絕不手軟。」台灣國防部公佈,中國軍隊過去24小時內共派出殲-16等各型軍機43架次與7艘艦船擾台。
哈馬斯稱中國有意倣傚攻台 解放軍將領駁斥
哈馬斯領導人日前聲稱,中國從哈馬斯10月7日對以色列的突襲中受到啟發,有意倣傚其做法突襲台灣。解放軍中將何雷周一駁斥稱,中國是大國,「怎能夠傚法武裝組織」。
德語媒體:對話總是好於對抗
繼上周中國外長到訪華盛頓之後,周一,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又在香山防務論壇的主旨講話中強調,中國願意本著互相尊重、和平共處和雙贏合作的精神,發展與美國的軍事關係。
客座評論:「陸配」參政和台灣的民主素養
在野的台灣民眾黨表示,考慮將一名已經具有台灣身份的「陸配」列入不分區立委提名名單。這名「陸配」被指稱背景特殊,讓台灣媒體和輿論「炸鍋」。
客座評論:台灣「同志大遊行」熱鬧氣氛下的隱憂
台灣的「同志大遊行」向來是氣氛熱鬧,而今年不只是同性婚姻通過4年,政府在跨國同婚方面也大幅開放,但是實際生活中,台灣 LGBTQ+社群還是不見得能夠「驕傲地做自己」。
台灣國防部:中國航母穿巴士海峽入西太平洋
台灣國防部周四稱,中國山東號航艦編隊群」今日沿台灣南部外海穿越巴士海峽、進入西太平洋」,台灣軍方「運用聯合情監偵手段嚴密掌握,並檢派任務機、艦及岸置飛彈系統適切應處」。
柯文哲:提出對台新方案是中國義務
柯文哲是目前台灣在野黨中民調最高的總統候選人,他在一場記者會談及兩岸政策時表示,中國「九二共識」當前定義不明,而「一國兩制」若是香港模式,在台灣沒有市場。在回應DW提問時,他指,提出對台新提案「是它(中國)的義務,不是我的。」
塞爾維亞防長: 中國軍事裝備大大加強我國軍力
塞爾維亞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武切維奇在接受中國官媒採訪時表示,「來自中國的武器裝備使得塞爾維亞獲得了許多國家所沒有的軍事能力」。中方則將科索沃問題與台灣問題相提並論,稱「西方像利用科索沃問題打擊塞爾維亞一樣去利用台灣問題遏制中國」。
來自亞洲的威士忌:台灣釀造登陸德國
台灣不是傳統的威士忌生產或消費大國,但近年來台灣生產的威士忌卻在各大國際烈酒競賽中屢獲佳績。尤有甚者,台灣威士忌已經悄悄登陸德國。
美估中國核彈頭逾500枚 專家:走向「核脅迫」目標
五角大廈19日發佈報告指出,中國持續擴張核武力量,再不到10年,核彈頭數量可能就超過1000枚。專家向DW表示,中國正遠離過去主張的「最低限度」核武能力,逐步從「核嚇阻」走向「核脅迫」的目標。
牆外文摘: "中華民國台灣"-- 蔡英文的政治遺產
蔡英文在國慶演說中提出"中華民國台灣",並以"72年"為中華民國台灣的歷史定錨,將中華民國"台灣化"為國民日常中所經驗、認識的國家。她以此方式表明中華民國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以哈戰爭給台灣帶來何種啟示?
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周四表示,已經成立了一個專案小組,從哈馬斯對以色列的突襲中吸取教訓,並強調台灣「備戰不求戰」。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則提到「兵凶戰危」,他的言論遭到了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的怒斥。
李孟居:將盡全力讓中共遠離台灣
台灣商人李孟居在2019年被指控犯有間諜罪,遭中國當局拘捕;而實際上,他只是在深圳的公共場所拍了幾張警察公開集結的照片。如今,他終於回到了家鄉台灣。
蔡英文向北京喊話:和平是兩岸唯一的選項
台灣總統蔡英文周二在國慶典禮上表示,和平是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唯一的選項」,強調「兩岸分歧須透過和平方式解決」,同時她還提到台灣在國防工業方面的進展。
上一頁
第12 頁,共10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