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北約,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為實現防衛合作而建立的國際組織。最初目的是為與以前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成員相抗衡。及至蘇聯解體、華沙條約組織宣告解散,北約就成為一個地區性防衛協作組織。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俄羅斯仍將進攻烏克蘭?
儘管俄羅斯方面幾天前已經宣佈從邊境地區撤軍,美國總統拜登仍警告稱,俄羅斯很可能在近期進攻烏克蘭。德國總理肖爾茨則認為,依然能夠通過外交斡旋化解危機。北約秘書長則對中國也發出了警告。
歐美憂「假撤軍」 俄羅斯持續外交周旋
在俄羅斯聲稱開始將部隊撤離烏克蘭邊境之際,北約與西方國家對相關說法提出質疑,表示目前沒有跡像顯示俄羅斯已開始撤離部隊。同日,愛沙尼亞情報單位對俄軍動向也發出警訊。
莫斯科稱演習結束並從克裡米亞撤軍
俄羅斯周三表示,已完成在克裡米亞的軍事演習,並正在撤軍。但觀察家和西方國家仍對此表示懷疑。俄羅斯杜馬本周二通過決議,呼籲普丁承認烏克蘭東部分離主義地區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為獨立國家。
肖爾茨: 北約東擴可能不是我們任內要面對的問題
德國總理肖爾茨2月15日在莫斯科與普丁討論了烏克蘭邊境局勢問題。肖爾茨表示歡迎俄羅斯宣佈部分撤軍,稱北約東擴目前根本不在日程表上。普丁則再次申明並不想打仗。
烏克蘭仍希望加入北約 肖爾茨:現在不是談入盟的時候
在媒體報導烏克蘭駐英大使稱「為避免戰爭可考慮放棄加入北約」之後,基輔出面澄清表示,尋求加入北約是寫入憲法的目標,烏克蘭沒有放棄的打算。與此同時,德國總理肖爾茨抵達基輔開展斡旋之旅,向烏克蘭許諾提供1.5億歐元新貸款。
烏克蘭危機:北約東南歐國家態度不同
俄羅斯和西方陣營就烏克蘭問題形成了劍拔弩張的緊張局勢,但北約內部,各國立場並不相同,這一點在東南歐的北約成員國當中表現的尤為明顯。
客座評論:俄烏衝突 北京倒向莫斯科
前蘇聯曾是中國的「老大哥」,但隨著蘇共政權的垮台以及中俄實力的此消彼長,雙方的關係已經發生巨大變化。但是出於各種因素,中國和俄羅斯在外交舞台上依然經常彼此支持,「抱團取暖」。儘管如此,政論家鄧聿文認為,北京政府在烏克蘭危機中如此明顯「站隊」
美稱俄恐近日入侵烏克蘭 歐盟盼與普丁對話
在全球持續關注烏克蘭危機之際,美國白宮安全顧問沙利文6日向媒體表示,俄羅斯可能在未來幾天或幾周入侵烏克蘭,但稱外交途徑仍為避免衝突的可能選項。此外,多名歐盟領袖預計將出訪俄羅斯。
德國總理肖爾茨首訪美國
德國總理肖爾茨周日啟程,開始上任後對美國的首次訪問。此行正值德美在一些國際議題上的分歧凸顯。不過肖爾茨和拜登或許會發現他們之間有一些共同語言。
北約秘書長離職後將回挪威接任央行行長
現任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将於今年9月任期屆滿之後,接任挪威央行行長,預計北約成員國將會在6月的峰會上決定秘書長繼任人選。
習近平會見多位鐵桿盟友領導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周六舉辦外賓宴會前會見多國領袖,討論一帶一路、疫情以及能源供應合作等議題。
烏克蘭請求德國提供「防禦性」武器
與北約盟友英國和美國不同,德國拒絕向烏克蘭運送武器、幫助該國抵禦俄羅斯可能發起的侵略。基輔希望柏林能改變此一政策,並提供武器協助。
習近平普丁於北京會晤 實現 「冬奧之約」
自新冠疫情以來未曾見過面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丁今日下午於北京進行會晤,雙方就軍事政治和經貿等方面發表《聯合聲明》,並簽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
烏克蘭危機 俄羅斯民眾怎麼看?
美俄領導人互相指責對方激化烏克蘭危機,那麼普通民眾又怎麼看?德國之聲駐俄羅斯記者在莫斯科街頭隨機採訪了幾名路人。
美國向歐洲增派軍隊 稱不進烏克蘭作戰
俄羅斯與烏克蘭局勢緊張之際,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批准增兵到歐洲,共派出2千名士兵前往德國及波蘭,此舉會否導致情勢升級?
戰爭陰雲籠罩烏克蘭小學生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威脅已經讓許多西方國家高度警惕。烏克蘭東部邊境地區的居民們也是如此,當地已經面臨多年的衝突局面。現在,那裡的孩子們和學校都在為戰爭爆發做準備。
若俄入侵烏克蘭 北約和英國:不會出兵
各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似乎都更加強硬。但北約和英國卻分別表示,如果俄羅斯入侵,他們也不會派兵。為什麼?
烏克蘭總統:西方不要借由俄烏局勢製造恐慌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說,西方國家和媒體渲染其與俄羅斯衝突的方式將「使烏克蘭人付出沉重的代價」,又稱拜登總統的強硬言辭是一個「錯誤」。
拜登:將向東歐派遣美軍
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將在近期內向北約國家派遣少量美軍,應對俄烏局勢。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警告,針對烏克蘭,俄羅斯總統普丁現在已有多種軍事選項。
如果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歐盟會怎樣回應?
歐盟去年12月就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原則上達成制裁的共識,懲罰清單也已列好,歐盟還稱,制裁機制可以在48小時內啟動。
北約統一意志、制定對華政策與措施
北約自2019年首次關注中國在安全政策領域構成對其的風險以來,尚未制定出完整的對華政策,但今年6月舉行的北約峰會將改變這一現象。
安全政策專家:西方應聯手應對俄羅斯挑釁
德國安全政策專家霍伊斯根認為,面對烏克蘭當前的戰爭威脅,北約必須保持高度團結,德國也應扮演積極角色。
俄烏邊境局勢緊繃 拜登:普丁將採取行動
在俄羅斯持續增加烏克蘭邊境駐軍之際,美國總統拜登19日預測,俄羅斯將對烏克蘭採取行動。雖然他說俄羅斯將為全面入侵付出高昂代價,但他模棱兩可的回應也招來批評。
德國外長出訪俄、烏 「諾曼底模式」重啟有望?
德國外長貝爾博克本周出訪烏克蘭和俄羅斯,試圖在衝突雙方間斡旋。對這位新任外交部長來說,這是一次棘手的任務。英國已宣佈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用於自衛。
美俄就烏克蘭召開安全對話 會前雙方互不讓步
烏克蘭東部戰雲密佈,美俄緊張情勢也升溫到近30年來的新高。兩國10日將在日內瓦進行對話,但會前俄方就先表示會議可能提早結束,美方則稱不會有突破。兩方互不讓步的情況也降低了外界對會談的期望。
北約:不會為滿足俄羅斯製造「二等成員國」
北約秘書長表示準備與俄羅斯進行對等的軍備控制談判,但稱不能允許俄羅斯對北約發號施令,製造出「二等成員國」。美國和俄羅斯官員計劃在下周就核軍備控制和烏克蘭周邊軍事集結問題舉行會談。
美俄將於1月10日舉行安全會談
1月10日,美俄將就核軍備控制和烏克蘭問題舉行會談。兩天後,北約和俄羅斯之間也將舉行會談。
梅克爾政府下台前批准大宗軍火出口
由於梅克爾政府在留守執政的最後一刻批准了價值近50億歐元的軍火交易,德國今年的軍火出口創下新的紀錄。時任財政部長的新任總理肖爾茨被指像騙子。
憂俄軍動向 北約危機部隊提升戰備級別
據德媒報導,鑑於俄羅斯在與烏克蘭接壤邊境地區大規模部署軍隊,北約已採取首批軍事措施。俄羅斯總統普丁威脅,會對「西方的侵略立場」作出「軍事技術性」回應。
媒體:北約司令官計劃向東歐兩國派遣戰鬥部隊
俄羅斯重兵壓向烏克蘭邊境,稱旨在迫使西方對莫斯科做出有約束力的安全承諾。但北約似乎不僅不予理睬,更有調兵遣將的計劃。
美國稱俄羅斯計劃對烏克蘭發動軍事進攻
美國情報部門聲稱,有證據表明俄羅斯正計劃對烏克蘭發動軍事進攻。針對烏克蘭問題,拜登和普丁據稱將進行視訊通話。
艾爾多安因「安全問題」缺席氣候大會
土耳其總統艾爾多安周一表示,由於會議組織方沒有滿足其代表團在安全方面的要求,他取消了出席聯合國COP26氣候大會的計劃。目前正值土耳其與其西方主要盟國關係緊張之際。
艾爾多安收回「驅逐令」外交風波落幕?
土耳其發出驅逐西方十國大使的威脅,現在看來不會付諸行動。總理艾爾多安已經發出了緩和的訊號。這場外交風波的背後是什麼?
觀察員遭驅逐 俄羅斯暫停北約代表團工作
北約10月6日通報,俄羅斯使團8名成員實際上是未申報的情報官員,將被驅逐。作為回應,俄羅斯也在18日宣佈反制措施。德國外長馬斯第一時間對於俄羅斯的舉動表示憂心。
美日澳印聚首白宮 四方對話劍指中國
本次「四方安全對話」峰會的正式議題是「科研合作與交流」,但實際上,美國總統、日本首相、印度總理、澳洲总理9月24日在白宮的會晤,主要還是談論如何抗衡中國。
德語媒體:妄想左右逢源的歐洲咎由自取
德語報刊評論版周三繼續關注被澳洲潛艇訂單事件攪動的美、歐、中三角關係。《世界報》認為,歐洲人和中國人悶聲大發財、拒絕堅定站在美國一邊,因此遭到美國懲罰純屬活該。《時代周報》則感嘆,中美兩國都不再會容許歐洲左右逢源。
德語媒體:鷸蚌相爭 漁翁得利
美英澳三國打造的新印太聯盟(AUKUS)剛剛簽署協定,就引起了傳統盟友法國的強烈不滿。在抗衡中國的問題上,西方總是難以步調一致。
北約警告中國核威脅 北京:雙標
北約擔憂,中國無限制發展核武會帶來毀滅性的可能。但北京卻說,國際社會真正應該感到關切的是北約的「核共享政策」。
德國可能在本周五停止在阿富汗的人員撤離行動
德國國防部和外交部傳出的消息稱,德國從阿富汗撤離人員的「空中橋樑」行動很有可能在本周五後結束。法國甚至準備周四之後便停止人員撤離。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為了保護阿富汗人,德國願意與塔利班舉行談判,但不會簽訂無條件協定。
德國武裝阿富汗軍隊1萬把手槍恐落入塔利班手中
北約開始撤軍之後,阿富汗大量領土陷入塔利班的掌控之中,許多軍人不戰而降。德國為阿軍提供的槍枝有可能最終會落到塔利班的手中。
客座評論:塔利班獲勝對世界民主的影響
塔利班比起20年前更重視外交和形象,但是本質並沒有發生改變。政論家張俊華認為,在與塔利班打交道的過程中,西方國家應該想出一個辦法:不能讓好東西都讓中國拿去,而爛攤子都由自己來收。
回憶:「八一九」政變加快了蘇聯解體進程
1991年8月19日,已經搖搖欲墜的蘇聯帝國發生軍事政變,坦克開進莫斯科市內,蘇共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被扣押,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克里姆林宮,難道剛剛結束的冷戰又要死灰復燃了嗎?
面對塔利班,政府軍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塔利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接管了幾乎阿富汗全境,令西方國家大為吃驚。因為誰都沒有想到,裝備精良、又受過西方國家長期培訓的阿富汗政府軍竟如此不堪一擊。
評論:挽救阿富汗維和成果,現在還為時不晚
國際社會必須改變其阿富汗策略,向阿富汗民眾伸出救助之手,只有這樣,阿富汗過去20年所取得的有限進展才能得到保護,更大的悲劇才不至於發生。
塔利班發動攻勢 已佔領三座省會
阿富汗北部省會城市昆都士被塔利班攻取顯然已經只是時間問題。過去三天內,塔利班已經控制了三座省會城市。
阿富汗政府發言人遭塔利班殺害
阿富汗政府發言人梅納帕爾本週五遭塔利班槍殺而亡,激進的伊斯蘭塔利班民兵組織表示,此為對政府的報復行動。自北約部隊開始撤離以來,塔利班已經征服了該國很大部分的地區,也成功佔領了地理位置重要的省會城市扎蘭季。
挪威稱議會網路攻擊源自中國 北京要求拿出證據
在美國與盟國發布聲明譴責中國的惡意網路行為之際,挪威19日也表示今年3月該國議會電郵系統遭受的網路攻擊是從中國發起的。對此,中國大使館要求挪威政府針對相關指控拿出證據。
拜登會見梅克爾 德美誓言重建跨大西洋關係
美國總統拜登15日會見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梅克爾,雙方誓言抵禦俄羅斯侵略與中國的反民主運動,並針對「北溪2號」管線丶新冠旅遊禁令與疫苗智慧財產權豁免等有歧見的議題交換意見。
普丁簽署新安全戰略 遏制西方影響
正當俄羅斯同西方國家關係日趨緊張之際,普丁總統簽署了一項新的安全戰略,以阻遏美國及其盟友「威脅」俄羅斯主權的「不友好行為」。
北約部隊全部撤出在阿富汗最大基地
駐扎近20年後,北約軍隊撤出了巴格拉姆(Bagram)基地。觀察家們對阿富汗未來安全局勢提出警告,塔利班正在迅速重新坐大。
上一頁
第8 頁,共2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