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北約,是歐洲及北美洲國家為實現防衛合作而建立的國際組織。最初目的是為與以前蘇聯為首的東歐集團國成員相抗衡。及至蘇聯解體、華沙條約組織宣告解散,北約就成為一個地區性防衛協作組織。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恩威並濟 「馴服」中國
《新蘇黎世報》刊文呼籲歐盟削減對中國的依賴性,從而更強硬地對待中國。《世界報》則刊載北約前高官的客席評論,認為北約不妨與中國建立夥伴關係,從而更智慧地「馴服」中國。
轟德欠北約軍費 川普宣布減駐德美軍
美國媒體早前披露川普将大幅裁減駐德美軍數量,川普在周一證實這項消息,並指責德國沒有履行其在北約中的義務,在貿易上也沒有給予美國公平待遇。
北約秘書長:中國越來越接近歐洲大門
原本針對莫斯科的西方軍事聯盟北約在對未來的戰略部署中,越來越清楚地將中國視為挑戰,並呼籲盟國共同應對來自中國的潛在威脅。
美國宣佈退出《開放天空條約》
美國將退出一項國際空中偵察協議。該條約的34個簽字國承諾,允許它國非武裝偵察機飛經本國領空。
美國在德部署核彈?德外長不反對
在社民黨高層人士質疑美國在德國境內儲存核武器後,出自該黨的聯邦外長馬斯明確表示了不同立場,有意打消外界顧慮。
美國在德國部署有多少核彈?
德國政界有討論,是否應讓美國撤走部署在這裡的核彈。支持者認為,核武器本身就「蔑視人性」,再加上川普的政策「難以預見」。反對者則指出,核威懾力以及德國在北約核戰略上的話語權不可或缺。
歐盟澄清報告刪改 北約控北京抹黑
各國新冠疫情逐漸趨緩,但防疫訊息戰才正要開打。一份歐盟提及中國宣傳疫情假訊息的報告因為刪改受到關注。而北約更是直指中俄試圖詆毀歐洲各國防疫不力。
北約警告盟國:防堵中國「大採購」
新冠疫情重創歐洲經濟,是否會使歐洲的基礎設施更容易成為中國的囊中之物?專家警告,歐洲已經處於不穩定狀態。
土敘軍事衝突激化 北約盟國緊急磋商
至少33名土耳其士兵在敘利亞西北部伊德利卜省(Idlib)的敘軍空襲中喪生。土耳其希望獲得北約的支持,並稱,已無法阻止難民進入歐洲。目前已有數百名難民湧向土耳其和保加利亞以及希臘的邊境。
北約舉行大使級緊急會議
鑑於美國和伊朗衝突加劇,北約成員國本周一(1月6日)召開大使級緊急會議。自伊朗精銳部隊首領蘇萊曼尼上周遭美國"定點清除"以來,德黑蘭和華盛頓相互威脅升級。伊拉克被捲入其中。
德語媒體:中國的下一個獵物是德國?
《新蘇黎世報》的專欄評論問道,在德中經貿關係異常緊密的今天,德國到底還能否對中國說不?《青年世界報》則批評,當前西方面對中國崛起的態度,將威脅世界和平。
史托騰柏格:北約面臨最為複雜的安全環境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周一表示,這一強大的西方軍事聯盟正面臨該組織有史以來最為複雜的安全環境,而與此同時,北約成員國之間的關係也出現日益緊張的態勢。
北約為何將中國視為潛在對手
在日前閉幕的北約峰會上,這一西方軍事聯盟首次將中國視為重要的挑戰和機遇,表示將更深入地分析北京的政策。為什麼北約會害怕中國?
德語媒體:北約何以受到中國的威脅?
北約首次將中國定義為「挑戰」,引發了德語報刊的密集關注。《商報》認為,這是在警告北京不要肆無忌憚地輸出「中國模式」。《威斯特法倫報》指出,中國威脅到北約的安全利益是遲早的事。《自由新聞報》則擔憂,北約此舉恐怕不能解決歐中關係裡的任何問題。
旁若無記者 特魯多惹毛川普
北約峰會晚宴上,加拿大總理和其他國家領導人似乎談到了美國總統川普举辦的記者會。這些內容被攝影機全記錄,引發川普不滿。
北約首次定義中國為挑戰
北約峰會周三(12月4日)在倫敦達成一份結束性聲明。盟友們重申了相互支持的立場,指出中國是新的挑戰,俄羅斯仍然是潛在的風險。
眾院情報委員會通過彈劾報告 川普一派輕鬆
川普的彈劾報告已獲眾議院情報委員會通過,當事人仍然顯得一派輕鬆,對法國的批評力度絲毫不減。
對華戰略成北約峰會重要議題
本周北約在倫敦召開峰會,慶祝70歲生日。中國議題首次被列入了首腦聯合聲明中。與此同時盟國間存在一系列矛盾也給峰會蒙上陰影。法國總統做出北約「腦死亡」的診斷,更讓情況雪上加霜。
德防長擔憂中俄對西巴爾干影響增加
聯邦德國國防部長克蘭普-卡倫鮑爾在訪問科索沃時對北約駐科索沃部隊稱讚有加,同時也對俄羅斯和中國在西巴爾干影響力與日俱增表示擔憂。
美國壓力下 北約大幅上調軍防預算
北約秘書長施托爾滕貝格介紹了歐洲國家重新調整的軍事防禦預算。
梅克爾:歐洲對華政策要統一 北約要團結
德國總理梅克爾周三呼籲歐洲人在對華問題上採取共同路線,她同時警告不要對中國採取孤立、隔離的態度。在聯邦議院的辯論中,這位德國總理也談到北約的意義以及言論自由問題。
媒體:那一晚, 梅克爾質問馬克宏
法國總統馬克宏不久前拋出「北約腦死亡」說,引起輿論嘩然。有報導稱,德國總理梅克爾隨後在公開場合對法國總統表達了不滿。
德國外長:北約需要「鮮活細胞治療」
北約本周三(11月20日)舉行成員國外長會議。在法國總統馬克宏對北約作出「腦死」診斷後,德國外長要讓北約進行「鮮活細胞療法」。
德國充當新世界警察?
德國防長克蘭普-卡倫鮑爾希望聯邦國防軍更積極投入國際事務,並要提高軍隊在國內的聲望。她的提議獲得不少支持,但也引發反對聲浪。
馬克宏為何向北約「開炮」?
馬克宏的北約「腦死亡」論引發各界的質疑與討論。專家認為,馬克宏的論點只是給自己引來負面評價,甚至令人質疑他與川普一樣「先張嘴再用腦」。
馬克宏: 北約「腦死亡」 梅克爾: 我不這樣看
馬克宏在接受採訪時提醒歐洲盟友要「清醒」起來,重新評估川普时代的北約現實。在被問是否仍相信北約「集體防務」時,這位法國總統說「我不知道」。不過,德國總理梅克爾有不同的看法。
調查:大部分德國人希望北約開除土耳其
一份最新問券顯示,58%的德國人因土耳其入侵敘利亞而希望將安拉卡開除出北約,而更多人認為經濟制裁和武器禁運更為有效。
川普取消對土耳其制裁 北約誓言繼續對抗「伊斯蘭國」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警告,美國從敘利亞撤軍後,北約必須繼續對抗「伊斯蘭國」。對於德國防長建議在敘利亞設置國際安全區的提議,他認為是可行的政治解決方式。
德防長要求在敘設置國際安全區
德國國防部長克朗普-卡倫鮑爾希望切實採取行動而非僅僅動嘴。在接受德國之聲的一次採訪中,這位基民盟人士呼籲在敘利亞北部設置國際安全區。不過她並未說明德國士兵是否也將被派遣去那裡。
防患於未然 聯邦國防軍舉行應對核戰演習
這是可以想像的最可怕情景:歐洲境內發生核衝突。正是為可能發生這一惡況,德國戰機與北約盟友舉行聯合演習。俄羅斯定會加以細細觀察。
美國再次威脅從德國撤軍
美國駐德國大使格雷內爾要求德國承擔更多的北約費用,否則美國將從德國撤軍。屆時美國士兵將被調遣何方已經相當明了。
北約秘書長:必須直面中國崛起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周三(8月7日)表示,隨著中共權力的全球擴張,北約需要瞭解中國崛起的影響,包括對北約成員國帶來的挑戰。
德國計劃大幅增加國防開支
作為北約成員國之一,德國計劃大幅提高其國防開支,將實現自1991年冷戰結束以來的最大增幅。此舉可能被視為對美國總統川普的讓步。
歐盟欲撥130億建防務基金 美國明顯不快
美國向歐盟發出警告說,加強歐盟內部防務合作的計劃可能破壞數十年之久的跨大西洋關係並損害北約。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則表示,美國的擔心毫無依據。
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炸20年回顧
20年前的5月8日,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遭北約戰機轟炸。該事件雖以美方堅稱誤炸並作道歉和賠償而和解,但有關轟炸原因的猜測從未消散。它是許多中國人記憶中未癒合的傷疤,也不斷被中國用來宣傳「不忘恥辱、奮發圖強」。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中美貿易談判繼續,台灣譴責中國軍機越過海峽中線,紐西蘭總理閃電訪華,英國脫歐陷入僵局,中國女子闖川普庄園被拘,七張圖看本周大事...
北約外長齊聚華府 蓬佩奧警告中俄威脅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周四在華盛頓的北約會議表示,成員國該準備好對抗俄羅斯以武力介入特定國家的內部衝突,以及中國的策略性競爭與網路威脅。
美國大使口無遮攔 德國政界呼籲走人
美國駐德國大使理查德‧格雷內爾表現得像一個佔領國的指揮官,德國在野黨自民黨(FDP)副主席庫比基(Wolfgang Kubicki)說。這位大使同時遭到德國執政兩黨的嚴辭譴責。
美憂北約系統遭駭 促德勿用華為5G
美國周一警告德國,5G網路若使用「不受信任的供應商」將帶來風險,試圖以可能影響雙方情報分享向德國施壓。如今,因5G而限制情報分享的規模可能擴及北大西洋公約聯盟。
不差錢!美國軍費開支高俄羅斯10倍
根據最新發布的一份全球各國軍費排名統計,美國去年軍費支出最多,遠遠高於排名第二位的中國。在歐洲國家中,英國的軍費開支最高。
頂不住川普压力,柏林將提高軍費
德國聯邦政府向北約作出書面許諾:提高軍費預算。從德國的角度看,增加的幅度很大,但各方對德國的期待則更高。
中導問題俄羅斯不讓步 北約怎麼辦?
再過幾周,美國有關俄羅斯中程導彈的最後通牒將到期。屆時北約內部將不得不討論哪些議題,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现在不願作過多推測。
烏克蘭敦請德國提供軍事支持
圍繞與俄羅斯的衝突,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強調對抗而非緩和。他特意尋求德國和北約的支持。歐盟極為憂慮。
北約秘書長:歐盟建軍應與北約相輔相成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雖然法國總統馬克宏建議歐盟建軍提升防禦能力,但應當建立在北約的體制內,強化歐盟在北約內的勢力。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川普政敵收到炸彈包裹、北約大型軍演在挪威啟動、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剛剛過去的一周,哪些新聞最受關注?
北約「三叉戟接點」大型軍演在挪威啟動
冷戰結束後北約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本周在挪威拉開序幕。此次複雜的演習將在廣袤的地域上展開。
北約展開冷戰後最大軍演
將近5萬名北約成員國的士兵參與軍演,測試盟軍回應「假想敵」攻擊時的能力。德國不僅是第二大參與國,更將領銜北約的快速反應部隊。
北約大規模軍演在即 德國扮演中堅角色
近萬名德國聯邦國防軍士兵未來數周將參與在挪威進行的北約軍演。德國為軍演耗資近億歐元。對德國來說,此次軍演的意義不僅在於向俄羅斯傳遞一個訊號。
北約將舉行冷戰後最大規模軍演
44000名士兵參與,其中1萬名來自德國聯邦國防軍——將於4周後開始的「三叉戟2018」軍演(Trident Juncture 2018)將是冷戰結束後北約舉行的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
自殺式襲擊 三名北約士兵在阿富汗身亡
三名在阿富汗東部遭襲身亡的士兵均來自捷克。北約方面稱,事發時,多名士兵正在執行巡邏任務。襲擊還造成一名美國士兵以及兩名阿富汗士兵受傷。塔利班方面已經宣稱對此次襲擊負責。
上一頁
第10 頁,共25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