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不斷理還亂」的德土關係
2010年3月31日有橋樑出現的畫面常常被電視記者用來形容德國和土耳其兩國間的關係。橋樑銜接的不僅是歐洲和亞洲,同時銜接的也是基督教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特別是德國的政治家,比如說聯盟黨議會黨團代表朔肯霍夫(Andreas Schockenhoff)就樂於描述這樣一幅畫面:"'橋樑'不只是簡單的一個詞,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從安全政治角度來說是銜接歐洲和亞洲的一個重要國家。同時土耳其也是重要的能源運輸國。"
不管是歐洲納布科輸油管線,還是中東和中亞地區的政治安全問題上,德國人或者歐洲人都無法繞過土耳其。安卡拉政府當然也很清楚這一點。自從艾爾多安擔任土耳其總理一職開始,土耳其將自己的作用和影響力不再僅僅限制於地區範圍內,並不再只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單純的橋樑作用。德國科學與政治基金會中東問題專家佩爾特斯(Volker Perthes)說:"今天的土耳其人更為自信。他們說,我們不是簡單一座從這兒到那兒的橋樑,我們是一個中心,從這裡中心有通往各個方向的橋樑。向東的,向南的。我們能把這些地方都連接起來。"
這是土耳其對自己地位的重新認識,正在訪問土耳其的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自然也感覺到了這一點。梅克爾一直表示不贊成土耳其加入歐盟,土耳其則感覺自己被邊緣化。佩爾特斯表示:"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應該對待土耳其就像是對待一個還需要多學點的小兄弟,而是應該無論土耳其在近期或遠期內是否能夠加入歐盟,都應該將其作為一個可能在中東問題、地中海以及高加索地區都有共同利益夥伴來對待。"
從戰略角度考慮來說,德國和土耳其兩國間的重要連接應該是那些在德國生活的土耳其裔居民。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兩國間的關係卻恰恰並不完全和諧順暢。
兩年前,土耳其總理艾爾多安訪問德國時曾在科隆體育場發表過演講,台下上千名德籍土耳其人歡呼支持艾爾多安。很顯然這些土耳其人在德國並沒有找到自己的歸屬認同感。當時艾爾多安在演講中說:"沒有人能要求你們被這裡同化。因為同化是反人道的一種罪行。對這個問題我們就應該這樣理解。"
雖然存在著這麼多的不和諧,雖然在兩國間的橋樑究竟應該通向哪裡的問題上,雙方常常不能達成一致,但是這座橋樑畢竟還是會屹立在那裡。
作者:Rupert Wiederwald / 洪沙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