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兩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曾為納粹黨衛軍效力 仍從德國領養老金
曾在二戰時期加入德國納粹黨衛軍的比利時人如果仍在世,可以繼續從德國領取養老金。比利時議會提出一項動議,要求阻止向這些老人發放養老金。
「納粹鐘」惹爭議 圖林根州福音教會成被告
據估計,德國有23座教堂仍在使用帶有納粹標誌和銘文的鐘。一名男子正在對圖林根州基督教福音派教會的教堂中使用的六座納粹鐘採取法律行動。
希特勒畫作真假難辨 拍賣無人問津
本周六,一家拍賣行在德國紐倫堡高價拍賣據稱由希特勒親筆繪制的5幅畫作,不過一幅也沒能成交。本次拍賣充滿了爭議,不僅僅是因為這些畫作的真偽存疑,也因為紐倫堡是納粹戰犯受審地點。
希特勒故居原房主贏官司 法院判其獲150萬歐元
奧地利政府曾以行政命令低價強制收購希特勒故居,但地方法院最新判決政府支付原房主150萬歐元。
德國一戰手榴彈「驚爆」香港
本周日,香港一家薯片工廠的工人在從法國進口的一堆馬鈴薯中發現了一個「鐵馬鈴薯」。後來警方查明,這是一個漂洋過海來到香港的德國一戰時期的手榴彈。
香腸博物館建在納粹集中營遺址上?
一家開發商計劃把德國香腸博物館遷移到布痕瓦爾德納粹集中營的一幢建築裡,引起輿論的激烈回應。
納粹標誌惹禍 泰國天團成員道歉
亞洲文化圈對於納粹標誌的敏感度顯然不如歐洲,比如台灣高中生扮演納粹,中國遊客在柏林行納粹禮, 韓國知名男團戴「納粹帽」等等新聞頻頻登上媒體版面。最近,泰國也發生了一起類似事件。
大屠殺紀念日:不忍回憶 未敢忘卻
惡名昭彰的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4周年,對於已經遠離二戰回憶的一代人來說,這段人類黑歷史還有何意義? 曾經不共戴天的他們告訴世界:守護記憶是避免歷史重演的不二途徑。
潛入納粹德國的法國女間諜
二戰後期,法國大部分已經獲得瞭解放。此時,25歲的法國猶太裔姑娘Marthe Cohn卻勇敢地成為了一名潛入納粹德國的女間諜,為盟軍蒐集了寶貴的軍事情報。她的妹妹死在了奧斯維辛,未婚夫也慘遭納粹殺害。是什麼給了她勇氣?
95歲納粹集中營前衛兵客死德國
他是烏克蘭裔,生於波蘭,納粹統治時期當兵,曾在集中營當看守,戰後移民美國。這一段「不光彩」的歷史決定了他最後的宿命。
2019年,整數紀念日扎堆!
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了,展望未來,明年有些什麼重大的周年紀念日呢?
馬丁‧尼莫勒:"起初,他們帶走了……"
德國牧師尼莫勒的這首小詩《最初他們逮捕共產黨人的時候》廣為人知。他是納粹時期反抗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作為"希特勒欽點的囚犯"被關押8年。
馮‧格斯多夫:刺殺希特勒-大衣口袋裡的炸彈
1943年,希特勒前往柏林軍械庫參觀俘獲的蘇軍武器,軍官馮‧格斯多夫打算與希特勒同歸於盡。他已經摁下大衣口袋裡的炸彈引線按鈕,希特勒卻突然提前離場。
馮‧施拉布倫多夫:希特勒專機上的炸彈
在施陶芬貝格刺殺希特勒事件之前,納粹軍方中的反抗力量曾進行過其它的刺殺行動。其中一起是在希特勒的專機上安放炸彈,實施者之一是軍官馮‧施拉布倫多夫。
勞爾‧瓦倫貝格:他拯救了10萬名猶太人
一位出生於瑞典顯赫家族的32歲年輕人,來到納粹佔領下的匈牙利,不顧生命危險,以外交斡旋等方式,奇跡般的營救了約10萬名猶太人。他自己卻在與蘇軍的一次會面後生死無著、再無音訊。
科麗‧滕‧布姆:頂樓衣櫃裡的藏身處
納粹佔領荷蘭時期,科麗‧滕‧布姆一家先後藏匿了800多位猶太人和地下反抗成員。後來,科麗一家被捕,被送入監獄和集中營。她的四位親人先後逝世。
德警方爆出極右醜聞
德國法蘭克福警察機構內疑似極右網路或許只是冰山一角?周二(12月18日)多家報紙的報導讓人得出這一結論。有關上級負責部門仍未公開表態。
「兒童運輸」倖存者獲賠 流亡猶太兒童將獲德國政府賠償
二戰爆發前,一萬多名猶太兒童被從德國等國家轉移至英國,以躲避納粹迫害。史稱「兒童運輸」的該計劃問世80周年之際,德國政府決定,向仍健在的當事人提供一次性賠償補助。
這些藝術品該歸誰所有?
世界猶太人大會主席勞德(Ronald Lauder)認為,對於納粹時期掠奪沒收的猶太人藝術藏品,德國並沒有為物歸原主做出積極努力。
安妮‧弗蘭克故居重新開放
阿姆斯特丹的安妮‧弗蘭克故居整整裝修了2年。這裡一直吸引著大量遊客,但是參觀者獲得的訊息卻越來越少。重新裝修後的安妮‧弗蘭克故居有了很大的改變。
懷念家鄉?逃離現實?納粹軍中變裝秀
第三帝國的罪行之一是迫害同性戀者,但納粹軍隊中卻似乎盛行「變裝」。這該如何解釋?一名藝術家找到大量圖片,希望展示納粹士兵鮮為人知的一面。
首爾計劃解散「慰安婦基金會」
韓國官方認為,在慰安婦問題上,為日軍在二戰期間性奴役受害人設基金會遠遠不夠。韓方要求東京必須正式道歉,然而,出現這一情況的的可能性不大。
專訪:五四運動與暴民政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之際,歐洲媒體出現了大量對一戰歷史的回顧、反思。中國雖為參戰國之一,但很多人感覺一戰離中國很遙遠。歷史學家袁偉時指出,其實一戰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
納粹時期勇敢的德國影星
如果沒有這位德國影星的幫助,這位猶太老人不會在大屠殺中倖存下來。
德法籲警惕民族主義 美缺席和平論壇
一戰百年另一場重頭戲是「巴黎和平論壇」,德法領導人及聯合國秘書長都在這個標誌性時刻談到多邊主義--這個正受勐烈衝擊的國際規則。分析認為三人雖然沒有直接提及川普,但都在言談間回應他的國際觀。
和解與友誼:美德法等國領導人紀念一戰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00周年之際,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巴黎與包括美國總統川普、德國總理梅克爾在內的多國政要共同出席了紀念活動。在此前的周六,馬克宏還和梅克爾共同到簽署一戰停戰協定的地點為一塊紀念牌揭牌。
一戰終戰紀念:百年前的布魯塞爾
一戰後,德軍內訌、西班牙流感和難民讓比利時陷入混亂。面對戰爭結束,布魯塞爾人民最初的反應並非欣喜若狂,而是茫然無措。比利時一家博物館在終戰百年之際,回顧一戰剛結束時的布魯塞爾。
德總統主張「低調愛國主義」
11月9日象徵著「我們歷史上的光明與黑暗」,聯邦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如是說。這位國家元首以此紀念1918年、1938年和1989年的這一天所發生的歷史事件,並對當下提出警示。
94歲前納粹集中營看守被送上法庭
德國至今無法擺脫與其納粹歷史的干係。明斯特地方法院青少年法庭對一名前納粹集中營的黨衛軍看守涉嫌捲入100起殺人案進行開庭審判。他曾經是施圖特霍夫集中營的看守。現在這名前納粹黨衛軍成員因協助謀殺受到法庭審判。
法德兩國總統共同紀念一戰結束百年
在100年前,第一次世界大戰終結。德法雙邊關係曾長期蒙上當年慘絕人寰事件的陰影。--今天,昔日對敵攜手紀念。
百年前的11月:德國與歐洲的劇變
1918年11月,德國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不僅終結了慘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也極其深刻地改變了德國、歐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格局。百年後的今天,歐洲各國為此舉行一系列紀念活動。
脫歐效應:納粹受害者申請重入德國籍
英國退盟在即,已帶來意料不到的後果:眾多曾是納粹受害人的英國公民紛紛申請德國護照。
從施托伊本到克魯格:給美國打上印記的德國人
威廉‧馮‧施托伊本、瑪琳‧黛德麗或列維‧斯特勞斯:從一開始,德國移民就參與建構了美國社會及其日常生活。不過,他們的德國根常不為人知。
北京是東方俾斯麥?中美關係仿若德英一戰前
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有經濟學者認為,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俾斯麥就曾主張保護主義和經濟計劃。中美現在與一戰前的德英關係有些共同之處,經濟專家布倫納梅爾接受本台採訪時指出,解決問題不能有「拖延症」,否則局面難以回到正確的軌道之上。
大眾甲克蟲的前世今生
外形奇特的甲克蟲是大眾最經典的車型。它誕生於納粹時期,曾風靡全球,成為熒屏寵兒和汽車史上的一個傳奇。如今,大眾宣佈甲克蟲將於明年停產。
歡迎來到納粹村
也許你不相信,但就是在德國,有一個公開崇尚納粹的小村莊。這裡的大多數村民都是納粹精神的支持者,甚至還有一塊「黨衛軍紀念碑」。
在德國被禁的納粹標誌有哪些?
納粹十字、行納粹禮、《霍斯特‧威塞爾之歌》:在德國,禁止使用和傳播這些納粹象徵。不過很多相關的特別條例讓人困惑。我們在這裡為您介紹一下。
94歲納粹集中營前看守被遣送至德國
亞基夫‧帕利曾是納粹集中營的看守。在美國生活數十年後,他的身份曝光。如今,美國將他遣送到了德國。
全球紀念共產主義受害者的地標
至柏林牆倒塌,三分之一世界人口生活在共產主義國家。東歐集團垮台後,隨之而來的是全球範圍的清理和反省。聯邦德國在此扮演著特殊角色。
"終戰紀念日"- 預定退位的日本天皇"深深懺悔"
日本對待其戰爭歷史的態度一再受到眾鄰國批評。日本二戰投降73周年紀念日之際,天皇明仁發出了一個重要訊號—— 最後一次。
氣溫高 水位低 二戰炸彈紛紛現身
極端高溫天氣造成德國各地水位普降,而一些原本淹沒水中的二戰時期遺留武器也紛紛露出水面。警方提醒人們不要觸碰這些手榴彈、地雷和其他可能仍有殺傷力的爆炸物。
新納粹NSU案宣判 德國多地爆發抗議
曾在2000-2007年犯下10樁謀殺案的德國極右翼國家社會主義地下黨(NSU)成員恰培周三被判處終身監禁。慕尼黑等地爆發千人抗議,要求繼續徹查。
評論:右翼恐怖— 國家的失敗
因參與對10人的謀殺,切培(Beate Zschäpe)被判處終身監禁。對受害人家屬而言,這不是安慰。因為,他們被政治晾在了一邊。德國之聲記者Hans Pfeifer認為,梅克爾總理亦難究其責。
5年審理終宣判 恰培被判終身監禁
新納粹恐怖主義組織國家社會主義地下黨(NSU)成員恰培被認定犯有10樁殺人案。該案為戰後德國歷史最大的案件之一。
二戰啞彈當紀念品 美國遊客登機引恐慌
一名美國遊客想將一枚二戰啞彈當作紀念品帶回家。據悉她在飯店裡擦洗了這枚啞彈,一點兒沒去想它會不會爆炸。
歌星Shakira專賣飾件驚現納粹「太陽輪」
歌手夏奇拉(Shakira)的網頁上正在出售一款項鏈。項墜圖案與納粹太陽輪標誌類似。在新納粹中,這一標誌依然流行。
德國右翼「選項黨」的「雷人雷語」
右翼民粹選項黨的領導人常常發出挑釁性的言論,關於難民或納粹的觀點曾多次引起軒然大波:納粹不過是粒鳥屎、不願和博阿滕做鄰居、要警察「萬不得已」可向難民開槍……選項黨還有哪些驚人語錄呢?
納粹不過是粒鳥屎? 德選項黨主席引爭議
右翼民粹的德國另類選擇黨主席高蘭德周六表示,德國有著千年光輝歷史,希特勒和納粹不過是其中的一粒鳥屎。這一企圖淡化納粹罪行的言論引起了德國社會各界的反對,德國另類選擇黨內部溫和派人士也要求高蘭德進行道歉。
拒絕敬希特勒禮 德國球隊被禁賽?
「一個德國足球俱樂部拒絕行希特勒致敬禮」——1934年的一篇報章舊文近日在英文社群網站上風傳。這個故事的背後到底有多少歷史的真實?
德國防部:軍中極右分子減少
媒體報導稱,過去數年,德國軍隊共查獲89名極右分子及24名伊斯蘭主義人士。如今,申請參軍者必須接受安全審查。
上一頁
第7 頁,共2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