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兩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普丁粉絲隊" 難進柏林城
俄羅斯"夜狼"俱樂部赴往柏林的二戰"紀念之旅"在接近終點之時吃到"閉門羹",波蘭和德國拒絕這支親普丁車隊入境。
德國紀念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獲解放70周年
二戰期間,大約有7萬人在納粹德國的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喪生,其中包括《安妮日記》作者安妮‧弗朗克。本周日,德國官方舉行活動,紀念該集中營在70年前被英國軍隊解放。
一戰殲敵無數的傳奇華裔狙擊手
一戰期間,澳洲狙击手沈比利在加裡波利戰役中擊斃超過200名鄂圖曼士兵,贏得了「加裡波利刺客」及「殺手」的稱號。
安倍「如願」與習近平舉行會晤
日本媒體透露,安倍晉三首相周三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會晤。
象徵意義第一:安倍將參觀華盛頓二戰紀念碑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從周日(4月26日)起對美國進行為期八天的國事訪問。他將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並將對華盛頓二戰紀念碑進行一次極具象徵意義的訪問。
參拜靖國神社,日本議員發強硬訊號
安倍晉三首相供奉祭品、招致中韓等鄰國批評第二天,100多名日本國會議員周三參加靖國神社春祭,釋放強硬訊息。
安倍供奉靖國神社 中韓反應強烈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周二(4月21日)向引起爭議的靖國神社供奉祭品;日前,他在電視採訪中表示,無意再度就日本在二戰中的行為正式致歉。中韓外交部均表示憤怒。
93歲前納粹終被送上法庭
二戰結束70周年之際,猶太人大屠殺最後一批作案人中間的一個被送上法庭:前黨衛軍成員、現年93歲的格勒寧被控參與了在他任職的奧斯威辛集中營裡對至少30萬囚徒的屠殺。被告只承認有「道德責任」。
澳洲挫败恐襲 逮捕5人
澳洲警方逮捕了5名受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影響的少年嫌犯。他們正策劃對墨爾本發動一次恐怖襲擊。
納粹集中營中的囚犯頭目
在當年的布痕瓦爾德集中營,納粹黨衛軍挑選一些囚犯擔任囚犯頭目,建起了一個殘忍的「狼群」體系。
烏克蘭禁共產主義宣傳
烏克蘭立法禁止納粹和共產主義宣傳。共產黨和納粹標記、紀念碑和相關文字命名的街道都在被禁之列。
格奧爾格‧埃爾澤—試圖暗殺希特勒的那個人
70年前,希特勒的行刺者—格奧爾格‧埃爾澤在達豪集中營遭納粹謀殺。這位希特勒暴政的抵抗者從未像另一位抵抗運動骨幹—馮‧施陶芬貝格伯爵那麼出名。其實,他有過真正的機會,改變世界。
日本社會對戰爭過去「沒有共識」
德國總理梅克爾近期呼籲日本修復與其亞洲鄰國的戰後關係。伊恩‧布魯瑪教授向德國之聲分析日本與德國對待戰爭罪責的不同之處。
歷史沉默中的挪威納粹
當德國士兵踏上挪威領土的時候,達格妮‧歐沃嘎德還是一名15歲的少女,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然而對於曾經擁護並加入挪威納粹黨的哥哥,她卻不願多提。
希臘要求德國支付戰爭賠償
柏林政府拒絕希臘的戰爭賠償要求,稱該問題早已解決。
日本教科書再挑爭端
日本政府審議通過含有主張爭議島嶼主權內容的教科書,引起韓國的抗議。
中日破冰繼續?
日媒報導稱,中國人大副委員長吉炳軒將率代表團與本周內訪日。
德小鎮難民收容所或遭蓄意縱火
仇外情緒使德國小鎮特羅格裡茨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避難申請者們原定在一個多月後遷往鎮上居住,一場大火卻使收容所部分損毀。
安倍將成在美國會兩院聯席會議演講的首位日本政要
安倍晉三下月訪問華盛頓,推進雙邊經貿及軍事關係,並有望成為首位在美國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演說的日本首相。
俄羅斯"熊"訪問中國"龍"
中國將在9月3日舉行閱兵紀念二戰勝利,中方並沒有透露邀請了哪些領導人觀看閱兵時。現在,一位賓客的身份浮出水面。
中日重啟安保對話
中斷四年的中日安保對話再度進行。儘管分歧仍然存在,但雙方計劃建立交流機制避免衝突。
德執政黨內有觀點認為"對希臘戰爭賠償問題可以談"
希臘要求德國對其進行戰爭賠償。德國聯邦政府則拒絕任何相關的支付。不過,這一緊繃的情勢目前有些鬆動。
俄外長:中、朝領導人參加紅場二戰勝利慶典
俄羅斯外長宣佈,中國和北韓領導人都將前往莫斯科,參加在紅場舉行的慶祝蘇聯衛國戰爭勝利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周年盛典。
評論:具有象徵意義的決定
聯邦德國總理梅克爾日前決定,不出席5月9日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閱兵式。德國之聲評論員Trippe認為,這是一個艱難但必要的決定。
希臘要求的戰爭賠償,現實嗎?
希臘政府再次向德國提出二戰賠償的要求。雖然這些要求並非全然無理,但成功的希望卻十分渺茫。
兩岸爭取"二戰"歷史發言權
二戰勝利70周年,兩岸競相爭取歷史發言權。台灣強調,中華民國主導抗戰勝利的歷史事實不容竄改和扭曲。
梅克爾拒絕出席俄羅斯"勝利日"閱兵儀式
梅克爾拒絕出席今年俄羅斯即將舉行的慶祝二戰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
梅克爾訪日 經濟歷史兩手抓
德國總理梅克爾周二結束了在日本的訪問行程。啟程回國前,她再次呼籲日本盡快和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並要求日本應調查二戰期間的慰安婦問題。
梅克爾敦促東亞地區和平
正在日本進行訪問的德國總理梅克爾發出呼籲,希望東亞地區的衝突能夠得到和平解決。在東京發表講話時她指出,直面歷史、坦誠過往是能夠達成和解的前提條件。
二戰結束70年 王毅籲日本「不應再輸掉良知」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周日在回答是否會邀請日本首相參與二戰結束70周年的閱兵式時表示,「不管是誰,只要誠心來,我們都歡迎」。
資金告罄 雅典再提二戰賠償
希臘財政捉襟見肘。該國特使卡齊馬卡基斯就此提出了一個建議方案。他呼籲德國政府為當年納粹政權的罪行而向希臘提供巨額賠償金。而為了打擊逃稅,希臘財長想出了一些「怪招」。
蘇台德德國人放棄對故鄉的主權要求
蘇台德德國人聯合會出現立場轉變。「重獲家鄉」的字句在其章程中被刪除。
「安倍談話」需要找平衡?
關於是否延續過去歷次談話為歷史道歉的論調,目前日本內部存在不同觀點。
Pegida支持和反對者齊上街 部分地區起衝突
具有明顯仇外色彩的德國公民運動「Pegida」聲勢雖有減弱,但每周一的示威遊行仍在繼續。
德勒斯登大轟炸
70年前,德勒斯登遭遇二戰中盟軍的猛烈轟炸,化為廢墟,2.5萬人在大火中喪生。轟炸後,這個美麗城市面目全非。
「威廉‧古斯特洛夫號」—夢幻之船的死亡之旅
70年前,德國巨型客輪「威廉‧古斯特洛夫號」(Wilhelm Gustloff)在波羅的海上被蘇聯潛艇擊沉,9000多人溺死。直到今天,瞭解這一史上最慘烈海上悲劇的人並不多。
"Pegida"多名高層請辭
"Pegida"內部再起漣漪:該運動發言人厄特爾(Kathrin Oertel)以及組織團隊中的其他4名成員宣佈辭職。本周三,"Pegida"在其網站上公佈了這個消息。
評論:永遠不要忘記!
奧斯威辛是納粹罪孽的同義詞。德國之聲評論員Christoph Strack認為,今年可能是最後一次與當年的倖存者共同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得到解放,其意義更加特殊。
中國今年舉行閱兵式「震懾日本」
據《人民日報》官微發文以及香港《文匯報》報導,中國今年將舉行2009年以來首次大規模閱兵式,紀念二戰結束70周年。其目的之一是「震懾日本」。
「德國人不能忘記奧斯威辛」
德國聯邦議院周二舉行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紀念儀式。
德國年輕一代的歷史觀
位於德國的政治及旅遊中心柏林的大屠殺紀念碑林令人印象深刻,十年來它已經成為受害者的紀念地,同時也是深受遊人歡迎的拍攝對象,而且它也清楚地表明了德國對待納粹歷史的態度。
藝術中的納粹傷痛
藝術中的納粹傷痛
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孩子
照片上的孩子是達格瑪‧利勃拉瓦和妹妹,那時她還不到十歲,隨著家鄉波希米亞被納粹佔領,無憂無慮的童年也就結束了......
"Pegida"運動發起人捲入"納粹門"
德勒斯登檢察官宣佈要調查"Pegida"運動創始人之一巴赫曼是否有觸犯法律的行為。
穿圍裙、賣炸雞的希特勒
中國人對黨衛軍、閃電戰和希特勒感興趣並非新聞。然而周五《世界報》的文章發現,中國對希特勒和納粹德國的興趣也延伸到藝術、設計領域。
明仁天皇:日本應該從歷史中學習
2015年是日本二戰戰敗70周年。新年伊始,日本明仁天皇在新年致辭中說,日本公眾應該從該國上世紀的戰爭歷史中學習。
德國著名猶太裔作家拉爾夫‧喬達諾逝世
多次獲獎的猶太裔作家、記者拉爾夫‧喬達諾(Ralph Giordano)周三(12月10日)在科隆逝世,享年91歲。猶太大屠殺給他的一生打下最深刻烙印,成為他文字生涯中的最重要題材。
極右翼集會遭遇反納粹App
面對近期德國多個城市的極右翼遊行,一款「反納粹App」應運而生。
納粹戰犯或已死於敘利亞
納粹黨衛軍軍官布魯納手上沾滿了十幾萬猶太人的鮮血。
東京啟動在華化武銷毀
據東京方面消息,一家日本在華機構周一開始銷毀二戰時期日本遺留在中國的最大一批化學武器。這是中日兩國罕見的合作。
上一頁
第12 頁,共22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