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清潔不是好的生態
2001年12月11日因此,1992年的聯合國里約發展大會,把保護生物多樣性,制定為環境保護的目標。在這一方面,人類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據專家們估計,地球上至少生存著2000萬種不同的動植物種類,其中大部分還鮮為人知,至今沒有對其進行過科學勘察和記載。科學家們擔心,許多物種可能在被人類發現之前,就會銷聲匿跡。
科研工作者以及自然保護人士抱怨地球上自然物種的多樣性目前損失得非常迅猛。在法蘭克福森肯貝格博物館舉辦的名為「生物多樣性周」的開幕式上,專家們指出,現在,地球每天都在不可挽回地失去許多動植物種類,其原因在於人類對大自然無所顧忌的掠奪和侵犯。
現在,大約共有60億人口生活在地球上。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根據專家們的估算,在不久的將來,這個數字將會上升到80到90億。但是,人類只是至今被科學記錄過的180萬種生物中的一種。另外已知的生物中,有100萬種昆蟲,其中包括大約14萬種不同的蠅類。已知的脊椎動物有4萬5千種,其中包括4千種哺乳動物,人類便屬於這4千中的一種。
德國符茲堡大學生物多樣性學者林瑟馬雅說道:「自從現代人登上世界舞台之後,他就在製造物種滅絕。」人類依靠優越的社會結構和武器,過度利用了許多種獵物,最終使其滅絕。直到今天,人類還在繼續無所顧忌地掠奪大自然的財富。這位專家認為,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情況更為嚴重。他舉例道,比如菲律賓。100年前,菲律賓的大部分國土還被森林覆蓋,但是今天,這個國家的森林面積僅勉強佔到3%。
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負責人施維得介紹道,過去的30年,對物種多樣性來說是災難性的30年。在這短短的時間內,有30%的物種消失了。但是,施維得認為,原因並不在於發展中國家。他形象地比喻道,工業發達國家居民所留下的「生態腳印」越來越大。他指的是一個人為了滿足他的需求所需要的面積。和非洲地區相比,這個「腳印」在美國要大12倍,在歐洲畢竟也還是要高出6倍。施維得說道:「對此,地球是承受不起的。」他要求全球觀念的轉變,要求經濟的發展必須和資源消耗脫鉤。
聯邦德國工業聯合會前主席亨克爾,對德國工業界在環境保護方面所做出的貢獻,進行了表揚。對此,施維得表示不能接受。他認為,僅僅讓河流清潔起來是不夠的。德國的天然河域,有85%被建築物或水泥地覆蓋,離完好的大自然狀態,還相差甚遠。
從今年起開始擔任德國萊布尼茨科學協會主席職務的亨克爾,提倡在小面積上進行高效益、高強度的經濟活動,使得生物多樣性可以在其它地方得到保護。亨克爾認為,以「返回小農耕作」為目的的農業結構轉變是行不通的。其實,「返回小農耕作」也並不是自然保護者施維得所贊同的做法。他認為,「小即好」的簡單公式,並不是挽救的辦法。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規模的大小,而是可持續發展棗在經濟、生態和社會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