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債務危機
債務可以簡單的解釋為一個自然人或公司、財團、組織、政府等機構法人虧欠其他個體的東西,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別的有價物。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步恆大後塵?碧桂園遭債權人提清盤呈請
債台高築的恆大集團今年1月剛被勒令清盤,如今碧桂園也遭債權人提出清盤呈請。碧桂園稱這是「單一債權人的激進行動」,將極力反對呈請。中國房地產是否又將颳起另一陣風暴?
牆外文摘:中國人會再次跌入貧困嗎?
有評論認為全部土地和整個銀行體系的國有制,導致了中國經濟增速逐年下降。確定的是這已在發生,還會繼續發生;不確定的只是變壞的速度會有多快。如果危機爆發就會突然之間出現大規模失業;但如不爆發金融危機,那麼就是「溫水煮青蛙」式的逐漸越搞越壞。
艱難達成:德國聯邦議會通過財政預算
經過數周延遲,德國聯邦議會終於通過了2024年度的財政預算。為了填補一項經費缺口,改採取的節約措施中包括逐步取消農業柴油補貼。不久前,這曾引發農民抗議浪潮。
賣房抵債 碧桂園出售倫敦房產
同恆大一樣陷入債務危機的中國另一家房地產巨頭碧桂園即將銷售其位於倫敦的一個房產項目。此前,就有消息稱,碧桂園正在掛牌轉讓位於中國境內和澳洲的一些房產項目。
德語媒體:恆大的骨牌效應
周一的香港法庭對恆大集團發出的清盤令,對股市造成衝擊。而這一裁決將會對中國房地產市場、金融行業、乃至經濟和社會帶來哪些影響,目前顯然還無法斷言。
德語媒體:中國房地產危機是不可避免的
本周一,香港一家法庭下令對中國大型房地產開發商恆大集團進行清盤。德語媒體普遍認為,此舉不僅對本已陷入危機的中國房地產行業造成重大衝擊,而與此相關的社會及政治風險也不容小覷。
牆外文摘:習近平不這麼糟糕,中國經濟也會遇到大麻煩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開始變得像是一個糟糕的經濟管理者,其任意干預的傾向——這是專制者慣做的事情——扼殺了民營部門的積極性。但即使習近平是更好的領導人,中國也會陷入困境。同時,「我們不要對中國的經濟下滑幸災樂禍,這可能會成為所有人的問題。」
增長5.2%?很多中國人感覺到經濟正在衰退
儘管中國官方公佈2023年經濟增長了5.2%,超過大多數主要經濟體。但是,對於畢業即失業的年輕人、因房產貶值而惶惶不安的業主以及收入低於前一年的工人來說,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給人的感覺是在衰退。
2024年 中國經濟的五大隱患
房地產行業陷入重重危機、消費者對未來信心不足,川普有可能會重返白宮:過去一年當中,中國經濟雖然漸趨穩定,但新的一年需要面臨的挑戰也有很多。
達沃斯年會開幕:人工智慧假訊息或成為最大的危險
一年一度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達沃斯開幕。中東和烏克蘭的戰爭、經濟衰退的陰影和人工智慧的挑戰將是人民討論的重要話題。
媒體:歐盟為資助烏克蘭準備B計劃
《金融時報》報導,歐盟在為繼續援助烏克蘭準備後備計劃,以繞過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的反對。其中包括一項高達200億歐元的集資計劃,該計劃是以債務擔保的形式,可以讓基輔迅速獲得資金。
「新絲綢之路」上的裂痕
中國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為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了超過1兆欧元的貸款。但越來越多的債務國要求延遲償還貸款,這也是因為並非所有的投資都能盈利的緣故。
同中國脫鉤將重創德國經濟,但可控?
位於基爾的世界經濟研究所發布一項調研顯示,同中國突然脫鉤,將給德國經濟帶來沉重打擊, 但打擊程度並不會超越以往的嚴重危機。調研同時還顯示,脫鉤讓中國蒙受的損失將遠遠超過德國。
穆迪下調中國信評 藍籌股跌至近5年新低
在房企暴雷、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未解的狀況下,中國5日遭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下調信用評級展望為「負面」,讓中國經濟增長前景的隱憂再度浮上檯面。但中國財政部回應稱中國的「宏觀經濟持續恢復向好」,穆迪的擔憂「是沒有必要的」。
中國央行行長稱只有少數省份還債困難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昨天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國際清算銀行高級別會議上表示,中國政府的整體債務在國際水準中處於中低位,目前只有少數省份在還債時會遇到困難。
中國是如何成為全球最大債權國的?
為了促進貿易,中國向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提供了1.3兆美元貸款。不過,面對這個巨大的數字,中國該如何確保借出去的錢能順利收回呢?
2024年如何保增長?路透:政府顧問建議中國加大刺激
中國2023年的經濟增速預計將達到政府設定的5%左右的目標。據路透社報導,中國政府的經濟顧問呼籲明年也保持穩定的增長目標。鑑於中國的政治環境導致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幾乎無法出現,他們寄希望於政府加大財政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刺激措施。
歐盟是否會迎來新一場債務危機?
歐盟成員國債務過高。各國財長還未能開出降低債務的良方。那麼,目前的風險有多大?
"新冷戰"外交?北韓大規模關閉駐外使館
從安哥拉到香港,北韓正在迅速關閉其海外大使館和領事館,其原因是該國經濟陷入困境,同時轉變外交戰略,更多地與中國和俄羅斯結盟。
德語媒體:中國經濟困境難解 「良藥」不再靈驗
《慕尼黑信使報》分析認為,中國經濟的問題來自深層次的結構弊病,而北京慣用的以基礎設施投資來刺激景氣的手段,已經不再適用於當下。《法蘭克福匯報》則關注到,比亞迪正準備在歐洲設廠,選址鎖定匈牙利。
碧桂園海外債務違約 否認創始人已離開中國
陷入困境的中國房地產集團碧桂園未能在寬限期內支付一筆境外債息,面臨首度公開違約。有傳言稱其創始人父女已經離開中國,但遭到碧桂園駁斥。與此同時,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房價繼續下行。
第三季度經濟數字出爐 中國經濟是否走出困境?
中國官方10月18日公佈了第三季度經濟數字,其增速超出市場預期。在數字發布後,摩根大通和野村證券均上調了對中國2023年GDP增長的預期。而法新社報導指出,中國官方在努力遏制前所未有的房地產危機的同時,仍面臨要求採取更多刺激措施的呼聲。
「一帶一路」峰會在北京登場
今年是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10 周年。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0月17日至18日在京舉行。據中國媒體報導,有13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報名參加。其中一些國家在中國的全球基礎設施佈局中扮演重要角色。
碧桂園將出現海外債務違約?
中國最大的私營房地產開發商之一碧桂園周二未能兌現支付一筆到期的離岸債務利息。
美國是中國擁有更大IMF話語權的絆腳石嗎?
中國表示,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權並未反映出其過去20年來建立的經濟影響力。實際情況是:握有最多投票權的美國尚未做好改變現狀的準備。
中斯達成初步債務協議 IMF不知情?
中國官方近日表示,中國進出口銀行同斯里蘭卡就涉華債務處置初步達成一致。斯里蘭卡周三對此表示歡迎。不過據彭博社報導,正要與斯里蘭卡舉行債務重組會談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此似乎事先並不知情。
中國:「一帶一路」合同價值超過2兆美元
中國周二宣佈,其「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起已在全球範圍內累積了兩兆美元的合同額,並且沒有國家因參與『一帶一路』而陷入債務危機。專家則對其中的債務數字存疑,指金額很有可被低估。
世界銀行: 中國困境威脅東亞經濟
作為世界主要經濟引擎之一的中國經濟萎靡不振,這對整個東亞造成了沉重的壓力。但世界銀行表示,只要一個行業的改革就可能會帶來復甦。
熱門景點人滿為患 長假提振疲軟經濟
在上周五(10月6日)結束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假期期間,中國旅遊收入達到約7530億元人民幣(合1030億美元),比2019年增長1.5%,比實行「清零」防疫政策的2022年增長130%。
德國地方債務同比激增四倍多 原因何在?
今年上半年德國市縣債務同比增長四倍多,這其中既有通貨膨脹、地方政府補貼增加的原因,也有將烏克蘭難民納入德國社會福利體系而導致支出增加的因素。同時有研究指出,德國的這種福利政策反而不利於烏克蘭難民融入社會和勞動力市場。
十年,一兆:「一帶一路」為中國收獲幾何?
2013年習近平的兩次講話宣告了「一帶一路」倡議的誕生。在這十年裡,該倡議遍及150多個國家,投資總額超過1兆美元。然而輝煌的數字無法掩蓋很多投資項目面臨的問題,如今的「一帶一路」又遇到了哪些新困難?
恆大困境加劇中國房市動盪 習近平能救嗎?
陷入債務危機的恆大集團本週負面消息不斷,創始人許家印遭警方監視居住並控罪。專家分析,習近平出手打擊產業大老,可能為業界帶來「深遠影響」;而持續惡化的房市困境,恐使北京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
消息坐實!恆大發通告: 許家印「涉嫌違法犯罪」
在彭博社周三報導恆大集團創始人許家印已經中國警方控制後,恆大在周四發布消息,該公司接到有關部門通知,「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其公司股票也將繼續停牌。
恆大系三家公司在港交所停牌
圍繞恆大的負面消息接連不斷:繼許家印傳出被警方監視居住之後,「恆大系」三支股票周四在港交所暫停交易。這三家上市公司1個月前剛剛復牌。
海外債權人考慮申請清盤 恆大的時間不多了?
最近恆大可謂是壞消息不斷,在恆大地產被立案調查、債務重組計劃面臨失敗之際,據知情人士透露,一些海外債權人還在計劃,如果恆大方面在10月30日之前不能拿出新的債務重組計劃,就要對其發起清盤申請。
研究發現中國對非洲貸款驟降至近20年最低點
美國波士頓大學的研究學者們調查發現,中國向非洲國家提供的貸款數量正在大幅減少。過去20餘年,中國總共向非洲提供了1700億美元的貸款。包括贊比亞、加納、肯亞在內的一些非洲國家深陷債務泥潭苦苦掙扎。
牆外文摘:中共瞞報新冠疫情不能不了了之
《華盛頓郵報》發表長篇社論詳盡回顧中國當局從2019年底開始至今向中國人以及世界隱瞞新冠疫情真相的情況。社論認為,在一個必須有信任與透明才能挽救生命的緊要關頭,中國當局卻掩蓋事實並撒謊,直到今天他們仍在這樣做。
罰款沒商量!中國再出手整頓教培行業
自兩年前中國推出「雙減」政策,打擊私營教育機構之後,中國教育部再出手,宣佈下月實施《校外培訓行政處罰暫行辦法》,變相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最高可面臨10萬元罰款。
碧桂園森林城市:租不了、賣不出、退不掉的「鬼城」
深陷債務危機的碧桂園內外交困,國內爛尾樓業主停止供款之際,海外樓盤也出現相同情況——焦點落在集團的馬來西亞巨型開發項目「森林城市」。這座「鬼城」為碧桂園帶來什麼潛在的危與機?我們從一位中國業主說起。
「一帶一路」十周年: 碩果纍纍?還是勢頭不再?
習近平於2013年秋季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即將迎來十周年。中國官方表示,「十年來,合作碩果纍纍」。不過,也有德媒指出,許多發展中國家面臨還款困難,中國對外貸款的一大部分面臨違約風險,該倡議的勢頭已然不再。
德國七月出口下降,但略好於預期
來自國內和全球的因素共同影響了德國的月度出口量,但7月份出口降幅低於預期。
牆外文摘:眼看著習近平毀黨,紅二代「竟無一人是男兒」?
有評論認為,習近平統治無能,民心全失,外部壓力空前,然而紅二代紅三代未能形成氣候,明知習近平會毀了黨,但又找不到足以挽狂瀾於既倒的治亂世之梟雄,各自憂心忡忡,而又無所作為。
路透:許家印與恆大的那些事
許家印的發家史反映了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模式。如今,恆大集團深陷債務危機,一些前雇員和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了恆大的一些內幕。
德語媒體:中國不是第二個日本
中國經濟是否面臨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的困境?《新蘇黎世報》分析認為,中國政府應有決心和手段扭轉局面。《南德意志報》注意到,碧桂園的債務危機也涉及到外國投資。
入境中國旅客不再要求核酸或抗原檢測
從本周三(8月30日)開始,中國將不再要求入境旅客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檢測。本月發布的由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清零」政策的突然取消可能導致隨後兩個月內近200萬人超額死亡。
中國房地產危機持續延燒 恆大復牌首日暴跌近九成
停牌近一年半後,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恆大復牌第一天,就在香港股市創下了暴跌記錄。陷入債務危機的恆大股票周一在香港股市一度跌幅高達近87%,跌至每股0.22港元,這是該公司上市以來的最低記錄。
牆外文摘:中國經濟危機對美國影響不大
有評論認為,中國似乎正徘徊在一場危機的邊緣,看起來很像2008年世界其他地區所經歷一樣。但是,這場危機對美國金融或貿易的影響不大。
如何救經濟?專家: 中國政府應加大財政刺激力度
路透社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目前國際投資者正在撤離中國市場,這是在向中國領導層傳達一個簡單的訊息:要暫停小心謹慎的步伐,開始大手筆增加政府支出,以拯救經濟下滑。
繁榮落幕?胡錫進:中國經濟不容唱衰
中國今年以來的經濟發展表現低於普遍預期,而且有持續下行的趨勢。這不僅給中國民眾帶來焦慮,也引起國際輿論的關注和評論,經濟學家和投資人對中國經濟的前景都不樂觀。
媒體:萬達集團尋求出售盈方體育傳媒
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中國前首富王健林旗下的大連萬達集團正在尋求出售旗下體育營銷部門盈方體育傳媒。目前,這家房地產開發商正面臨越來越大的財務壓力。
上一頁
第2 頁,共24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