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古稱波斯。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伊朗核協議還有救嗎?
美伊核問題衝突繼續激化。儘管過去數周衝突逐步升級,但解決相關問題的鑰匙恐怕是在歐洲人手上,可是時間並不多了。
客座評論:波斯灣衝突的有限升級
《法蘭克福匯報》評論員赫爾曼認為,即使確實是伊朗快艇攔截了英國油輪,德黑蘭也無意挑起戰爭。
升級鈾濃縮 伊朗突破核協議規定上限
在美國退出核協議之後,其它簽約國面對美國的制裁應對乏力。從周日起,伊朗將濃縮鈾豐度提升到協議規定上限之上。此前魯哈尼還寄希望於歐洲各方能夠促成談判,但是現在顯然已經失去耐心。
反伊朗聯盟:哪些國家會響應?
圍繞不斷升級的與伊朗衝突,美國目前正著力打造反德黑蘭政權全球聯盟。然而,不會有多少國家真願意響應華盛頓的號召。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川普金正恩第三次會面;美中峰會釋放緩和訊號,華為或被解禁;美伊對峙持續;德國總理健康引擔憂;G20峰會閉幕,氣候保護寫進聯合聲明……為您回顧一周要聞。
G20峰會的5大熱門話題
20國領導人已陸續抵達日本大阪G20峰會,各種非正式的會面已經展開。令人矚目的話題從全球貿易到地緣政治和脫歐,連續不斷。精彩的不只是會場上的正式討論,而是場邊各國對爭議話題討價還價後的決定。
德國對伊朗貿易一落千丈
2019年1至4月,德國與伊朗的貿易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8%,減少到5.29億歐元,美國的制裁威脅是導致德國與伊朗之間的貿易額大幅下降的原因。
伊朗:不與恐嚇者對話
鑑於美國與伊朗之間的糾紛,聯合國安理會呼籲衝突各方開展「對話」。伊朗則堅持稱與華盛頓對話"目前沒有合適的氛圍"。
蓬佩奧訪沙烏地、阿聯酋 為伊朗問題尋找聯盟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出人意料地訪問沙烏地和阿聯酋,旨在確保兩國在伊朗問題上與美國 「保持戰略同盟」。此前,伊朗擊落一架美軍無人機後,緊張形勢加劇。
媒體稱川普曾批准軍事打擊伊朗
據美媒報導,川普曾批准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以報復此前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但事到臨頭,這位美國總統又撤銷了這一決定。
伊朗聲稱擊落美國「全球鷹」無人機
海灣地區緊張局勢加劇:伊朗革命衛隊宣佈擊落一架美國無人機。美方則表示,伊朗領空內沒有無人機。而在此前,德國總理梅克爾稱,有「強烈跡象」顯示,伊朗方面襲擊了霍爾木茲海峽的兩艘油輪。
美國向中東增兵 中國警告勿打開"潘多拉盒子"
華盛頓向德黑蘭加大施壓:上周四發生據稱是油輪遭襲擊事件後,美國指責伊朗對此負責,並於公佈了新的照片作為證據。緊張局勢是否會發生激化?
評論:波斯灣戰爭不會有贏家
兩艘油輪在霍爾木茲海峽遭到襲擊後,美國將責任推給伊朗。華盛頓的指控究竟有多可信? 襲擊的背後是否隱藏著其他的力量? 本台記者索利希就此發表了評論。
海灣局勢升級 重要的參與方是誰?
隨著兩艘油輪遇襲,海灣緊張局勢加劇,並有可能發生軍事衝突。該地區的嚴峻局勢與多個衝突有關。以下介紹若干最重要參與方。
「是伊朗干的!」
美英兩國確信,伊朗是阿曼海灣油輪受攻擊事件的幕後黑手。其它國家持狐疑態度。而德黑蘭則稱是美國在攪混水。
美國指控伊朗對油輪遭襲事件負責
本周在阿曼灣發生的油輪遭襲事件令外界對地區安全和國際能源供應感到擔憂。美國方面指責伊朗對襲擊事件負責,而伊朗外長則堅決否認。
美國第五艦隊:阿曼灣兩艘油輪遭襲
在阿曼灣,兩艘油輪可能遭到襲擊。據稱至少有一艘船起火燃燒。
德外長赴伊朗斡旋 核協議還有救?
德國外長馬斯訪問伊朗,為挽救2015年核協議尋求「建設性途徑」。
美伊緊張:德國外長尋求出路
若伊朗也與美國一樣退出核協議,那麼德國和其它國家便麻煩了。那時只能重返美國的制裁政策。德國外長此行能否力挽狂瀾?
德黑蘭:美國向中東增兵「威脅世界和平」
無論是川普还是五角大樓都強調,美國無意與伊朗發生軍事衝突。但華盛頓最新的增兵行動還是引起了德黑蘭的強硬回應。
民調:多數美國人相信同伊朗必有一戰
路透社和易索普舉行的一項民調顯示,半數以上美國人相信「今後幾年內」,美國會同伊朗發生戰爭。不足40%的受訪者認同川普总統處理危機的方式。
川普威脅「正式終結」伊朗
華盛頓同德黑蘭之間的對立令海灣局勢異常緊張。而在此背景下,美國總統川普又向伊朗發出前所未有的強硬警告。
貿易談判陷僵局 中方向美連發警告
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僵局之際,中國採取了更為激進的語態向美國公佈了繼續談判的先決條件。雖然舉行下一輪談判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還未確定。但中國官方已經向美國發出「不要走得太遠了」的警告。
德語媒體:美國為貿易戰下一輪準備彈藥
中美貿易戰仍無緩解跡象,美國公佈了剩餘三千億美元中國產品的徴税清單。與此同時,美國對伊禁運令全面生效,中國如何回應也引起關注。
局勢吃緊?美國從伊拉克撤出部分外交人員
隨著與伊朗緊張關係加劇,美國提高了在伊拉克駐軍的警戒級別,並減少駐該國的外交人員數量。德國國防部也宣佈,將暫停在伊培訓使命。
波斯灣衝突升高 歐盟願保留伊朗核協議
伊朗宣佈部分退出伊核協議、美國進而宣佈進一步擴大制裁之後,波斯灣海域局勢驟然緊張。歐盟表達他們的一貫立場,就是「繼續支持伊朗核協議」。
美伊激烈對峙 華盛頓在中東部署戰艦飛彈
五角大樓表示,鑑於伊朗發動襲擊的威脅增加,美國將加強對中東的軍事部署。德黑蘭方面則表示,「美國不可靠」,不會與華盛頓進行談判,並會部分退出核協議。
專訪:美伊「軍事衝突危險增加」
美伊關係再度趨緊。德國安全問題專家邁爾(Oliver Meier)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強調指出,歐洲應向美國表明:不會無保留支持對抗路線。
川普扩大經濟制裁 伊朗盼歐盟解套
美國總統川普发布一個行政命令,對伊朗進行新一輪的經濟制裁。 這個行政命令禁止任何公司或個人購買、銷售、運送或營銷來自伊朗的金屬原物料。 違反規定者將受到美國制裁。
美國「退群」周年 伊朗宣佈部分退出核協議
美國退出核協議一年之後,德黑蘭也表示不再會履行協議中規定的全部義務。不過,伊朗這一決定的詳細內容,目前尚不清楚。
伊朗動作頻繁 蓬佩奧突訪伊拉克
在伊朗動作頻繁之際,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臨時取消和德國總理梅克爾見面的行程,拜訪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他說,他有義務確保該區域的安全。
警告伊朗 美軍排兵布陣中東
一艘美國航母和轟炸機編隊將駐扎中東地區。美國國安顧問博爾頓強調,這一行動並非是對伊朗宣戰,而是示警。
北韓試水外交新角色?
繼與美國總統川普会晤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也向另外兩個夥伴拋出橄欖枝。北韓、俄羅斯和伊朗因為共同利益正積極接觸。
評論:新聞自由三建議
今天,5月3日,我們慶祝新聞自由日。德國之聲主編Ines Pohl指出,其實,我們並無慶祝理由。如何持續性強化新聞自由,她提出3個建議。
伊朗考慮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本周日,伊朗外長對該國官方媒體表示,面對美國加大制裁力度,德黑蘭正在考慮許多回應措施,其中就包括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目前,全球只有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南蘇丹未簽署該條約,北韓則是唯一的簽署後又退出的國家。
普丁:中國兄弟你莫怕 缺油時候還有我
鑑於美國宣佈對伊朗原油購買國的制裁豁免期即將結束,國際原油市場正陷入擔憂。在油價不斷上漲、供應壓力增大的背景下,正在北京的普丁給習近平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美國制裁豁免令到期會對中國產生怎樣影響?
川普政府已表示將不再給予伊朗石油的一些主要進口商制裁豁免。這一決定對中國和其他主要利益相關者會有哪些影響?
美國將徹底封殺伊朗石油出口
圍繞與伊朗的核爭端,美國決意不久後讓伊朗的石油出口徹底癱瘓。北京對此向美國提出批評。對於中國而言,伊朗是一個重要的原油來源國。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近日明顯上揚。
伊朗總統稱美國是"國際恐怖主義元兇"
在美國決定將伊朗革命衛隊列入"恐怖主義組織"名單後,伊朗總統魯哈尼反稱美國是真正的"國際恐怖主義元兇"。
美擬擴大伊朗制裁 石油買主恐遭殃
去年五月,川普大動作退出伊朗核協議,引發國際嘩然。當時多個國家紛紛向美國尋求豁免,以便繼續從伊朗進口石油。如今,一年過去,美國又往事重提,另添新意。
伊朗咖啡館每月虧損,為何還要繼續營業?
這家德黑蘭每月虧損,卻堅持營業。為了店裡40多名「特殊員工「,店主寧肯貼錢也要堅持下去。
波斯新年:繽紛色彩迎新春
波斯新年「諾魯茲節」(Nowruz)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節日之一。人們用歌舞歡慶這個日子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一天也意味著新的希望和和平。
伊朗人權律師被判多年監禁及148記鞭刑
享有國際聲譽的伊朗人權女律師索托德被伊朗法庭重判,他的丈夫發布消息稱,索托德刑期總合高達38年,此外還要受148記鞭刑。
伊朗總統高調出訪伊拉克
伊朗總統高調出訪伊拉克,旨在加強雙邊的貿易往來。此行也顯示出,即便美國實施對德黑蘭的「最大壓力」政策,伊朗仍可以用地區選項予以應對。
德總統為向德黑蘭發賀電作辯護
聯邦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因在伊朗伊斯蘭革命紀念日發去賀電,受到在德猶太人組織的批評。
伊朗取消德甲轉播 原因:裁判是女性
伊朗電視台因裁判為女性而取消一場例行的德甲實況轉播。按照伊朗的審查標準,像足球球衣這樣「露肉」太多的裝束,女性不能在公眾場合穿著。
前特工被指向伊朗出賣機密 美起訴雙面間諜
一名美國前反間諜活動特工被起訴向伊朗出賣國家機密。美國官員譴責她的行為是對國家安全、軍隊和美國人民的背叛。
伊斯蘭革命紀念日 伊朗以色列隔空叫陣
伊朗慶祝該國伊斯蘭革命40周年之際,也不忘威脅要軍事攻擊以色列。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立即對此做出了明確、強硬的回應。
德黑蘭往事:四十年前的那一場革命
伊朗革命不但改變了這個中東重要國家的政治走向,也對地區政治乃至國際局勢產生重要影響。
40年前的伊朗伊斯蘭革命
40年前,霍梅尼以及支持者奪取了伊朗政權。這名政教合一的領袖巧妙利用人民反對巴列維國王的情緒,建立並鞏固了延續至今的伊朗國家體系。
上一頁
第9 頁,共4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