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古稱波斯。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評論:歐洲人身處川普陷阱
歐洲人再度成為川普率性而為政策的犧牲品。德國之聲評論員Barbara Wesel認為,眼下,歐洲人只能呼籲德黑蘭好自為之了。
媒體:美國作梗 伊朗外長赴安理會被拒簽
美國以「定點清除」方式擊斃伊朗高級將領後,美伊之間的衝突似乎箭在弦上。有媒體報導稱,計劃赴聯合國安理會參加會議的伊朗外長或無法成行,原因是美國拒絕發給他簽證。
北約舉行大使級緊急會議
鑑於美國和伊朗衝突加劇,北約成員國本周一(1月6日)召開大使級緊急會議。自伊朗精銳部隊首領蘇萊曼尼上周遭美國"定點清除"以來,德黑蘭和華盛頓相互威脅升級。伊拉克被捲入其中。
伊朗百萬民眾為蘇萊曼尼送行
為了哀悼被美軍殺害的蘇萊曼尼將軍,伊朗政府宣佈首都德黑蘭放假一天。數以百萬民眾走上街頭,為蘇萊曼尼送行。他將被安葬在他的家鄉。
伊拉克通過決議驅逐美軍 川普威脅制裁
伊拉克國會投票通過決議,要求外國軍隊撤出伊拉克,其中包括美國與德國的軍隊。川普也第一時間以制裁回應伊拉克政府。
德黑蘭稱不再遵守核協議 美伊衝突一觸即發
在美國殺害伊朗將軍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後,伊朗揚言報復。中國駐美大使館因此向在美中國公民發出安全警告。歐洲各國領導人則積極介入,希望緩解緊張局勢。
美國一政府網站疑似遭伊朗駭客攻擊
兩周前一名資深美國安全顧問才警告,伊朗可能對美國採取網路攻擊。如今第一波的網路攻擊可能已經發生。美國政府單位的一個網站已無法開啟。
伊朗:華盛頓「沒膽」兌現威脅
美國總統川普发出打擊伊朗目標的威脅,但在伊朗看來,華盛頓並沒有膽量真的這樣做。目前,被打死的伊朗將軍蘇萊曼尼的屍體已送抵伊朗,數日的哀悼活動也已經開始舉行。
川普放言已瞄準伊朗52處目標
伊朗將軍蘇萊曼尼被美軍無人機炸死後,美國總統川普再次放狠話,在推特上警告德黑蘭領導層不要試圖報復。
川普: 是制止、而不是發動戰爭
美國總統川普将被殺死的伊朗將軍蘇萊曼尼描述為世界"頭號恐怖分子"。他說,美國通過打擊行動阻止、而不是開始了一場戰爭。周六,數千人在巴格達參加了斯萊曼尼等的葬禮。
伊朗將軍遭定點清除 中東危局一觸即發
美伊關係陷入一觸即發的危險邊緣:美國在伊拉克境內發射導彈,擊斃包括伊朗精銳部隊司令在內的多名伊朗高級軍官。德黑蘭聲稱將採取「嚴厲報復措施」。
美國防部: 伊朗革命衛隊聖城旅首領確認死亡
12月底美國對伊拉克巴格達機場發動的空襲當中,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精銳部隊「聖城軍」(Quds Force)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Qassim Soleimani)確認死亡。這個消息很可能就此撼動中東的政局。
懟美國:伊朗與中俄舉行聯合軍演
在美國制裁壓力不斷增加的背景下,伊朗開始與中國、俄羅斯在印度洋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伊朗方面表示,這次軍演旨在確保印度洋北部的安全。
2019:抗議之年
2019年,世界上很多國家、很多地區的民眾為了爭取民主、消除腐敗、實現平等走上街頭。從中國到智利,伊朗到瑞典,人們通過參與街頭抗議的方式實現自己的訴求。
美伊交換囚犯 華人學者獲釋
一名被伊朗關押的美籍華裔研究員獲釋,作為交換,美方釋放了一名伊朗的科學家。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感謝伊朗進行了一次「非常公平」的談判。
專訪:中國網民只能靠衛星訪問自由網路
IT專家馬誇特表示,一個專制政權通常不會全面禁止民眾訪問網路,因為很難承受全然舍網的後果。但是它卻會密切監控民眾在網路上的行為。
矛頭對准美國 北京、德黑蘭互相撐?
在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後,伊朗外交部很快發出了嚴厲譴責,稱這種干預他國內政的行為已經成為美國外交政策的支柱。而不久前,中國央視報導稱伊朗人民歡慶油價上漲——在伊朗因為上調油價而爆發示威的背景下。
國際原子能機構證實伊朗重啟鈾濃縮活動
本周一,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外證實,伊朗在福爾道核設施的鈾濃縮活動正在逐步重啟,這一做法違反了2015年簽署的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
伊朗女性首次踏上男足觀眾席
遭禁40年後,數千名伊朗女性——在被隔離的座位區——首次得以在體育場觀看國家隊的一場世界盃資格賽。此舉雖可被視為一種進步,但仍招致批評。
伊拉克暴力抗議的背後是什麼?
危機不斷的伊拉克再次受到暴力抗議的困擾,最新發生的暴力抗議活動已經造成近百人死亡。伊拉克人對國內生活條件的不滿引發的憤怒並沒有削減的跡象,但是直接導致暴力抗議活動發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伊朗:中石油撤出伊朗天然氣項目
伊朗石油部長周日表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撤出了在伊朗外海的價值50億美元的天然氣開發項目。同一天,伊朗外長扎裡夫對一個議會委員會抱怨,美國的制裁影響了其它國家對伊朗的投資。
德外長聯大發言:贊合作、批單邊主義
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的一般性辯論中,德國外交部長對許多國家元首的利己主義行為提出批評。他希望與來自50多個國家的代表組成"多邊主義聯盟"。
沙烏地油田遭襲事件:德法英齊聲譴責伊朗
繼美國後,德國、法國和英國也表示,德黑蘭應為沙烏地油田遭襲事件負責。這三個歐洲國家的首腦在聯大會議期間做出了該表態。
伊朗釋放英國油輪
值聯合國大會周之際,伊朗繼續發出和解訊號。不過,魯哈尼總統是否能以此爭取人心,卻值得懷疑。美國方面未做出任何反應。
德語媒體:中國人難道與世隔絕?
遍及全球的氣候保護示威運動為什麼偏偏沒有蔓延到綠色先鋒中國?《南德意志報》與《法蘭克福匯報》分析了這一現象。愈演愈烈的伊朗危機,背後會不會有中國因素?《每日鏡報》評點了這個話題。
沙烏地展示機體殘骸 美國支持沙烏地「自我防禦」
沙烏地阿拉伯的油田遭到無人機與飛彈攻擊之後,美國便採信沙烏地阿拉伯的指控,認為伊朗參與其中,並譴責其發動「戰爭行為」。 沙烏地進一步展示了他們找到的攻擊油田的武器殘骸,指伊朗難逃責任。
海灣局勢激化 地緣格局變遷
沙烏地油田遭襲擊事件進一步激化了海灣局勢。該事件的發生時間絕非偶然:伊朗和中國正改變著地區的戰略態勢。
沙烏地遭襲油量減半 油價預計飆升
沙烏地阿拉伯的兩處石油設施9月14日遭到無人機襲擊。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責伊朗應為此負責,德黑蘭立刻做出強烈反擊。原油主要產地遭到攻擊也動搖全球石油市場。
因拒絕退賽遭受壓力 伊朗選手赴德尋庇護
柔道運動員莫拉伊必須故意輸掉世錦賽的半決賽,因為伊朗當局對他施加壓力,禁止他在賽場上與以色列選手對決。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莫拉伊講述了自己作為伊朗運動員所面臨的兩難困境。
變裝看球賽被抓 伊朗女球迷自焚身亡
因為潛入體育場看球而被判刑,伊朗女子「藍色女孩」自焚身亡。她的死亡在社群網站上引發憤怒,一些人呼籲抵制體育場。
香港「反送中」示威延燒到足球場
在周二晚舉行的世界盃預選賽上,香港球迷噓中國國歌,呼喊示威口號。
伊朗不再對核研究設限
預告時間已經很長。現在,伊朗動真格了:該國將全面展開核研發。不過,德黑蘭稱,仍願意對話。
美伊雙邊談判?德黑蘭:我們不約!
伊朗拒絕與美國進行雙邊會談。本周二,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無論有什麼樣的雙邊談判邀約,伊朗永遠不會與美國單獨對話。
川普的G7很「完美」?
」團結」、「相處融洽」、「完美無瑕「——川普对此次比亞裡茨G7峰會不吝讚美之詞也許的確發自肺腑。回想起去年G7川普提早離會以及德國總理梅克爾火爆網路的群雄」圍攻「川普的照片,此次會議」攜手合作「的氣氛無疑與去年」劍拔弩張「有天壤之別。
油輪漂流記:伊朗稱石油已出售
伊朗油輪「阿德裡安‧德裡亞1號」在遭遇被扣押、改名和重新被放行等一系列波折之後,現在繼續在地中海上甚至毫無目的地漂流。伊朗政府聲稱,船上的原油已被出售。
法國調停出奇招 伊朗外長「快閃式」訪G7
就在法國主辦G7峰會的期間,伊朗外長突然造訪法國,又很快地離開。 在伊朗核協議陷入僵局的現在,美國似乎並不太欣賞法國的這項安排。
伊朗成功試射新型導彈
幾天前,伊朗公佈了一個新的導彈防禦系統。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薩拉米稱這是一個成功的導彈防禦系統。2016年媒體對該系統就有過報導。
美國下禁令 伊朗油輪地中海無港可停
沒收在直布羅陀海峽的伊朗油輪未遂之後,現在美國正在增加壓力。根據美國政府的意願,這艘船不能在地中海的任何地方靠岸,否則會產生嚴重後果。
革命之顏色:從橙色革命到伊朗的「綠潮」
香港的黑衣示威者、烏克蘭的橙色革命旗幟、伊朗的綠色政治示威標誌:示威運動的顏色代表著其所處時代的希望。
美國阻止直布羅陀釋放伊朗油輪
圍繞在直布羅陀被扣一個多月的伊朗油輪「格蕾絲一號」(Grace 1)爭議,美國司法部出面干預,在最後時刻阻止了該油輪被放行。
美國安顧問訪英 盼壓制華為伊朗
英國新首相約翰遜曾經表現出對「一帶一路」的高度興趣,但是他對中國的整體態度卻仍有待觀察。美國顯然期盼此行能拉攏英國,不僅是為了對抗華為,也想要對抗伊朗。
外籍油輪再被伊朗扣押
繼七月中旬伊朗扣押一艘英國油輪後,伊朗官方媒體宣佈,7月末又在波斯灣扣押了一艘外國油輪。
美國防長考慮在亞洲部署中程導彈
華盛頓正式退出《中導條約》翌日,新任五角大樓負責人馬克‧埃斯帕周六稱,他傾向於在相對較快的時間內在亞洲部署陸基中程導彈。周日,這位美國防長批評中國破壞印太地區穩定。
制裁伊朗外長 美遭批政策前後矛盾
伊朗外長札裡夫(Mohammad Javad Zarif)針對美國制裁他一事做出回應。 制裁是否會引發美伊間更深層的矛盾?
德國副總理:不贊同參與霍爾木茲海峽護航使命
柏林陷兩難境地。德國幾乎肯定會對參與霍爾木茲海峽軍事護航說不,而這一立場有可能成為美國總統川普攻擊柏林的新彈藥。
伊朗:歐洲聯合艦隊若進入波斯灣將被視為"挑釁」
德黑蘭發出的警告主要是針對英國的,因為此前英國曾發出軍事打擊的威脅。伊朗扣留一艘英國油輪後,英伊關係日益緊張化。
美國宣佈制裁一家中國原油公司
本周一,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佈,中國國有公司「珠海振戎」將會受到美國制裁,因為該公司違反了伊朗的石油禁運。
經濟制裁下伊朗人如何「奢侈」消費
儘管受到美國制裁,但一小部分富裕的伊朗人仍過著奢侈的生活。富家子弟身穿美國名牌服裝在社交網站上炫富。而眾多嚮往這種生活的伊朗人只能買假貨。
霍爾木茲海峽風雲突變 伊朗扣押英國油輪
德黑蘭當局扣押懸掛英國旗的油輪「斯坦納帝國」,並曾一度扣留另一艘駛經霍爾木茲海峽的油輪。「斯坦納帝國」油輪目前在班達阿巴斯港被扣,23名船員不得離船。英國政府已經要求本國船隻避免進入該海域。
川普:美軍「摧毀」伊朗無人機
美國總統川普称,一艘美軍戰艦採取「防禦行動」,擊落了一架伊朗無人機。此前,德黑蘭宣佈,伊朗扣押了一艘在波斯灣走私原油的外國油輪。
上一頁
第8 頁,共4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