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古稱波斯。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俄羅斯與沙烏地欲控制原油產量
近年來,國際油價持續走低。現在,俄羅斯、沙烏地以及卡達、委內瑞拉這四個產油國決定將其原油開采量維持在今年1月的水準,不再增加。這四國希望通過這一手段來阻止油價進一步下滑。
德以政府磋商——分歧之下其樂融融
在柏林,德國與以色列進行了政府磋商,敘利亞和安全議題是其中的核心內容。雖然梅克爾與內坦尼亞胡大贊兩國「獨特的夥伴關係」,然而德以在很多重要領域存在分歧。
美參議院通過中使館地址改為「劉曉波廣場」
美國參議院通過了將中國駐美國大使館門前地址改名為「劉曉波廣場」的提案。中國官方將此視為挑釁的「鬧劇」。
評論:敘利亞的最後一役?
在國際社會還寄希望於日內瓦和平談判之際,俄羅斯和阿薩德政府已在通過進攻阿勒頗製造既成事實。而這場戰爭的最後只有一個得益者。
德國外長訪伊朗拓展雙邊關係
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周二展開中東行,首站訪問德黑蘭。在國際社會解除對伊朗經濟制裁後,德國也加入爭取德黑蘭經濟訂單的行列。敘利亞危機也是此次訪問的重點議題。
伊朗有望購置127架空中巴士
對伊朗的國際制裁解除後,德黑蘭政府立即開始對航空領域進行現代化建設。消息說,伊朗將購買多達127架空中巴士飛機,而美國波音也有望將分得杯羹。
習近平訪伊 德黑蘭獻禮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伊朗的訪問好比一場馬拉松:一個接著一個的簽合同。
習近平開始訪問伊朗 經濟合作先走一步
在國際社會剛剛放鬆對伊朗制裁力度之際,習近平也深知「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的道理。
習近平抵埃 強調兩國是真朋友
結束對沙烏地的訪問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抵達開羅國際機場,開始對埃及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12年以來首次訪問該國。
伊朗計劃與中國共建核電站
美歐決定取消對伊朗的相關經濟制裁後,伊朗表示將開展國際間的合作,尤其是與中國合作發展核電站。
習近平在中東走「平衡木」
專家指出,習近平不會成為沙烏地和伊朗之間的調和者。
習近平開啟任期內首次中東行
習近平以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站,開始了新年後的首次出訪。
伊朗批評美國新制裁缺乏法律依據
解除國際制裁的喜悅只持續了一日,伊朗又受到美國的新制裁。此次的制裁原因是伊朗的導彈項目。德黑蘭批評美國的做法違法。
專訪:中東有風險,但是可控
中國是否開始了更為積極主動的中東政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中東研究中心主任李國富接受了德國之聲採訪。
歐美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裡尼和伊朗外長扎裡夫周六晚間在維也納宣佈,與伊朗核問題有關的經濟和金融制裁得到解除。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已簽署行政命令,根據伊核協議規定取消對伊朗的經濟制裁。
歐美解除對伊朗制裁
國際原子能機構16日晚宣佈,伊朗已根據去年的核協議實現其縮減核計劃的承諾。隨後,歐盟和美國宣佈解除對伊朗的制裁。
伊朗釋放五名美國人
國際社會對伊朗的制裁預計即將結束之際,伊朗釋放了五名美國人,其中四名是兩國互換囚犯協議的一部分。獲釋囚犯中包括《華盛頓郵報》駐德黑蘭的記者站站長。
歐盟準備取消對伊朗制裁
一旦德黑蘭正式宣佈履行核協議,歐盟就會發布取消對伊朗制裁措施的公告。目前決議文件已經起草完成。
路透社:習近平扮演中東「協調員」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周將不同尋常地出訪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外界認為,北京方面有可能在目前沙烏地和伊朗之間的矛盾衝突中扮演「真誠的協調員」的角色。
兩艘被伊朗扣押的美軍艦船已獲釋
德黑蘭經過調查確認美方人員進入伊朗領海是因為技術故障,並非出於敵意。
伊朗自爆地下導彈設施
正值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關係交惡之時,德黑蘭方面曝光了一個地下導彈基地的畫面。就在幾個月之前,德黑蘭曾試射了一枚彈道導彈,引起了美國不滿。
評論:強硬派要衝突不要對話
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在中東地區爭奪主導權的競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德國之聲記者 Jamsheed Faroughi認為,國際社會必須對此進行干預。
沙烏地要伊朗「少管閒事」 德國軍售引爭議
沙烏地駐聯合國大使表示,伊朗必須停止「干涉」別國內政,利雅德政府才會恢復與德黑蘭的外交關係。與此同時,德國輿論有關是否應該重新考慮與沙烏地關係的討論也再次熱烈起來。
大開殺戒的神權國家
什葉派教士尼姆爾被沙烏地當局處決後,沙烏地和什葉派掌權的伊朗之間的矛盾激化。德國之聲記者Kersten Knipp認為,這兩個國家都希望利用這個機會在政治博弈中獲取最大利益
沙烏地伊朗相爭 石油價格上漲
因為一名什葉派神職人員被處死,利雅德和德黑蘭之間爆發外交衝突,並導致石油價格出現反彈。但專家認為,有鑑於全球供過於求的現狀,石油價格仍將維持在低位。
柏林政府呼籲沙烏地與伊朗之間舉行對話
德國政府發言人表示,對於沙烏地同伊朗斷交一事,德國方面表示極大的遺憾。柏林政府呼籲兩國通過對話的方式解決問題。
尼姆爾出生地發生槍擊案
沙烏地阿拉伯同伊朗斷交之後,在被處死的什葉派神職人員尼姆爾的出生地,沙烏地阿拉伯警察受到襲擊。
矛盾激化 沙烏地伊朗唇槍舌戰
沙烏地處死什葉派反政府人士之後,示威者衝擊了該國駐德黑蘭使館。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甚至將利雅德政權和「伊斯蘭國」相提並論。
德國關注沙烏地死刑判決
沙烏地阿拉伯希望通過新一輪的死刑執行為該地區的反恐鬥爭放出強烈訊號。這批被行刑的人當中也包括知名什葉派反政府運動領袖尼姆爾。
媒體:華盛頓計劃對德黑蘭實施新制裁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媒體報導,與伊朗達成歷史性核協議以來,美國首次準備對這個伊斯蘭共和國實施新制裁。對此消息,德黑蘭做出強硬回應。
伊朗在美國航母附近試射火箭彈
華盛頓和德黑蘭之間再起風波:美國軍方稱,伊朗在包括美國「杜魯門」號航母在內的3艘西方戰艦附近進行了一次火箭彈試射。
德國公司欲重返伊朗市場
應德國埃斯塔公司的邀請,德黑蘭客人來到烏爾姆參觀訪問。公司負責人庫利茨相信,比進入當地市場更重要的是在當地有一個好的合作夥伴。
中國計劃將伊朗納入「新絲綢之路」
伊朗是中國在中東最親密的一個合作夥伴。如今隨著伊朗受到的經濟制裁即將被放鬆,中國計劃將其納入新絲路計劃中。
聯大通過決議 譴責北韓、伊朗侵犯人權
聯合國大會周四譴責北韓和伊朗侵犯人權的情況,大會同時通過決議,建議將北韓方面移交國際刑事法庭。
國際原子能機構正式結束伊朗核武調查
國際原子能機構在結束伊朗核爭端方面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
德黑蘭支持普丁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同到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會晤時表示,美國的中東地區政策對於伊朗和俄羅斯兩國都構成威脅。他呼籲德黑蘭和莫斯科兩方加強合作關係。
普丁訪德黑蘭-敘利亞問題成非正式議題
俄羅斯總統普丁借天然氣輸出國會議之機前往德黑蘭與伊朗領導人會談。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雙方在敘利亞問題上將如何協調。
難民青年彈奏出「自由之聲」
杜塞道夫音樂家弗拉姆為難民青年舉辦音樂創作室,出發點只是為了讓年輕人心靈有所寄託,沒想到竟打造出一支出色樂團。
伊朗參加敘利亞問題維也納會議
伊朗核協定達成以來,伊朗和美國兩國代表首次坐在同一張談判桌旁。這雖然已經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成就,不過敘利亞內戰何時可以終結,目前來看還是遙遙無期。
伊朗將首次亮相國際敘利亞問題會議
繼莫斯科之後,德黑蘭是敘利亞獨裁者阿薩德的最密切盟友。在美國的壓力下,德黑蘭迄今卻未能參與有關敘利亞衝突的任何國際間危機對話。不過,現在,情況有變。
美國暗示將加大打擊IS力度
迄今為止,美軍打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僅限於空襲。而現在,美國有可能即將改變其策略。國防部長暗示,美軍有可能派出地面部隊參戰。此外,伊朗也將被納入國際談判的框架中。
為什麼瑞典的移民融入做得更出色?
大規模接收中東難民對於瑞典來說並不是什麼新的挑戰,十幾年前這個國家就曾經向來自伊拉克的難民敞開國門。
德外長敦促伊朗幫助解決敘危機
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周六抵達德黑蘭,對伊朗展開首次訪問,會晤總統魯哈尼,主要議題包括伊朗核協議的落實和敘利亞衝突。
中國尋求深化與伊朗軍事關係
中國海軍上將孫建國訪問德黑蘭,並與伊朗國防部長會晤。孫建國表示,此行旨在推動兩軍關係不斷向前發展。
恐被俄誤襲 國泰停飛伊朗、裏海上空
歐洲航空安全局發出有關俄羅斯空襲敘利亞的安全警告後,香港國泰航空暫停飛越伊朗和裏海上空,以避開危險區域。也有航空公司同時表示不會採取停飛措施。
伊朗議會批准核協議
經激烈爭議,伊朗議會正式表決通過了與國際社會達成的關於該國核問題協議。協議將於本月18日起生效。
伊朗加入敘利亞地面戰爭
有消息稱,伊朗部隊已抵達敘利亞並加入黎巴嫩真主黨支持阿薩德政權的一次主要地面攻勢。俄羅斯已在敘利亞開始空襲反叛武裝據點。
習近平稱中國願與伊朗擴大能源合作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伊朗總統魯哈尼在紐約會面時表示,中國願與伊朗挖掘雙方在能源領域互補優勢,開展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
以色列總理急訪莫斯科
俄羅斯不斷加大在敘利亞軍事存在的同時,納坦雅胡赶赴莫斯科會見普丁,就避免雙方軍隊發生意外摩擦達成共識。
魯哈尼+核協議:英國重開德黑蘭使館
英國外交大臣主持該國駐德黑蘭大使館重新開館儀式。四年前,使館領地受到衝擊後關閉,雙邊關係降至冰點。
上一頁
第13 頁,共4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