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古稱波斯。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德語媒體:川普恢復對伊朗制裁 "北京高興"
德語媒體關注:中國是伊朗的最大貿易夥伴,在伊核問題上將扮演關鍵角色;中國勸解美朝,不過預計特金會仍將舉行。
圖斯克:有朋如川普 還用敵人出招?
有一句網路名言叫做"不怕神對手,就怕豬隊友"。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在歐盟領導人晚宴上的一席話,不但批評了華盛頓的反復無常和行事武斷,而且還諷刺川普是比敵人還不如的朋友。
澤林視點:錯判形勢的高手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這一舉動在多個方面都有利於中國,北京將能夠趁機填補美國留下的權力真空。
歐盟專員:伊核協議是「急救室裡的病人」
歐盟與伊朗就行動計劃達成一致。這是否能挽救伊朗核協議?伊朗外長在離開布魯塞爾時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樂觀。
伊朗拿到中俄「保票」 就看歐盟怎麼說了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定後,中國和俄羅斯均表示願意繼續執行這一協定。伊朗外長獲得北京和莫斯科的「保票」之後, 將於周二在布魯塞爾展開游說,期望得到歐盟的支持。
看看!這就是伊朗的軍事實力
武器禁運的制裁並不妨礙伊朗成為中東地區的主要軍事參與者。根據一項全球火力指數排名,伊朗軍力排名第13。德黑蘭在受到美國和聯合國的武器禁令制裁下為什麼還能這麼厲害?這個國家又有著什麼樣的防禦戰略?
逼伊朗重返談判桌 美不排除制裁歐盟公司
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但歐盟與伊朗都表示不會跟進。美國在這個時後提出制裁方案,同時牽涉歐盟與伊朗,有助於開啟談判嗎?
國際原子能機構首席核查員突然辭職
國際原子能機構首席視察員瓦約蘭塔( Tero Varjoranta)辭職。他曾經負責伊朗的核談判。由於他的辭職正發生在一個緊急時刻,因此引起眾多猜測。
中國火車開往伊朗 叫板華盛頓?
"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部分 - 連接中國和伊朗的又一鐵路運輸線周四開通。恰逢川普总統宣佈美國退出伊朗協議之時,中國開通與德黑蘭的新商道,很難不讓人嗅出"叫板"的意味。
退出伊朗核協議:給北韓發出的警告?
美國總統川普退出伊朗核協議給北韓發出了一個可怕的訊號。離計劃中的美朝峰會僅有幾周,金正恩完全有理由懷疑美國的誠意。
戈蘭高地遭襲 以色列打擊伊朗在敘目標
數月來,以色列和伊朗之間劍拔弩張。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後,德黑蘭威脅要採取報復行動。現在,以伊雙方互相採取直接軍事行動。
法國總統馬克宏接受德國之聲專訪(英語)
專訪:歐洲目前的現況對每個人都不利
正值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際,法國總統馬克宏接受德國之聲專訪。除了談到法國將努力維持協議,也提到他希望德國積極響應法國提出的歐盟改革呼籲。
馬克宏救伊核協議:川普错了
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後,法國總統馬克宏接受《德國之聲》專訪。他表示支持和伊朗擴大協議內容,也說歐洲要負起挽救多邊主義的責任。
評論:可預見的步驟、不可預見的後果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讓世界更危險,解除軍備競賽更困難,讓外交的目的侷限於軍事利益。德國之聲評論員Matthias von Hein認為,歐洲應嘗試緩解這些後果。
川普“撕毀」伊核協議 德經濟界憂心忡忡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德國經濟界對此表示震驚,並警告,"受到損害的將不僅僅是雙方。"
川普一出手 伊朗對華原油出口或受牽連
隨著川普撤出伊朗協議,一些亞洲煉油商正在尋求替代伊朗的其他石油出口國,為美國政府恢復對伊制裁做出準備。中國目前是伊朗原油的最大買家。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 歐盟堅持不放手
布魯塞爾與華盛頓的裂痕很深。如何評價伊核協定,雙方看法迥然不同。歐盟不願放棄該協定。
專訪:伊朗核協議時日無多
俄羅斯駐歐盟大使切佐夫親眼見證了俄歐關係的起起伏伏。他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指出,目前的關係惡化,對雙方都造成了不利影響。他承認,由於烏克蘭危機、敘利亞危機的影響,雙方關係暫無好轉契機。
2018年言論自由獎得主:伊朗學者齊巴卡蘭
因為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所發表的言論,伊朗政治學者齊巴卡蘭面臨入獄危險,而這樣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這位敢於批評伊朗政府的學者日前受到表彰。
內特尼亞胡斥伊朗說謊 歐盟:沒有證據
在美國正要為是否退出伊朗核協議作出決定前,以色列突然公佈所謂德黑蘭政府試圖研發核武器的「證據」。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裡尼卻並不接受這一說法。
馬克宏訪美: 伊核協議沒有B計劃
川普必須要在5月12日之前決定是否對伊朗實施制裁,馬克宏此次訪問,已經準備要跟川普好好談一談。
因言獲罪 伊朗政治學者因接受DW採訪入獄
伊朗一家法院判處該國著名政治學者齊巴卡蘭入獄18個月,其罪名是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散佈謠言和反對伊斯蘭共和國的政治宣傳」。
維也納伊朗大使官邸遭襲 行兇者被擊斃
伊朗大使官邸門前警衛處遭受的襲擊,此前並無預警。當時單獨值班的一名年輕士兵以胡椒噴霧反抗、未能奏效後,向持刀行兇者開了四槍。
伊朗:失事飛機部分殘骸已被找到
周日一架客機在伊朗南部德納山區墜毀,由於氣候惡劣,搜救行動進展艱難。目前,救援人員已經發現了部分殘骸。
伊朗客機失事 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伊朗發生客機墜毀事件,失事客機所屬的伊朗阿塞曼航空公司稱機上66人全部罹難。因為受到制裁、難買飛機,伊朗的許多客機"年事已高",一些飛機的機齡已經超過40年。
一架無人機引發的多國衝突
伊朗無人機侵入以色列遭擊落,導致以色列對敘利亞發動空襲。猛烈的敘軍防空炮火導致以戰機墜毀,兩名飛行員則跳傘逃回了以色列。伊朗軍方稱,被擊落的無人機本來的目標是「伊斯蘭國「。……這場混戰到底是怎麼回事?
冬奧會手機風波:伊朗選手可保留 北韓不行
伊朗召見韓國大使抗議韓國拒送伊運動員手機後,平昌奧組委周四(2月8日)表示,伊朗和北韓運動員也將收到三星奧運手機。但是有報導稱,北韓拒收。
記者車馬費在伊朗引尷尬
在中國記者行業風行的車馬費到了國外會遭遇尷尬。最新在德黑蘭發生的中國使館對當地記者發放車馬費的事件,說明這一特色很難移植到國外。
「桑吉號」沉沒 油污帶大於預期
隸屬伊朗公司的巴拿馬籍油輪「桑吉號」上周在長江口以東與香港貨船相撞起火並於本周爆燃沉沒。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將油輪載油洩漏帶來的生態災難將至最低。
油輪「桑吉」號爆炸沉沒
當地時間周日(1月14日)12時左右,在東海上燃燒數日的伊朗油輪「桑吉」號發生爆炸並沉沒。伊朗官員表示,已無找到29名失蹤船員的可能性。
北京呼籲珍惜核協議 俄警告勿鑄成大錯
美國宣佈只有在更嚴格的條件下才會繼續伊朗核協議後,中國呼籲各方履行該協議。法國表示應對協議予以更多尊重。俄羅斯方面也有所表態。
華盛頓暫緩退出伊朗核協定
川普政府周五宣佈,美國將繼續執行2015年達成的伊朗核協定,從而暫不啟動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
前伊朗最高法官能否在德國自由治病?
伊朗前最高法官沙赫魯迪因病在德國治療。有批評人士指出,沙赫魯迪是罪犯,不應享受來去自由的待遇。
東海伊朗失事油輪:燃燒、爆炸或沉沒?
韓國海洋事務和漁業部周三(1月10日)對路透社稱,在中國東海撞船起火的伊朗油輪有可能燃燒一個月之久。與一艘貨船相撞4天後,該油輪依然烈焰熊熊。
美軍機搜尋東海相撞油輪失蹤船員
一架美國海軍飛機加入了搜救上周六在中國東海與貨船相撞的一艘油輪上失蹤船員的行動。美國海軍周日作了這一通報。
聯合國緊急討論「伊朗」 不料美國成眾矢之的
聯合國安理會應美國的要求召開了討論伊朗局勢的緊急會議,結果會議重點似乎並不如美國所願。
伊朗國內爆發抗議浪潮 中國怎麼看?
上周起,伊朗全國多地爆發抗議活動。抗議者們要求政府集中精力解決伊朗國內問題,同時他們還要求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下台。有報導稱,抗議引發的衝突已經造成至少21人死亡。目前伊朗政府對外聲稱局勢已經逐漸平息。中國官方和民間又是如何看待目前的伊朗
伊朗陸軍司令威脅反政府人士
官方稱,伊朗國內反政府示威浪潮已經平息。其實不然。武裝力量因此發出威脅。
伊朗怎麼了?
對魯哈尼政府失望的伊朗人走上街頭。最初,參與抗議的伊朗人表達對德黑蘭政府執行的經濟和外交政策的不滿,隨著抗議浪潮的擴大,人們開始把矛頭指向現行體制。
美國呼籲安理會關注伊朗局勢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內騷亂持續。僅德黑蘭一地,就有數百人被捕。局勢撲朔迷離。來源可靠的圖片少而又少。與此同時,美駐聯合國大使呼籲安理會關注伊朗局勢。
伊朗反政府示威持續 已造成十餘人死亡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國內警察和示威者之間暴力衝突不斷。官方媒體報導又有人喪生。聯邦德國政府呼籲德黑蘭當局,謹慎行事。美國總統川普则宣稱,伊朗應該「做出改變」。
封鎖通訊軟體 伊朗當局確認有抗議者死亡
原本由於對經濟現狀不滿而引起的示威抗議逐漸在伊朗全國蔓延擴大,甚至還發生了流血事件。德黑蘭政府周日下令封鎖了兩種手機應用程式,因為社交軟體在傳播消息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伊朗連日發生抗議 政府支持者也上街
伊朗多個城市近日發生民眾示威活動,抗議政府的經濟、民生政策以及宗教專制。周六,數千名支持政府的示威者走上街頭。
伊朗摔跤手「假輸」為哪般?
卡裡米(Ali Reza Karimi)的出場本身就是一個悲劇,體現了體育中的政治因素。根據其教練的指示,他在比賽中只能輸不能贏,為的是避免在下一場比賽中與以色列人對決。
兩伊強震:數百人罹難
伊朗和伊拉克遭遇7.3級強震,造成數百人死亡,數千人受傷。搜救工作步履維艱。
伊朗、伊拉克地震遇難者人數繼續上升
伊朗和伊拉克北部邊境地區發生7.3級地震,至少導致超過400人喪生,數千人受傷。目前德國和美國的地震監測機構對震中的說法不一。
真主黨指黎巴嫩總理訪沙烏地遭軟禁
黎巴嫩真主黨表示,沙烏地阿拉伯扣押了黎巴嫩政府總理哈裡裡,在向黎巴嫩「宣戰」。黎巴嫩官員要求沙烏地,讓哈裡裡回國。各方對中東緊張局勢感到擔憂。
沙烏地vs伊朗:從兩極政策到代理人戰爭
以遜尼派為主的沙烏地和什葉派為主的伊朗之間的恩怨世仇撕裂了中東。為何這兩個國家關係如此緊張,成為地區衝突滋生地呢?
川普伊核協議講話引爆爭執
這位美國總統的伊朗新戰略在國際上招致不滿和批評。一個問題讓人們忐忑不安:川普是否會在近期使與德黑蘭的核協議作廢?
上一頁
第11 頁,共4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