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伊朗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古稱波斯。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評論:噩夢般的伊朗革命
得益於對暴力和審查的有效使用,伊斯蘭革命四十周年之後,伊朗政權看上去相當穩定。德國之聲評論員Jamshid Barzegar認為,這種局面不會長久。
歐洲創建新支付機制 繞過美國對伊朗制裁
德、法、英三國正式成立一個用於與伊朗貿易的支付體系,名為INSTEX。由此,歐洲向美國作出有象徵意義的挑戰舉動。
涉嫌在歐策劃恐襲 伊朗遭德國制裁
德國政府懷疑伊朗在歐洲從事了襲擊並計劃製造更多襲擊事件。柏林因此準備制裁德黑蘭,對像是一家伊朗航空公司。
伊朗軍方貨機墜毀15人遇難
伊朗軍方稱,周一(1月14日),因惡劣天氣,一架波音707軍方貨機在首都德黑蘭以西墜毀,機上16人中15人遇難。
華為到底犯了什麼事?
孟晚舟在溫哥華轉機被捕後,當地法庭就保釋問題召開了三場聽證會。現場的媒體代表以及法庭公開的文件顯示,此案與華為的伊朗業務有關。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華為、孟晚舟成為美國司法當局的目標?
長平觀察:孟晚舟,保釋不必電視認罪
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被捕後,中國政府一再呼籲加拿大尊重人權。時評人長平認為,孟晚舟應該慶幸不用電視認罪就能獲得保釋。
「華為公主」出席保釋聽證 指控細節曝光
這個周末,有「華為公主」之稱的孟晚舟看來是要在監獄裡度過了。加拿大檢察機關在周五進行的聽證上明確指出了對孟晚舟的指控,並強勢要求法庭拒絕孟的保釋申請。
華為+孟晚舟:未上熱搜的熱搜話題
連熱搜排名前十都沒有上的「華為」和「CFO孟晚舟加拿大被捕」實際上已經成為目前中國民眾關注的首要話題。在言論空間被嚴格管制的社群網站上,竟也出現了許多質疑孟晚舟和華為的聲音。
華為財務長被捕 中美博奕再掀波瀾
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因為涉嫌違反美國伊朗制裁令在加拿大溫哥華被捕。加拿大警方應美方要求行動,這也讓原本暫緩的中美貿易戰火上加油。這起事件也因為孟晚舟是公司創辦人任正非的女兒而備受矚目。
單邊制裁生效 伊朗苦不堪言
美國周一正式重啟對伊朗制裁。作為伊朗石油的最大客戶,中國獲得了美國的豁免待遇,協同印度、日本、韓國等7國,能夠繼續進口伊朗石油。然而,制裁對經濟的影響已經逐步在伊朗的生活場景當中顯影。
千名伊朗學生上街抗議美國經濟制裁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五宣佈美國將恢復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他計畫對伊朗的石油和船運業進行制裁,並限制伊朗進行國際金融交易的能力。
美國對伊朗新制裁 歐盟不在「特赦」之列
華盛頓宣佈針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的同時,表示有八個國家獲得繼續從伊朗進口石油而不用擔心受罰的豁免。歐盟28個成員國無一獲此待遇。
專訪:「美國制裁伊朗 中國難以乘虛而入」
中國是伊朗最大的貿易夥伴,購入其大量的原油,並且銷售大量的工業產品。幾天後,美國將進一步加強對伊朗制裁、限制石油貿易,無視制裁的外國企業都可能遭受不能進入美國市場的懲罰。這將對中國造成怎樣的影響?德國之聲採訪了寧夏大學中東問題專家李紹先。
伊朗之後 美國下一個制裁目標是中國?
下周一,美國就將正式恢復對伊朗的制裁措施。與伊朗進行石油等商品貿易的外國企業,將會遭到禁止進入美國市場的懲罰。世貿組織前總幹事日前則警告稱,美國今後有可能用這種備受爭議的做法針對中國,迫使跨國企業撤離中國。
回懟川普?亞歐峰會力挺自由貿易
歐盟和亞洲國家表達了齊心合作的意願。在布魯塞爾召開的亞歐峰會上,與會者贊同自由貿易、支持巴黎氣候協議。這是針對美國總統川普发出的聲音嗎?
川普信沙烏地記者已死 各國觀望調查結論
沙烏地記者疑遭殺害事件發酵逾半個月,川普一直對沙烏地這位盟友「留有一手」,但隨著種種證據出爐,如今不得不鬆口。接下來要以何種行動回應,將會是美國的棘手難題。
納坦雅胡施壓梅克爾退出伊朗核協議
因修建定居點的爭議而被擱置的德以政府磋商現又得以重新開啟。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向德國總理梅克爾施壓,希望歐洲退出同伊朗簽署的核協議。
不服國際法庭判決 華府撤銷美伊條約
聯合國國際法院以美國違反《美伊友好條約》為由,下令美國取消對伊制裁。華盛頓反應激烈,隨即撤銷這份實施了63年的條約,美伊關係恐怕雪上加霜。
國際法院要求華盛頓解除對伊制裁 美表示不服
聯合國國際法院下令,美國必須取消對伊朗的"人道"物資制裁——美國總統川普在退出伊朗核協議後恢復了該制裁。對於該裁決,伊朗表示歡迎;美國則表示不會依據裁決行事。
川普联合國演說 拒絕全球主義
對著各國的領導人,川普重新闡述他對國際組織的不信任,主張「美國優先」,除了稱讚北韓之外,把中國、伊朗也都批評了一輪。
避規美制裁 歐盟宣佈迂迴措施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裡尼在紐約表示,為了挽救與伊朗簽署的核協議,歐盟準備成立一個機構來迴避美國對伊朗的制裁。
伊朗閱兵式遭槍擊多人死亡
在伊朗戰爭爆發周年紀念日革命衛隊舉行的閱兵式上,不明身份者向士兵開槍,導致眾多死傷。伊朗官方已經用強硬的語氣表示會用武力捍衛自身安全。
伊朗指責歐盟毫無作為 威脅提高鈾濃縮
伊朗外交部長表示,歐洲人不應該屈服於美國。如果歐盟繼續保持被動的態度,伊朗可能會重新提高鈾濃縮能力。
川普警告俄羅斯伊朗:莫插手伊德利卜
敘利亞政府軍預計即將向佔領伊德利卜省大部分地區的伊斯蘭叛軍發起進攻。美國總統川普因此向阿薩德總統的盟友發出不要動武的呼籲。
德黑蘭為中國在伊朗水域捕魚做辯護
伊朗人民要求德黑蘭政府做出明確的表態:中國捕魚船隻是否進入了伊朗海域。據悉,兩國間的相關契約簽署後沒有公佈。
國際原子能機構考察 伊朗仍遵守核協議
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後,國際原子能機構發表首份考察報告指伊朗仍然遵守核協議,但這似乎沒有令各方態度軟化,伊朗領導核心也再度表明退場的可能性。
伊朗將美國告上法庭:制裁違約
伊朗就美國恢複製裁一事向海牙國際法庭提起訴訟,要求取消川普下令實施的懲罰措施。伊朗方面在提起訴訟時使用了一個計策。
搞政治宣傳?「臉推谷」刪你帳戶!
Facebook、推特及谷歌等刪除與伊朗政治宣傳相關的帳戶。
不甩美國制裁令 中國買伊朗原油
美國正試圖阻止伊朗的石油出口,迫使德黑蘭當局談判,以達成新的核協議,並遏制其在中東的影響力。許多國家選擇配合,但中國另有對策。
德語報摘:「中國放寬市場準入是表面文章」
中國政府年初宣佈,今後將逐步放寬外企必須已合資方式進入中國的規定。但一些專家認為,這種讓步姿態只是表面文章。
面對美國威脅,中國「扛不起」撐伊朗的大旗?
川普威脅各國企業,「和伊朗做生意,就休想和美國做生意」。針對華盛頓的表態,中國官方和官媒分別做出回應,傳遞出了混合訊號。
川普扬言封殺 促外企勿與伊朗做生意
美國8月7日重啟對伊朗制裁後,川普再喊話,這次警告對象不只是伊朗。在歐洲企業紛紛撤離之下,迫逼伊朗接受更嚴協議的算盤能否打響?
制裁進行時:戴姆勒暫時告別伊朗
德國汽車生產商戴姆勒宣佈,全面停止其在伊朗的商務活動,「直到另行通知為止」。
歐盟抵制美國對伊朗制裁
布魯塞爾決意應用「抵禦法」,說服企業,繼續留在伊朗。不過,圍繞伊朗核協議爭端,保護歐盟企業不受美國制裁影響,說著容易,做起來難。
左手制裁右手談判 伊朗:美國打心理戰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重啟經濟制裁。伊朗因此陷入經濟動蕩。制裁措施8月7日正式啟動,預估造成更大影響。
德國企業撤離伊朗 目前難估影響規模
本周二(8月7日),美國對伊朗新一輪制裁措施生效。德國企業也間接受到影響。對伊朗經濟而言,制裁有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
美國恢複製裁伊朗 11月起擴至原油
川普总統退出了與伊朗的核協議,首批制裁措施重新生效。其實,伊朗經濟早已一蹶不振。美國的一大目標是,迫使該國不再介入中東衝突。歐盟則希望伊朗繼續出口原油。
「特金」之後「特魯」?川普愿與魯哈尼會晤
對待北韓方式的重演?在退出伊朗核協定、並即將恢復對伊朗制裁的情況下,美國總統川普表示願與伊朗對話。
德憲法保護局:間諜活動主要來自俄、中、伊朗
德國憲法保護局周二公佈最新年度報告,其中稱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的間諜活動在德國是最活躍的。
川普告訴魯哈尼:永遠不要再威脅美國
在一場不斷升級的口水戰中,川普在推特上告訴伊朗總統魯哈尼「永遠不要再威脅美國」。 伊朗外交部長也在推特上回擊,叫川普「要小心!」
美國逮捕疑似俄國女特工
一名現年29歲的俄羅斯女性因涉嫌從事間諜活動在華盛頓被捕。據稱,她按照俄羅斯政府的指示試圖影響美國政治。
50年前的今天:「核不擴散條約」簽署
初衷是為了讓這個世界多一份安全:50年前美國、英國同當時的蘇聯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但核裁軍卻始終未能實現。
德國之聲2018年自由言論獎授予伊朗政治學家
向伊朗政治學家齊巴卡蘭(Sadegh Zibakalam)授予德國之聲2018年言論自由獎是波昂全球媒體論壇的高潮。這也是支持全球言論自由的一個明確訊號。
德國專家:峰會讓北韓政權合法化
美國總統川普和北韓掌權者金正恩之間的峰會被認為是一次成功。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厄特爾(Janka Oertel)在接受德國之聲的採訪時警告人們不要過度興奮。
新加坡「特金會」都會談什麼
川普与金正恩將在本周二舉行一場歷史性的峰會,這給陷入困境的朝鮮半島帶來了希望。從北韓核問題到朝美多年敵對關係的正常化,這些都是本次會晤上雙方面臨的問題。
白宮揮舞大棒 伊朗投奔北京
本周末,伊朗總統魯哈尼將前往中國,參加上合組織峰會。面臨美國新一輪制裁的伊朗,會不會趁機投入北京的懷抱?
魯哈尼下月訪華 伊朗尋求中國協助
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後,揚言加重經濟制裁。德黑蘭當局試圖尋求中國協助,使協議能夠繼續實施。
美朝峰會最好前景:打造出"伊朗結果"?
川普与金正恩展開歷史性會晤之前,人們還有諸多疑問。比如兩位當中,誰會進行充分的準備?德國之聲記者帶著這樣的問題詢問了前北韓人權事務特使等美國南北韓問題專家。
挽救伊朗核協議 五國組「聯合陣線」
為了讓伊朗核協議能夠免於失敗,德國、法國、英國、俄羅斯和中國將於本周在維也納召開會議。但協議中的一個重量級參與者卻不會出席。
德語媒體:不要被假象矇蔽雙眼
中美貿易爭端出現了緩和的跡象,這究竟應該歸功於誰?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又是否會讓歐洲與中國互相接近?周末的德語媒體,探討了這些話題。
上一頁
第10 頁,共46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