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襲擊伊朗 擊斃軍方高層及核子科學家
2025年6月13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以色列週五(6月13日)襲擊伊朗首都德黑蘭,有多處核設施和彈道飛彈工廠遭到空襲,至少2位軍方高層遭擊斃。以色列稱為了阻止伊朗繼續推進核武發展,於是發起「先發制人的攻擊」,而且至少持續多日,約有200架戰鬥機參與了襲擊,襲擊了伊朗境內100多個目標。以色列軍方稱,摧毀了數十座雷達裝置和地對空飛彈發射器。美聯社指出,這可能是伊朗自從1980年代與伊拉克戰爭之後遇到最大的襲擊。
德黑蘭多處冒出黑煙;伊朗中部的納坦茲(Natanz)重要濃縮鈾設施也傳出爆炸。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證實納坦茲遭到攻擊,目前並沒有偵測到輻射外洩,接下來會持續密切追蹤伊朗情勢,並監測輻射水準是否有異常。伊朗方面則稱,納坦茲核設施的受損僅限於地表,且沒有造成人員傷亡,該説法和以色列軍方所稱擊中地下關鍵基礎設施有著明顯出入。
伊朗革命衛隊表示其最高指揮官薩拉米(Hossein Salami)喪命,該組織在德黑蘭的總部也遇襲。伊朗國營媒體稱,有兩位核子科學家阿巴希(Fereydoun Abbasi)和特蘭奇(Mohammad Mehdi Tehranchi)遇害;此外,德黑蘭的住宅區有多名孩童死於空襲之中。
美國網媒Axios還引述以色列官員說法指,除了空襲之外,以色列情報部門摩薩德(Mossad)在伊朗境內也發起一系列秘密破壞行動。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透過錄製的影片表示:「我們正處於以色列歷史上的決定性時刻……以色列發起了『獅子崛起行動』,這是一場具有針對性的軍事行動,目的是擊退伊朗對以色列生存的威脅。」
以色列安全部門消息人士稱,在大規模攻擊發生之前,摩薩德情報機構的特種部隊就已部署在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境內。以色列情報機構和軍方針對伊朗戰略飛彈防禦系統進行了一系列秘密行動。
以色列軍方參謀長薩米爾(Eyal Zamir)說已召集數萬名士兵,「在所有邊境地區做好準備」。
預期到伊朗會反擊,以色列已先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並暫時關閉了駐所有國家的全部使領館。根據以色列國防軍,伊朗朝以色列方向出動了大約100架無人機。稍早,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Ayatollah Ali Khamenei)稱以色列犯下了「邪惡又血腥」的罪行,因此會「自食惡果」。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Massud Peseschkian)也說,將作出「合理又強大」的回應。
13日,中國駐以色列和伊朗的大使館分別發佈警示,提醒公民密切關注情勢並注意安全。
美方未參與
據以色列軍方說法,他們獲得新的情報,顯示伊朗在發展核武器方面,即將「走向無法回頭的路」。以方並未公佈具體證據。路透社則引述一位熟悉美國情報的消息人士,稱美方的評估最近並沒有變化,也就是伊朗沒有在製造核武器,該國最高領袖也並未授權重啟2003年已停止的核武計劃。
伊朗軍方發言人警告道,以色列及其重要盟友美國將會付出「慘重代價」,指控美方幫助以色列襲擊伊朗。以色列公共廣播公司(Kan)引述以國官員說法稱,以色列曾就襲擊伊朗一事,跟美國協調。不過,美國政府表示並未參與以色列的行動。
美國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發聲明指出,以色列採取了單方面的自我防衛行動。「我們沒有涉入對伊朗的襲擊。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區域內的美軍……我要清楚表明:伊朗不應該以美國的利益和人員為目標。」美國國務院已發公告,要求所有在以色列的政府僱員及家屬「就地避難,等候進一步通知」。
美國總統川普則讚揚了以色列對伊朗的襲擊。他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採訪時說,以色列發動的襲擊「讓我覺得非常棒!我們給過伊朗(談判)機會了,但是他們沒能用好這個機會。……他們遭到了沉重打擊,很重的!那麼那麼地重,就像很重的打擊那樣。而且還會有更多這樣的攻擊,更多更多。」
據白宮消息,美國總統川普在13日上午舉行國安會議。週四(12日),川普曾說,雖然他不認為以色列很快就會攻擊伊朗,但他認為很可能發生,並希望能和平解決問題。美國似乎早已得知攻擊將發生,週三(11日)便從伊拉克撤出了部分外交官,並提供機會讓駐紮在整個中東地區的美軍家屬可以自願撤離。
一位美國官員向路透社透露,美國軍方正在制定緊急計劃,因應中東地區的各種突發事件,內容包括協助撤離美國平民。
美國和伊朗官員原定週日(15日)在中東國家阿曼舉行第六輪核談判。美方表示,目前該談判仍將照原定日期舉行。但是德廣聯駐土耳其記者援引外交圈內消息稱,伊朗方面很有可能會取消這場會談。
各方呼籲避免事態升級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透過發言人表示,譴責任何在中東的軍事升級舉動,並呼籲雙方克制,應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陷入更深的衝突。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呼籲各方保持最大克制。該機構負責人格羅西(Rafael Grossi)表示,必須避免事態進一步升級
沙烏地阿拉伯、阿曼、卡達等國強烈譴責以色列的行動,批評其違背國際法、威脅區域穩定。約旦則關閉了領空,作為預防措施。北約重要成員國土耳其宣稱,這起攻擊事件顯示以色列不願以外交手段解決問題。在烏克蘭戰爭後加強與伊朗合作的俄羅斯也譴責了以色列的攻擊。
歐盟外交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稱局勢危險,並表示她已準備好支持外交舉措; 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又譯默茨)稱今天凌晨從內塔尼亞胡處獲悉了這項軍事行動,他重申以色列有權捍衛其存在和人民的安全。同時,梅爾茨呼籲「雙方避免採取導致事態進一步升級並破壞整體關係的舉措」。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6月13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高度關注以色列攻擊伊朗,對行動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深感關切。 「中方反對侵犯伊朗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反對激化矛盾、擴大沖突,地區局勢再度驟然升溫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林劍還說,「中方願為推動局勢緩和發揮建設性作用。」
儘管面臨美國制裁的風險,中國仍與伊朗保持緊密的經貿聯繫,是後者最大的貿易夥伴,也是主要的伊朗石油購買國。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