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美關係
作為21世紀全球兩大強國,中美既是夥伴又是對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國能否超越美國成為第一經濟大國?
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雄心歷經了新冠疫情的打擊和房地產危機的影響,同時還受到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提升經濟增長將成為中共三中全會的首要關注點。
阿斯麥總裁:中美晶片戰不應繼續升級
荷蘭晶片設備製造商阿斯麥(ASML)新任首席執行官富凱(Christophe Fouquet)發出警告稱,一旦中美晶片戰繼續升級,將會給歐洲帶來嚴重後果,因為歐洲的晶片產能連自己的一半需求都難以滿足。
AI大會上海舉行 中國努力追趕美國
7月4日至6日,世界AI大會再次在上海舉行。德廣聯記者走訪現場後發現,許多中國企業都在大力研發人形機器人。業界專家則指出,人工智慧領域中國依然落後於美國,但是前者正在各種不利條件下努力趕超。
美國實體清單新增六家公司 四家涉培訓中國軍人
美國商務部本周二(7月2日)將六家公司列入貿易限制名單,其中四家被指與培訓中國軍隊有關。
智庫:古巴新雷達站 恐成中國監視美國工具
美國智庫發佈報告指,古巴在美軍基地附近建造了一座新雷達站,可能用來幫助中國進行監視、監聽活動,並取得美國軍事機密。對此,中國及古巴方面如何解釋?
中方駁美限制對華投資先進技術:無助AI發展
美國財政部6月發佈新規,要求美國的個人和企業投資中國人工智慧等領域須通報,有些可能威脅美國國安的投資還可能遭到禁止。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傅聰1日批評美方此舉不僅無助於AI發展,也在全球AI治理上製造對立。
憂中美貿易戰 中國7月大豆進口將攀新高
由於擔心川普再次入主白宮會導致中美貿易戰升溫,今年7月中國的大豆進口量可能創下歷史新高。目前全球大豆價格走低,不少進口商準備趁機囤貨。美國曾是中國最大的大豆進口來源國,而現在的外貿商則從巴西大量進口。
害怕被「卡脖子」 中國IT正在「去美化」
中國當局正在努力擺脫IT領域對美國技術的依賴。全國的政府機構、國有企業正在逐步汰換美國的硬體設備。這一雄心勃勃的全國產目標能夠實現嗎?又會面臨多高的成本?
坎貝爾:普丁訪朝後 北京在互動中透露出焦慮
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表示,儘管中國對外展現與俄羅斯關係緊密,但在普丁訪問北韓後,北京感到憂慮,擔心北韓可能會受到鼓勵挑起一場地區危機。
媒體:中企尋求投資馬來西亞以規避美國關稅
《金融時報》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一些中國企業希望通過遷移生產業務到馬來西亞來尋求避免美國關稅的保證。他們要求該國官員游說華盛頓,不要對中國企業在馬來西亞製造或組裝的產品加徵關稅。
牆外文摘:美俄中更新核測試設施是歷史的倒退
有文章指出,美國、俄羅斯和中國都在對其核測試設施進行現代化改造,這是國際軍備控制的倒退。歷史告訴我們,地球上即使只有一枚核武器,也有發生意外和溝通失誤的可能性,那可能意味著世界末日。
路透:中美舉行核會談 中方稱對台不訴諸核武
中國一貫主張其核武力量維持在「國安所需的最低水準」,但美國擔憂,若台海兩岸開戰,中國還是可能動用核武器。對此,中方在最近的一場半官方會議上聲稱,在台灣問題上不會訴諸核武。
中美舉行禁毒合作高級別會談
美國和中國周四舉行禁毒合作高級別會談。中方表示芬太尼問題根源在美國,但「中方願在物資管控、情報共享、執法和打擊跨國犯罪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
墨西哥毒販勾結中國地下錢莊洗錢 遭美國破獲
美國司法部18日宣佈,在中國及墨西哥的協助下破獲一起販毒集團洗錢案,該集團與中國地下錢莊有所關聯。另一方面,中國駐美大使謝鋒近日會見美國官員時再度強調,「芬太尼問題不是中國的問題」。
牆外文摘:中國邀請台灣網紅去幹什麼?
有評論認為,外國人在中國做網紅,有效的方法是在看似中立的觀察和隱晦的觀點上,能與中國官方話語和宣傳的既定路線一致,並以積極的方式描繪中國,然後再以所謂「真相講述者」自居,去重塑國際新聞裡的中國形象。
調高對華關稅?美商業團體尋求公開聽證會
逾百個美國商業團體向拜登政府發出呼籲,希望對方延後計劃,再多給他們一個月對加徵高關稅事宜發表意見,並尋求召開公開聽證會。與此同時,也有美國商業團體要求對中國進口商品設置更高的貿易壁壘。
中國海警新規生效 可拘「非法入境」外國人
中國《海警機構行政執法程序規定》6月15日正式生效。根據新規,「非法進入」中國領海及其以內海域的外國船舶可以被扣留,有「非法出入境嫌疑」的外國人也可被拘留審查,時長可達60天。菲律賓總統已經譴責過這一新規。
美軍高官:中國若攻台 美軍將把台海變地獄
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上將在不久前的新加坡香格里拉論壇上對《華盛頓郵報》記者透露,一旦中國開始武力攻打台灣,美軍就會用成千上萬的無人機、無人潛艇填滿台海地區,從而為後續部隊贏得時間。
喜歡中國更勝美國?新加坡年輕華人怎麼想?
華裔人口占比超過7成的新加坡,在一份2022年的跨國民調中,是「唯三」對中國、習近平持正面看法的國家,與馬來西亞與以色列並列。有學者分析,部分原因可能來自華裔民族對中國較容易產生「共感」,加上北京近年來不斷加強對海外華人的政治宣傳、致力「說好中國故事」。
四名美國大學教師在華遇襲 官方證實遭刺傷
美國國務院10日證實,4名在中國任教的美國康乃爾學院教師在中國遭到攻擊。社群平台X上也流傳了一段疑似為傷者倒臥在地上的影片。中國外交部證實4名外籍教師在吉林遇襲,警方初步判斷為偶發事件,案件的調查仍在進行中。
達賴喇嘛本月將前往美國接受治療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將於本月前往美國,接受膝蓋治療。達賴喇嘛的辦公室本周一表示,從6月20日開始,達賴喇嘛將停止公開活動。
中國防長猛烈抨擊台獨 台灣回應
6月2日,中國新任防長董軍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會發表演講,警告「誰膽敢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必將粉身碎骨、自取滅亡。」董軍同時強調中美應該加強兩軍交流。台灣總統府就董軍的發言做出回應。
美防長:與中國的衝突既非迫在眉睫亦非不可避免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周六強調他與中國國防部長恢復對話以避免「誤判和誤解」的重要性。他同時稱讚菲律賓總統馬科斯「如此有力地闡述了菲律賓是如何根據國際法捍衛其主權權利的」。
董軍、台海、南海:香格里拉對話的三大看點
專家向DW指出,本屆「香格里拉對話」是外界第一次觀察中國新任防長董軍如何應對外界,可說是這次的「主秀」。此外,美中防長預料將會晤、菲律賓總統「有備而來」的主題演說,也是重要焦點。
中美官員海事對話 台海局勢引關切
中美公佈了兩國官員舉行影片海事對話的消息。美方稱,對中國在台灣海峽及環台灣的軍演深表關切。中國則稱美國應立即停止支持縱容"台獨"勢力。
牆外文摘:「中國用語」是「支語警察」的假想敵?
有評論認為,無論帶有多少現實中國家力量的助推或宣傳,「中國用語」的傳播力,中國網路語言和新語言的生命力,都基於中國語言地景的多元性,基於現代標準漢語仍然沒有大一統的現實。
台海軍演結束 台北指責北京破壞穩定
中國官媒報導,在台海周邊的軍演已經在5月24日晚間結束。根據台灣國防部的說法,在為期兩天的軍演中,總共偵測到111架中國軍機和軍艦進入台灣附近海域。台灣總統府指責北京單方面挑釁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現狀。
中國宣佈對美軍工企業實施反制措施
自賴清德正式就任台灣總統以來,中國方面連續祭出針對美國的制裁。周三,外交部宣佈對包括洛克希德‧馬丁和雷神等在內的12家軍工企業採取制裁。
中國對歐美日台的化工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5月19日,中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對原產於歐盟、美國、台灣地區、日本的進口共聚聚甲醛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這種化工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配件、電子電器、工業機械等領域。
牆外文摘:520來臨,中共對台施壓有多狠?
有評論認為,北京試圖在不違背與華府之「默契」的情況下,向即將上任的賴清德政府施壓。這些行動雖然不會立即升高台灣海峽的緊張情勢,但引發各方意料之外之軍事衝突的風險,仍舊居高不下。
德語媒體:穩如磐石的中俄夥伴關係
周四,俄羅斯總統普丁到訪北京,並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舉行了會談。普丁開始其新一屆總統任期後將首次出訪目的地選擇中國,顯然也是為了凸顯莫斯科同北京非同尋常的夥伴關係。
不滿TikTok面臨遭禁 八名用戶狀告美國政府
各類網路平台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生計來源,也正因為如此,本周有八名用戶對美國政府取締TikTok的計劃提起了訴訟。
黃循財接任新加坡總理 美中之間如何取平衡
在美中緊張關係持續之際,有專家認為新加坡的新總理黃循財大致會維持李顯龍的路線,不在美中之間選邊站。黃循財5月初曾接受媒體專訪,說明了他怎麼理解美中角力,以及對台海兩岸局勢的看法。
中美將舉行首次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
據美國官員和中國官媒證實,中美兩國將於14日在日內瓦舉行首次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探討內容包括如何應對AI科技帶來的風險。美官員指出,中國在民用、軍事和安全領域迅速部署人工智慧,可能會損害美國及其盟友的安全。
中美恢復非法移民遣返合作 「走線「」潤美」恐遭遣返
據美聯社報導,中美雙方已悄悄恢復了非法滯留美國的中國移民的遣返合作。去年美國邊境官員在南部邊境逮捕了超過3.7萬名中國公民,同比增長10倍。上個月,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曾抱怨中方未努力控制中國「非法」移民湧入美國。
美國驅逐艦穿越台海 中方批美國「公開炒作」
距離台灣新總統宣誓就職已經不到兩周時間,周三一艘美軍驅逐艦穿越台灣海峽,引發中國強烈不滿。過去一段時間來,中美正努力恢復軍事對話,以減緩地區緊張局勢。
中美需求擴大,德國3月份出口意外增長
美國和中國對德國產品的需求推動了德國3月份出口出人意料地增長。但德國第一季度的整體經濟增長仍然微乎其微。
中國氣候特使赴美磋商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劉振民周二前往美國,與美國氣候特使波德斯塔會晤。世界最大的兩個碳排放國尋求加深合作。
美空軍部長乘AI戰機參與模擬空戰
假如中美在未來發生空中衝突,會否是無人駕駛的AI戰機群的較量?目前,運用了AI技術的美國F-16戰機已經進行了20多次模擬空戰,但暫無消息表明中國也在進行類似測試。
德語媒體:德國社會嚴重低估中國風險
布林肯訪華,美中雙方似乎在各說各話,《法蘭克福評論報》就此點評說,中國與西方分歧進一步擴大之趨勢似乎難以阻擋。《萊茵郵報》則繼續關注德國本周曝出的多起中國間諜案件,認為德國各界依然沒有意識到中國首先應該是對手,而非夥伴。
布林肯會晤習近平 稱中國對俄軍工支持引憂
布林肯訪華行程尾聲之際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布林肯談及北京提供的物資支持了莫斯科軍工業,敦促中國應對這一問題。此外,他還談及台灣、南中國海、人權等議題。
德語媒體:禁用TikTok 誰能受益?
美國國會通過強制剝離TikTok的法案,引發了德語區報刊的高度關注。《新蘇黎世報》認為,這並不會解決真正問題,反而會讓臉書等TikTok競爭對手獲益。《奧格斯堡匯報》則批評德國奧運代表團在同一天選擇TikTok作為贊助商。
布林肯對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提出關切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四與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會晤時,就中國的"貿易政策和非市場經濟做法"提出擔憂。中國外交部回應稱,中方一貫按照市場原則開展經貿合作。
面對面外交很重要!布林肯在上海發布影片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已抵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這是他一年之內第二次訪華。抵達中國後,他發布一段以夜上海為背景的影片,其中也透露了此行的目的。
布林肯飛抵上海 開始三天訪華行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周三抵達上海,開始為期三天的訪華行程。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中美關係有所緩解,但仍存在一系列足以危害雙邊關係穩定的爭執議題。
布林肯下周訪華 談俄烏戰爭、台海、經貿
美國官方證實國務卿布林肯將於下周三(4月24日)再次訪問中國。此前北京已表示歡迎布林肯訪華。目前國際局勢和美中關係均呈緊張勢態,布林肯的議題清單相應很長。
拜登呼籲將中國鋼鐵和鋁的關稅提高為三倍
美國總統拜登呼籲將對中國鋼鐵和鋁的關稅提高為三倍。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表示還將調查中國的造船業和其他行業可能存在的不公平貿易行為。
中美防長1年多來首通話 美軍機飛越台海
自去年舊金山「拜習會」後,美中關係有好轉跡象。時隔1年半,雙方軍事領袖16日首度視訊通話,接下來幾週內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將出訪中國。這幾場交流包含哪些重要議題?
德語媒體:耶倫艱難的中國之行
美國財長耶倫一向被視為拜登政府中的對華鴿派,她此次中國之行的目的本是想化解經貿領域的中美爭端。但為期四天的訪華行程結束之際,耶倫還是對中國政府提出了措辭強烈的批評。
牆外文摘:中共官媒的取巧與「翻車」
有評論認為,中共宣傳部門同時勝任傳達權威訊息和動員大眾功能的要訣,在於賦予不同重要等級的官媒、以及紙媒和網路新媒體渠道以不同的職責、不同的管理模式,多渠道、多角度、多層次地影響群眾。
上一頁
第8 頁,共6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