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美關係
作為21世紀全球兩大強國,中美既是夥伴又是對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專訪:小馬科斯的中美翹翹板
在小馬科斯確定成為下一任菲律賓總統後,各界都在觀望這個發展會如何影響菲律賓未來局勢。長期研究菲律賓政治的作者江懷哲認為,小馬科斯在對中對美、南海議題、家族歷史上都各有不同挑戰。
中國反對美國晶片法案?美商務部長:北京怕輸了優勢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週三(5月11日)稱,北京反對美國通過晶片法案,是因為擔心美國取得競爭優勢,對此「毫不意外」。這項預計挹注520億美元支持美國半導體晶片製造的法案,將如何加劇美中科技戰?
調查:75%中國網民認為挺俄符合中國利益
一份由卡特中心和RIWI協作的調查發現,75%的受訪者認為「在俄烏衝突中支持俄羅斯」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劉亞偉表示,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近年來的對華態度引起中國人不滿,西方社會應客觀公正看待中國。
美國務院官網更新美台關係 專家:更明確闡述對台政策
美國國務院官網5日移除「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等內容,引發海峽兩岸關注。中國批評美國此舉是在掏空「一中原則」,美國則重申其對台政策不變。專家認為,此舉只是更明確的呈現美對台政策,而非含有任何實質改變。
北京不同意台灣參與世衛大會 中美繼續角力
台灣在2009年到2016年間以觀察員身份受邀參與世衛大會,但2017年民進黨執政以來,北京因反對其兩岸政策使台灣未能與會。這次美國大動作通過法案要官員協助台灣恢復觀察員地位。北京在5月9日則明確表態,不同意台灣參與2022世衛大會。
牆外文摘:李家超對當前官民矛盾認知脫節
有評論認為,香港特首候選人李家超與其團隊對當前官民矛盾認知脫節,既未有意識到民情接受林鄭不進行強檢的決定,亦未有向林鄭剛愎自用的公眾印象埋手,反而提出「執行力」、「以結果為目標」等,去嘗試論述自己與林鄭在領導能力上的差異。
警告有效?美方稱未發現中國援助俄羅斯
路透社援引美國高官報導稱,華盛頓至今沒有發現中國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提供軍事或經濟上的援助。專家表示,這可能是美國和歐盟對北京一再發出的警告產生了作用。
德語媒體:西方願意犧牲經濟利益、為價值觀而戰嗎?
《新蘇黎世報》呼籲,西方國家必須在烏克蘭戰場向北京專制者發出一個明確的訊號:「西方願為價值觀而戰」。《焦點雜誌》刊評認為,當年蘇軍入侵阿富汗時,貪婪的西德就未曾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如果這種貪婪不能被制止,歐洲將陷入更加危險的對華依賴。
美考慮取消對華關稅 共和黨也「叛離」川普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透露,正在考慮取消川普时期引入的對華懲罰性關稅,以應對美國高企的通膨率。白宮方面還建議北京方面也對等取消部分對美關稅。與此同時,共和黨人也開始呼籲降低對華關稅。
美國警告: 若中國在索羅門群島軍事擴張將「相應回應」
美國周五警告說,如果中國在戰略要地索羅門群島上建立軍事基地,美國將作出「相應的回應」。 索羅門群島總理保證,與中國簽署的協議不包括建立任何軍事基地。
美考慮降低對華徵稅 關稅戰有望稍緩?
自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期間開打的中美關稅戰持續多年,白宮顧問週四(4月21日)透露風聲,可望在部分非戰略性的中國商品上降低徵稅。
德語媒體:歐俄兩敗俱傷 中美漁翁得利?
《南德意志報》擔心,隨著烏克蘭戰爭的延續,全世界都告別了和平發展的時代,包括中美俄歐在內,不同陣營之間不再互相信任。《維也納報》則認為,這場衝突的輸家是俄羅斯和歐洲,漁翁得利的則是中國和美國。
美財長批中國袖手旁觀 北京:與俄關係無涉烏克蘭
烏東陷入浴血戰爭又傳出化武攻擊,美國對於中國遲未表態感到越來越不耐,財政部長葉倫直接點名北京,並強調經濟與國安息息相關。
德語媒體:習近平的平行世界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經兩年有餘。世界各國陸續放鬆防疫措施之際,中國的疫情管控卻變得越來越嚴苛。種種跡象顯示,對中國領導層來說,突顯中國社會制度的優越性已經超越了防控病毒傳播本身。
「印太經濟框架」納台灣? 美又「戰略模糊」
台灣多次表達加入美方「印太經濟框架」的期待,但顯然這個議題除了經濟考量,還有政治上的顧慮。中國方面又是如何看待美方這個新的經濟戰略?
跟北京搶市場 戴琪:中美談判重點不在新協議
隨著北京加倍推行其以國家為中心的經濟體系,美國誓言捍衛其經濟利益和價值觀,抵禦中國經濟政策的負面影響。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提到了實際的作法。
中國主持阿富汗鄰國會議 背後有哪些戰略考量?
包括俄羅斯外長在內的多國高官趕赴中國出席阿富汗鄰國外長會議,中國是否在打造一個「反西方聯盟」?阿富汗局勢,是否會成為北京進一步消解俄羅斯在中亞地區傳統影響力的契機?
德語媒體:歐洲必須做出抉擇
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後,西方各國步調一致地大面積斷絕了同俄羅斯的經濟往來。但是,在是否也應同中國脫鉤的問題上,美國的立場鮮明,歐洲則一直搖擺不定。
美國和菲律賓在台灣附近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
在菲律賓北部與台灣的海域邊界附近,數千名美國和菲律賓將士開始了多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軍事演習。組織者表示,"這是為了共同防禦,絕不是為了進攻。"
美國重新豁免352項中國進口商品關稅
這些豁免措施在2020年底失效,現在將延長至2022年底。美國政府原本研議549項豁免,但最終只有352項獲批,有哪些商品取得豁免?
德語媒體:西方是否應拉攏中國?
習近平與拜登的會談吸引了德語區各大報刊的關注。《每日鏡報》認為,中國也許很快就會加入西方譴責俄羅斯的隊伍;《經濟周刊》呼籲德國總理也像美國總統一樣,努力拉攏北京一同制止普丁;《標準報》則對此類言論提出批評,認為就算北京真能制止莫斯科,西方也
中美元首會談聚焦烏克蘭 各方如何看?
3月18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進行了近兩個小時的線上會晤,其中最重要的議題就是烏克蘭危機。習近平呼籲各方應緩和局勢,而拜登則再次警告中方切勿對俄羅斯提供援助。各國專家以及媒體如何點評雙方的表態?
美中峰會談烏克蘭局勢 習近平稱「反對戰爭」
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五(3月18日)進行了通話,討論美中兩國間的競爭和烏克蘭戰爭。習近平表示,「不願意看到」烏克蘭危機,衝突對抗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國家關係不能走到兵戎相向這一步。
中國會不會支持俄羅斯 歐洲專家這樣說
在中美高官結束於羅馬的會晤後,美國官員擔心中國已決定對俄羅斯提供援助。專家告訴德國之聲,中國目前仍嘗試在與俄羅斯的關係中找到平衡,但若北京決定支持莫斯科,歐盟國家必定會重新考慮與中國的關係。
美憂俄中結盟 蘇利文和楊潔篪一談7小時
雖然俄中皆否認莫斯科向北京尋求軍事援助,但美國多項情報指出,已預期雙方會否認。北京最後會怎麼做,這個談判已經顯露端倪。
任總理最後一年 李克強:中美大門開了不應再關
中國兩會於3月11日上午落幕。會後,李克強隨即舉行例行的總理記者會。李克強在記者會上稱,這是他擔任總理的最後一年。從經濟、疫情、俄烏、港台到中美關係,李克強怎回應?
專訪作家福萊特:現實真和我在書中描繪的可怕進程一模一樣
英國作家福萊特的作品《從不》虛構了美中之間爆發核戰的故事。而在烏克蘭戰事愈演愈烈、俄羅斯宣佈戰略威懾部隊進入「特殊戰備狀態」的當下,這部虛構文學作品也突然有了現實意義。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這位作家明確表示,小說主角完全可以替換成俄羅斯。
歐洲能幫助緩和美中關係嗎?
儘管歐盟在亞洲的影響範圍有限,但一些人認為該集團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對沖」地位可為其提供一些影響力。
拜登政府代表團為何於敏感時機訪台?
拜登政府派出一個由前高級國防和安全官員組成的跨黨派代表團於周二(3月1日)下午抵達台灣,周三晚上離開。一些學者認為,這顯示美國並未因烏俄目前的緊張局勢,把戰略重心轉移到歐洲,拜登可借此行動破解「西方無用論」的說法。
中方紀念「上海公報」示好美國
2月28日,中方低調舉辦中美「上海公報」發表50周年紀念大會。外長王毅通過影片致詞,強調台灣問題是「上海公報」的核心,同時稱「中美關係的大門既然打開了,就不應再關上」。
牆外文摘:「聯中制俄」的季辛吉路線會不會復活?
有評論認為,烏克蘭危機讓半個世紀前季辛吉的「聯中制俄」思維在華府國安圈躍躍欲試。與此同時,北京不喜歡外界把台灣拿來和主權國家烏克蘭類比。
伊朗核談判前景樂觀 美國希望全力抗中壓俄
伊朗、歐洲、美國近期都釋放出了核問題談判的積極訊號,表示有信心達成新協議。分析人士指出,這是因為西方國家希望抑制全球油價高漲的勢頭,也因為美國想要避免同時對付俄羅斯、中國、伊朗這三個對手。
尼克森訪華50周年:美中關係從未容易 也永遠不會容易
50年前的今天,仍處在冷戰的高峰時期,美國總統尼克森跨越太平洋訪問共產主義中國的權力中心——北京。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訪問不僅以一種在當時無可想像的方式改變了美中關係,同時也改變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阿裡、騰訊電商網站被美國列「惡名市場」名單
美國公佈2021「惡名市場」黑名單,包括42個在線市場和35個實體市場,其中包括多個中國電商網站,它們被指從事或協助進行大量的假冒商標或侵犯版權的行為。
最新民調:東南亞民眾擔心難以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
東南亞是中美爭霸的主要競技場之一,當地民眾如何看待這兩個國家?最新民調顯示,兩國在當地的好感度均有所上升,受訪者總體上依然更信任美國。值得一提的是,東南亞內部在對華議題上有著明顯的分歧。
谷愛凌的商業價值
繼拿下一枚冬奧金牌之後,代表中國隊參賽的「雪上公主」谷愛凌周二再奪一枚銀牌。作為20多個品牌的全球代言人,她帶來的商業價值不同凡響。
美國商會稱拜登考慮對中國另啟貿易調查
美國商會透露,拜登考慮對中國啟動貿易調查,並可能對華會實施新的關稅。與此同時,美國還可能和歐洲和其他盟友更緊密合作,向中國要求為國際企業提供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中美貿易戰:數據曝北京採購承諾存巨大缺口
美國公佈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的採購遠不及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的承諾,美國官員呼籲中國採取「具體行動」,對此中國如何回應?中美下一步會如何談判?
中國官媒:美國試圖慫恿運動員「擾亂」冬奧會
《中國日報》本周五報導稱,有消息人士聲稱,華盛頓計劃慫恿運動員在冬奧會期間批評中國、消極比賽,蓄意破壞、政治化這項體育盛事。美國駐華大使館則否認了這一說法,稱中方「試圖誤導公眾」。
賴清德再與美方互動 中國駐美大使提出罕見警告
在從宏都拉斯返回台灣的途中,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再次在美國停留,並與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進行連線。此前,賴清德已經在宏都拉斯與美副總統哈里斯有所互動。這引起北京強烈不滿。中國駐美大使警告,如果美國支持台灣獨立,中美可能會有軍事衝突。
北京冬奧倒數七天 中美外交國防舌戰
有關美國是否因為中國防疫措施不符合外交規定欲「授權撤離」外交官,華盛頓做出最新回應。北京也嚴詞反擊,並說對美國在冬奧期間「挑釁」所有準備。
北京冬奧:迴避政治地雷 贊助商異常低調
與2018年韓國平昌奧運相比,北京冬奧在國際宣傳上顯得安靜許多。在美中關係惡化下,許多奧運官方贊助商態度低調,有企業擔心,一旦品牌與北京冬奧掛鉤,恐將引發公關危機。
憂危害國安 美FCC撤銷中國聯通營運授權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 (FCC)以國安為由,投票撤銷中國聯通在美國營運授權,並要求該公司在命令發布後60天內,停止在美國的國內與國際電信服務。該公司稱這個決定沒有任何正當理由。
專訪:中國半導體業離「高端製造」仍非常遙遠
曾在晶片供應上被「卡脖子」的中國,在全球晶片市場的銷售佔額已超過台灣,但離位居一、二的美國和韓國仍有一段距離。德國之聲訪問專家卡普利(Alex Capri),瞭解中國半導體發展是否正「超英趕美」?
牆外文摘:香港沉沒,乃因抗爭未有「見好就收」?
有評論認為,香港人的民主抗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間起伏與演變都是時勢造就的,不是某些人左右的結果,並不存在「見好就收」的空間。與中共妥協,只是單方面不斷的退讓與屈服,最終習慣被統治而已。
美跨黨派議員呼籲政府豁免中國商品關稅
拜登19日才說因為中國沒有達到貿易協定採購目標,要解除關稅「還早」。20日141名來自不同黨派的議員就提出不同的想法。這是跟總統唱反調?
拜登上任一年 美中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一年前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中國領導層或許抱著一種矛盾心態:一方面期待新總統一改川普任性好鬥的風格,華盛頓能與北京重新對話;另一方面又擔心民主黨人上台後,其原本對華不友好的路線讓目前的對抗勢態加劇。這一年來,美中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英媒:阿里巴巴美國雲端業務恐不保
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政府正在以國家安全為由,審查阿里巴巴在美國的雲端業務。消息指出,美國監管機構可能禁止國人使用阿里巴巴的雲端業務。
德語媒體:如果中國清零政策擋不住奧密克戎……
如果奧密克戎感染浪潮呼嘯而至,中國的大城市可能會一個接一個地進入封閉狀態。德國《焦點》指出,屆時疫情帶來的後果和影響就不會僅侷限於中國了,德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會品嘗苦果。
德語媒體:積極勸架?坐山觀虎鬥?
瑞士《金融經濟報》刊發客席評論,呼籲歐洲當好美中之間的調停人,避免大國之間發生戰爭。柏林《每日鏡報》則分析指出,鑑於俄羅斯當前國力明顯弱於中國,北京不會介意哈薩克斯坦全面依附俄羅斯,畢竟這有助於維護「一帶一路」沿線的局勢穩定。
上一頁
第21 頁,共6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