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美關係
作為21世紀全球兩大強國,中美既是夥伴又是對手。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媒體:台美國安官員在阿拉斯加密談
據《金融時報》等媒體報導,美國國防部印太事務官員和台灣國安會官員上週在安克拉治舉行秘密會談。消息人士透露,雙方原本安排的會面層級更高,但由於川普政府擔心會破壞跟中國的貿易談判和美中領袖峰會的規劃,台美會談因而延期並降級。
川普评9‧3閱兵
川普在白宮會見來訪的波蘭總統時,被記者問及一天前北京舉行的大閱兵儀式
需求仍疲軟 中國製造業連續五個月在收縮區間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今年8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雖較7月略有回升但仍低於分界點。國內需求的疲軟和中美貿易協議的前景不明朗給生產商的信心造成影響。
德語媒體:中國如何將我們變成中國人
媒體看中國
《世界報》發表長篇評論稱,DeepSeek, TikTok以及PopMart風靡全球,不僅展示了中國在技術層面上的快速崛起,也意味著中國正在悄然重塑全球價值觀與文化標準。《法蘭克福匯報》評論稱,川普将莫迪推向了中國的懷抱。
德語媒體:莫迪的兩難境地
媒體看中國
《法蘭克福匯報》指出,川普的關稅大棒重擊印度,勢必導致新德里同華盛頓關係的疏遠,但倘若印度因此而加入反西方聯盟,無疑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商報》發表評論稱,恆大被香港股市摘牌,意味著恆大的終結,但中國的房地產危機卻仍在繼續。
川普称中國留學生「非常重要」 歡迎60萬人來美
在數月來推行收緊簽證政策,以減少中國學生赴美數量後,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將允許60萬中國學生進入美國大學。這在其忠實的保守派選民中也引發了強烈爭議。
川普: 「如果不得已,我會向中國徵收200%關稅」
在白宮與韓國總統李在明舉行雙邊會晤時,川普表示可能在不久後訪華,並稱「如果不得已,我可以向中國徵收200%關稅」。
德語媒體:川普的任性對習近平極為有利
媒體看中國
《商報》評論指出,川普对待普丁的方式,讓北京更加堅信,只要硬抗到底,就會有豐厚的回報。《商報》另一篇報導稱,中美爭端令高度依賴中美兩大市場的晶片產業陷入困境。
牆外文摘:習近平是列寧主義政權的堅定捍衛者
牆外文摘
史達林研究專家斯蒂芬‧考特金認為,習近平是中國列寧主義政權的產物,也是該政權的堅定捍衛者。他畢生的使命就是確保這個政權的存續。確保政權存續就意味著要禁止任何有意義的政治改革。
川普称獲習近平承諾:在任期內不會攻台
美國總統川普对外披露,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他做出了一項關鍵承諾,引發外界對台海局勢和中美關係走向的廣泛猜測。
德語媒體:在稀土領域,歐洲正在喪失主權
媒體看中國
《商報》評論稱,面對中國在稀土領域不斷強化的主導地位,歐洲一直沒有採取應對措施,這無疑是一次戰略性失敗。《新蘇黎世報》評論稱,中國並不會爭奪美國的霸主地位。
金融時報:中國要求美國放寬晶片限制
先進晶片對人工智慧的高速運行至關重要,而美國則對高端晶片的對華出口實施了限制。在可能的川普与習近平峰會之前,北京正在向華盛頓施壓,要求美方放寬晶片限制。
德語媒體:稀土成了中國勒索世界的武器
媒體看中國
《南德意志報》報導稱,中國在稀土行業的壟斷地位正在成為北京制衡西方的戰略武器,但礦區環境和民眾健康卻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法蘭克福匯報》援引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歐美對中國稀土的高度依賴,中短期內很難出現改觀。
德語媒體:中美夾縫中的歐洲必須奮起反擊
媒體看中國
《南德意志報》評論稱,相較於川普的關稅大棒,中國對歐洲構成的威脅更大,如果不能認清這一點,歐洲終將付出慘痛代價。《世界報》認為,儘管川普发出了最後通牒,但中國停止購買俄羅斯原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客座評論:如何評估習近平的權力
鄧聿文
中共的北戴河時間又到了。按照「慣例」,每年中共高層北戴河休假期間,有關習近平的各種謠言都會格外密集,尤其涉及其權力地位問題。外界該如何評估習近平的權力呢?
美中延長談判期?美代表:朝這一方向努力
美中在斯德哥爾摩未能確定是否延長8月12日這一談判截止日期。不過,美談判代表周末表示,在朝這一方向努力。與此同時,對於美國提出要求停止從俄羅斯購買石油,中國作出強硬回應。
德語媒體:歐洲會淪為中美經濟殖民地嗎?
媒體看中國
《日報》認為,儘管中國的人權狀況惡劣,但是和積極推進綠色能源的中國加強合作,總歸比屈從於試圖破壞氣候的川普好。《商報》則擔心,歐洲的高薪工作崗位會逐漸轉移到海外。
中美貿易協議接近達成 美財長稱「並非百分百完成」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周四表示,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協議「並非百分百完成」,但相信已具備達成協議的基礎。這份潛在的協議旨在解決關稅爭端和稀土礦產問題,然而,在8月12日最終期限前,技術細節仍待敲定,印度等國也因與俄羅斯的貿易往來,面臨美國關稅威脅。
德語媒體:美國不再歡迎台灣總統?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認為,如果美國總統川普为了同北京達成貿易協定,而拒絕讓台灣總統賴清德出訪行程中過境美國,那無疑是向台灣發出了一個危險訊號。《世界報》發表評論稱,中美關稅戰的結局將決定未來國際貿易的走向。
美中瑞典談判無重大進展 將延長關稅「休兵」期
美中為期兩天的貿易談判落幕,雙方稱會議相當有建設性,有望再把關稅談判期延後90天,但並未簽署協議。對於外界關注川普和習近平是否將會晤,美國官員則稱未討論。
IMF上調全球經濟預期 中國幅度最大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發布最新報告,上調了今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預期,其中中國經濟的預測獲得了顯著提升。
長和尋求「主要」中國投資者加入巴拿馬港口交易
香港長江和記實業欲將巴拿馬港口經營權出售給美國貝萊德集團領銜的財團,受到中國的強烈批評。如今,長和宣佈擬邀請來自中國內地的主要策略投資者加入財團。知情人士稱,這一投資者是中遠集團。
賴清德欲過境美國遭拒?台灣外交部否認
據《金融時報》等媒體消息,美國拒絕讓台灣總統賴清德過境紐約,分析指這可能是擔心破壞美中貿易談判,以及美中元首會晤的安排。中國外交部上週已表態反對賴清德赴美,稱其為「竄訪」;台灣政府則表示賴清德近期無出訪行程,因此沒有所謂「美方不同意過境」。
中美貿易談判關鍵期 美國會兩黨參議員將提出涉疆涉台新法案
在川普政府聚焦中美貿易談判之際,美國國會兩黨參議員計劃推出三項對華法案,針對中國在新疆人權、對台灣施壓以及跨國鎮壓行為,凸顯國會在對華安全與人權議題上的強硬立場。
美中於瑞典會談 貿易談判期傳將再延90天
據《南華早報》等媒體,美中新一輪貿易談判可能將進一步延後原定的期限,並討論是否取消川普因芬太尼問題對中國加徵的20%關稅。此外,這次會談還預期提及中國「產能過剩」、美國的出口管制政策等經濟議題。
中美貿易戰夾縫求生:跨境商人如何適應變局?
在瞬息萬變的中美貿易戰背景下,跨境商人正努力尋找生存空間。從生產商積極談判、中介公司避稅奇招,到中國電商轉戰歐洲、大公司產業鏈轉移,各方在關稅重壓下探索出路,然而部分成本最終仍轉嫁至美國消費者。
美中將於瑞典會談 擬延長關稅談判期
美國財長貝森特宣佈將於下週在瑞典與中國官員會面,延續美中貿易談判。據悉,此次會談是為了延長雙方當前的貿易戰休兵狀態,把原訂8月中旬的期限再往後延。
德語媒體:謎一般的川普对華戰略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發表長篇分析文章認為,川普开啟其第二個總統任期至今,除了出台了一系列變幻無常的關稅政策之外,並沒有拿出線路明晰的對華戰略。《法蘭克福匯報》則關注到了英偉達總裁此前訪華時的雙重角色。
中國對美稀土出口回升 兩國領袖會晤有譜?
隨著美中貿易戰休兵,中國6月輸出美國的稀土量是前一個月的7倍以上。此前,兩國達成協議,中國恢復稀土出口,美國也重新開放輝達的H20晶片輸往中國。另外有消息稱,川普與習近平可能在今年10月底的APEC峰會之前或會議期間會晤。
德語媒體:川普让中國贏了又贏
媒體看中國
意識到普丁缺乏和平誠意的川普威脅要對俄羅斯石油的主要買家加徵高額關稅,奧地利《標準報》指出,這很可能重燃損人不利己的美中貿易戰,而且會在其他方面加強北京的競爭優勢。《萊茵郵報》則指出,川普的關稅會讓其他國家投入中國懷抱。
微軟不再用中國工程師為美軍提供技術支持
微軟公司7月18日表示,不再使用位於中國的工程師為美國軍方提供技術支持。此前,一篇深度調查新聞報導揭露了微軟使用中國工程師參與美軍雲計算系統的研發,但是其雇傭的安防人員卻缺乏足夠的能力來判斷中國工程師會否構成威脅。
「四兆男」黃仁勳在中國都講了些什麼?
連川普都為他驕傲。「四兆男」黃仁勳再訪華,此次他不僅帶來H20解禁,想賣更強的晶片!他為何高調盛贊華為,甚至反問「誰能更強」?
德語媒體:寅吃卯糧- 中國經濟增長的背後
媒體看中國
《經濟周刊》評論認為,中國經濟第二季度雖然實現了5.2%的增長,但這一數據並不能說明中國經濟已經恢復了活力。《法蘭克福匯報》指出,禁止向中國出口高端光刻機,只會激發中國自主研發相關技術的動力。
富國銀行高管遭中國禁止出境 暫停赴華商旅
據《華爾街日報》、彭博社等媒體消息,一位在美國富國銀行任職、出生於中國的女性近期在中國遭禁止離境,再度引發外企人士對於前往中國出差、在當地開展業務的疑慮。
蘋果斥資5億 採購美國本土稀土磁體
幾乎壟斷全球稀土市場的中國,屢屢將這種關鍵原材料作為貿易戰的槓桿,北京正在不斷收緊對各類稀土材料的出口管制。現在,蘋果公司與一家美國本土稀土供應商簽署了長期協議,購買稀土磁體材料,並在加州建設最先進的稀土回收設施。
客座評論:川普對俄下最後通牒 戳破習近平和普丁的同床異夢
黃錦鐘
DW中文客座評論員黃錦鐘分析指出,中俄一再重申「上不封頂」的友好關係,實際上雙方互動充滿算計,只是彼此利用的「投機」結盟,互信薄弱,有變節可能。川普要求普丁50天內與烏克蘭達成協議,揚言課徵「次級制裁」,對中俄關係是一大考驗。
歐洲在中美之間的平衡術
威脅加徵關稅之後,美國這個老盟友在還能信任嗎?共產主義中國是否是歐洲的選項?全球化需要共同行動,而歐盟正陷於兩難之中。
中美關稅「休戰」推中國6月出口超預期增長
在中美就關稅達成暫時休戰的背景下,企業和進口商在8月新關稅生效前加緊下單,推動中國6月出口加速增長。但分析人士預計未來出口動能或難持續。此外中美貿易談判進展有限,政策不確定性也在上升。
牆外文摘:國安局長現身華府,台灣外交微妙突圍?
牆外文摘
有評論認為,台灣國安局長蔡明彥高調入列台美經貿談判團隊,已遠超戰略學者所說的「違和感」,而是帶有高度戰略意圖,不排除台美聯手藉此對北京「亮劍」。
媒體:五角大樓要求盟友就「中美戰爭」明確立場
有媒體報導稱,美國國防部正在敦促日本、澳洲表态:如果中美因為台灣發生戰爭,兩國將扮演什麼角色。
澳總理開啟二度訪華之旅 經貿升溫難掩安全分歧
澳洲总理阿爾巴尼斯本周六開啟其作為總理的第二次訪華之旅。此行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依舊嚴峻的大背景下,旨在鞏固近期才得以穩定的雙邊貿易關係,並在中美大國夾縫間尋求外交平衡。
德語媒體:「親者痛仇者快」的川普亚洲政策
媒體看中國
《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稱,川普总統對日韓等十個亞洲國家推出的關稅政策,只能令亞洲盟友同美國漸行漸遠,並最終損害美國的利益。《法蘭克福匯報》評論稱,擴容後的金磚集團,正在顯露出越來越明顯的裂痕。
盧比奧首會王毅 稱「川習會」有望舉行
在吉隆坡舉行的東協外長會議期間,美國國務卿盧比奧與中國最高級別外交官員王毅舉行會晤,雙方都稱會晤是「積極的」。盧比奧同時表示,雙方都有「強烈意願」舉行首腦峰會。
亞洲為何吞川普關稅重拳?專家指向中國因素
雖然仍在跟各國談判,但美國總統川普週二又宣佈將對銅和藥品加徵關稅,並準備寄關稅通知信給至少7國。此前,川普已公佈針對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的稅率;有專家分析認為,此舉是為了施壓這些國家減少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所採取的策略之一。
牆外文摘:未來或將出現兩個「第十五世達賴喇嘛」
牆外文摘
有評論指出,隨著達賴喇嘛公開宣佈其繼任安排並遭北京反駁,局勢已明確:兩個「第十五世達賴喇嘛」將登上國際舞台,爭奪正統地位,這一僵局可能持續數十年。
川普称美中TikTok磋商即將開始
川普已經三度延長對TikTok的「不賣就禁」期限。現在他表示,美中雙方將在兩三天後開始就此問題磋商。此前,他已透露「有一群非常富有的人」想要收購TikTok。不過,問題的關鍵依然在於中國政府屆時是否會批准這項收購交易。
中國採取措施打擊芬太尼化學前體 回應美國要求
在中美關係中,芬太尼走私仍是一個主要障礙。北京新近將兩種芬太尼前體列入管制化學品,並高調打擊毒品相關洗錢及受賄。
客座評論:川普介入中東局勢給習近平什麼警示?
黃錦鐘
以色列與伊朗歷經數日軍事衝突後達成停火共識。DW中文客座評論員黃錦鐘指出,以伊兩國停火符合各自利益,川普也不願意深陷中東戰場泥淖,徒增美國安全風險。此外,川普下令突襲伊朗也為印太地緣政治形成外溢效果,有助強化美國嚇阻可信度。
中情局發漢語短片招募線人 北京斥「荒唐可笑」
上月,美國中情局發布兩則中文短影片,以中國高層官員面對內鬥的不安,和基層人員對體制不滿的視角為主題,鼓勵中國官員與中情局合作。中國國安部周三斥之為「滑稽表演」。
遊客望而卻步 中美各陷旅遊困境
儘管中國國際旅遊業尚未從疫情與地緣政治中完全復甦,但美國在川普再次執政後,也面臨外國遊客卻步的預期壓力。觀察人士指出,中美兩國的旅遊業正各自遭遇不同挑戰。
上一頁
第1 頁,共6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