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日關係
中國和日本是近鄰,兩國是亞洲經濟上最強大、政治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兩國關係重要又複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安倍下台不會影響中日關係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突然宣佈辭職,成為本周的重大新聞。安倍下台後,中日關係將如何發展?本周香港媒體對此有評論。另外,中國齊齊哈爾發生退伍軍人騷亂事件,也引起香港媒體的關注。
就日本歷史觀和外交走向訪日裔專家酒枝龍馬
在「盧溝橋事變」紀念日到來之際,中日關係又被提上了國際社會討論的中心話題。針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美國國會就慰安婦問題的決議不做理睬的強硬態度,就中日關係的走向問題,德國之聲記者採訪了德國全球和區域問題研究所亞洲問題研究室研究員酒枝龍馬(日裔)。
中日將恢復東海油氣田談判
歐洲政治中心專家談中日關係
化解中日矛盾 關鍵在於中國
自從在部落格上發表了「中國:你該如何紀念二戰?」一文之後,上海大學教授葛紅兵成為了千夫所指的焦點。文章發表之後短短幾天,葛紅兵就收到了700多封詛咒他的來信。曾經稱自己是「一名有自閉傾向、難以跟世界交流」的葛紅兵教授在接受德國之聲中文網的採訪時袒露了自己的心聲,闡述了自己對中日關係前景的看法。
韓中日三國要求克服朝核問題談判靜止狀況
中日之間的寒冬已經過去?
周三,中國總理溫家寶踏上了日本的土地,為中國國家領導人七年來不訪問日本的歷史劃上了句號。新德意志報回顧了小泉純一郎執政期間中日關係惡化的往事後寫道:
在關注歷史的同時,關注更為直接的現實問題
即將訪問日本的溫家寶總理,在北京接受日本媒體聯合採訪時表示,他期待此次訪方將是改善中日關係的一次融冰之旅,強調中國對中日關係的重視,並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年內再度訪華。
專家分析中日存在爭議的水域
德國東亞問題專家烏姆巴赫分析中國在中日有爭議的水域定期巡邏的計劃
中日將共同開采東海天然氣
日右翼拍攝《南京的真實》欲與世界抗爭
日本民間團體「櫻花草莽會」上周末在東京靖國神社門前散發傳單,宣傳由「電影《南京的真實》製作委員會」拍攝的影片《南京的真實》,言稱是「從日本的角度講述歷史真相」。德國之聲特約記者從東京發來如下報導和圖片。
港媒看兩會和中日關係
昨天,中國全國人大閉幕,中國總理溫家寶舉行了記者招待會。這一消息成為今天香港媒體報導和評論的頭條新聞。
李肇星訪日 德國專家談中日關係
中國外長李肇訪問日本,為中國總理溫家寶訪日作準備。本台中文部記者一通就此專訪了德國外交政策研究所專家烏姆巴赫博士。
中日韓首腦會晤引人關注
繼東協峰會後,第二屆東亞峰會本周一也在菲律賓宿務舉行。中國,韓國,日本,印度,澳洲,新西蘭與東協10國領導人共同出席了會議。峰會前,中國總理溫家寶還與日本,韓國,澳洲等国領導人舉行了會晤。
中日韓將談判保護投資
中日韓將談判保護投資
中日共同研究歷史小組前景展望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2001年開始參拜靖國神社後,不僅引起了中國民間的反日示威浪潮,也使中國政府間關係跌入了冰河期。10月,安倍上台後決定改善中日關係。他迅速訪華,與中國領導層舉行了會談。在歷史問題上,兩國領導人達成協議,決定成立共同研究歷史小組,希望通過學術研究沖破歷史難關。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北韓核威脅促成中日和解
對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的訪華和解之旅,德語媒體發表了不少報導和評論。南德意志報的評論文章寫道:
安倍訪華,中日關係呈現轉折?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晉三作為政府首腦出訪的第一站選擇了中國,而北京也接納了安倍,顯示中日關係有了初步的改善跡象。不過,在最為干擾中國對日本態度的靖國神社問題上,安倍只是籠統表態,因此中日關係是否真的是出現了改善的轉機,還不能過早下結論。
安倍晉三訪華,中日關係將大改觀?
星期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到達北京,與中國領導人進行和解會談。這是他九月底就任日本內閣首相後首次出國訪問,第一站到北京意義重大。安倍晉三把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作為中心政務之一,其前任小泉純一郎因執意參拜靖國神社遭到北京強烈抗議,中日關係長期陷入僵局。
一周香港媒體摘要
本周,香港媒體最為關注的焦點有2個:首先是北韓宣佈將進行核試驗;其次是日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十月八日訪問中國。
安倍當選首相 中日關係有轉機?
日本自民黨新總裁安倍晉三當選第90任日本首相。這位日本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面臨的難題之一是,如何處理跌入歷史低估的中日關係。德國日本問題專家蒂滕就此發表意見。
安倍:「不遺餘力」改善日中關係
日本眾議院正式會議9月26日下午進行了首相提名選舉,自民黨總裁安倍晉三獲得過半數選票,當選第90屆日本首相。新當選的安倍稱,他將「不遺餘力」地改善日中兩國惡化的關係。中國方面表示,期待日本新政府能為中日關係打開新的局面
安倍必須修復中日關係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多次參拜供奉包括有二戰甲級戰犯牌位在內的靖國神社,導致了日中、日韓關係長期緊張。本星期三,安倍晉三當選為日本自民黨總裁,小泉時代即將終結。南德意志報關心的是,整個亞洲都把參拜神社看作挑釁,預計將就任首相職務的安倍是否會繼續參拜靖國神社:
中國呼籲安倍切實改善中日關係
安倍將任日新首相,中日關係難改善
日本現任官房長官安倍晉三今天以壓倒性優勢贏得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成為自民黨新任總裁。安倍贏得總共703張選票中的464張,超過規定的半數以上選票。日本國會將在9月26日國會特別會議上任命安倍晉三為日本首相。德國之聲記者就安倍晉三當選自民黨總裁及日本首相採訪了日本女子大學東亞史系研究員山口一惠。
鷹派不鷹,安倍將任日首相
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任5年半,始終想在這片小島上進行一場翻天覆地的變革。明天(9月20日)自民黨舉行新總裁選舉,小泉的接班人安倍晉三將毫無懸念地擔任自民黨新一屆總裁並自動當選日本下一屆新首相。
政治嚴霜不減日本對華投資熱情
日本貿易振興會(JETRO)周一表示,中日外交嚴霜並未影響日本企業對華投資熱情。儘管2005年4月中國各大城市爆發反日遊行以及隨後而來的抵制日貨運動,但去年日本在華直接投資刷新了前年創下的54.5億美元的歷史記錄,實現19.8%的增長,達到65億美元。
中日外交部長會面東協峰會
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與日本外長麻生太郎這個星期將舉行兩國雙邊的再一次談話,這次會晤本身再次強調了中日之間的現狀和中日的想法:不能太多,不能熱,但也不能太低,不能冷。德國之聲報導如下:
中日關係會改善,但不是跟小泉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8國峰會的邊緣會議期間,不同日本首相小泉會面。在10來個國家首腦聚會的小場合,愣是拒絕不約見小泉首相,卻會晤布希總統。這是胡錦濤第二次晾小泉了,上次是在8國在蘇格蘭開峰會的時候。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
本周,北韓不斷試射導彈引起了地區和國際媒體的強烈關注,香港媒體也有許多評論。另外,達賴喇嘛最近返回西藏向北京提出了一些條件,香港媒體對此有一些透露。
日本法院拒絕中日韓不許小泉去神社的起訴
中日東海油氣田談判結束
中日又開始談判東海油氣田
港媒焦點:中日對話和大陸緊追台灣
本周香港媒體聚焦的焦點主要有:中日第五次副外長級對話在中國舉行,中日之間如何建立完善的溝通機制,以應對兩國關係中的各種危機;北京權威學者忽然又提出二十三條立法問題;大陸經濟競爭力緊追台灣。
中日第五輪副外長會談 中國對雙邊峰會似無興趣
*
中日韓正在研究亞洲共同貨幣的可能性
中日東海油氣田糾紛可能惡化
中國準備於今年10月擴建平湖油氣田。這一舉動引起了日本方面的密切關注。日本要求中國對此進行說明,而本周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則批評日本借此炒作。有媒體擔心,中日兩國關於東海邊界的糾紛有可能因此而進一步惡化。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中日之間的外交霜凍
相互競爭的兩個東亞大國中國和日本目前處於外交上的冷凍期,原因是日本拒絕改變對其歷史的態度。雖然日本最高領導人多次對日本帝國在30,40年代給其亞洲鄰國造成的苦難表示遺憾和歉意,但是只要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繼續拜訪有爭議的靖國神社,只要日本不修改淡化日本侵略歷史的教科書,中日之間的霜凍就難以排除。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就仍會拒絕同日本領導人舉行高級會晤。
中日已經打響「小型戰爭」
在「兩個大國之間的小型戰爭」標題下,法蘭克福星期日匯報發表署名文章評論當今中日關係。在日本九州的「和平博物館」,作者參觀了介紹一千名日本神風飛行員在二戰中充當肉彈與敵機敵艦同歸於盡的展覽。文章作者發表感想寫道:
香港媒體談紀念文革、陳日君主教和中日關係
香港主教陳日君本周從梵蒂岡返港,但陳日君和北京之間的關係依然敏感;在中國國內局勢方面,巴金倡導的文革博物館遲遲未能落實,而且僅僅一個文革攝影展也在日前遭到取締。另外,日本前首先橋本龍太郎今天訪華,也引起香港媒體的關注。
溫家寶闡述中日關係
溫家寶闡述中日關係
中日第四輪東海談判無果而終
中日東海油氣開發第四輪北京會談周二在沒有取得實質性結果的情況下結束。雙方達成一致,在合適的時候舉行下一輪會談。中國稱本輪會談「務實」而富有建設性。
中日聯合開發東海的不同版本
周一、周二兩天,中日兩國就東海汽油天開發事宜進行第四輪會談。日本方面派往北京的首席談判代表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局長佐佐江賢一郎和資源能源廳長官小平信因 ,中方的首席談判代表是外交部亞洲司司長許正躍。談判在北京市釣魚台賓館舉行。
中日韓青年彼此看不順眼
大約只有四分之一的中、韓高校大學生稱他們喜愛日本,而對鄰國抱以好感的日本人就更加稀少。這是最新公佈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
中日將繼續雙邊談判
中斷了三個多月的中日雙邊會談將繼續進行。周一(6日)來自日本外務省的消息說,中日兩國外交部副部長級會議將於星期五和星期六(10、11日)兩天在東京舉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和日本副外相谷內正太郎將舉行會談。
「藝伎」加劇中日衝突
由美國好萊塢著名導演馬歇爾執導的故事片「藝伎」正在德國電影院上演,德國媒體發表了不少文章,評論這部敘述日本藝伎故事的影片。明鏡周刊注意到,這部影片在中國引起了震動:
中日東海會談展現誠意
中日之間關於東海油氣資源開發的新一輪會晤日前在北京結束,雖然沒有取得令人振奮的突破性進展,但是會議達成了繼續舉行新會談的協議,雙方代表均表示有意通過會談恢復兩國關係。
日本更換駐華大使能否改善對華關係?
在辭舊迎新之際,東京方面傳來消息說,將更換日本駐中國大使。根據尚未被日本官方證實的報導,職業外交官宮本雄二將接替現任大使阿南惟茂的位置。這一人事變動對處於低谷的中日關係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
修復中日關係,中國等待小泉下台
中國與日本的關係急需修復。對包含台灣和朝鮮半島兩個潛在危機孕育地的東亞來說,中日對立絕非好事。新蘇黎世報在這樣的按語下刊登了該報駐北京記者的一篇文章。
一周香港媒體報導摘要(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本周,除了在香港當地的舉行的世貿組織部長會議之外,引起香港媒體關注的還有以下一些事件:中國礦難頻發,究竟有什麼治理之道?陳方安生十一天前參加遊行,到底是否有利於她未來的政治道路?南京大屠殺六十八周年紀念日,中國民間的紀念活動卻遭到限制;而在香港舉行的世貿會議,又聯繫著人們對自由貿易體制的信心。
建立歐盟式的東亞共同體困難重重
星期三,第一屆東亞峰會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這次會議是否如樂觀主義者所說,吹響了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的號角,開闢了東亞新紀元?法蘭克福評論報發表文章認為:
上一頁
第9 頁,共1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