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日關係
中國和日本是近鄰,兩國是亞洲經濟上最強大、政治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兩國關係重要又複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匯率政策-中日紛爭新焦點
中日撞船爭端未平,中國官方經濟界又嚴詞警告日本不要利用匯率政策,嫁禍中國人民幣。繼展開對美國匯率政策的攻擊之後,這是北京開闢的貨幣口水戰的第二戰線。
中日關係依舊處於緊張狀態
被扣船長返國後 中日爭端餘波未平
被日本扣押的中國漁船船長詹其雄返回家鄉福建後,釣魚島撞船事件引起的中日外交風波仍未能平息。北京要求日本道歉和賠償,而日本外務省官員表示拒絕中方要求。日本國內媒體批評日本政府,稱放人是向中國示弱。
中日紛爭顯露中國的"硬實力"
德文媒體紛紛報導日本釋放中國船長的消息,認為中日兩國的緊張關係很快會緩和,但恐怕只是暫時告一段落,因之所牽動的是領土和資源之爭,以及美國、日本與中國在東亞的戰略利益。
中日外交爭端引起關注
德語媒體關注中日兩國外交爭端的升級,認為除了日本扣留中國船長的直接導因外,還因為爭議島嶼(日本稱"尖閣群島",中國稱"釣魚島")附近的天然氣開采問題;此外,兩國的關係充滿猜疑,還處於歷史的陰影之下。
從撞船事件看中日關係
中日關係因海上撞船事件日趨緊張。兩周前發生的這一事件已經上升為外交對峙。目前,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民族主義的情緒都在不斷升溫。
中日關係進一步惡化
中日關係進一步緊張
釣魚島牽動中日台
taipeh express
中日撞船風波尚未結束 中方推遲訪日計劃
日本方面周一(9月13日)釋放了扣押的14名中國漁民,中國漁船也開啟返程,唯有中國船長仍繼續扣留日本。中國方面敦促日方釋放船長,並指責日本"挑起嚴重事態"。日本內閣則堅持,中國漁船在爭議海域非法捕魚,日方的反應和行動實屬正常。
chi1309 china japan seezwischenfall
中國官方5天內4次召見日本駐華大使,交涉日本扣押中國漁船和船員一事。9月13日,日本釋放14名在押中國漁民並歸還船隻,但繼續扣留船長等待相關司法程序啟動。目前,中國漁民乘坐的包機已經返回中國。
北京推遲中日第二次東海問題原則共識政府間談判
chi3007 Presseschau
中日兩國政府決定,就共同開發東海天然氣氣田問題重開談判。這片氣田處於雙方均聲稱擁有主權的海域。《新蘇黎世報》認為,如果中日就此問題達成協議,就等於「拆除了兩國關係中最危險爆炸物之一的引信」:
中國擴軍引起東京的不安
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日本期間發起了"真正的魅力攻勢"。《新蘇黎世報》認為,這說明中國政府"希望東京新政府改善此前自民黨執政期間跌入外交冰封期的雙邊關係"。"但儘管溫家寶做出輕鬆的姿態,兩國關係仍然緊張":
中日韓峰會面對天安艦
dreier-gipfel in südkorea
300510 Gipfel Cheju
第三次韓中日領導人會議周日在韓國濟州島結束。北韓是為期兩天會議的中心議題。儘管受到韓日方面的壓力,與會的中國總理溫家寶依然拒絕就天安號沉沒事件公開譴責北韓或發出任何支持安理會對北韓採取措施的訊號.溫家寶只是呼籲各方保持冷靜克制,防止事態升級並強調尤其要避免發生衝突。在結束對韓國的訪問後,溫家寶周日已抵達日本,開始為期三天的訪問.北韓問題也將是會談的中心議題。
中日關係的新動向
"上周,四名日本人因走私毒品在中國被先後處決。雖然這樣的事是1972年中日關係正常化以來首次發生,然而日本公眾中並未出現憤怒的聲浪,日本政府也只是指出中國司法有別於日本。日本媒體突出報導了人犯被處決一事,但沒有使用激動的言辭。"《法蘭克福匯報》駐東京記者從這起事件談到中日兩國關係的新動向:
習近平晤天皇 中日尋求理智關係
China's VP stresses Japan ties amid royal protocal flap
歐盟呼籲美中日等國作出更多減排努力
chinanews301109
中日韓關係出現「令人矚目的晴朗天氣」
《新蘇黎世報》回顧了以鳩山由紀夫為首相的日本新政府上台後"東亞國家相互關係中發生的變化",認為日本、中國和韓國三國之間出現了"令人注目的晴朗天氣" 。
日本新政府重視「中日韓」三邊合作
日本民主黨大選獲勝後,鳩山由紀夫近日接替麻生太郎任內閣首相。《新蘇黎世報》認為,日本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將發生變化。此外,德語媒體還就中日關係分析了目前中國與印度兩國間潛在的糾紛。
190609 Japan Südkorea
周四,為期兩天的東亞世界經濟論壇在韓國首都首爾開幕。会議的主要議題是怎樣擺脫經濟危機。為戰勝經濟危機,中國、日本和韓國均出台了耗資巨大的刺激經濟計劃,有關國家政府都希望借助這樣的龐大計劃,拉動內需。不過,降低該地區對出口的依賴又談何容易。
中日高層就北韓問題展開「討論」
中日高層經濟對話之際,中國外交部長與日本外務大臣中曾根弘文在東京就北韓核問題舉行了會談,《新蘇黎世報》認為,"透過外交辭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和中國對待北韓的態度有很大差別"。
中日舉行第二次經濟高層對話
多數日本人將中國的崛起視為威脅
周三,日本首相麻生太郎開始對中國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此前不久,麻生向靖國神社敬獻了盆栽貢品。新蘇黎世報認為,麻生首相"首次正式訪華前不惜冒與中國發生爭執的風險",有其國內政治原因: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出訪中國
今明兩天,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對中國進行上任以來的第一次正式訪問。麻生去年9月當選日本首相,此後,他曾在出席國際多邊會議時到訪過中國,而這次是他首次以首相身份訪問北京,計劃同溫家寶總理和胡錦濤主席展開雙邊會談。麻生是日本政治圈內堪稱鷹派的強硬人物,擔任過小泉內閣的日本外相,主張對中國實施較為強硬的政策。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訪華前夕採訪中日問題專家王少普
中國外交部證實,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將於4月29日至30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這是麻生就任首相後首次訪華。本周,麻生太郎在靖國神社春日祭祀以首相名義向靖國神社進獻楊桐盆栽,引起中國方面的不滿。另據報導,以南京大屠殺為題材拍攝的電影《南京!南京!》在中國公映首日就創下900萬票房。在這樣的背景下,麻生太郎的本次訪問尤為受到關注。本台記者採訪了上海社會科學院亞太所王少普研究員,請聽採訪錄音。
釣魚島主權爭議再度引發中日關係糾葛
中日韓聯手意義不能低估
日本、中國和韓國三國領導人首次在日本福岡舉行峰會引起了德語媒體的重視。新蘇黎世報和法蘭克福匯報都就此發表了評論。德國之聲中文部摘譯如下。
日中韓三國共同應對危機
面對世界金融危機,亞洲的三大經濟巨頭日本、中國和韓國試圖團結起來。這是複雜的三國關係史上,三國領導人第一次舉行的特殊峰會。
韓國總統府宣佈:中日韓政府首腦相約12月13日
100908 Japan Premier Erstmals bewirbt sich eine Frau
上周,福田康夫在擔任日本首相一年之後突然宣佈將辭去這一職務。本月22日,日本自民黨將舉行選舉,以產生福田康夫的繼任者,競爭這一職務的有5名候選人,其中包括一名女性候選人小池百合子。女性競爭自民黨總裁和日本首相一職在日本歷史上堪稱首創之舉。在對中國態度上,她跟大多數首相候選人一樣,比較強硬。德國之聲據記者從東京發來的報導和中國媒體的相關分析綜述如下。
9月2日讀者來信(中)
討論話題《日本首相辭職 中日關係面臨新的考驗》《上海合作組織不合作》等
日本首相辭職 中日關係面臨新的考驗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在9月1日晚上舉行的緊急記者招待會上宣佈辭職。在新聞發布會上,福田康夫稱自己在上周末就已經做出了辭職的決定,其辭職的原因目前還是一個謎。福田康夫的繼任者很可能是日本鷹派的代表人物麻生太郎,其在台灣以及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上,與中國政府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德國之聲中文網綜合報導如下:
東海主權問題並未解決
據中國官方估計,東海海面下的地層中蘊藏有相當於一億八千萬桶原油的天然氣,其中一半已經探明。此外,這片地區可能還藏有石油。中國與日本對這一海域的主權歸屬多年來存在爭議。現在中日達成協議,以互利原則合作開發東海天然氣資源。新蘇黎世報並不認為中日的這一糾紛已經解決:
中日東海氣田問題明朗化
Kommentar zum Japan-Besuch von Hu
中國與日本一衣帶水,但兩國間的關係卻並不和諧,這種緊張關係不僅由於日本在二戰期間犯下的滔天罪行,領土之爭,更因為兩國彼此間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本周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啟動了對日本為期5天的國事訪問,這是10年來,中國國家元首對日本的首次訪問。德國之聲中文廣播主任馮海音在其撰寫的評論中指出,中日雙方領導人勢必會借此機會,盡最大努力緩解兩國間的緊張關係。
中日間的政治關係與經貿的積極發展並不相稱
破冰、融冰之後,中日關係開始春暖花開。下周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訪問日本。福田康夫希望借此改善日中關係,但日本政界對福田的對華政策卻不乏反對意見。尤其是最近的西藏危機,更使日本輿論界產生了強烈的憤慨情緒。
中日關係仍然很脆弱
與兩年前相比,今天的中日關係有了很大改善。繼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去年十二月正式訪問中國之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於今年四月回訪日本。儘管如此,新蘇黎世報駐東京記者在該報發表文章認為,中日關係仍然很脆弱:
中國給足日本面子 東海天然氣問題仍不見成效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周日結束了他對中國四天的訪問。他在訪問期間呼籲,在東京和北京之間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他還拜訪了孔子的老家曲阜。福田首相認為他的中國之行很成功。他對中國的訪問被稱作是「中日關係的春天」。
中日關係應面向未來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正在中國進行國事訪問。訪問共為期4天。12月28日,中日兩國領導人在北京開始了政治會晤。兩國過去幾年一直緊張的關係看來有所緩和。
福田訪華北京「春意盎然」
今天日本首相福田康夫抵達北京,開始了對中國為期4天的國事訪問。中國是福田上任以來正式出訪的第二站,此前11月他率先訪問了美國。福田在日本政界被稱作「親中派」,30年前同鄧小平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恰好是福田康夫的父親—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對此引以為豪的福田康夫這次出訪中國被不少媒體稱為,是繼日本前首相安倍的「破冰之旅」和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的「融冰之旅」之後的「春天之旅」。
就中日關係前景專訪德國日本研究所專家克萊恩博士
福田康夫9月當選日本新首相後,中日關係出現種種復甦跡象。12月初,中國總理溫家寶在北京會晤日本外相高村正彥,展示了改善關係的願望。今天,福田首相開始對中國的訪問。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也將於明年開春訪問日本。本台記者就此專訪位於東京的德國日本研究所專家克萊恩博士。
日軍二戰在華暴行難否認
今年12月13日是日本軍隊攻陷中國前首都南京、血腥屠殺中國平民七十周年。「明鏡」周刊回顧這段歷史時寫道:
柏林科學政治基金會日本問題專家蒂藤談中日關係
中日關係春暖花開待何日
隨著安倍晉三離職,福田康夫接任日本首相,中日關係似乎出現回暖跡象。中國軍艦「深圳號」訪問日本,中國政府高層也有互訪的計劃。在目前的情況下,中日關係是否能夠平穩發展,其中還有什麼阻礙因素?帶著以上問題,德國之聲記者石濤採訪了德國柏林科學政治基金會的日本問題專家蒂滕博士。
中日關係有望迎來春天 活佛轉世怎能聽黨的話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來,首次有一艘中國軍艦到訪日本港口。除此之外,中日領導人宣佈明年年初將進行互訪。首屆中日戰略經濟對話目前也正在北京舉行。種種跡象顯示,人們大談氣候變化的今天,北京同東京之間的氣候也在發生變化。新蘇黎世報寫道:
中日關係冷淡期結束胡錦濤明年訪日
中日兩國關係經過持續5、6年的政治冷淡期,現在又重新出現了好轉。本周二在新加坡召開的東協峰會上,中國總理溫家寶與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舉行了會談,並表示,中日兩國關係已經到達了一個轉折點。本周三,中國駐日本大使崔天凱宣佈,中國正在積極準備國家主席胡錦濤明年對日本的國事訪問。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一周港媒(零七年九月二十二日)
本周,香港媒體報導中國新聞時關注的焦點主要有:陳炳德擔任解放軍總參謀長,而前總參謀長梁光烈上將內定接任今年已72歲的曹剛川國防部長職務;福田康夫內閣即將上任,對中日關係將有什麼影響。
中日設計師亮相柏林亞太時裝周
在「柏林亞太周」活動中,出自亞洲設計師的時裝展示成了亮點——與眾不同的臉龐、與眾不同的衣裳。
上一頁
第8 頁,共1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