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日關係
中國和日本是近鄰,兩國是亞洲經濟上最強大、政治上最有影響力的國家,兩國關係重要又複雜。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對台威脅引發反彈 日防長:中國行動籠罩台灣
隨著中國持續加大對台灣的安全威脅,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昨日告訴《金融時報》,國際社會應更加關注台灣的生存,而其他專家也認為,中國威嚇台灣的舉動已引起其他亞洲國家反彈。
東奧乒乓球混雙中國失金 中日台輿論反應各不同
在昨天舉行東京奧運會乒乓球混雙比賽決賽中,世界種子排名第一的中國組合許昕和劉詩雯不敵排名第二的日本組合水谷隼和伊藤美誠,獲得銀牌。這是2008年以來奧運會乒乓球項目的金牌首次被非中國選手贏得。
日追贈台灣百萬劑疫苗 副相再提防衛台灣
日本政府官員幾次稱乎台灣為「國家」,雖然事後皆有澄清,但與台灣實際上越來越友好的行動已經引起北京不滿。
日防衛大臣:台灣安全直接影響日本
中國與日本24日都針對台灣周圍的局勢作出最新表態。日本防長岸信夫告訴彭博社,台灣的安全與日本有直接關係,而中國國防部則重申,近日在台灣周圍的軍事行動是維持台海安全的必要行動。
稱台灣「國家」引中國不滿 日本修正說法
日本首相菅義偉日前與在野黨立憲民主黨黨首枝野幸男在談論到台灣時,皆明確稱台灣為「國家」,引起中國強烈不滿並提出嚴正交涉。日本周五做出澄清表示,對台的立場並未改變。
專訪:德國需要學習日本的「中國經驗」
德國和日本兩國的外長、防長即將舉行會談,屆時,中國很有可能成為會談的核心議題。相隔萬里的德日兩國,在對華政策上有著哪些共同利益和共同挑戰?德國之聲就此專訪了柏林科學政治基金會的東亞問題專家希爾珀特。
中日外長通電話 北京暗諷「某個超級大國」
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不過日方在中美關係持續惡化的情況下,有辦法一邊與美國聯盟抗中,一邊與北京做生意嗎?
中國舉行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
本周日,南京舉行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這是中國自2014年以來第7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參與者為大屠殺中的死難者進行「燭光祭」,悼念逝者,守望和平。
王毅訪日:11月恢復商務人士往來
中日外長同意,本月恢復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的商務人士往來。此外,雙方將繼續就東海島嶼爭議談判。王毅此次訪問是9月日本首相菅義偉就任以來兩國間的首次高級別會晤。
中日東海局勢危險升級
中國正在強化對目前日本管理的釣魚島(尖閣諸島)的主權訴求。到目前為止,日本的反應非常謹慎。但最新的發展正在威脅相對良好的中日關係。
德語媒體:美國的保護,中國的市場
《新蘇黎世報》發表裴敏欣的客座評論,闡述日本新任首相菅義偉將面臨美中之間哪些更為艱難的抉擇。《世界報》報導德國議員關注香港民主人士黃之鋒再次受審。
菅義偉與習近平通電話 未談及訪日行程
日本新首相菅義偉將採取怎樣的外交政策,尤其是如何在中美激烈對峙的格局中尋求平衡,受到各界關注。通過與習近平的電話會談,他強調了兩國合作的重要性,但在邀習訪日的問題上,他選擇了暫時低調迴避。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
卸任三天之後,安倍晉三前往參拜靖國神社。這是他自2013年12月以來的首次參拜。
日本開啟菅義偉時代:中日台三方關係如何變化?
菅義偉在勝選自民黨總裁,就任下屆首相後,不論中國或台灣政府都第一時間給予道賀。過去兩年多以來修補中的中日關係,是否會在新首相上任後生變?過去安倍晉三親台友好形象是否會拉回?都將是觀察重點。
德語媒體:德國與歐洲必須改弦更張
《每日鏡報》關注了歐盟與中國領導人的視訊會議,呼籲歐盟及早拋棄注重經濟犧牲人權的對華政策。《標準報》則將目光投向了日本新首相菅義偉,指出他將在對華政策上遇到難題。
日本新首相人選出爐: 71歲菅義偉接班
日本當地時間周一下午,自民黨總裁選舉投票結果揭曉:現任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獲得總共534票中的377票,遠遠超出了前外相岸田文雄、前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石破茂這兩名競爭對手。
專家分析:無論誰接棒,日本新首相都壓力山大
新冠疫情與經濟復興如何平衡?日中關係和日韓關係可能走向何方?日本和平憲法還要不要修改?明年大選勝敗如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為健康原因辭職,他的繼任者將面臨諸多挑戰。
安倍為中日關係留下了什麼?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宣佈辭職。作為日本史上連續在位最久首相,安倍任期的對華政策對兩國關係有何深遠影響?而後安倍時代,中日關係又將何去何從?中美兩專家有以下分析。
防範中國海上霸權 日防相:可加入「五眼聯盟」
中日釣魚島之爭近日不斷升溫,日防相河野太郎與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會面商討如何降溫。面對中國在海上行動不斷,河野太郎也表示加入「五眼聯盟」的意願。
中日東海爭議:美承諾「百分之百」支持日本
日本政府近期多次抗議中國海警船之進入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附近海域。中國重申這是其固有領土和固有權利。駐日美軍司令稱美國對日本政府提供幫助的承諾100%堅決。
行政區名稱加注「尖閣」 東海島嶼爭議再起
日本石垣市議會6月22日通過決議,將屬於該市管轄的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行政區名稱「登野城」更改為「登野城尖閣」。中國表示該決議「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挑釁」,保留做出進一步反應的權利。
東西方對比:口罩戴對了沒有?
新冠疫情時代,戴口罩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東亞各國一次性醫用口罩佔據主導地位,而相比之下德國人更偏愛布料口罩。專家提醒,布口罩如果使用不當,反而會成為滋生細菌的溫床!另外炎夏將至,戴口罩太悶熱的問題如何解決?
脫鉤中國?日系車企稱無此計劃
日本政府此前推出扶持計劃,鼓勵企業將產業鏈多樣化,包括擴展到東協國家,以規避單一國家供應的風險。不過,這一政策看來對汽車工業影響甚微。
肺炎疫情下的中日關係:蜜月中走鋼索
楊潔篪炫風訪日,為習近平可能於4月出訪鋪路。然而近來日本對中國釋出善意,在日本國內激起正反兩極的評價。安倍內閣的支持度,也在一個月內持續下滑。在如何處理對華關係問題上,安倍內閣無異於正在走鋼索。
中俄再推取消制裁 美憂北韓恢復核試驗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周末舉行北韓工人黨資深官員會議,討論相關政策問題。他建議在外交事務、軍火工業和武裝部隊方面採取行動,強調必須採取「積極和攻擊性措施,以充分確保該國的主權和安全」。
德語媒體:如何才能讓人相信華為與北京不穿一條褲子?
德國《商報》認為,北京應該給予華為這樣的私企更多政治空間,讓其能公開表達與中共當局不一致的觀點;《南德意志報》則指出,本周早些時候的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峰會,雖然發表了一份面向平壤的共同聲明,但三國之間的鴻溝依然巨大。
德語媒體:川普“不靠譜」 中日韓「另起爐灶」?
隨著美國和北韓的去核談判陷入僵局,川普的北韓政策受到越來越多質疑。德語媒體注意到,在歐美歡度聖誕的同時,中日韓三國領導人釋放出在北韓核問題和其它領域協調合作的訊號。
與美貿易變數多 中日韓抱團取暖
面對美國當前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的挑戰,中日韓三國選擇加強貿易合作,加快三國的自由貿易協定。與此同時傳來消息,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簽署在即。
中日韓成都峰會 不是「三國演義」?
中國總理李克強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韓國總統文在寅12月24日在中國四川省會成都舉行峰會,聚焦北韓核問題與區域經濟合作。媒體報導稱,安倍特別強調,中日韓三國「並非三國時代的魏、吳、蜀」。
維護表達自由 中國男子潑墨靖國神社無罪獲釋
東京地方法院周三宣佈,中國籍男子在靖國神社的潑墨行為屬「憲法保護的表達自由」,因而被告被無罪釋放。這引發了中國網民的熱議。
平壤證實潛水艇發射導彈
就在朝中社宣佈美國與北韓將重啟對話後,北韓周三 (10月2日) 上午從臨海的元山市由潛水艇發射了一枚短程飛彈,落到了日本的經濟海域,引起日本政府強烈譴責。
習近平會安倍、文在寅 中日關係"回到正軌"
中日兩國首腦在大阪舉行會晤。共同社報導稱,二人確認日中關係"回到了正常軌道"。安倍邀請習近平明年春季訪日,習近平表示"這是個極好的想法"。習近平還與韓國總統文在寅磋商了北韓問題。
金習再提去核 中朝鞏固邦交
習近平是14年來第一位訪問北韓的中國國家主席。作為北韓關鍵的外交支持者和主要的貿易和援助提供者,習近平想要證明,中朝自冷戰時期建立的盟友關係,雖然一度惡化,但在地緣政治發展下,比任何時期都來得堅固。
美朝中日韓對二次「特金會」 各抱何期待?
河內聚首意味著新加坡會晤中達成的協議需具體化。不過雙方笑臉後面也隱藏多國之間的利益衝突和實力較量。
借力使力 金習會後官媒帶風向
金正恩和習近平相隔202天後再碰面,在不到48小時中雙方談了什麼?北韓是要中國協助發展經濟?還是希望北京幫忙制衡美國?
刷存在感應對中國 日本首建航母
本周二,日本內閣批准了新版《防衛計劃大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內容就是將兩艘直升機護衛艦改造升級為航母。這也是二戰結束以來,日本首次興建航母。安倍晉三內閣指出,此舉是為了應對東北亞地區日益增加的防務壓力。
評論:中日回暖藏玄機 東亞格局再洗牌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順利完成訪華行程,本台評論員Martin Fritz認為,這次中日之間7年來首次峰會是為加強亞洲和平與繁榮邁出的積極一步。
德語媒體:中美關係緊張 中日關係回暖
中美關係目前在經貿、政治和軍事層面都面臨著考驗,而與此同時中日關係卻在明顯好轉。《南德意志報》認為,正是中美關係的緊張化促成了中日關係的好轉。
攜手抱團取暖 中日關係回暖
中日兩國的最高領導人,已經連續7年時間未曾進行互訪。本周四,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到訪北京,並在接下來兩天多行程中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會晤。這是否標誌著兩國關係的正式回暖?東亞兩大國的互動,又受到了哪些內因和外因的牽制和推動?
德語媒體:中日關係面臨新轉機?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開始訪華行程之際,德國各派報章紛紛點評中日關係。左翼報紙認為,日本應借此機會擺脫美國的羈絆。
川普阴影下的中日峰會
從許多層面看,中國和日本其實都是對手。不過,在美國四處點燃貿易戰烽火的北京之下,中日兩國不得不暫時擱置爭議,聯手應對。本周,兩國首腦將在北京首次舉行峰會。
安倍本周訪華 日中關係進一步正常化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本周訪問北京,這是七年來日相首次正式訪華。約500名日本商界人士將陪同前往。
中美遇冷 中日解凍?安倍向北京拋出橄欖枝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欲促成日中關係和解,將於10月底訪華。而在川普似乎要對中國發動新的貿易「冷戰」之際,安倍此舉頗受中方歡迎。
安倍晉三三選連任 中日關係會出現一池春水?
安倍晉三連任自民黨總裁,中方對此表示祝賀,更期待10月的安倍訪華行程。而日本資深記者認為,安倍期盼與中國合作,解決兩項「北韓問題」。
第三次文金會登場 兩韓再談半島去核
兩韓18至20日間舉行第三次峰會。雙方領導人文在寅和金正恩在平壤熱情相擁。外界關注這次峰會是否會達成「終戰協議」還有提出新的去核進度。
日本潛艇首次南海訓練
日本防衛省周一對外界表示,海上自衛隊的潛艇首次在南中國海進行了訓練。在主權爭端異常複雜的南中國海區域,日本近期活動也越發頻繁。
安倍晉三會晤習近平 談妥領導人互訪
安倍晉三表示計劃在今年訪問中國,這將是2011年以來首次有日本首相訪華。外界認為,中日雙邊關係正在回暖。與此同時,俄日關係似乎也有新進展:普丁對安倍建議,「我們今年簽署和平協議吧」。
區域政治角力 安倍:日中關係回歸正軌
日本雖然是美國盟友,但在貿易關稅和北韓問題上未能獲得華盛頓實際協助。首相安倍晉三正轉向與中國示好,牽動東亞政治發展。
川普怨中國影響不良 北京批華盛頓神邏輯
總統川普表示目前不考慮恢復美韓軍演,並批評中國沒有在去核問題上發揮積極影響。北京則反駁華盛頓的「神邏輯」。
北韓開始無核化? 美官員打臉川普
川普声稱北韓已開始無核化。不過美國官員與韓日政府都對北韓無核化抱持謹慎態度。韓國外交部長稱,無核化前,對北韓制裁不變。日本防衛大臣也希望美日保持警惕。
上一頁
第3 頁,共1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