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習近平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中文
漢語,日韓稱中國語,書寫又可稱漢文、中文、華文、唐文,語言又稱華語、中國話等,漢語是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
跳轉至下一欄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
中情局發漢語短片招募線人 北京斥「荒唐可笑」
上月,美國中情局發布兩則中文短影片,以中國高層官員面對內鬥的不安,和基層人員對體制不滿的視角為主題,鼓勵中國官員與中情局合作。中國國安部周三斥之為「滑稽表演」。
巴基斯坦出現了中文熱
近年來,中巴經濟走廊項目推動了兩國經濟領域的交往,越來越多的巴基斯坦人開始學習中文。
美國中情局發漢語短片招募線人
去年秋季以來,美國情報系統加強了招募中國間諜的舉措,中情局局長稱中國是蒐集情報的首要目標。
柏林電影節為何鍾愛華語片?德國竟藏著「歐洲橫店」
如果讓你說出第一部讓華語電影走進西方觀眾的電影,你會想到哪一部呢?1988年張藝謀憑借《紅高粱》拿到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標誌著華語電影走向國際。你知道德國有一個「歐洲橫店」嗎?一部外語電影需要經歷怎樣的磨難才能進入德國市場呢?
柏林電影節: 直擊紅毯!《想飛的女孩》主創亮相
本周一,入圍今年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華語影片《想飛的女孩》舉行首映。導演文晏攜主演文淇、劉浩存等主創亮相紅毯,現場星光璀璨, 還有哪些明星驚喜現身?今年的電影節還展映了哪些華語影片?
直擊柏林電影節!華語片入圍主競賽單元
第75屆柏林國際影展上,有哪些華語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紅毯星光熠熠,范冰冰和誰一起走紅毯?首個獎項花落誰家?讓我們一起直擊柏林電影節。
第75屆柏林影節:華語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 范冰冰任評委
第7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本周四(2月13日)重磅開幕,今年電影節共展映來自世界各地的兩百多部影片,有兩部中國電影入圍主競賽單元。此外多部華語影片被選入影展的其它單元。范冰冰受邀擔任本屆電影節評審之一。
發現台灣:來台德國學生增加 最擔心的非兩岸衝突
新冠疫情結束後,國際學生的留學往來重啟。前往中國的歐美學生數量一直沒能恢復到之前的水準,但來台灣的國際學生顯著增加,尤其是來自德國的大學生。
「清朗行動」:什麼是中文網路最大的「黑話爛梗」?
中央網信辦、教育部近日印發通知,開展「清朗‧規範網路語言文字使用」專項行動。有網民認為,網路敏感詞太多是諧音字和隱晦語流行的主要原因,而中共宣傳用語才是最大的「黑話爛梗」。
連環強姦犯針對中國女性 德國警方發布中文警示
德國警方同時以德語、英語和中文發布警示,呼籲年輕中國女性謹防連環強姦犯。此連環案件至少已有4名受害者,均為中國女性。此人慣用的作案手段是通過網路,特別是「小紅書」或「微信」上的廣告,有目的地尋獵年輕的中國女子。
長平漫遊:我們的讀書小組
長平
時事評論作家長平在他居住的德國城市參加的一個讀書活動已經持續十多年了。這一次,他要推薦的作者是張小滿還是殘雪呢?
普丁:我家裡有小孩能說流利的中文
隨著中國和俄羅斯在各個領域的交往更加頻繁,中文在當地的地位也有所提升。總統普丁告訴中學生,他們家的小孩能說流利的中文。
歐洲盃中文廣告彰顯誰才是「財神爺」?
「比亞迪」、「支付寶」、「海信」、「Vivo」、「阿裡速賣通」這些中方企業以前所未唯有的力度加盟歐洲盃官方贊助商行列。不斷出現的中文廣告也強勢進入德國觀眾的視野。這究竟是企業的純商業行為還是北京地緣政治戰略的一盤大棋?
烏克蘭學生如何變成說中文的俄羅斯女郎?
在中國社群網站上,越來越多貌似俄羅斯女性的形象,用流利的中文表達對中國的熱愛,並稱要通過銷售來自祖國俄羅斯的小商品來支持戰爭中的俄羅斯。她們是真的嗎?
長平觀察:論中文網路的倒掉
長平
「中文網路正在加速崩塌」一文引發熱議。時評作家長平認為,中國崩塌掉的不只是網路,而是歷史與人心,是對自由的無限憧憬和對專制的堅決反抗,是伴隨著網路和人工智慧而來的明天。
牆外文摘:「中國用語」是「支語警察」的假想敵?
有評論認為,無論帶有多少現實中國家力量的助推或宣傳,「中國用語」的傳播力,中國網路語言和新語言的生命力,都基於中國語言地景的多元性,基於現代標準漢語仍然沒有大一統的現實。
華語電影重返戛納
本屆戛納電影節迎來了華語電影的重磅回歸:多部華語片入圍官方單元,多名中國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齊聚一堂。在有導演感慨中國審查變少的同時,依舊有入圍影片或將無法在中國上映。
客座評論:香港全球搶奴才
加籍華裔「六四」學者何曉清(Rowena He)因為入境香港的工作簽證被拖延拒發,其僱主香港中文大學於3日時間便以「無工作簽證」為由,解僱何曉清,快速「炒魷魚」,引發外界質疑﹕還說搶人才,現在是自毀長城,誰還敢再來香港應聘?
「六四」研究學者何曉清續簽被拒,遭香港中大解僱
研究「六四」鎮壓的知名加拿大籍華裔學者何曉清的簽證延期被香港當局拒絕後,遭到香港中文大學「立即解聘」。她曾在哈佛大學任教,開設「六四」研究課程。
中國「政治啟蒙」博主「編程隨想」證實被判刑7年監禁
本名阮曉寰的中國知名博主「編程隨想」在今年2月被法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7年有期徒刑。他的妻子對判決書多處內容表達質疑,表示將繼續上訴,同時也在與檢方交涉,希望由信任的律師為阮曉寰辯護。
會中文更好找工作?蒙特內哥羅掀起學中文熱
隨著一帶一路進行大筆投資,在蒙特內哥羅,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中文,這一個冷門外語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
柏林華語獨立影展:不一樣的中國聲音
在中國主流電影於社會現實頗顯斷裂的今天,中國獨立影人紛紛將作品送往海外,他們從個人紀錄的角度為更廣泛的觀眾呈現了一個微觀下的中國。柏林的多元空間使它成為了華語文化圈的新自由之都。
拒絕被秩序改變的《廢物故事》
真實、直接地聚焦被邊緣化的個體是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們經常採用的敘事角度。一個來自西北的青年導演鄭儀飛用他樸素和真摯的影像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違逆時代主題的人。
普丁: 沒必要與拜登會談 烏總統推特中文致謝聯大
普丁表示徵召工作即將完成,同時提到「沒有必要」與拜登進行會談。另一方面,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皆宣佈向烏克蘭提供進一步援助。此外,針對聯合國通過譴責俄羅斯的表決,澤倫斯基中文發表謝詞也受到輿論關注。
最新全球財富報告:中高收入階層80%說中文
根據安聯的一份報告,目前全球金融資產正處於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首次大幅縮水的狀態。該報告也指出,過去十年間,中國帶動了亞洲的經濟增長,使亞洲富裕程度超越了歐洲,全球中、高收入階層中,有高達八成比例的人說中文。
牆外文摘:「非戰爭軍事行動」針對台灣嗎?
有評論認為,如果北京要對台動武,不會把它視為一場低強度衝突來進行規劃,而是要面對一場可能美、日都會涉入的全面性戰爭。因此,《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的實施並非針對台灣。
德語媒體: 別了,孔子學院!
同德國的歌德學院、英國的文化教育協會以及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研究所一樣,中國也在世界各地開設了多家孔子學院,用來傳播中國的語言和文化。
香港中大等校推國安教育 院校自主成歷史?
香港中文大學預計2022學年推出國家安全課程,且列為必修學分,未通過將不能畢業。中大是繼香港理大、浸大、嶺大及教大後第五間宣佈會推行國安課程的公立大學。
大學移除六四藝術品 香港自由剩多少?
香港各大學接連傳出移除六四藝術品,有人認為這是學術自由受到侵害,又或是反映六四在香港已經沒有討論的空間,也有人指稱這是「一國兩制」不存在的證明。德國之聲訪問香港媒體人曾志豪與六四學運領袖周鋒鎖,聽聽他們的看法。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宣佈解散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周四發表聲明宣佈解散。事件的導火索是今年參選學生幹事會的「朔夜」內閣,其參選及受訪言論被校方指責不實,並被要求向政府獨立註册,自行承擔法律責任。
將台灣稱為「國家」 《速9》主演中文道歉
美國動作片《速度與激情9》主演約翰‧塞納半個月前在台灣宣傳該部電影的時候曾表示,「台灣將是第一個看到這部電影的國家」。5月25日凌晨他在微博認證帳號上發表中文道歉影片,表示他「愛、更尊重中國和中國人」。
香港中大與學生會劃清界限 學生會指校方打壓
香港中文大學宣佈與新當選的學生會切割,校方發表聲明,指學生會幹事當選內閣利用校園位政治宣傳平台,發表失實指控。學生會回應稱校方打壓學生。
中大撒粉案再拘兩人 宿舍導師也被捕
香港中文大學上月發生保安被撒粉事件,23日又拘捕兩名涉案男子,至今總共7人涉案被捕。
肯亞: 中國烙印無處不在
在東非地區,中國的影響力遠遠不侷限於經濟與政治層面。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流行文化如今都有深刻的中國烙印。越來越多的非洲年輕人學習中文,希望借此找到一份好工作。
中共如何通過微信控制澳洲中文媒體?
中澳關係緊張之際,澳洲一份調查報告指,當地4家中文媒體為中共擁有或資助,很多媒體的微信公眾號也由中共控制,藉此進行政治宣傳及動員。
12港人親筆信遭質疑 中大畢業生校內遊行
12名被關在深圳的香港人的家屬19日公開他們收到的親筆信,但對信件內容提出質疑。同一天,香港中文大學畢業生在校內發起遊行,但晚間港警卻說該事件違反國安法。
英國情報機構征中文人才
英國媒體報導,隨著中國間諜活動越趨頻繁,英國軍情五處、軍情六處等機構將招募會說中文的人才參與情報活動。
近半數港人想移民 加拿大提供政治庇護
加拿大媒體報導,該國開始為香港抗議者提供政治庇護,而香港中文大學的調查顯示,將近一半的港人有移民打算,其中最大的因素同政治有關。
孔子學院若關閉 德國人去哪裡學中文?
德國自民黨正在醞釀提案,要求德國高校盡快結束與孔子學院的合作,以擺脫中國的政治影響。不過,在一些德國學生以及學術界人士擔心,德國難以在短期內打造自主的中文課程、中國知識培訓,以填補孔子學院留下的空缺。
七張圖看一周大事
過去一周繼續2020年「只有你想不到,沒有發生不了」模式。中印邊境衝突局勢繼續緊張,美再派高官訪台,令台海形勢更加緊張。這還不夠,川普政府終於對TikTok和微信下「狠手」,中國也推出了反制措施。除了這些大新聞,這一周還有哪些要事發生呢?
王毅訪問蒙古遭遇抗議:「保護我們的母語」
中國外長王毅訪問蒙古期間,一些示威者聚集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抗議中國在內蒙古地區推行的強化漢語政策。
為文化而戰:蒙古人海外集會抗議教改
中國政府在內蒙古強化漢語的政策遭遇強烈反彈,不僅內蒙古多地爆發抗議和罷課,海外的蒙古人也舉行示威,捍衛蒙古文化。
專訪:強化「中國能力」 擺脫對華依賴
德國是否會效仿美國,大規模限制孔子學院的運作?德國又應當如何既擺脫對北京依賴、又構建自主的中文教學、中國問題研究體系?德國聯邦議會自民黨團正就此籌備一份提案,牽頭起草的議員布蘭登堡接受了德國之聲專訪。
強化漢語遭反彈 內蒙古多地爆發罷課、抗議
當局在內蒙古推廣漢語教學後,引起了不少當地民眾不滿,他們反對新的雙語教育政策,指出新政危及蒙古語的生存。
內蒙古新生使用統編語文教材 新政引發抗議
內蒙古自治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將加強漢語教學,甚至用漢語授課的消息在當地引發輿論波瀾和抗議。儘管近日官方公佈的「政策解讀」試圖緩和當地人的不滿,但許多蒙古族學者以及老師和家長仍擔心,新措施是政府強行加速同化進程的手段。
北京大外宣移師推特 中文大號成招攬目標
美國調查新聞網站ProPublica最新的調查報導發現,中國近期逐漸將大外宣的平台轉移至推特。 他們透過盜用帳號及其他手法來製造假帳號,並在推特上大量發送有利於中國政府立場的訊息。 不過專家的分析發現,中國在推特上的訊息戰目前為止成效有限。
DW中文網臉書影片2019之最
過去一年德國之聲中文網為大家製作了許多不同主題的影片,從政治經濟到社會民俗還有文化風景。讓我們看看2019年在臉書上最受歡迎的影片吧!
李安:大陸缺席金馬是華語影視的"損失"
由於北京下令抵制今年的金馬獎,使參選影片數量有所下降,但頒獎儀式依然精彩紛呈。
如果你是中大生 你會離開還是留下?
香港中文大學成為警民衝突前線,烽火衝天。中大宣佈即日起學期結束,到明年1月6日下學期才會恢復校務。香港浸會大學也在同一天宣佈所有校內課程即日起終止,未完部分改由線上課程,且本學期將於兩週內結束。
香港多所大學提前放假 警方助內地學生撤離
香港「三罷」行動的第三天,示威者與警察的衝突繼續。香港多所大學周三宣佈停課,學期提前結束。中小學周四也將停課。來自中國內地和台灣的大學生則開始成批撤離香港。
上一頁
第1 頁,共8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