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處決4位加拿大人 再掀毒品案判死爭議
2025年3月20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加拿大外交部長趙美蘭(Melanie Joly)週三(3月19日)指出,中國政府最近幾個月以來處決了4位加拿大人,加方強烈譴責。
加拿大政府稱,考慮到家屬希望保護隱私的要求,決定暫不公開此4人的身份及案件細節,僅透露他們都是雙重國籍;中國駐加拿大使館則捍衛此一決定,並稱遭處決者涉犯跟毒品有關的指控。
中國駐加拿大使館提供給美聯社及加媒《環球郵報》(Globe and Mail)的聲明稱,遭處決的加拿大人犯行「罪證確鑿」:「毒品相關犯罪是世界公認、對社會危害極大的嚴重犯罪……中國一向嚴懲毒品犯罪,對毒品問題採取『零容忍』態度。」
聲明還說,中國並不承認雙重國籍。對於遭處決的加國人士,中方稱已經「充分保障」其權益,敦促加拿大政府 「尊重中國的法治與司法主權……停止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趙美蘭表示,她和前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都曾向中國提出對涉毒品犯罪者寬大處置的請求。她接受加拿大廣播公司(CBC)訪問時被問及,加方是否打算就這次處決,對中國施加反擊措施;對此,她並未提出具體做法,僅稱會繼續針對此案和未來的案件與中方討論。
人權團體質疑
國際特赦組織加拿大分部秘書長尼維亞班迪(Ketty Nivyabandi)19日回應:「中國政府對加拿大公民這些令人震驚和不人道的處決,應該為加拿大敲響警鐘。」
對西方公民的處決,在中國相對罕見。對於在海外面臨死刑的加拿大人,加國政府表示都會向對方政府請求寬大處置。
加拿大全球事務部發言人麥羅德(Charlotte MacLeod)19日重申該國立場,也就是反對任何情況下使用死刑。她指出,還有另一位加拿大人謝倫伯格(Robert Schellenberg)因走私毒品而在中國被判死刑;加拿大政府會繼續替他倡議,盼促使中國政府對他從輕處置。
2019年至2020年期間,至少有3位加拿大公民因毒品案件在中國被重判死刑,其中謝倫伯格案格外受國際關注。
謝倫伯格2014年被捕,2018年底被判處15年有期徒刑;然而,2018年底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溫哥華被捕之後,謝倫伯格突然在2019年初被改判死刑。當時加拿大質疑中國把謝倫伯格當作政治籌碼,並批評中國政府任意判死。
其他涉毒品案件而遭中國判死的加國公民還有范威和徐偉洪。范威被控是大型的跨國販賣與製毒案組織者,而且販賣、製造的毒品數量「特別巨大」;在另一起案件中,徐偉洪遭控購買原料和工具,跟同夥一起製毒。中加兩國都未證實最近被處死者是否包含這幾人。
國際人權團體認為,涉犯毒品案件不應判處死刑。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引述聯合國人權觀察員與法律學者主張指,對這類案件判死,侵犯了《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ICCPR)保障的生命權。
國際減害聯盟(Harm Reduction International, HRI)長期追蹤各國對毒品案件的判死狀況。據其報告,2021年起這類死刑有逐步增加的趨勢,2024年更「達到了危機等級」:不包含中國、北韓和越南在內,去年已知的就有615人因毒品案件而被處死,跟紀錄以來人數最低的2020年相比,增加了1950%。
HRI指出,全世界有34個國家或地區仍保有對涉毒案件的死刑,包含中國、台灣、朝鮮、韓國、美國等;中國和台灣皆已取消涉毒案件的絕對死刑。整體而言,處決人數最多的是中國和伊朗。而全球目前有2300多位毒品案死囚。
中國政府把死刑人數視為國家機密,但國際特赦組織等海外人權團體認為,中國每年都處決數千人,比全世界其他國家加總起來都多。
中加關係惡化?
中國處決加拿大人一事,可能讓兩國關係繼續惡化。中國是加拿大第二大貿易夥伴,但雙方關係自2018年起急轉直下:當時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隨後中國也關押了2位加拿大公民;2021年,中國、加拿大和美國達成協議,孟晚舟和2位加拿大人皆已獲釋。
近期中加兩國的經貿關係也充滿緊張。今年3月初,中國對加拿大部分農產品施加報復性質的關稅;去年10月,加拿大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和鋼鋁製品施加新關稅。
前加拿大駐中國大使趙朴(Guy Saint-Jacques)表示:「中國向我們傳達的訊息是,如果我們希望看到雙方關係改善,就必須採取行動。」
(綜合報導)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